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阳光国际学校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阳光国际学校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踏雪归乡
张金凤
①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北风中都是节日的气息,睡梦里全是故乡的年景。
②年是一缸陈酿,被节令的咒符封存,在人们的殷殷盼望里,直到腊月才缓慢开封。
当朔风扫净天空的阴霾,雪花浆洗了岁月的风尘,腊月的酒就再也封不住,香气四散,人们踏着厚厚的雪毯回到故乡,畅快淋漓地取饮那坛岁月的醇香。
③回家的路也许很近,中间没有万水千山,但却横亘着沧桑岁月;回家的路或许很远,需要用一年的盼望捻成一张票根。
车站、码头、渡口、机场到处是拥挤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启程和出发,充满了隆重的仪式感。
积攒久远的豪迈情怀,伴随着漫天飞雪进入高亢的乐章。
患得患失的心情,焦灼不安的面孔,都为一张回家的票。
回家的人摩肩接踵,租车、拼车、自驾车,无票也要回家,他们浩浩荡荡向着迢迢乡关进发。
大寒小寒又一年,腊月的风雪分外殷勤,给来年的盛宴加油助兴,回家过年的人,头顶雪花,身披尘埃,日夜兼程,朝圣一般归来。
④回家,是腊月里最闪光的主题。
家里有什么呢?没有金山银山,没有香车宝马,甚至连大街上的路灯都疲倦地昏黄着。
破旧的屋子、衰老的爹娘,被寒冷覆盖,跟简陋相依。
老家是两扇柴门,当初,他一甩门扬长而去,现在只想回去,给当年那一声“吱呀”的哀叹忏悔。
⑤远远望见几缕炊烟,泪就盈满眼眶。
家乡的烟火还在,并没有因为你的远走而消失,它们一直努力地延续着乡村的暖,保养着土地的根;村头几棵老树更显沧桑,它们是村庄的年轮,枝丫上还刻着游子的童年故事;几段土墙已近坍塌,就像残破的黄卷,此间文章读来已经恍如隔世。
最初那两扇柴门,那是故乡的眼睛,铁锁锁不住它牵挂的眼睑。
远在千里的你,梦里曾无数次推开家门,栖居在曾经厌倦的窄仄小炕上,一翻身才知道是硬板床或者席梦思。
你在梦里哭出声来:闭着眼都能走准的家门,却那么远,那么远。
⑥家或许因为偏僻依旧贫穷,因为贫穷你才会出走,但是那根线永在,那是根,是安放灵魂的地方,回家过年是一年一次的灵魂皈依,一年一次的状态还原。
一年的打拼,城市的喧嚣和忙碌,让心变得坚硬无比,许多想念冰封在心底,许多感念来不及梳理,许多债,一直在那拖欠着。
如今,就让年把你带到故乡踏实的火炕上,重温原初的旧梦。
一年的辛劳,需要一个甜美的香梦来养足精神;一年的疲惫,需要一碗故乡的米酒来再次壮起行囊;一年的隐忍和伪装,吞下的苦辣,咽下的酸咸,需要在故乡的酒杯中慢慢软化。
攥一把家乡土,骨头就更硬气;吹一吹村口风,打拼就更有劲;喝几天村口的甜井水,所有外面沾染的浊气就荡涤干净。
在祖坟上放一挂扬眉吐气的响鞭,闯外的儿孙回来了。
不管在外面受过多少风寒,摔过多少跟头,回到故乡的土地上,爷们都是掷地有声。
⑦有些门还锁着,那些主人究竟此刻在哪里呢?当初,两扇门“咣当”一声落锁,墙头的狗尾草也咿呀,天上盘旋的燕子也嗟叹,一户空荡荡的门扉,追着打问号的乡路问:你要到何处去啊?
⑧你手扶门板沉思,门板也是游走的游子,却总也走不出门框指定的距离。
上下两个门臼,拴住了门板那浪荡的心。
门板“吱呀,吱呀”,挠得门臼直响,门臼干涩的眼睛徒劳地看着一心往外飞的孩子。
别嫌我箍得太紧,我不能撒手啊,一撒手你就不成才了。
那些劝说和絮叨,连屋里的老婆婆都烦了:毛还没干呢,就想飞!磕头作揖不管用,一顿耳刮子就好了!说说罢了,刀子嘴豆腐心。
炒菜的时候从筷子头上省下两滴菜油,顺着门柱头滴进去,反复摇两下门板,说:看看,还有没有本事耍脾气?被菜油喂过的门板果然就乖巧地顺从开合,再不喧闹。
老婆婆手扶门框望向街门外,当年若舍得两滴油,孩子哪会远走他乡呢?那街门一直开着,当年出走的孩子,什么时候回来?
⑨那些街门从此白天不落锁,它们随时等待闯外的亲人归来。
一天天,一月月,那把锁思念钥匙和打开它的手,思念都结痂成黄澄澄的铁锈。
那门槛寂寞地想念迈进迈出的脚步,思念得生出许多苔藓。
故乡的老井、梧桐落叶、贴满花朵的窗,一院子的荒草和惆怅的蝴蝶,十二个月圆之夜的皎洁月光,都在老锁喑哑的喉咙里。
⑩胡同里的脚步声是老态龙钟的锁返老还童的丹药。
离家那么久了,孩子,门上的红对联朝来暮去地衰老了,墙头上的杂草繁荣之后又枯萎下去,野地里的禾苗,长大后又回到粮仓,游走他乡的包裹,你知道吗?一阵欢笑,一阵春风,哗啦,家门打开,铁锁那锈黄的牙齿间,露出难得的笑容,乡下那两扇嘴唇哆嗦的门板,却什么也没说出口。
⑪那两扇门板很旧很老了,好像谁松动的牙齿,说不定啥时候就卸任了;又像谁渐渐失去力气抓不住什么的双手,要不了什么因由就撒手了。
那门终究会破损倒塌,护不住一个荒芜庭院的旧闻和记忆。
背着那扇家门行走的身影,踏雪归来,他已经明白,自
己倾尽一生,都走不出家门的凝望。
1.本文以“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开头,请从构思的角度赏析其妙处。
2.第③-⑤段中的人称各有不同,这样处理有何作用?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有人说,本文前六段已基本表现出“踏雪归乡”的主题,后五段只是在重复前文。
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身体里有一座“钟”
唐闻佳
2017年10月,杰弗里·霍尔等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对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研究而分享了这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熬夜这个话题随即在医学界火了。
这三位科学家发现,昼夜节律的紊乱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乃至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有关联。
他们提醒大众:在正确的时间傲正确的事,如按时吃饭,到点睡觉!
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这是一种习惯。
典型的比如植物的花朵的开闭,动物的产卵、冬眠苏醒等。
不要小看这些周期变化,这些规律不是挂在墙上的钟表,而是植根于生物体内的生物钟。
生物钟是指地球上的生命随地球的周期性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周期性变化的生理生化活动。
我们的身体里也有这样一座钟,告诉我们以24小时为周期的血压、体温、体力、情绪等生理指标的律动。
既然存在着这种生命节律,那么如果打破它,要不要紧呢?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物节律分会会长徐璎长期开展生命节律研究。
她见过一个奇怪的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总在凌晨三四点起床,晚上六七点就睡觉。
这显然不符合常人的生活节奏。
通过研究,她发现这个家族成员身上的一种名为“PER2"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这是一种掌管睡眠的基因,正是这个突变导致他们的早睡早起。
当把这种突变基因转给小鼠,小鼠也同样早睡早起了,而且进食变得更旱,比正常小鼠吃得更多。
徐璎进而发现,这些实验小鼠不仅管睡眠的PER2基因发生了突变,管吃饭的PER1基因也突变了。
而且,因为吃得更多,这群小鼠的肥胖问题紧随而来。
此类基因又称“时钟基因”。
正常情况下,它们会在相同的时间打开或关闭,以保持睡眠和饮食周期的均衡。
但如果其中有基因发生突变,规律就会被打破,机体的各类生物钟无法步调致一致。
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计秋与记者说起另一组罕见病例:近二十年来,各国医生发现了一些“睡不着觉的家族”,他们至少在三四十年里都没好好睡过觉。
科学家逐漸发现,在这些人的大脑下丘脑、杏仁核等区域,控制节律的基因
发生了突变或紊乱。
“人体内的节律基因相互牵制,此消彼长。
它们还通过大脑神经,调控全身器官。
它们有节律地工作,由此形成精妙的外周节律环,而一旦固有节律被打破,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王计秋告诉记者。
“夜行族”的健康风险与夜班的诸多“不是”,已被众多研究证实。
医生担忧归担忧,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
作为“夜班模式经典人群”,医护人员上夜班很平常。
今年5月,美国梅奥诊所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医护人员糖代谢异常与夜班工作相关。
该诊所对12名健康护士开展研究。
这些护士在六周内随机进行逹续两天的模拟白班
(7:00-19:00)或连续两天的模拟夜班(19:00—7:00)工作,并接受同位素标记的混合餐测试。
结果发现,医护人员夜班工作期间,餐后血糖更高,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和C肽浓度达峰时间延迟,并且夜班期间β细胞功能受损。
这一研究验证了夜班可能引起β细胞时钟基因表达改变,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变化,增加患肥胖症或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从事睡眠研究的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于欢教授告诉记者,很多职业需要值夜班或跨时区旅行,这是对人体生物钟的一种挑战,对于生物钟及其基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克服昼夜节律对职业能力的限制。
那么,生物钟已经乱了,是不是就没救了?并不是,人体有奇妙的自我调节功能。
“长途旅行会出现时差,在飞机上,工作人员会通过调整饮食供应时间来帮助你调节时差——本该是平时睡觉的时间,却给你来一份正点的正餐。
”徐瓔告诉记者,良好的睡眠习惯或有规律地吃饭,会对人体的生物钟起到重新设定的作用。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生物节律研究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杰弗里·霍尔等三位美国科学家研究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并取得重大成果。
B.徐璎研究一个奇怪家族,发现这个家族形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与PER2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C.王计秋研究各国的“睡不着觉的家族”,发现他们控制睡眠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或紊乱。
D.科学家研究发现,调整睡眠时间,养成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生物钟由紊乱转为正常。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一些花朵朝开夕闭,一些动物到冬天时要冬眠,到了春天便苏醒,这些都是受生物钟的影响而产生的现象。
B.动物体内的PER1基因管理进食,属于时钟基因,如果动物的PER1基因发生突变,
其进食节律会发生改变。
C.梅奥诊所以12名健康护士为对象开展了一项研究,发现被研究者在夜班工作期间出现糖代谢异常等问题。
D.于欢教授指出科学家研究生物钟和基因机制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克服昼夜节律对职业能力的限制。
3.请结合全文,概括“时钟基因”的特点和作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年度“终身成就奖”。
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
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
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
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
1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
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
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
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
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
”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
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
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
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
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
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
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
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
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1993年,她受
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
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
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
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
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
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
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
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
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
“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
”“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
(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8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
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B.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
C.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D.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2.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贯中西。
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将接触到的西方文学理论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
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C.致力推广诗歌。
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顾随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D.个性鲜明。
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3.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庶,字子尚,庆阳人。
崇宁五年,举进士第。
改秩
..,知泾州。
契丹为金人所破,举燕云地求援,诏师道受降。
庶谓师道曰:“国家与契丹百年之好,今坐视其败亡不能救,乃利其土地,无乃基金人之祸乎?”不听。
宣和七年,金果入寇。
太宰李邦彦夜召庶问计,庶曰:“宿将无如师道,且夷虏畏服,宜付以西兵,使入援。
”以庶为陕西运判。
累立战功,升龙图阁待制,节制陕西六路军马。
先是,东京留守宗泽承制以庶权.陕西制置使。
会宣谕使谢亮入关,庶移书曰:“夏人之患小而缓,金人之患大而迫,秋高必大举,盍杖节率兵举义,驱逐渡河,徐图恢复?”亮不从。
金人大入,庶据险以守。
金人先已乘冰渡河犯晋宁,侵丹州,破潼关。
庶传檄诸路.,会期讨贼。
泾原统制曲端雅不欲属庶,以未受命辞。
金人知端与庶不协,并兵寇鄜、延。
庶闻之,夜趋鄜、延以遏其冲。
时端尽统泾原劲兵,庶屡督其进,端讫不行,遂陷延安。
初,庶闻围急,自收散亡往援,庶至甘泉而延安已不守,遂自将百骑驰至襄乐劳军。
庶至,端厉声问庶延安失守状,曰:“节制固知爱身,不知为天子爱城乎?”庶曰:“吾数令不从,谁其爱身者!”
端怒,夺庶印。
会诏庶守京兆,庶先以失律自劾得罢。
丁内艰
...。
绍兴七年十月,以兵部
侍郎召。
明年春,入对,上曰:“召卿,此朕亲擢.,非有左右之助。
”庶顿首
..谢,因奏:“恢复之功十年未立其失在偏听在欲速在轻爵赏是非邪正混淆诚能赏功罚罪其谁不服昔汉光武以兵取天下,不以不急夺其费,不知兵者不可使言兵。
”即日迁本部尚书。
议者乞遣重臣行边,遂命庶措置江、淮边防。
庶还朝,论金人变诈,自渝海上之盟之语。
当是时,秦桧再相,以和戎为事,庶力诋和议,乞诛金使,其言甚切。
(选自《宋史·卷三百七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恢复之功十年/ 未立其失/ 在偏听/ 在欲速/ 在轻爵赏/ 是非邪正混淆/ 诚能赏功罚罪/ 其谁不服
B.恢复之功十年/ 未立其失/ 在偏听/ 在欲速/ 在轻爵/ 赏是非/ 邪正混淆/ 诚能赏功/罚罪其谁不服
C.恢复之功十年未立/ 其失在偏听/ 在欲速/ 在轻爵赏/ 是非邪正混淆/ 诚能赏功罚
罪/ 其谁不服
D.恢复之功十年未立/ 其失在偏听/ 在欲速/ 在轻爵/ 赏是非/ 邪正混淆/ 诚能赏功/ 罚罪其谁不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秩,指改变官吏的职位或品级,多指提升,与下文的“权”“擢”用法相同。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相当于明清的省,是最高行政区划。
C.丁内艰,即丁母忧,丧制名。
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都可称“丁内艰”。
D.顿首,指磕头,古时一种跪拜礼。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或书信中的敬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庶见识长远,劝谏防金。
契丹被金侵犯,以燕云土地为代价向宋朝求援,王庶力劝应该加以救援,不要助金人为祸大宋。
B.王庶心系时局,全力抗金。
金军入侵时他据险守御并约定日期共同抗敌,接连失地后他又率军迎敌,终因势单力薄丢失了延安。
C.王庶直面军中矛盾,勇担责任。
面对曲端的不服从和延安失守后的责难,他能审时度势,勇敢面对,并主动向朝廷做检讨。
D.王庶不畏强权,力抵和议。
王庶勇敢揭露金人诡诈毁约的真面目,面对主和的秦桧,他极力抵制和议,请求杀掉金的使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宿将无如师道,且夷虏畏服,宜付以西兵,使入援。
(2)盍杖节率兵举义,驱逐渡河,徐图恢复?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緣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尊敬的说法。
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
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受。
1.杜甫,字________
2.对本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旬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劝告吴郎。
B.诗的前半部分杜甫在叙事的过程中,流露了自身对穷苦人处境的同情和体谅。
C.颔联两句“防远客”和“插疏篱”的主语都是吴郎,两句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措词十分委婉含蓄。
D.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即”、“便”、“虽”。
“却”等虛词的运用,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关、音乐关,又有散文的灵活性。
3.有人说,杜甫诗歌的价值之一即在于常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结合本诗就此作赏析。
6.按要求填空。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3)姜夔《扬州慢》中,以芍药花开却无人欣赏抒发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请你从“惊蛰”“芒种”“立秋”“大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
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
②近日某学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严肃课堂纪律,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
该系统不但可以识别每个进出教室的学生,还能识别学生发呆、打瞌睡、玩手机等行为;每个同学每节课的低头次数、举手次数等信息也会被记录在案,作为综合测评成绩的重要指标。
对此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③请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边城》中选择一个人物,以他(她)的口吻给同一作品中另一人物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抒发自己的悔恨之情。
要求:感情真挚,合乎情理;不超过150字。
8.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往往有着某种特殊的审美爱好,而这又常常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与人生。
如“李白与酒紧密相连;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林逋与梅紧密相连;杜甫与……紧密相连;巴金与……紧密相连。
请自选一个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沈从文与水紧密相连。
水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
他的文字如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