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研讨课教案_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己亥杂诗》(其五)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年部编)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的第五首。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这一年龚自珍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是作者刚离开北京所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兴趣。

3、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赏析内容领悟情感。

【教学媒介】PPT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学会诗歌学习方法、形成诗歌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将学习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
3、指名读课题,(告诉学生“己”“巳”和“已”的区别。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课前学生已经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己是天干第六位,亥是地支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指1839年。

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时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组诗。


5、简介龚自珍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受人排挤,1839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行文独具风格,于叙述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写中寄托着深意。

有《龚定庵全集》。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给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3、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
4、师配乐范读。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4、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

交流的时候,针对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补充:《己亥杂诗》的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后人。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

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6、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吟鞭”“天涯”“落红”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

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设计意图】诗中的“浩荡离愁”,“落红”,“护花”既是全文的教学重难点、又是关键点。

抓住这些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

突破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

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3、诵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三句,生读第二、四句。

【设计意图】
1、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读体会感情。

教学环节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读全诗,感悟写作方法
1、谁能来诵读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品读感悟,赏析名句
第一、第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

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

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
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

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第三、第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限愁思,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执着态度。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的忠诚。

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因为学习古诗,通过品读感悟,赏析名句。

1、可以提高对古诗的理解感悟能力,可以丰富对古典文化的修养,亦可以使心灵得到陶冶净化。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提高阅读、理解、领悟、和欣赏水平。

六、总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

学会总结、归纳文章的主题,提高概括能力。

七、布置作业
1、作业:诵读默写。

2、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八、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夕阳西下→吟鞭东指→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轻松愉快→有所作为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认真解读新课标,从中悟出了一些门道并把它应用于诗歌教学实践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读诵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

具体方法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讲解;重视学生诵读;尊重学生的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感受力结合了起来;从意象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渲染意境。

教学之后,我还反思到了自己存在的缺陷,那就是对学生诵读的培养不够。

因此,我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情况,对诵读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最好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

比如展开竞赛,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谁读得好。

在课堂上
也诵读学过的古诗作品。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正确对待其个体差异。

对记诵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表扬,对稍差的学生加以鼓励,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是指导学生默读重视不够,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默读时间少。

虽然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但是我应当不懈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使自己日趋进步,力争使课堂教学少留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