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证程序中的合理性和重构
民事证据三性如何质证
民事证据三性如何质证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然⼈与⾃然⼈之间因⼈⾝或者财产关系产⽣纠纷的,可以向⼈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提起诉讼就需要提供证据,那么民事证据三性怎样进⾏质证?下⾯由店铺律师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民事证据三性如何质证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质证的,要由当事⼈提出疑问,然后由另⼀⽅进⾏答辩回答对⽅的疑问。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条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并由当事⼈互相质证。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
第⼀百四⼗⼀条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
(⼀)原告及其诉讼代理⼈发⾔;
(⼆)被告及其诉讼代理⼈答辩;
(三)第三⼈及其诉讼代理⼈发⾔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最后意见。
以上知识就是⼩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的解答,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质证的,要由当事⼈提出疑问,然后由另⼀⽅进⾏答辩回答对⽅的疑问。
读者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欢迎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法庭证人的质证和反质证技巧
法庭证人的质证和反质证技巧在法庭上,证人的质证和反质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理和判决结果。
质证是指律师或法官对证人进行询问,以获取相关证据和信息。
反质证则是对对方证人的证词进行质疑和驳斥。
本文将探讨一些质证和反质证的技巧,帮助律师和法官在法庭上更好地处理证人证词。
一、质证技巧1. 提问方式:在质证证人时,律师或法官应该采用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相结合的方式。
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证人提供详细的信息,而封闭性问题则可以确保证人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逐步引导:律师或法官在质证证人时,应该逐步引导证人回答问题。
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然后逐渐深入,以避免证人困惑或混淆。
3. 控制证人:律师或法官在质证证人时,应该保持对证人的控制。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证人回答自己想要的答案,并防止证人偏离主题或故意回避问题。
4. 重复确认:在质证证人时,律师或法官应该重复确认证人的回答。
这样可以确保证人的证词的准确性,并为后续的反质证做准备。
二、反质证技巧1. 提出质疑:在反质证时,律师或法官应该提出对证人证词的质疑。
通过引用其他证据或逻辑推理,质疑证人的证词的真实性或可靠性。
2. 引导矛盾:律师或法官在反质证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证人自相矛盾。
如果证人的证词与其他证据或事实相矛盾,那么可以进一步质疑证人的可信度。
3. 指出偏见:在反质证时,律师或法官可以指出证人的偏见或利益关系。
如果证人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那么证人的证词可能不客观或可靠。
4. 强调记忆不可靠:律师或法官在反质证时,可以强调证人的记忆可能不可靠。
通过提问证人记忆的细节或与其他证据相比较,质疑证人的证词的准确性。
三、注意事项1. 尊重证人:在质证和反质证过程中,律师和法官应该尊重证人的权益。
不应该使用威胁、恐吓或侮辱的方式对待证人。
2. 控制情绪:在法庭上,律师和法官应该保持冷静和专业的态度。
不应该被证人的情绪或言语激怒,以免影响案件的审理。
质证意见的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质证意见的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质证意见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专业人员对某个问题或情况的观点和判断的阐述。
质证意见的出现旨在提供专业、客观和可信的评估,为决策者和相关方提供参考,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质证意见的意义,并介绍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质证意见的定义,探讨其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解释质证意见在实践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将对质证意见的意义进行总结,并为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质证意见的意义在于其专业性和可信度。
专业人员凭借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评估。
他们不仅了解相关领域的规定和标准,还可以参考历史数据和案例研究,基于科学、客观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质证意见的意义也在于其客观性和中立性。
专业人员应该以中立的立场进行评估,并尽可能排除主观偏见和个人利益的影响。
他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可靠数据进行分析,确保质证意见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质证意见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在法律、医疗、金融还是科学研究领域,质证意见都能为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法律领域,质证意见可以作为证据的一种形式出现,对案件的诉讼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医疗领域,质证意见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在金融领域,质证意见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投资建议。
在科学研究领域,质证意见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质证意见的意义,并意识到其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质证意见作为专业人员提供的客观、可信的评估,为决策者和相关方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章节将更加详细地探讨质证意见的定义、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以期给读者带来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刑事诉讼证据分类重构与“合理心证”引入
第1 期
河 南 司 法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u a fHe a u iilPoieVoain l g o rl o n nJ dca l c t a Col e n c ol e
21 00年 3月
Ma c 1 18 N .
供述的变种形式 , 理应归人言辞证 据的证据种类中。
的核心是认定事实 , 这与 民事诉讼通 理 , 公诉 的灵魂在 于辩 论, 而公诉人心证不应在 审判开启之初便跃然纸上。判决的
灵魂恰在于心证 , 如今判决书 已经能够从罗列证据和结论发
展到对法庭辩论焦点进行简单对 比并说明采信理 由, 但仍 缺 乏矛盾证据采信论证 和认 定事实 的全面心证。论证 的必 要 条件 , 需法官法理功底 、 办案经 验、 文辞修 剪无一不 备 , 有 还 对证据分类 和证 明力 的重新认识 。
记载内容反映案件情况 的证据 , 但不宜归 为书证 , 是分别 而
作为物证 、 辨认笔 录和勘验笔录的辅助形式。
在证据种类中 , 笔者认为 , 辨认笔 录和视听资料值得 深 入探讨 。辨认作为《 公安机关办理刑 事案件程序规定》 中规 定 的一种侦查手段 , 司法人员心证的形成 和强化有不可替 对 代 的作用 。但很显然 , 辨认笔录不能单纯归入现有法定证据 种类 的任何一种 , 它是言辞证据 的延伸 , 方面只有 辨认 笔 一
摘要: 合理心证” “ 的引入和运作, 需要对现有证据分类和证明力进行重新审视, 构建以证明力 为标 准划 分的纯 ( 类 ) 一 客观证 据 、 一类 ) 纯( 主观 证据及 次 ( 类) 二 客观 证据 、 二 类) 次( 主观 证据 等 主要 种类 , 并在 重视 隐性证据 作 用的基 础上 , 对心证过 程施 以合 理制 约和公 开监督 。 关键 词 : 据分 类 ; 证 隐性证 据 ; 合理 心证 中图分 类号 : F3 D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63 2 1 )1 09 0 17 —26 (00 0 ~ 0 4— 3
举证质证总结
举证质证总结《举证质证总结》一、整体感受举证质证这个环节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又不是那种直白的对抗,更像是一场充满智慧和策略的博弈。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一团乱麻,什么证据需要怎么举、提了证据对方质证又是什么状况,完全是懵的。
但是经过一系列案件的经历后,现在慢慢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二、具体收获1. 证据的准备方面- 完整性很重要。
比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我方主张对方违约,那光拿出合同说对方没有按照约定时间交货还不够,还要准备我校方催促交货的记录,证明我方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履约而且对方对违约事实知晓。
如果少了后面这块证据,整个证据链就有缺失,缺乏说服力。
千万记住,证据就像拼图,少一块可能就拼不出完整的画面了。
- 证据的关联性。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收集了很多资料,结果整理的时候发现有些证据看起来和案件有点关系,实际关联度很小。
像在一个侵权案件里,被告拿出一份他两年前获得的荣誉证书,想证明自己不会去做侵权这种不道德的事。
当时看到这证据就觉得很莫名其妙,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关联性的证据就是无效的,没有任何证明力。
2. 举证的技巧- 先主后次。
先把最核心的、最重要的证据呈现出来,一下子抓住法官或者裁决者的注意力。
就像我们写作文,先把中心思想表达清楚。
比如在一个人身伤害赔偿案件中,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医院的诊断证明以及伤害形成原因的鉴定报告,先把这些证据亮出来,事实一下子就清晰了许多。
- 出声引导。
在举证过程中,对证据的说明也不能少。
不能简单地把证据交上去就不管了,要明确指出这份证据的来源、产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它的证明目的等。
这就好比一个展览,每件展品旁边都要有个注释才能让人更好地理解。
三、重要发现1. 反驳证据中的漏洞在质证环节,对方举的证据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例如在一个债务纠纷案件中,对方拿出一张借条来证明我方欠款,看起来很有理有据。
但是我们仔细查看发现,借条上金额的大小写存在矛盾之处,大写的金额与小写不一致。
法庭质证的原则和规定
法庭质证的原则和规定法庭质证是司法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旨在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和真实性。
在法庭上,质证是通过提供证据来支持或反驳案件中的事实和主张。
然而,为了保证质证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法庭有一系列的原则和规定需要遵循。
首先,质证的原则之一是证据的合法性。
根据法律的规定,只有合法获得的证据才能被接受和使用。
这意味着证据的获取过程必须符合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
例如,证据的获得不能通过非法手段,如非法窃听、非法搜查等。
如果证据是通过违法手段获得的,法庭将不予接受。
其次,质证的原则之一是证据的可信度。
法庭要求证据必须是可信的,即能够被接受和相信。
为了确保证据的可信度,法庭会考虑证据的来源、证人的可靠性和证据的一致性等因素。
如果证据来自不可靠的来源,或者证人的证言存在矛盾或不可信的地方,法庭可能会对其进行质疑或排除。
此外,质证的原则之一是证据的相关性。
证据必须与案件的事实和争议有直接的关联。
法庭不会接受与案件无关的证据,因为这样的证据对案件的审理没有意义,只会浪费时间和资源。
因此,当事人在质证证据时,必须能够证明证据与案件有直接的联系,并能够证明证据对案件的争议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质证的原则之一是公正审查。
法庭在质证过程中要保持中立和公正的立场,对双方当事人的证据和质证请求进行公正审查。
法庭有权拒绝不合理的质证请求,如无关证据、重复证据等。
同时,法庭也有权对证据进行限制,如限制证人的陈述范围、限制证据的使用范围等,以确保审理的公正性和高效性。
最后,质证的原则之一是公开审理。
法庭审理案件的过程应该是公开的,即公众有权了解和观察案件的审理过程。
质证过程也应该是公开的,以确保公众对案件的了解和对司法程序的信任。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庭可以根据特定的法律规定或案件的需要,对质证过程进行限制或保密。
综上所述,法庭质证的原则和规定是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公平和真实性。
这些原则和规定包括证据的合法性、可信度、相关性、公正审查和公开审理等。
公诉人出庭举证质证应遵循的七大原则
公诉人代表国家履行控诉职能,主要通过出庭公诉的方式进行,出庭公诉实际上就是运用证据来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过程。
因此,案件的判决除了有赖于证据本身的质量之外,更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当庭举证、质证的效果如何,进而对法庭最终是否接纳、认可控方提供的证据并作出宣判产生直接的影响。
笔者认为,在举证、质证过程中,应当把握如下几项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也称为全面性原则。
无论举、质证采取何种策略、方式,都不能将公诉人的个人情感掺杂其中。
虽然在庭前准备过程中,公诉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案件证据进行全面、深入的逻辑归纳和推理,使证据体系化、立体化。
但在庭上提交各项证据时,公诉人应当遵从真实、客观的原则,完整地反映证据的原貌。
而不能断章取义,任意、片面地理解与示证,只认可对指控有利的内容,绝对排除对被告人有利的内容。
否则,即便赢得了庭审效果,却是对被告人极不公平的对待,严重违背了司法公正的精神及原则。
而遵循客观性原则也同时意味着,公诉人对待辩方提交的证据,也应当且有权在法律规定的期限里进行全面审查,特别是关于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证据,以便能及时调整出庭方案掌控庭审进程。
因此,客观性是举、质证过程中首先应当遵循的一项原则。
(二)逻辑性原则。
通常情况下,单个证据只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某一环节或某一方面,要完整证明案件事实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就必须运用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对证据进行组合、排列,找出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使各个证据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从而反映出案件的全貌。
在证据体系中,常常是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互相印证,交叉使用,从而全面地证明犯罪从犯意产生到实施终了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
如果证据链条出现缺口或证明内容无法反映犯罪事实的全貌,都属于证据体系的不完整,都将影响定罪量刑。
因此在举证前,公诉人应对证据进行梳理排列,所举的证据应形成一个证据体系,单个证据之间能环环相扣,构成一条牢固的证据链。
质证基本知识与技巧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质证基本知识与技巧█质证的目的:是为了就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对法官的心证产生影响,使法院正确认定证据的效力。
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而法官对证据是否认证,则取决于质证的质量与结果,因此对质证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一方在法庭辩论时引用未经质证的证据作为辩论基础的,另一方只要提出异议或提出“听不懂”,法官应立即制止。
█质证的意义质证的证据可作为定案依据质证是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决定性步骤。
质证是直接原则、言词原则的具体体现。
质证是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
庭审活动的核心:即当事人在庭上举证、质证以及法官认证的过程。
█质证的特点:1.质证的主体,是双方当事人。
这是从诉讼权利的角度,是狭义的规定。
若将质证作为一种法庭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划分,质证的主体应包括当事人、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这是广义的质证主体。
2.质证的范围,是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
A.是指在法庭上能够出示的证据,而不是所有的法定证据种类。
即仅限于双方当事人为证明争议的事实而提供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
B.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不需要在法庭上进一步质证,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3.应当注意的问题,对对方的证据,自认的问题,要慎重。
根据证据规则,在自认的情况下,就免除了对方的质证责任。
4.不公开质证的证据A.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B.涉及商业秘密的证据;C.涉及个人隐私的证据;D.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
█质证的顺序当事人质证按下列顺序进行:(一)原告出示证据,被告、第三人与原告进行质证;(二)被告出示证据,原告、第三人与被告进行质证;(三)第三人出示证据,原告、被告与第三人进行质证。
注意的问题:1.人民法院依照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作为提出申请的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
2.人民法院依照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出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可就调查收集该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
公诉人出庭举证质证应遵循的七大原则
公诉人出庭举证质证应遵循的七大原则一、合法性原则公诉人在出庭举证质证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合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符合法律规定并经过合法手段获得的证据。
因此,公诉人在举证质证过程中应当使用合法证据,遵循合法性原则。
二、真实性原则公诉人在出庭举证质证时,应当确保所提供的证据真实、准确,不得有虚假和伪造的情况发生。
真实性原则体现了诉讼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求,公诉人在出庭举证质证过程中,应当注重证据的真实性,严禁刻意伪造和篡改证据。
三、充分性原则公诉人在出庭举证质证时,应当尽量收集和提供足够的证据,确保案件事实能够得到充分而全面地呈现。
充分性原则要求公诉人尽可能收集所有证据,并合理运用这些证据,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四、合理性原则公诉人在出庭举证质证时,应当合理运用证据,使证据链条完整,逻辑清晰,以确保证据的合理性。
合理性原则要求公诉人在举证质证过程中,要善于思辨和分析,运用恰当的推理和论证方法,使证据能够起到确凿、有力的作用。
五、综合性原则公诉人在出庭举证质证时,应当综合利用各种证据,使各个证据之间相互印证和佐证,进一步确立案件事实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综合性原则强调证据的综合运用,通过证据之间的互相印证和相互佐证,全面客观地反映案件事实。
六、主导性原则公诉人在出庭举证质证时,应当主动发挥主导作用,掌握证据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主导性原则要求公诉人在举证质证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法律规则和举证质证技巧,适时地提问、质询和辩驳,以达到充分展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目的。
七、公正公平原则公诉人在出庭举证质证时,应当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审判过程的公正性。
公正公平原则体现了刑事审判的基本价值追求,要求公诉人在举证质证过程中,要始终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证据和当事人,不做违背公正原则的行为。
综上所述,公诉人在出庭举证质证过程中,应当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充分性、合理性、综合性、主导性和公正公平性等七大原则。
法庭质证的内容和技巧
法庭质证的内容和技巧在民事诉讼中,质证是指当事人对对方提交的证据进行质疑、确认、反驳和解释的过程。
质证不仅要求当事人掌握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还需要熟悉相关的质证技巧。
以下是法庭质证的主要内容和技巧:一、证据展示在法庭质证过程中,当事人应将证据展示给法庭。
展示证据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展示实物证据或者当庭出示证明证据。
在展示证据的同时,当事人应陈述证据的来源和证明目的。
二、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在庭上作出的陈述。
当事人有权要求证人出庭作证,并对其进行询问和质证。
当事人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时,应围绕证人的资格、证言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展开。
三、专家证言专家证言是指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就某一领域的问题所作出的证明。
当事人对专家证言进行质证时,应围绕专家的资格、专业能力和证明内容的真实性展开。
四、质问证人当事人有权对证人进行质问。
质问证人应围绕证人的资格、证言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展开。
在质问证人的过程中,当事人应提出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以揭示证言中的矛盾和漏洞。
五、质问专家当事人有权对专家进行质问。
质问专家应围绕专家的资格、专业能力和证明内容的真实性展开。
在质问专家的过程中,当事人应提出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以揭示证明中的矛盾和漏洞。
六、呈堂证据当事人应将拟证明的证据提交给法庭,并填写呈堂证据清单。
呈堂证据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呈堂,并经过当事人的质证和辩论。
七、证据反驳当事人有权对对方提出的证据进行反驳。
反驳证据应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展开。
在反驳证据的过程中,当事人应提出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证据,以揭示对方证据的矛盾和漏洞。
八、证据解释当事人有权对己方提出的证据进行解释。
解释证据应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展开。
在解释证据的过程中,当事人应提出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解释,以揭示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联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证据法的鉴定与质证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证据法的鉴定与质证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证据法的鉴定与质证在司法领域中,证据的鉴定与质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法律规定了一系列关于证据的使用和运用的规则,以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和合法性。
本文将就证据法的鉴定与质证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证据法的鉴定证据法的鉴定是指对各类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价值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合法的证据鉴定有助于确保司法判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1. 种类鉴定不同的证据有不同的鉴定标准和要求。
目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证据、证人证言等。
对于书证,要注意确保其合法性,即确保其没有被篡改或伪造。
而对于物证,需要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视听证据则需要进行技术鉴定,以判断其来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证人证言的鉴定则要注意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2. 鉴定程序鉴定证据一般需要经过程序规定的程序。
在鉴定书证时,可以通过公证、鉴定机构或法院的文书鉴定来验证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对于物证,可以通过勘验、封存等手段来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视听证据则需要经过技术鉴定的程序,比如声纹鉴定、图像分析等。
证人证言的鉴定则需要通过法庭传唤,并经受法庭的询问和辩论。
二、证据法的质证证据的质证是将证据呈现给法庭和对方当事人的过程,以证明案件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在质证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和规则。
1. 提交证据材料质证开始前,当事人需要将所准备的证据材料提交给法庭和对方当事人。
证据材料可以是书证、物证、视听证据等。
当事人需要明确指明证据的来源和真实性,并在提交时进行标识和编号,以方便法庭辨认和查阅。
2. 证据出示质证过程中,当事人需要将证据进行出示,向法庭和对方当事人展示证据的内容和形式。
出示证据时,需要根据法庭的要求进行有序和规范的进行。
出示证据时,需要对证据的来源进行说明,并介绍证据的内容和意义。
3. 证据辨认证据辨认是质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辨认时,需要权衡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律师写质证意见的心得体会
律师写质证意见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律师,撰写质证意见是我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通过参与许多案件并为客户提供质证意见,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我愿意在此分享给大家。
首先,在撰写质证意见之前,律师需要详细了解案件的背景和相关证据。
这包括阅读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文件、审判记录、证人证言、专家鉴定报告等。
只有通过全面了解案件的细节,我们才能准确地评估证据的可靠性和案件的成功可能性。
其次,律师在撰写质证意见时需要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质证意见是基于现有的证据和法律规则,律师需要与事实保持一致,不能为了支持客户的观点而歪曲事实。
在评估证据时,律师应该遵循证据规则并考虑可能的弱点或疑问。
客观公正的质证意见有助于提高案件的可信度并增强律师的职业声誉。
第三,律师在撰写质证意见时需要清晰且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并将重点放在最重要的证据上。
在评估证据时,律师应该提供扎实的分析和逻辑推理,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律师还应该注意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含糊其辞的措辞,以免给对方留下漏洞。
第四,律师在撰写质证意见时应该考虑到听众的需求。
质证意见的读者通常是法官、仲裁员或其他专业人员,因此律师应该使用专业术语和法律术语。
然而,律师也需要确保自己的意见易于理解,并通过清晰的结构和段落分明的组织来提供信息。
第五,律师在撰写质证意见时可以参考类似案例或相关法律条文。
通过对类似案例的研究,律师可以从中寻找法律依据和论证逻辑,以支持自己的意见。
此外,法律条文也是质证意见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律师应该准确引用并解释相关的法律规定。
最后,律师在撰写质证意见时需要反复修改和校对。
质证意见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对案件的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律师应该花时间仔细审查自己的意见。
除了核对事实和证据的准确性外,律师还应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并确保结构和逻辑的一致性。
总而言之,撰写质证意见是一项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工作。
通过全面了解案件、坚持客观公正、清晰具体地表达观点、考虑听众需求以及参考类似案例和法律条文,律师可以撰写出高质量的质证意见。
质证权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质证权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质证权是一种法律概念,指的是在司法程序中,当事人以及相关利害关系人在庭审过程中所具有的权利,用于对对方所提出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质疑和辩驳。
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权力,质证权在保障公正审判、真实还原事实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质证权的基本原则质证权是当事人的重要权利之一,其基本原则可以总结为公正、平等与充分。
首先,公正是质证权的基础原则,即质证权的行使应符合公正审判的要求,体现司法程序的秉公原则。
其次,平等原则意味着任何一方当事人在质证环节中都应享有同等的权利,不论其地位、身份和财力情况如何。
最后,充分原则确保了质证权的有效行使,当事人可以积极主动地提供证据材料,进行质疑和反驳,以使法庭能全面掌握事实真相。
二、质证权的行使方式质证权的行使方式可以通过提供证据、询问对方当事人和询问证人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首先,当事人可以通过自我陈述、出示书证、物证或者电子证据等方式来提供证据,以证明或反驳对方的主张。
其次,质证权涵盖对对方当事人的询问权,当事人可以就对方所提出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质疑、追问和澄清。
最后,质证权还包括对证人的询问权,即当事人可以对出庭证人进行询问,以获取更多的证据和信息。
三、质证权的限制和变化尽管质证权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但其行使并非没有限制。
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质证权的限制包括法定证据规则、法院的裁量权、合法证据收集程序以及法律禁止等。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更新,质证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例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证据的录音、录像以及电子邮件等电子证据的使用正逐渐扩大,而一些传统的证据形式则逐渐失去了重要性。
四、质证权的重要性和挑战质证权作为当事人的重要权利,对实现公正司法和保障当事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质证权的行使有助于发现真相、还原事实,提供了公正审判的保障,使当事人在公开、透明的庭审过程中能够充分表达观点和陈述事实。
然而,质证权的行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当事人要充分行使质证权往往需要一定的财力、时间和专业知识等资源,这对某些较为弱势的当事人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法庭辩论进行质证的技巧_辩论赛_
法庭辩论进行质证的技巧法庭审理的过程,是合议庭听取各方面意见,核实证据,查明案情,从而作出正确判决的诉讼过程。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法庭辩论进行质证的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法庭辩论进行质证的技巧一:质证准备收到对方的证据后,应当与当事人紧密沟通,就对方提交的证据形成质证观点,主要围绕证据的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
询问当事人这些证据是否存在、真实?对我方不利的证据有否可以否认的可能?比如说传真。
这个过程同样应当慎重,同时有否证据可以反驳对方的这些证据。
同时,对于复杂的案件,我个人觉得还是要求逐一对对方的证据提出的质证意见形成文字,类似于我们的证据清单一样,以便开庭过程中有所准备,在庭审后可以根据庭审情况的变化作修正,在提交代理词中一并提交给法庭。
同时,应当及时与承办审判人员联系,询问对方的举证期限何时届满,届满前有否补充证据等。
法庭辩论进行质证的技巧二:质证技巧总的一个原则是围绕着“三性”进行。
首先要听清楚对方在提供这些证据所要证明的内容。
紧紧围绕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开展开质、辩、验、判。
逐一识别、判断。
就证据来源形成是否合法、与诉求的关系、有否完全质证、是否可用推定等发表综合意见:(1)原件/复印件;(2)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3)证据是否存在瑕疵、伪造的痕迹;(4)证据本身内容上是否矛盾;(5)证据与本案是否存在关联性;(6)证据是否能达到对方所说的证明目的;(7)证据是否与无需举证的事实相违背。
如:某人生日为67年2月29日,而67年是没有2月29日的。
词语表达有:“这份材料真实性无法确认,这份材料与本案不具有关联性,这份证据无法达到对方所说的证明目的,这份证据来源不合法”等等。
当然每个证据的质证意见均应从三性着手,质证意见要有层次感,要有条理:1、2、3、首先是合法性的确认,其次真实性,最后是关联性。
也可以从形式到内容进行表述。
但是,要注意:观点要鲜明,不要含糊其辞。
法庭辩论进行质证的技巧三:对日常常见的一些证据的质证内容:A、:公证是有地域管辖的;公证法第二十五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质证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质证行为,提高案件质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质证工作,包括民事、行政、刑事等各类案件的质证活动。
第三条质证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原则:质证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案件审理的公正、公平。
(二)公开原则:质证过程应当公开透明,保障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客观原则:质证工作应当客观、公正,对证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
(四)独立原则:质证工作应当独立于案件审理,不受外界干扰。
第二章质证范围与程序第四条质证范围:(一)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二)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的证据材料;(三)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第五条质证程序:(一)提交证据: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交证据,并附具证据清单。
(二)审查证据:审判人员应当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认定。
(三)质证: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法庭上对证据进行质证,提出质疑和反驳。
(四)证据交换:当事人可以在法庭上交换证据,对证据进行补充和修正。
(五)证据认证:审判人员根据质证情况,对证据进行认证,作出是否采信的判断。
第三章质证规则第六条质证规则:(一)证据应当真实、合法、关联,具有证明力。
(二)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应当符合法定形式,不得伪造、变造、隐匿、毁灭证据。
(三)当事人对证据有异议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四)质证过程中,当事人应当尊重对方当事人,遵守法庭纪律。
(五)质证结束后,当事人不得以同一理由对已质证的证据提出异议。
第四章质证纪律第七条质证纪律:(一)审判人员应当依法、公正、独立地行使职权,不得徇私舞弊。
(二)审判人员应当认真审查证据,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三)审判人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当事人隐私。
(四)审判人员不得泄露审判秘密。
如何质证公司规章制度有效
如何质证公司规章制度有效在企业管理中,规章制度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和员工行为规范的重要保障。
然而,仅仅制定规章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有效性进行质证和监督,确保规章制度不仅是一份草纸,而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行动指南。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质证公司规章制度的有效性。
一、规章制度的合理性首先,规章制度必须具有合理性。
规章制度应该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和员工群体的特点制定的,不能一刀切,更不能脱离实际,导致员工难以接受和遵守。
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之前,必须充分调研和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确保规章制度能够符合实际情况,并能够被员工接受。
二、规章制度的明确性其次,规章制度必须具有明确性。
规章制度应该清晰明了,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或概念,导致员工难以理解和执行。
规章制度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明准确的行为要求和相关流程,让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避免出现歧义和不必要的纠纷。
三、规章制度的可执行性另外,规章制度必须具有可执行性。
规章制度应该是可操作的,不能是一些空泛的规定,而是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和指导意见,让员工能够根据规章制度进行明确的行动。
此外,规章制度还应该考虑到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确保规章制度是可行的,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负担。
四、规章制度的监督与反馈最后,规章制度必须具有监督与反馈机制。
企业应该建立规章制度的监督体系,定期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同时,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促进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更新,确保规章制度能够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保障,企业必须认真对待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确保规章制度不仅是一纸空文,而是能够真正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维护企业利益的实用工具。
通过合理性、明确性、可执行性和监督反馈机制,可以有效质证公司规章制度的有效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久稳定。
二审质证意见范本
二审质证意见范本一、引言在进行二审质证时,审查人员需要就案件的相关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进行审查和评估。
本文将针对二审质证的目的、范围、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二审质证的目的和作用二审质证是对一审判决结果进行审查和核实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确保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审质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认事实和证据的真实性二审质证旨在核实一审判决中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是否真实、充分、合法。
审查人员会对一审判决中的事实和证据进行重新审查,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2. 检验法律适用的正确性二审质证还会对一审判决中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检验,以确保其正确性和合法性。
审查人员会仔细研究一审判决中所引用的法律条文,对其适用情况进行评估。
3. 发现一审判决的错误和瑕疵二审质证有助于发现一审判决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瑕疵,如事实认定不准确、证据逻辑不严密、法律适用错误等。
审查人员会对一审判决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以确保判决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二审质证的流程和要求二审质证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交质证申请、质证准备、质证过程、质证结论等。
在进行二审质证时,有一些要求需要注意:1. 提交质证申请当事人在二审过程中可以向法院提交质证申请,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说明其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
法院会根据申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接受质证申请。
2. 质证准备在进行质证前,当事人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证据材料应该具有合法性和可信度,并与案件事实有直接关联。
3. 质证过程质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通过询问证人、出示证据材料等方式进行质证。
审查人员会根据质证的目的和需要对质证过程进行引导和控制,确保质证的顺利进行。
4. 质证结论质证过程结束后,审查人员会根据质证的结果和法律适用情况,对一审判决进行评估和结论。
审查人员可以对一审判决进行确认、变更或撤销,并作出相应的二审判决。
关于单方委托鉴定的质证意见
关于单方委托鉴定的质证意见一、引言单方委托鉴定是指一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根据法院的要求或自愿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在诉讼中,质证是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提供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主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本文旨在对单方委托鉴定的质证意见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单方委托鉴定的质证意见1. 证明鉴定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单方委托鉴定的质证意见第一点是证明鉴定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委托书、鉴定机构的资质证明、鉴定人的资质证明等,以证明鉴定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这些证据可以从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处获取,并在法庭上进行质证,以证明委托鉴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证明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单方委托鉴定的质证意见第二点是证明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鉴定报告、鉴定方法和过程的说明等,以证明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这些证据可以从鉴定报告中获取,并在法庭上进行质证,以证明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 证明鉴定结果与案件事实的相关性单方委托鉴定的质证意见第三点是证明鉴定结果与案件事实的相关性。
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案件事实、鉴定结论与案件事实的对比等,以证明鉴定结果与案件事实的相关性。
这些证据可以从案件材料中获取,并在法庭上进行质证,以证明鉴定结果与案件事实的相关性。
4. 证明鉴定过程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单方委托鉴定的质证意见第四点是证明鉴定过程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鉴定记录、鉴定过程的录音或录像等,以证明鉴定过程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这些证据可以从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处获取,并在法庭上进行质证,以证明鉴定过程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5. 证明鉴定结论对案件的影响和意义单方委托鉴定的质证意见第五点是证明鉴定结论对案件的影响和意义。
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鉴定结论的解释、专家意见等,以证明鉴定结论对案件的影响和意义。
这些证据可以从鉴定报告或专家意见中获取,并在法庭上进行质证,以证明鉴定结论对案件的影响和意义。
质证的概念
质证的概念质证的定义质证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制造、交付过程中,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征进行检查、验证和确认的过程。
质证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检验和验证,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并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证的意义质证是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并提供证据支持,以证明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标准和规定的技术要求。
质证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声誉和信誉,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促进组织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另外,质证还可以帮助组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质证的过程质证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质量计划:–制定质量目标和计划;–确定质量检验和测试的方法和要求;–制定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2.质量准备:–准备检验和测试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材料;–为质检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3.质量检验:–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和测试,以验证其质量特征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记录和报告检验结果。
4.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产品或服务的合格程度;–对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5.质量确认:–确认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提供相应的质量证明和文件。
质证与质量检验的区别质证和质量检验都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二者有一定的区别。
质量检验是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定其质量特征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它是一个过程性的操作,主要关注产品或服务的外部特征和性能。
而质证则更加注重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它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包括质量计划、质量准备、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确认。
质证强调的是对整个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质证系统的要素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基准,也是质证的依据。
质量标准可以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包括技术规范、验收标准、质量控制点等。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证程序中的合理性和重构古今中外的司法实践中,质证活动普遍存在。
但是在很长时期内,人们并没有把质证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在理论上加以阐释和在法律上加以界定。
在我国,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和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都没有明确使用“质证”的概念,更不用说质证程序模式的选择。
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当事人质证权,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我国民事诉讼中愈加注重强调证据的当庭质证。
以下内容,笔者将所查阅的大家之言和个人观点相结合来阐述质证程序的必要性、合理性和重构问题。
一、质证程序存在之必要都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证明案件事实存在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证据是支持诉讼请求的基础。
无论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诉讼时,法官是不可能知道案件的真实情况的,所谓的真相只是华丽的修饰辞藻罢了。
唯一可以弥补的是,当事人或者司法人员凭借合法方式收集与案件有关联的证据,实则还只能算是证据材料。
证据材料只有经过严格的审查核实程序,确定了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之后,才能将其认定为证据。
法官只有依据经过审查核实的证据才能推定出最接近真相的法律事实。
在过去我国的审判模式中,审查核实证据完全是审判人员的事情,假如沿用至今,再试想当今高超的科学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提取和检验证据,那对于侦查人员和审判人员而言,肯定是莫大的好事,既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增强了结论的可信度,更加有力地维护了司法公平。
如此局面在一方面也许会有力地促进科技发展,法证事业也随之红红火火,但是另一方面却肯定会使侦查工作和审判工作的压力倍增,大大提高司法成本。
具体地说,因为每一个案件司法机关都少不了要检验各种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那就不得不亲自聘请或者委托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各种鉴定和检验工作;为了了解证据的来源渠道是否合法,可能出现司法机关不得不亲自走访开展自行调查等现象。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即便是借助科学仪器和设备,运用先进的检验方法和检测手段对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了检验和判断,但是得出的结论的真实性又如何才能让法官和相对的当事人把握呢?由此可见,将审查核实证据完全交由审判人员来负责的方式有多处弊端,还都非同小可。
因而,只要是明智的国家都终将会抛弃这种模式。
而将质证程序添加到审判的过程之中,却刚好能很好的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其存在的必要性由此可见。
二、审判模式下看质证程序的合理性和重构质证程序作为一局部的诉讼模式,其势必同一国整体诉讼程序模式密切相关,另外还受到一国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法律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纵观当前各国的诉讼模式,主要被划分为两大类,即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两大诉讼模式,相应的质证程序也有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要特色的质证程序模式和以职权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质证程序模式。
首先来说这两大诉讼模式的特点,职权主义的最大特点是由法官控制和主导整个诉讼过程,法官不仅有权组织诉讼活动,并有权直接询问当事人,而且可以根据其职责进行事实调查,也可以依据职权独立地对证据进行评价和采用做出决定,充分的发挥了法官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防止诉讼受控辩双方法庭技巧甚至伎俩影响而难以发现客观真实。
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特点是,在诉讼活动中当事人居于核心地位,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和证据收集和证明都由当事人负责。
当事人甚至对法律的适用也有选择的权利,法官在诉讼中处于中立的地位,法官从不主动去干预某一方,而是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
在此基础上,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要特色的质证程序模式如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质证活动完全为当事人自由作为。
法官在质证过程中始终处于消极地位,仅作为质证程序的组织者。
美国是以证人证言为中心,在质证程序采用直接询问与交叉询问的方式进行,质证程序在证据开示程序、审前会议、及庭审三个阶段中解决。
这种质证模式能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法官正确、客观地审查判断证明材料的真伪,确定案件真实。
而以职权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质证程序模式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通常采用以职权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质证程序模式,法官主持质证活动并始终指挥质证活动的进行。
当事人在质证过程中的诉讼行为始终受法官控制,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质证一般实行职权询问,采用以法官为主,以当事人为辅的询问方式进行,是否实际采取交叉询问方式完全听凭法官的自由裁量。
两种质证模式对于查明案件客观真实性这一根本目的,其优劣之分体现在不同方面。
前者在展示程序正当性方面具有优势,但结果导致诉讼的拖延;后者能有效克服诉讼效率不高的弊端,但往往不能排除法官主观判断对质证程序正当性和质证效果的妨碍和影响。
日本民事诉讼模式设置时就采用了结合式做法。
如1996年《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1款规定“证人询问顺序首先是提供询问申请的当事人,然后是其他当事人,其次审判长”。
它在大陆法系原有体系上引入英美交叉询问方式,实行审判长指挥下的交叉询问方式,看来两大法系国家在民事诉讼质证程序上,当事人权利与法官权利正处在一个动态分配状态,而且经过改革后可能会越来越有更多的共性。
三、我国质证程序模式的选择我国当前,质证的概念大致可以概括为: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对双方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加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公开的辩认、说明、质疑、质问和辩驳,以供审判人员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予以确认和否认的一项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有关民事诉讼质证的立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
规定只是解决了质证问题的法律地位,最高人民法院后来发布的《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若干问题》和《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若干规定》对质证问题作了一些补充规定。
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50条规定“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不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这些法条都原则性规定质证内容和要求,也暗示法官在质证程序中的职责是指导作用,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质证的实际操作规程问题。
就目前而言,理论上和实践中质证被安排在法庭调查阶段,大致依据以下程序进行:1、出示证据。
质证开始于一方当事人向法庭和对方当事人出示证据。
出示方式包括宣读、展示、播放等。
2、辨认证据。
一方当事人出示证据后,由另一方进行辨认。
辨认的意义在于了解另一方当事人对所出示证据的态度,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质证。
辨认的结果分为认可和不予认两种。
如一方承认对方出示的书证的内容是真实的,对已经为双方当事人认可的证据,人民法院可以直接确认其证明力,不再需要作进一步的质证。
3、对证据质询和辩驳。
一方出示的证据被另一方否认后,否认一方当事人应当向法庭说明否认的理由。
质证方陈述完否认的理由后,出示方还可以针对否认的理由进行反驳。
然后再由质证方对反驳的理由进行辩驳,直至法庭认为该证据已审查核实清楚。
在质证过程中,质证方经法庭许可后还可以向出示方提出各种问题,除非所提问题与质证目的无关。
审判人员在必要时,也可以向当事人发问。
如果另一方也有证据,则依据上面步骤再对其证据进行质证。
由此可见,质证程序设置的目的之一是保障原被告都平等的享有质证权,对对方出示的证据都有进行反驳和攻击的机会;另一方面,当事人经过法律的授权可以依据上诉方式向法庭揭露对方当事人提供的虚假的证据、违法取得的证据、或者说明对方提供的证据只有很小的证明力,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从目前我国质证的程序安排来看,实际上有了一定当事人主义色彩,但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之间的直接对抗仍显不够。
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质证模式应当朝着既要保留我国的注意发挥法官积极性的传统特色,又要借鉴、吸收英美法中注重当事人之间直接对抗注重程序的方向发展,即法官职权相对独立的当事人直接对抗交叉询问模式。
”也就是说,当事人行使质证权进行质证时,实行当事人之间直接的正面对抗,法官对质证的职权主义保留相对独立,待当事人质证完毕后集中进行。
这种模式是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质证模式结合,采用一种阶段性互补方式,而不是在整个过程中加以揉合。
四、从交叉询问方式看质证程序的合理性和重构以上内容中多次提及交叉询问,作为质证程序基本方式,交叉询问规则引进于英美法系质证程序模式,具体是指由一方当事人或其律师在法庭上对另一方证人进行盘诘性的询问,包括1、主询问,即申请传唤方对其证人进行的询问;2、反询问,即在主询问结束后,对方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对该证人进行的询问;3、再主询问,即反询问结束后,举证方对本方证人再次进行的询问;4、再反询问,即是在再主询问结束后,对方当事人对该证人进行的再次询问。
交叉询问一般是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询问,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在证人认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庭前询问的书面证言来代替口头询问。
从以上步骤中提炼,交叉询问其实借助了两种有效认识方法去发现事实真相。
其一,多角度观察的方法,即当事人从不同角度去搜集证据,从而搜集的证据最全面,证明的案件事实最接近事实真相;其二,质疑的方法,即当事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从相对的立场寻找对方证据中的毛病。
由于当事人最了解案件事实真相,所以常常能击中要害,使对方证据中的虚假之处暴露无疑。
例如关于反询问,日本曾有这样一起案例,在一起暴动案件的审判中,证人在主询问时自称其亲眼看到被告放火烧警察局后,将沥青投进火中。
辩方进行了如下的反询问:辩护人问(以下简称问):“你说,你能闻出沥青的味道,是吗?”证人答(以下简称答):“是的。
”问:“不管在什么地方,你都能闻出沥青的味道吗?”答:“是的。
”问:“那么,假定在这法庭上有沥青,你也能闻出来吗?”答:“当然。
”问:“现在,由于法庭上没有沥青,所以你不能闻出它的味道,对不对?”答:“对,如果有沥青,不管放在什么地方,我都能闻出来。
”辩护人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一块沥青放在桌上,被告因此而被判无罪。
这就是一个质疑对方证言可靠性的典型案例。
另外,关于再主询问还有个例子是在一个涉及汽车超速的诉讼中,被告的大律师反询问目睹汽车超速的证人,其对答如下:问:李先生,你看见我客户的汽车从弯路以高速冲出来?答:是。
问:我相信你对汽车的速度估计是每小时60里。
答:差不多。
问:你能准确判断速度?答:还可以。
问:你自己是否驾驶汽车或摩托车?答:不。
至此,反询问在这一方面不再继续下去。
但精明的举证方大律师了解对方会把最后一句话留待结案陈词。
对方会说:证人自己不懂驾驶汽车,怎能准确判断汽车的速度呢?所以,证人的大律师欲作出补救,在知悉事实/答案的情况下,“再询问”时问证人:“你过去与现在的工作是什么?”证人回答:“我干了12年的火车司机,最近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