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州第八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福州第八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参考答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 下列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组成
B.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细胞膜与各种细胞器膜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3. 玉米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的亲本组合是A.纯合抗病与纯合感病B.杂合抗病与纯合抗病
C.纯合感病与杂合抗病D.纯合抗病与纯合抗病
4. 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是染色体的主要载体
B.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一个DNA片段就是一个基因
5.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C.根据种群密度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动物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6. 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
①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
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①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
①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A. ①①①①
B. ①①
C. ①①①①
D. ①①①①
7. 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A-、a-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A和a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

为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现有AA、Aa、aa、AA-、A-a、aa-共6种玉米植株,下列实验方案最合适的是()
A.aa(♂)×A-a(♀)、aa(♀)×A-a(♂)
B.aa-(♂)×Aa(♀)、aa-(♀)×Aa(♂)
C.aa(♂)×AA-(♀)、aa(♀)×AA-(♂)
D.A-a(♂)×A-a(♀)
8. 下列对于相关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杉树可组成一个群落
B.池塘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一块稻田中的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构成种群
D.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一共形成独立的13个种群
9. 下图是生物体内核酸基本组成单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为核糖,则m有A、T、G、C共4种
B. 构成人体遗传物质的b有8种,a有2种,m有5种
C. 若m为鸟嘌呤,则b的名称可能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D. 若a为脱氧核糖,m为腺嘌呤,则a与m合称腺苷
10.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①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①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11.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含有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n个
B.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不含有32P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C. 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1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有32P标记
D.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12. 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B.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能在同一生物体内进行
C.与精原细胞相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是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均分到两个细胞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13. 在外界压力刺激下,大脑“反奖励中心”脑区中的神经元胞外K+浓度下降,引起神经元上N、T通道蛋白活性变化,使神经元输出抑制信号,抑制大脑“奖赏中心”的脑区活动,从而产生抑郁,具体机制如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适量的氯胺酮可以阻断N通道的开放,从而缓解抑郁症。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界压力刺激使“反奖励中心”脑区神经元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K+通道数目增加
B.神经元胞外K+浓度下降引起膜电位变化可能引起N和T通道开放
C.“反奖励中心”脑区的神经元可以电信号方式向“奖赏中心”脑区输出抑制信号
D.T通道蛋白激活剂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14.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群落水平结构与地形、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有关,与生物自身特点无关
B.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动物、植物种群的集合
C. 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不改变演替的速度
15. 以下哪一现象或应用不能说明植物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A.置于窗台上的盆景植物总是朝窗外生长
B.在自然状况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伞形
C.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
D.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某甜瓜品种进行“低温锻炼对冷胁迫下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该酶能减缓植株的衰老)活性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

设置了如下三组实验:T1(昼夜15~10①),T2(昼夜10~5①)和CK(昼夜25~15①)。

低温锻炼十天后,将三组幼苗同时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如下。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低温锻炼能防止甜瓜幼苗在冷胁迫下叶绿素的分解,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
B.在冷胁迫下,经低温锻炼的处理组SOD活性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CK组
C.幼苗经过低温锻炼后使清除自由基的机制起作用,增强其对冷胁迫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D.未锻炼的CK组冷胁迫后SOD活性降低是由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17. 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原生动物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胞吐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作用“吃掉”肠壁细胞,引发阿米巴痢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分解酶最初的合成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
B. 蛋白分解酶的加工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C. 上述胞吐、胞吞需要消耗能量并借助载体蛋白参与
D. 上述胞吐、胞吞也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18. 实验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所用试剂。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中,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选择不合理的是()
A. 利用淀粉、淀粉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利用过氧化氢、FeCl3溶液和新鲜的猪肝硏磨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 可利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19. 如图表示能量在第一、第二营养级流动的部分过程(图中生产者净初级生产量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B.丙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C.戊是第二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
D.丁的一部分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
20. 嵌合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遗传物质的细胞系形成的聚合胚胎发育而成的个体。

嵌合体的制备是研究干细胞体内分化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望在未来为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等医学难题开辟新的方向。

研究人员将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注入到猪孤雌激活后的囊胚期胚胎后获得猪一鼠嵌合体。

已知孤雌生殖是指某些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时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由卵子直接发育成子代个体的生殖现象。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培育嵌合体与克隆动物的生物学原理相同,但操作方法有差别
B.iPSCs细胞的培养要置于滋养层细胞上,以维持其不分化的状态
C. 从猪卵巢抽取卵母细胞并培养成熟后,进行激活培养可获得孤雌胚胎
D. 将iPSCs细胞注入猪囊胚的内细胞团处才能获得猪--鼠嵌合体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阅读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所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产生①的场所是_________。

(2)①、①、①均代表_________。

(3)[H]与O2结合生成①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

(4)如果没有氧气参与,则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是_________,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

(5)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2. 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_______________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3)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4)研究还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调查统计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23. 下图①、①是高等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结构可以利用________显微镜观察到。

(2)图中①为________细胞,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图①中含有色素的结构是________(填结构名称)。

(3)属于图①中应该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它们都含有的核酸是________。

(4)结构11产生的氧气从其基质中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10利用,至少需要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24.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代表氧气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填标号),符合图______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2)若图甲表示人体肌肉细胞膜,则表示K+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填标号),符合图_______所示曲线。

(3)若图甲表示的是白细胞的细胞膜,其吞噬病毒的方式为____________。

25. 下图是某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细胞①处于_____期;细胞①处于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为_____;细胞①所处时期的特点是_____。

(2)具有染色单体是图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_____。

(3)细胞①内染色体为_____个、DNA分子数为_____个。

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4. C
5. C
6. C
7. A
8. C
9. C
10. C
11. B
12. D
13. D
14. C
15. A
16. AD
17. AC
18. ABD
19. ACD
20. AB
21.
(1).丙酮酸(C3H4O3)
(2).细胞质基质
(3).能量
(4).线粒体内膜
(5).酒精(C2H5OH)和CO2
(6).乳酸(C3H6O3)
(7).
22.
(1).数量
(2).年龄组成
(3).数学
(4).有效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
(5).增长
(6).减小
(7).标记重捕法
23.
(1).电子
(2).高等植物
(3). 13
(4).液泡和叶绿体
(5). 6、14
(6). DNA和RNA
(7). 6
24.
(1).b
(2).乙
(3).a
(4).丙
(5).胞吞
25.
(1).有丝分裂后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极体)
(4).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
(5).①①
(6).①①①
(7).4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