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M网络流量分析平台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PM网络流量分析平台技术实施方案
目录
1背景分析(需求分析) (4)
2网络流量分析方案 (5)
2.1概述 (5)
2.2产品架构及层级 (5)
2.3数据采集方式 (6)
2.4数据存储方式 (7)
2.5NPM呈现方式 (8)
3性能管理方案设计 (8)
3.1设计原则 (8)
3.1.1安全性 (8)
3.1.2扩展性 (9)
3.1.3可用性 (9)
3.1.4先进性 (9)
3.2方案设计 (10)
3.2.1部署架构图 (10)
3.2.2数据捕获点设计 (10)
3.2.2.1网络拓扑 (11)
3.2.3部署阶段性考虑 (11)
4性能管理方案功能 (14)
4.1仪表台 (14)
4.2视图 (15)
4.2.1链路视图 (15)
4.2.1.1链路吞吐率 (16)
4.2.1.2应用协议构成 (16)
4.2.1.3主机流量TOPN (17)
4.2.1.4TCP flow会话对TOPN (17)
4.2.1.5响应时间占比 (18)
4.2.1.6TCP指标 (18)
4.2.2设备视图: (18)
4.2.3服务路径视图 (21)
4.2.3.1概览 (21)
4.2.3.2站点视图 (21)
4.2.3.3自动故障诊断 (22)
4.2.3.4指标统计分析及追踪 (25)
4.3告警设置和告警模拟功能 (31)
4.4发现功能 (32)
4.4.1站点发现 (32)
4.4.2应用发现 (33)
4.4.3自动发现知名应用的操作方式: (33)
4.4.4服务路径发现 (35)
4.5报表 (38)
5平台性能管理方案优势及价值 (39)
5.1优势总结 (39)
5.2价值与收益 (40)
5.2.1面向日常工作场景的视图 (40)
5.2.2无与伦比的可视性 (40)
5.2.3沉浸式工作流界面 (40)
5.2.4站在统一视角进行运维和排障 (41)
5.2.5自动诊断能力 (41)
5.2.6与统一运维平台整合 (41)
6项目交付计划 (42)
项目管理组 (42)
工程实施小组 (42)
实施时间安排 (42)
实施人员安排 (44)
1 背景分析(需求分析)
随着业务的持续增长,用户数量逐年增加,为了适应业务的需求,IT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扩建。

网络线路、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基础设备的不断增加,使得整个网络结构变得非常庞大而且复杂。

此外,许多关键的业务系统,往往包括了网络线路、网络设备、前端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和存储等软硬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监控和管理的难度。

为了解决该些困难,现计划在原有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增强基于应用的网络流量分析能力,希望能够理清网络中各类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关联,并且根据网络流量中的数据包的各类指标,进一步分析网络、系统及应用的运行情况,及时检测到可能存在的故障。

本文阐述如何使用Crossflow NPM方案解决以上的管理需求
2 网络流量分析方案
2.1 概述
Crossflow NPM 用人以为本的理念为网络部门量身打造了新一代网络性能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包建立覆盖重要链路、关键设备端口、核心服务的全面监控视图,并且按照网络部门的工作流程组织功能与操作,使其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种需要场景。

以服务为导向的网络性能管理方法使Crossflow NPM 能够直接体现网络基础架构对业务应用的支撑能力,为评估、判定网络服务质量提供可以信赖的数据依据。

依托真实的网络流量,快速发现、定义应用,梳理服务路径,并提供数据正确性、变更结果验证能力,大大提升网络流量的可视化覆盖率和工作效率。

运用先进的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发现、告警模拟等功能极大简化了过去繁冗复杂的操作过程。

2.2 产品架构及层级
NPM3 产品架构由3部分组成:数据采集、SP(Smart Probe)和NPM Server。

SP负责网络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统计。

NPM Server由6大功能模块组成,分别是仪表台、视图、告警、报表、发现、管理。

2.3 数据采集方式
监控完整全面的重要链路、关键设备及核心服务,数据采集应该覆盖到多个设备前后的流量,需要在多个点做交换机数据镜像。

当来源交换机较多,可以通过以下2种方式进行流量汇聚。

1.TAP + Packet Engine
当网络带宽利用率偏高,使用TAP做流量汇聚能保证镜像数据不会丢包,比SPAN更理想。

Packet Engine是Crossflow产品家族中专门用来汇聚和梳理来自TAP或镜像的流量并提供给上层产品(NPM/BPC)使用的一款硬件设备。

2.SPAN + Packet Engine
当网络带宽处于低利用率,镜像数据不丢包的前提下,使用SPAN是低成本的首选。

PacketEngine输入输出示意图
多节点应用端到端监控部署示意
2.4 数据存储方式
NPM3支持2种原始数据存储方式,针对不同的应用,可选择是全包存储,还是截取包头一部分存储。

同时,所有的原始数据可以选择压缩保存,来提高I/O资源利用率。

2.5 NPM呈现方式
用户通过访问Web浏览器访问NPM监控主界面,进行仪表台监控、视图操作、配置和告警查看等。

目前支持Firefox和Chrome浏览器。

3性能管理方案设计
3.1 设计原则
3.1.1安全性
从数据源层面来说,NPM3解决方案完全通过旁路方式获取所需数据,对生产应用和网络没有风险和影响,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从数据采集层面来说,SmartProbe接口不配置IP地址,因此无IP栈,在网络上是隐形的,安全的,无法向网络发回任何数据,因此不会对网络和网络上的主机产生任何影响。

从系统层面来说,NPM3运行在64位Linux 平台上,本身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产品本身具有完备的用户权限控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用户访问安全性。

3.1.2扩展性
NPM3的产品架构支持非常灵活的部署模式,既支持传统的分布式探针加单台服务器的模式,也支持集群化的多级主从服务器加分布式探针的模式,因此可以灵活地适配用户的实际环境,无论是双中心、多中心、主备或双活、负载分摊等场景。

同时,由于授权模式没有限制部署规模,因此用户可以随时按需调整,不再需要为端口数量和存储空间而担忧。

3.1.3可用性
NPM3部署在高可靠性的64位Linux平台上,依靠自身设计的多线程并行化和自我监控机制,能够提供优秀的可用性,同时,支持平滑扩展的架构能够在高负载情况下按需扩展,保证系统持续平稳运行。

3.1.4先进性
NPM3架构设计先进,产品在敏捷模式中快速迭代开发,拥有非常高的运行效率与非常灵活的架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单点、多点、分布式、主从集群式等模式的调整,同时NPM3的数据包分析技术能够帮助快速梳理应用架构,并能够进行自动化的数据包诊断分析,先进的设计理念让能够从数据包中挖掘出最大的运维价值。

3.2 方案设计
3.2.1部署架构图
从重要线路、设备端口或各业务系统群镜像或分光出来的流量经过TAP Switch后,可完成汇聚、过滤及等功能,经过TAP Switch处理后的流量再进入Smart Probe采集探针,Smart Probe对流量进行存储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NPM Server进行应用梳理、实时监控、故障诊断及报表等功能.
3.2.2数据捕获点设计
NPM3利用采集和分析网络数据包来实现对重要链路、关键设备和核心服务的监控。

如果要建立全面的监控视图,数据采集需要覆盖到这些重要链路、关键设备和核心服务。

数据采集可通过交换机把数据镜像(SPAN)给流量管理设备。

除此之外,如果来源交换机较多,则需要先采用CrossFlow Packet Engine进行流量汇聚处理,再把汇聚处理过的数据接入Smart probe设备。

3.2.2.1 网络拓扑
如上图所示,在主数据中心以及备数据中心进行相关数据采集,主数据中心主要包含核心服务器一区二区、网银区、同城汇聚区、外联网区,备数据中心采集数据相关区域待定,对相关链路上的路由器、防火寺及负载均衡设备通过交换机镜像或分光进行监控。

3.2.3部署阶段性考虑
NPM3.0支持灵活的分布式架构,数据捕获、解码、存储与中央管理平台相互独立,支持一对多的管理模式;多数据中心之间支持分布式部署NPM服务器,灵活互联,集中呈现,集中管理;易于扩容监控设备、链路和重要服务;支持跨越多中心部署。

增加被监控元素的扩容方式:
以需要增加对负载均衡器的监控为例,只需将进出负载均衡器的流量镜像到Smart Probe上,在NPM3上建立设备视图,即可监控该设备的流量、性能以及对网络、应用的影响。

跨越双中心的扩容方法:
比如以数据中心A为主中心,增加数据中心B为从中心的监控。

A中心的拓扑和配置均不变,在B中心部署本地Smart Probe和NPM从服务器,将B中心的流量镜像到本地Smart Probe,所有网络数据分析在本地NPM从服务器上进行处理并发送统计结果给A中心的NPM主服务器进行呈现。

A、B中心各自独立处理数据,互不干扰。

增加监控应用的扩容方法:
NPM3拥有简单人性化的操作,通过拖拉现有组件即可配置成可监控的服务器路径图,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应用监控方式。

4 性能管理方案功能
4.1 仪表台
链路仪表台:侧重广域网、外联机构、因特网等重要链路的负载量和通、断。

设备仪表台:侧重关键设备接口的性能,体现设备对网络、应用的影响。

服务路径仪表台:以服务为导向,直接体现网络为应用提供的服务质量。

4.2 视图
4.2.1链路视图
实时刷新被定义链路的吞吐量,其颗粒度为15秒(s)、1分钟(m);图形呈现可选曲线图、柱状图、堆叠柱状图、条形图、堆叠条形图、饼图;吞吐量的统计单位可选利用率(%)、比特率(bps)、字节率(Bps)、总量(字节)、包数(pps)、平均包长、包大小分布。

默认显示吞吐率及应用构成两个维度的视图,如果需要继续drill down扩展,可以将鼠标移动到视图下方区域,可以看到诸多小图标,根据需要分别进行选择
吞吐率视图
应用分布视图
站点视图
IP构成视图
TCP会话FLOW视图
TCP微观指标视图,包括如重传,SYN, FIN, RST等指标
TCP响应时间视图
应用协议发现
导出数据包
4.2.1.1 链路吞吐率
4.2.1.2 应用协议构成
点击比特率值最大的绿色柱状条(此处绿色柱状表示“未知”流量)
4.2.1.3 主机流量TOPN
点击排名第一的主机条形图(如图灰色条形图),鼠标放置“主机-Top10”的下方,点击,查看指定主机的吞吐量分布情况。

4.2.1.4 T CP flow会话对TOPN
4.2.1.5 响应时间占比
可以实时监控网络时延和服务器响应时间的占比
4.2.1.6 T CP指标
可实时统计SYN,FIN,RST,重传及零窗口等关键TCP指标
4.2.2设备视图:
通过分析TCP指标(如SYN、FIN、RST、重传、零窗口)来体现设备接口的性能,及设备接口对网络和应用产生的影响。

并且,实时刷新被定义的设备接口的吞吐量;其颗粒度为15秒(s)、1分钟(m);图形呈现可选曲线图、柱状图、堆叠柱状图、条形图、堆叠条形图、饼图;吞吐量的统计单位可选利用率(%)、比特率(bps)、字节率(Bps)、总量(字节)、包数(pps)、平均包长、包大小分布。

设备视图Drilldown操作方式:
进入设备视图,第一、二张默认为“吞吐量”、应用-Top10”。

鼠标放置“应用-Top10”的下方,点击,查看TCP指标。

鼠标放置TCP指标柱状图的下方,点击,可查看最近30分钟内零窗口的分布情况。

在同一张图中,可切换TCP指标进行查看。

点击,可切换查看最近30分钟内重
传的分布情况。

在上图中保持重传指标,再将鼠标放置“应用-Top10”图的下方,点击,可查看重传的前10名主机IP,如下图。

在上图中,点击Top排名第一的主机条形图,再点击,可查看该主机在最近30分钟内的重传情况。

4.2.3服务路径视图
4.2.3.1 概览
NPM3增强了端到端的用户体验测量:支持网状化的服务路径图;支持实时分析比特率(Mbps)、连接数、响应时间(ms)等网络指标;支持即时告警,点击告警条目可由告警关联到视图进行深入分析。

4.2.3.2 站点视图
通过站点视图,可实时了解各分支机构连接到数据中心某业务应用的实时网络状况
4.2.3.3 自动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模块可以直接分析Crossflow采集的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分析,提供故障诊断和定位信息。

4.2.3.3.1自动故障诊断与定位概览
1. 选择进入故障诊断与定位。

2. 填写需诊断问题的时间初始、结束,后点击“应用”,Crossflow会自动生成
故障定位诊断报告。

3. 通过“展开/关闭”打开选项内容。

4. 注释,填写相应故障的注释,方便后续读取理解,通过“展开/关闭”打开内
容。

5. Crossflow自动将诊断报告生成在“诊断结果”中。

通过“详细诊断结果选项”
开启完整结果。

6. 点击保存定位结果,被保存定位可在历史诊断中查询。

4.2.3.3.2自动故障诊断和定位
在诊断定位图中,使用定义好的网络服务路径图,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给出故障诊断结果并指出故障位置。

诊断定位图
支持的故障分析包括可用性:建连失败率判断,以及性能部分:用户体验分布、网络传输延迟分布、重传延迟比例、0窗口延迟比例、ACK延迟比例。

4.2.3.3.3自动故障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主要汇集各项诊断指标结果,以及给出故障主要原因。

故障诊断报告样例
4.2.3.3.4故障数据样本
故障数据样本是针对诊断结果中的主要原因,找到一个故障现象点,把这个原始的故障过程片段直接提取出来,并用红色标记出问题点,以便故障分析人员做底层采样和取证,并帮助分析人员了解故障发生的细节。

故障数据样本
4.2.3.3.5历史诊断记录
历史诊断记录
1. 选择进入历史诊断记录。

2. 显示保存时间、名称、保存者以及诊断结果关联地址。

选择进入诊断结果。

3. 通过点击“删除”可以删除历史记录。

历史记录,界面与故障诊断界面类似。

点击“保存”,可将原始数据包(PCAP格式)导出到本地。

4.2.3.4 指标统计分析及追踪
Crossflow可以实时统计网络服务的指标数据,通过服务路径图导航,总体指标分为:可用性、性能、负载量三大影响网络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提供历史数据的保存和查询,把握网络服务状态。

4.2.3.4.1负载量统计
对于网络服务负载量,主要统计指标包括:总体流量、客户端数量、并发连接数。

其中,总体流量表征了当前选择的捕获点或者主机,为该网络服务所产生的流量。

总体流量
客户端数量,表征了访问当前选择的捕获点或者服务IP的独立客户端(以IP为区分)的
数量。

客户端数量
并发连接数,表征了当前所选择的捕获点或者服务IP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并发连接数量。

并发连接数
4.2.3.4.2可用性统计
网络服务的可用性,主要体现在建立连接是否成功,连接通道是否正常运行这两方面。

可用性统计指标包括:TCP SYN、TCP FIN、TCP RESET三个基础指标,以及建连失败率统计。

其中TCP SYN反映了访问该服务的连接建立数量趋势。

TCP SYN
TCP FIN反映了连接正常终止的数量及变化趋势。

TCP FIN
TCP RESET则反映该服务的连接通道被异常终止的数量及变化趋势,若TCP RESET
出现大的波动,并且该时段出现用户体验问题,则表征在该服务环节因某种原因异常终止了服务通道。

TCP RESET
建连失败率统计新建连接的成功失败比例,若出现连续的新建连接失败比率过高的情况,则表征网络服务可用性差。

建连失败率
4.2.3.4.3性能统计(响应时间等指标)
性能指标主要包括TCP重传和TCP 零窗口及响应时间 TCP零窗口
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TCP零窗口事件,往往表示着数据接收方上层应用产生了性能问题,该指标的统计可以帮助用户迅速判断性能问题在网络侧还是应用侧。

●丢包与重传
因服务路径上某些网络设备或服务器原因产生丢包,此时NPM可以帮助用户定位到丢包位置并进一步分析。

如果网络指标统计中看到大量的TCP重传,可以判断TCP的传输性能变差。

●网络时延
TCP三次握手时候的时间
●响应时间
最后一个请求报文到第一个响应报文之间的时间差值
●数据传输时间
指一次请求响应中,客户端或者服务器发送出去连续的一段数据,这些数据发送所消耗的时间,最后算出来的是一次请求响应的传输时间平均值
4.2.3.4.4长连接状态统计
长连接状态统计
4.3 告警设置和告警模拟功能
NPM3具备模拟告警功能,通过模拟调优参数,设定切实有效的告警,确保告警真实有效,极大简化了繁冗复杂的告警参数调整过程。

告警模拟器操作方式:
在告警模拟器中,设置初步的告警值、告警持续时间、告警排期,即可查看选定时间内的告警分布。

根据模拟告警结果,结合告警需求调整告警值,再次模拟。

在模拟器中调优的告警参数,可以一键应用到告警设置中,保存即生效。

4.4 发现功能
4.4.1站点发现
站点功能作用于在链路视图中区分每条链路的站点吞吐量分布情况,及每个站点的流量分析情况。

站点发现操作简易,上传自定义的站点列表即刻生效。

4.4.2应用发现
NPM3支持自动发现知名应用、自动发现私有应用及自定义应用。

应用发现有2种模式,分别是发现模式和列表模式。

发现模式中,被管理流量中存在的知名应用、私有应用以柱状图的方式呈现,并且可视化了流量的覆盖率。

4.4.3自动发现知名应用的操作方式:
进入发现模式,通过自动发现知名协议降低“unknown”流量的覆盖率。

点击发现模式中的“自动发现知名应用”,在新页面中勾选需要添加的应用列表,点击“添加为新的应用”即可。

1.自动发现私有应用的操作方式:
使用自动发现知名应用后,知名应用覆盖率增长,unknown应用的覆盖率明显降低,接下来可以通过“自动发现私有应用”进一步降unknown应用的覆盖率。

点击发现模式中的“自动发现私有应用”,在新页面中勾选需要添加的应用列表,点击“添加为新的应用”即可。

4.4.4服务路径发现
SPV Discovery 产品依托于真实网络流量,实现应用服务路径的可视化,为IT 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应用组件、交付设备之间的访问依赖关系信息,并且可以被持续管理,为应用项目的建设、监控、排障、迁移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通过简单快捷的合并、拆分、筛选操作,以及自动化的梳理功能,SPV Discovery 产品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应用梳理方法,可大大减少此项工作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提升IT管理的效率和价值。

SPD Disvery功能可以自动呈现被监控网络数据的IP 连接性,快速梳理
应用组件之间的逻辑访问关系,为Crossflow 提供SPV定义使用的客户端、服务器、服务端口等准确数据
可根据应用服务的网络流量数据,自动生成IP连接关系图。

●支持协议识别,能够根据采集的数据样本识别特定服务端口的协议类型和名
称。

●支持统计TCP会话记录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目标
端口、总字节数、单向字节数、TCP SYN标志位、TCP FIN标志位、TCP RST标志位。

●支持分析TCP连接的模式,包括同步TCP、异步TCP。

●支持分析TCP连接的可用性,包括单向会话、重复数据
●支持按照IP地址、端口、设备名,或者以上条件的复合条件进行搜索,并在
拓扑图上对搜索结果进行标识。

●支持多次提取数据,能够在一张拓扑图中更换使用多份数据,并自动对比不
同数据源中数据内容的增减。

●支持IP节点合并,以及节点命名。

●支持自定义节点的服务端口,并在拓扑图上标识客户端、服务器之间的访问
方向。

●支持IP地址的过滤。

●支持按照组件与IP地址的对照表自动完成梳理。

●支持IP地址与设备名的转换显示。

●支持即时创建快照,在快照中提供访问关系、节点IP地址和服务端口列表。

●支持以快照为编辑的起始点,重新加载数据再次进行编辑。

●支持数据包导出,能够按照服务端口导出数据包,能够全局打包导出数据包。

NPM3的服务路径发现(SPVD)功能依托真实网络流量,快速发现、定义应用,梳理服务路径,并提供数据正确性、变更结果验证能力,大大提升网络流量的可视化覆盖率和工作效率。

服务路径发现的操作方式:
提取数据源
加载业务数据,即可呈现原始服务路径图。

通过拖拉、合并、命名组件,得到基于应用的网路服务路径图。

4.5 报表
NPM3 支持生成周期报表和即时报表,以及进行自动故障诊断的结果报告。

周期报表按照一定周期自动产生,例如每天、每周和每月。

内置数种报告模板,包括容量规划、服务性能等。

即时报表可在操作链路视图、设备视图时,随时点击“即时报表”直接生成PDF。

自动故障诊断报表包含故障定位、分析结论、支撑依据三个章节的内容。

5 平台性能管理方案优势及价值
5.1 优势总结
本方案根据实际需求,通过选用业界领先的Crossflow NPM3产品并设计部署方式,对的关键网络链路、重要的网络防火墙、负载均衡设备、业务集中系统群、IPP、网银系统群、信用卡系统群、客服系统群的通信情况进行自动化的梳理,建立网络服务视图并对该些系统在网络中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告警。

本方案相比其他解决方案有着以下突出优势:
✓快速部署,即刻使用——通过梳理、配置、使用三个步骤,即可将网络性能监控投入运行,在运维中迅速发挥价值,完全避免了传统方案部署实施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缺点。

✓架构灵活,按需扩展——NPM3支持分布式和集群式部署,能够方便地部署在双中心架构中,并覆盖更大范围。

NPM3对监控端口数量没有限制,让整个方案的投资回报比远远超过其他解决方案,同时NPM3不限制存储容量的策略,让用户可以全包保存数据用于审计或回溯分析,并且没有成本压力。

✓高效的自动梳理和发现——相比其他解决方案,NPM3能够更快速地梳理应用架构,能够更精细地发现网络中的应用协议分布情况,并进行定义。

这要归功于NPM3强大的数据解码分析能力和人性化的UI以及工作流设计。

✓沉浸式界面,工作流设计——按照日常运维与排障的工作流进行设计,无论是监控和告警,还是一步步的逐层深入分析,用户均无需离开NPM3的界面,可以完全专注于工作中。

✓定位明确的视图设计——链路视图、设备视图和服务路径图分别针对网络运维中常见的场景而设计,不管是监控重要元素的状态,还是进行钻取分析,都非常方便,不像其他解决方案常见的指标泛滥、脱离场景的陈旧式视图设计。

✓自动故障诊断——其他解决方案还在沿用传统的“数据采集、提供分析界面、人工分析”
的方式,而NPM3已经完成了创新的自动数据包分析诊断的实现,将专家知识固化在产
品内,自动根据应用服务路径上前后数据对比分析,在海量数据包中发现异常、判定问题所在并生成报告,大大提高了排障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且将对人的依赖降低,这是NPM3特有的优势。

告警试算,精确设计告警——传统解决方案往往在使用中会面临一个挑战,那就是如何设置告警阈值才能让告警既准确,又不会过多。

因阈值设置不当而导致的大量告警容易让运维人员麻痹大意,并淹没真正需要关注的告警。

因此,NPM3的告警模拟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设置阈值并根据历史数据进行试算,来直观告诉用户阈值设置是否合理,并帮助用户优化,这也成为NPM3的独特优势之一。

5.2 价值与收益
5.2.1面向日常工作场景的视图
NPM3通过特色的三个视图:线路视图、设备视图和服务路径图来涵盖日常的线路管理,容量规划,服务保障工作;利用NPM3的发现功能,用户能够高效地进行应用梳理;
告警中心和告警模拟功能,帮助进行精确的告警阈值定义,及时发现网络上的故障和异常。

以上功能贯穿在新系统建设或日常运维、变更操作中,除此之外,NPM3的自动故障诊断功能被用来进行紧急的故障诊断,帮助满足高要求的服务水平。

5.2.2无与伦比的可视性
NPM3分析被监控网络上的每一个数据包,不作任何采样,能够洞察网络的最真实情况,无论是基本的链路流量、应用分布、通信对,还是访问关系、TCP指标,以及应用服务的通讯状态,都尽收眼底,提供给无与伦比的可视性。

5.2.3沉浸式工作流界面
精心设计的沉浸式界面,完全按照日常运维与排障的工作流进行设计,保证的使用体验与实际需求相一致,无论是监控和告警,还是一步步的逐层深入分析,均无需离开NPM3的界面,可以完全专注于界面中完成手头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