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乡村的领路人——记林州市盘龙山村党支部书记王生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梦·百年潮|纪实▁Literature 唤醒乡村的领路人

——记林州市盘龙山村党支部书记王生有

文/于报生 于海

或孤独,或沉默,大山深处的中国乡村大都是这个模样吧。

藏在太行山里的林州市任村镇盘龙山村就是这样,千百年来在孤独中历经着沧桑,在沉默中期待着被唤醒。

心系乡土,报效桑梓,又终归是有血性、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本性。

58岁,本应是气定神闲、享受生活的年纪,然而,一个出生在修建红旗渠炮声中的孩子,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年近花甲且行走不便的独臂硬汉,却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顶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毅然回乡,挑起了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振奋;总有一种情怀,让人泪流;总有一种胆识,叫人钦佩。“独臂村支书”王生有带

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他也因此先后荣获“河南省十大扶贫人

物”“安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十佳优

秀农民基层干部”等荣誉称号。

王生有,生在太行山,长在太行山,

红旗渠精神长在了他的骨头里!

盘山“天路”打开了山门

红旗渠畔的盘龙山村如今成为网

红,山村的嬗变谱写着新时代红旗渠的

故事。国庆前夕,我约上农民作家白青

年慕名前往。

“慢点慢点,这里拍一张!”车

停在盘龙山天路的拐弯处,同行的白青

年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放眼望去,远

处的红叶绿枝在随风尽情地摇曳,近处

的蝴蝶在带着露珠的小黄花上翩翩起

舞……我站在海拔1300米高的太行山

巅,迎着刚硬的山风,俯瞰这条镶嵌在

悬崖绝壁上的山路,心里暗暗在想:都

说王生有是硬汉,看来还真不是吹的!

盘龙山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西部

深山区,建村时间可追溯到清顺治五年

(1648),是任村杓铺一常姓农户,为

方便种地而举家迁此,多少年来繁衍生

息,遂成村落。因地处层峦叠嶂、势如

盘龙的山上,便取名叫“盘龙山村”。

又因村南村北有红沙石环抱,村庄又建

在山顶上,故当地人也称该村“沙裹垴”。

王生有的大哥王自有,在盘龙山村

当了50多年的村干部,带领村民修路、“中国梦·百年潮”

寻访来自百名最美书记的故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

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党的根本利益立场、民主政治理念、现实执政方略等方面,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基因密码——人民至上的基本价值理念。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回想起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屏息凝望百年党史,体现的不正是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吗?

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为向党的一百岁生日献礼,时代报告杂志社联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发起“中国梦•百年潮——献礼建党100周年”系列寻访活动——寻访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企事业单位党委(支部)书记及优秀共产党员100人,用报告文学的手法全景化、立体化深入探寻他们的故事,挖掘他们在伟大复兴中国梦历程中所坚守的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即日起,我们面向全社会征集优秀党支部书记的故事,字数3500~8000为宜,拟在《时代报告》特设专栏“中国梦•百年潮”刊发,于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到来之前结集成书出版。

来稿邮箱:********************

Literature ▁纪实

绿化、种药材,力图摘掉贫穷的帽子。2013年6月,为硬化东垴自然村的道路,王自有突发心肌梗死,壮志未酬,倒在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王自有走了,带着太多的遗憾、牵挂和不舍。而孤独的山村仍在孤独着……

生活还要继续,道路还要延伸,事业还要传承。“难时思良将”,于是,盘龙山村干部群众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王生有——王自有的三弟,一致要求他回

村来挑这副担子。

王生有,1958年出生,年轻时参军入伍,复员后落户到林州市姚村镇井湾村。他多年来经营货运业务,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家中两儿一女都已成家,子孙满堂,生活幸福安逸。

听说要让他回山上老家当村干部,王生有的老伴儿、儿女齐声反对:咱不缺吃穿、不缺钱花,出来都几十年了,到底图个啥啊?快六十岁的人啦,来回折腾,你的身体也顶不住啊

!

▲ 自右至左:于报生、王生有、白青年

何况,王生有跑运输,2004年曾遭遇一场严重的车祸,不幸失去了右臂,右腿也严重残疾,走路很不方便。

王生有一开始也很矛盾,但面对镇党委的恳请和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想想大哥未竟的事业和不能暝目的遗愿,思虑再三,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说服了家人。

“咱是一名党员,盘龙山是咱的根,做人不能光顾自己的小家。大哥没干成的事咱得干成!”王生有接过了大哥的重担,决心把乡村建设进行到底,以此告慰大哥的在天之灵。

天高云淡,风清气爽。2013年10月,王生有风尘仆仆,走马上任。从此,王生有,便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唤醒乡村的领路人。

决心好下,实施却难。

硬化道路和老百姓的拆迁补偿需要一大笔资金,村里几乎没有一分钱,怎么办?

“这钱我来出,我答应过大哥,就一定要帮他完成这个心愿!”王生有的二哥王金有说的话穿云裂石,一字千钧,给王生有吃了一颗定心丸。王金有在焦作市从事建筑业和房地产多年,没少为

家乡建设出力,为硬化通往东垴自然村的道路,保护村口的古树白皮松,再次慷慨解囊,捐款85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盘龙山地势偏僻,

山高村远。要想打开山门,通往外界,就必须打通盘龙山至阳耳庄的主干道,这条道路总长5公里,就有3公里在悬崖峭壁上,弯多路陡,常有落石,以致好多人不敢开车上山。如果这条“天路”修不好,沉默的山村无疑还会继续沉默下去。

王生有的脾气像太行山的红沙石,又硬又犟。他说,老一辈能在那个年代修成红旗渠,我就不信我们现在修不好这条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