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要唱衰中国经济?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衰落的原因

中国经济衰落的原因
公元2世纪-15世纪期间,中国发展水平远高 于欧洲的平均水平(Needham,1961)。中 国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比欧洲早700年。 中国停滞的关键因素(Maddison):
• 自身对海上贸易和殖民地化的限制 • 政治集权体系不利于技术的革新 • 人口统计学和生态压力:高的人口密度,缺乏易于 采掘的煤矿 • 缺乏可开垦的新土地 (Jefferey Sachs) • 官僚体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 儒家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官方化不利于普及教育
历史原因
独特的自治社会,经济上高度自给自足,文 化上高度自满自足,政治上高度大一统。 建立在以农业为基础,而非以商业为基础。 世界发生工业革命之后,保持农业文明就意 味着停滞,一个农业大国走向衰落就不可避 免了。
经济原因
决定现代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 农业生产力足够支持城市化(现代经济增长的结 果和动力) • 城市中心作为贸易和创新的基地 • 国际贸易进一步刺激和促进了专业化和创新 • 只有技术进步或国际贸易才能克服早期的马尔萨 斯陷阱
中日俄印人均GDP (1820-1952)
中国 1820 1870 1900 1913 1937 1952 600 523 652 688 803 537 日本 675 741 1135 1334 2227 2351 俄国 751 1023 1218 1488 2156 2928 印度 531 558 625 663 651 609
专题:为什么日本出现了现代化
前提条件
政治: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国家之一 法律体系:东京地区市民和商人阶级可以发挥 比较大的作用,商法,特别是合同法比较完善 经济:被迫开始自由贸易,大阪是当时的贸易 中心 人力资本:较高的文化教育程度,男孩大约是 40-50%,女孩大约是15% 自然环境:气候温和地海岸国家,煤炭资源丰 富

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经济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世界经济文汇》.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2期.张军.施少华.[2].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2期.王灿.陈吉宁.邹骥.[9].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问题、挑战和对策研究综述.《财经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张国.[10].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稳增长的路径选择.《社会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3期.任保平.宋文月.二、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19492011年中国经济通史研究的发展.作者:冯雪.史常理论及史学史扬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2].批评隐喻视角下中国经济隐喻的历时研究——以《时代周刊》为例. 作者:钟佳奇.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浙江工商大学2014(学位年度)[3].股份制改革和分税制下中国经济效率损失的分析和测度.作者:王贵东.国民经济学中国海洋大学2013(学位年度)[4].“以人为本”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测度研究.作者:蒋微青.统计学河北经贸大学2014(学位年度)[5].基于1979年2008年数据中国经济动态效率研究.作者:张宇.管理科学与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学位年度)[6].国际原油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作者:叶茜.金融学武汉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7].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作者:米胜超.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学位年度)[8].从关系过程看美国大报中的中国经济形象——一项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辅助下的批评话语分析.作者:齐佩.英语语言文学河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9].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萧条的传导、影响以及应对.作者:张晓宇.经济史南开大学2011(学位年度)[10].论市场在当代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作者:张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西南科技大学2015(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经济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InflationaryeffectofcoalpricechangeontheChineseeconomy. ZhanMingChen《Applied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Feb.[2]EmergybasedecologicalaccounttortheChineseeconomyin2004.M.M.JiangJ.B.ZhouB.ChenG.Q.Chen 《Communicationsinnonlinearscienceandnumerical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10[3]GrowthandstructuralchangeinChina'senergyeconomy. FredrichKahrlDavidRolandHoist《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7[4]IdentifyingtheenvironmentalsupportandconstraintstotheChineseec onomicgrowthAnapplicationoftheEmergyAccountingmethod. BoLouSergioUlgiati《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Apr.[5]Vehicletechnologies,fueleconomypolicies,andfuelconsumptionrate sofChinesevehicles.HongHuoKebinHeMichaelWangZhiliangYao《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Apr.[6]BiofuelDevelopment,FoodSecurityandtheUseofMarginalLandinChina. Qiu,HuanguangHuang,JikunKeyzer,MichielvanVeen,WimRozelle,ScottFisher, GuentherErmolieva,Tatiana.《JournalofEnvironmentalQualit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4[7]EnvironmentalSupplyChainCooperationandItsEffectontheCircularEc onomyPracticePerformanceRelationshipAmongChineseManufacturers. QinghuaZhuYongGengKeehungLai《JournalofIndustrialEc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3[8]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Actions,challengesandsolutionsforen ergysavingsinChina. JianHouPeidongZhangYongshengTianXianzhengYuanYanliYang 《Renewable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1[9]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Actions,challengesandsolutionsforen ergysavingsinChina. JianHouPeidongZhangYongshengTianXianzhengYuanYanliYang 《Renewable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1[10]EnergyconservationandcirculareconomyinChina'sprocessindustrie s.HuiquanLiWeijunBaoCaihongXiuYiZhangHongbinXu《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1四、中国经济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西方媒体为何又转而“唱衰中国经济”?.王东,2012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2]“中国经济派”考论.吴敏超,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一届青年学术讨论会[3]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经济的延续和变迁.朱荫贵,2012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4]中国经济失衡根源在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的缺陷基于人的发展经济学视角.巫,2012“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5]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李欣广,201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6]中国经济空间演化趋势与驱动机制.赵作权.宋敦江,2010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7]试论和谐的中国经济体构建.马先标,2011第十届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8]日本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刘忠波,2014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9]2012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范剑平,20122012年宏观经济与汽车市场形势高级研讨会[10]全球低碳框架与中国经济自主安全发展.倪晓宁,201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

改革开放以来三次经济下行的成因及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三次经济下行的成因及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三次经济下行的成因及治理【改革开放以来三次经济下行的成因及治理】文革后,经济建设回到党的工作中心。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遇到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速从1978年的11.7%下降到1981年的5.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978年的22%下降到1981年的-10.5%。

1979年至1981年:依托内需和改革稳增长文革后,经济建设回到党的工作中心。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遇到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速从1978年的11.7%下降到1981年的5.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978年的22%下降到1981年的-10.5%。

这次经济下行内在机制是,中央政府主动加快大项目投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张消费,导致经济过热,治理经济过热导致经济增速特别是投资下降。

但这次由紧缩导致的经济下行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就迅速复苏,这是因为放权让利的市场化改革和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保障了这一时期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强劲增加,使紧缩措施退出之后很快恢复正常增长。

——背景和成因:投资先扩张后紧缩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全国上下加快经济建设的心情十分迫切,呈现投资扩张趋势。

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引进机械设备本来已积累大量赤字,1977年又相继提出20世纪末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1985年前建设大型电站、煤炭、油田、钢铁等120个大型项目,并随即扩大投资规模。

1978年投资增长21.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31.1%,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增长55.8%。

1979年进行了调整,但投资额并未下降,1980年投资又增长7.8%,成为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

中央部署大型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基础工业,是必要的。

当时建设的宝钢、仪征石化等企业至今仍处在行业龙头地位。

但一旦投资超过财政能力,就会带来经济过热,导致比例失调。

1978年燃料、动力和交通运输等基础工业遇到瓶颈,20%工业生产能力由于缺电不能发挥,积压机器设备550亿元。

影响中国经济下行的八大因素

影响中国经济下行的八大因素

影响中国经济下行的八大因素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处于下行阶段,但同时结构也在优化。

从经济下行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速换挡期。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经济总体是呈周期性波动的,在周期性波动中,一般说经济下滑到底部后还会反弹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次不一样,不仅有周期性的波动,而且经济增速还在换挡。

换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经济下来后不一定能反弹到原来的高度。

其实,回顾一下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经济进入下滑期是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的。

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达到了一个阶段性峰值:12.1%。

此后开始下行,一直下滑到2014年的7.4%,2015年第一、二季度进一步下降到7.0%。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下滑持续了5年时间。

还有一种说法是应该从2007年算起,因为当年GDP增速最高达时到了14.2%,随后因为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危机影响,GDP增速开始下滑。

如果从2007年算起,那这次下滑时间就持续了8年。

如果按2007年的增速峰值算,这8年的下降幅度超过了50%。

即便是按2010年的12.1%计算,5年间的下降幅度也有40%多。

“三驾马车”日渐式微那是什么造成了中国经济下行时间这么长,下降幅度还这么大呢?更为严重的是,此次经济下行还没有探底,还存在持续下行的压力。

这些因素可以从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来分析,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来分析,从供应边因素和需求边因素来分析,也可以从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来分析。

理论上说,从长、短期因素来分析更为合理些。

一般来说,需求边因素大多是短期因素,供应边因素是长期因素。

短期因素就是指“三驾马车”,而很多人对“三驾马车”存在认识误区,以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只有“三驾马车”,外需不行就扩大内省,投资不行就拉动消费。

但严格来说,“三驾马车”并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个组成部分,只是经济特殊时期抚平经济波动的特殊手段,并不是平常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

而且“三驾马车”主要通过投资等经济刺激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和后遗症。

“末日博士”误判中国经济

“末日博士”误判中国经济

“末日博士”误判中国经济作者:蔡恩泽来源:《现代工商》2011年第06期有着“末日博士”雅号的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近日在著名评论网站“Project Syndicate”上发表文章,对中国经济做出惊人预测,称中国经济发展很可能在2013年严重放缓,遭遇“硬着陆”。

“乌鸦嘴”恐难灵验鲁比尼是个名人,曾经成功预测到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崩盘及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但彼一时此一时,这一回鲁比尼这个“乌鸦嘴”可能不灵验了。

鲁比尼看空中国经济的主要论据是“中国对过度投资的沉迷”,认为这“最终将造成巨大浪费并导致未来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平心而论,投资过度确实是中国经济的一大弊端,这不用鲁比尼这样超重量级的经济学家指手画脚了,就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感觉到。

问题是中国早已警觉到这一点,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从投资为主转向消费引导,从外贸拉动转向内需促进,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正在重新分工。

经济学原理给经济硬着陆给出的定义是:在国民经济的过度扩张,导致极大地超越了其潜在增长能力,严重地破坏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均衡关系的情势下,用“急刹车”的办法进行“全面紧缩”,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率的大幅度跌降,陷入经济萧条。

经济硬着陆需要两个重要条件,即一次性动用强力的财政货币政策,二是大规模牺牲国民收入。

而眼下中国经济并不具备这两个重要条件。

针对前两年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措施,即采取小步快跑、渐进式退市的方法。

在信贷方面,逐步收缩信贷规模;在调节汇率方面,顺应国际大势,但坚持微调,让人民币小幅升值;在利率方面,稳步加息,适当提高频率。

同时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

中国经济进入十年最低谷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经济进入十年最低谷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经济进入十年最低谷的深层次原因2016年01月19日来源:凤凰国际智库文章来源:邵宇《新政机遇》自序中信出版社本文是邵宇博士2014年对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很多地方在2015年都得到了印证,现在重读仍有很多借鉴意义。

当前各种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进入了伤停补时阶段,近期很多指标(包括消费、投资、货币供给)都出现了近十年以来的最低值(还不用说令人疑惑的平减指数问题),但这仅仅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在中国经济自身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三重断裂带——分别是增长断层、改革断层和全球化断层。

GDP锦标赛与改革锦标赛之间的断裂第一重是GDP锦标赛与改革锦标赛之间的断裂。

传统的GDP锦标赛的能量级明显下降。

这一方面是源于已经高企的地方政府负债和略显紧绷的货币政策,但更重要的原因,特别是短期面上的原因,主要是官员绩效考核机制一定程度上的调整、目前全力展开的反腐行动以及对楼堂馆所等新建基建项目的抑制。

应当说这些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措施,但其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压制作用也正在显现。

据观察,目前基层官员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消极怠工的状况,这与党性无关,而是人性。

现在官员不可以吃,不可以喝,也不方便戴表,那他们也就不积极推动项目进展了。

传统的GDP锦标赛,明显是亲投资的,特别对于系统内的成员来说是所谓“激励高度相容”的。

因此,地方政府历来在通过增加投资以加速经济增长上驾轻就熟,但是目前情况已经开始发生趋势性变化。

这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推动力落差,或者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刻,原来的增长模式已经明显减速,而民营经济活力暂未充分激活,结果就是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如同一辆低速行进的自行车开始摇摇晃晃,保持平衡会更加困难。

更重要的是,中期来看,新一轮国家和政府治理改革的三大标志性工作将很快全面展开(即第五个现代化)。

这包括但不限于: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这将最终牢牢约束住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以透明预算和全口径预算为核心的公共财政制度的确立,这将把每一次重大项目的决策从暗箱放到台面上;以及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这本质上是一个以增量带存量的中国式阳光法案的雏形,切勿低估它的严肃性和作用力。

为何泱泱大国急剧衰落中国经济增长(ppt 95)

为何泱泱大国急剧衰落中国经济增长(ppt 95)
• 研究中国历史也必须研究世界历史,因 为中国在世界历史曾持续上千年的辉煌, 也曾经历上百年的衰落,它正在重新迅 速崛起,也将重新影响并塑造世界。
世界工业革命
• 资产阶级革命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 – 美国独立战争(1775) – 法国大革命(1789) – 意大利革命(1859) – 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 – 日本眀治维新(1868)
为何泱泱大国急剧衰落:中国 经济增长(1820-1949)
经济学讨论的核心问题
• 穷国为何如此贫穷?富国为何如此富足? 对这个问题尚未有新的解释。(保罗•萨 缪尔森,1976)
• 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由富国 变为穷国?中国能否由穷国变为富国? 中国如何由穷国变为富国?
核心问题
• 为什么中国在世界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第一个 浪潮中迅速衰落,出现趋异(divergence)?
1820-1992 0.95 1.21 2.17 3.73
世界经济增长地区模式
• 经济增长极不相同 • 国家和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差距十分悬殊 • 七个地区: • 西欧,1820年以来人均收入增长了13倍,第一
繁荣区 • 西欧衍生国,增长了17倍,第二繁荣区 • 南欧,增长了10倍,第三繁荣区 • 东欧,增长了13倍,排第四
23
7
161
亚洲及大洋洲 4
6
25
非洲
9
3
26
世界
5
8
40
世界经济发展阶段
• 1820-1870: 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及强权政治,世 界人均GDP增长率为0.6%
• 1870-1913:1.3%,相对和平和繁荣的黄金时代 (Golden Age)
• 1913-1950:0.9%,欧洲内战,经济大萧条时代 • 1950-1973:2.9%,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冷战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word资料19页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word资料19页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
在重新评价中国传统经济时,我的基本观点是,转折发生在15世纪,导致中国传统经济未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原因是中国传统经济中市场发育遇到了传统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制约。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15世纪都是经济史的一个转折点。这时,欧洲开始走出中世纪,市场开始挣脱封建因素的桎梏,获得长足发展。市场与市场力量迅速成长,最终扩展到整个社会经济领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力量。在中国,商品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发展在唐宋元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到明代中期陷入停滞甚至萎缩,最终未能冲破自然经济的藩蓠。这种明显的历史反差及其背后隐藏的悖论,是导致中国古代经济未能冲破传统经济模式进而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原因。
两汉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和市场发育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古典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峰,甚至超过唐代。[6]多数学者认为,两汉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和市场迅速发展,其规模和程度远超过当时的欧洲。[7]

拉低中国经济的三大元凶

拉低中国经济的三大元凶

5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CPI和PPI数据,4月CPI同比增长1.5%,环比降低0.2%;PPI同比下降4.6%,环比降低0.3%。

民生宏观分析认为,总体来看,短期随着经济逐步探底、猪价和油价冲击缓解等因素的发酵,通缩的压力有所缓解,但长期来看,经济仍面临增长动力转换的调整压力,通胀仍将在低位运行,不会成为掣肘货币宽松的障碍。

而就在统计局公布数据前一天,海关总署公布,4月进出口总值1.96万亿元,同比下降10.9%。

其中,出口1.08万亿元,下降6.2%,降幅较3月收窄8.4个百分点;进口8739亿元,下降16.1%。

4月贸易顺差2102.1亿元,扩大85.2%。

中国进出口数据双双下跌,延续3月的下滑态势,显示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拉低中国经济的三大元凶一是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红利提前结束,人口负债提前到来,劳动力提前10年到达顶点。

由于劳动力增长和供给的放缓和减少,产业成本急剧上升,出口竞争力大幅度下降。

我们的国家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学家公认的日本经济崩溃的大背景。

二是高企的经营成本。

高成本有三,一是政务成本,我们的税负痛苦指数在全球名列前茅;二是土地成本和劳工成本的上升;第三就是金融成本。

这就是为何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减少行政审批,为小微企业减负,出台各种减免税措施的原因。

三是资本外逃。

我们主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共同富裕。

但中国的问题在于,先富群体并未带动共富,而是正在上演“集体大逃亡”。

2012年,约60%的高净值人士表示自己正在考虑或已经完成投资移民;超高净值人群中该比例超过70%。

中国经济何时触底回升?中国经济何时触底回升?何时会出现积极的变化?两个问题重复是吗?不是。

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钮文新认为,中国经济触底回升不一定说明积极变化,因为它可能是政府托举的结果;而真正意义上的积极变化应当是经济恢复主动性(内生性)增长,也就是民间投资开始正增长。

那什么时候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作者认为,如果当前政策持续,金融运营更多地倾斜于资本形成,那么中国经济今年下半年就会出现“积极变化”。

中国当前经济危机的主要动因

中国当前经济危机的主要动因

中国当前经济危机的主要动因中国经济在持续多年的增长以后,出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的特点是,大批中小企业破产,股票市场发生暴跌,市场需求大幅度减缓,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各行各业几乎都会出现发展停滞甚至崩溃的现象,同时,社会上大批人员失业,处于温饱线一下的极端贫困人口大幅度增加,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这次危机虽然已经开始了一年左右,到目前却没有丝毫迹象表明会迅速结束。

鉴于国际金融市场近期的危机才刚刚开始,中国经济的危机也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这次危机的主要动因是什么呢?双轨制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就是经济上实行自由竞争,政治上实行垄断。

政治上的垄断所形成的特权,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完善。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同时,通货膨胀突破警戒线。

超出正常水平的通货膨胀导致了需求的非正常增长,需求的迅速增长是一种假象。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不合常理地超越了供给,使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价格进一步推高。

在过去五年里,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严重夸大了实际需求的增长,使生产资料的价格屡次突破历史新高。

而实际需求的增长却远远小于这样的增长速度,价格的上涨不可能长期持续。

在中国国内,原材料的价格猛涨,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利润迅速增加,它们又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扩充了供给能力。

消费市场上,与大众密切相关的房地产、教育、医疗,以及生活资料都在以超出人们实际需求能力的速度不停地增长。

毫无疑问,政府没有意识到这种成长是一种缺乏基础的空中楼阁,因此,它们实行了错误的主导政策。

权力的垄断使政府可以无节制地扩张自身的需求,每个地方政府自身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使自身机构不断扩张,而支出也是非常巨大。

近十年来,税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0%上升到了接近2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意味着,政府人为地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而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最大限度地和地方政府形成了利益集团,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产品价格不断的上涨,以满足政府与企业的胃口。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一)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一)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一)在重新评价中国传统经济时,我的基本观点是,转折发生在15世纪,导致中国传统经济未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原因是中国传统经济中市场发育遇到了传统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制约。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15世纪都是经济史的一个转折点。

这时,欧洲开始走出中世纪,市场开始挣脱封建因素的桎梏,获得长足发展。

市场与市场力量迅速成长,最终扩展到整个社会经济领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力量。

在中国,商品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发展在唐宋元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到明代中期陷入停滞甚至萎缩,最终未能冲破自然经济的藩蓠。

这种明显的历史反差及其背后隐藏的悖论,是导致中国古代经济未能冲破传统经济模式进而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原因。

一、市场与市场力量的长足发展古代中国市场的发育曾经历了一个辉煌的历史阶段。

原始公社在初步的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出现的基础上互换产品,是人类追求生活质量提高的最基本的理性行为。

《淮南子·齐俗》记载:“尧之治天下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泽臬织罔,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其所无,以所工易其所拙。

”1]可见,在中国,剩余产品的交换一开始就是一种利已利他的行为,用现代经济学术语讲,是一种“互惠”行为。

在中国,部落氏族之间的交换很早就产生了。

如《易经·系辞下》所载:“疱牺氏没,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又据《尚书·大传》所载,舜曾“贩于顿丘”。

3]随着定期集市的出现,市场交易范围与规定迅速扩大,到春秋战国时期,已达到非常兴盛的程度。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夫山西饶林、竹、壳、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以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山棋置,此其大较也。

不要盲目唱衰中国经济

不要盲目唱衰中国经济

余额宝 应提示风险
在今 年的 “ 两会 ” 上, 改革成为主旋
至于有人 问 “ 余 额宝 这种产品是有 风险 的, 且风 险没有得 到应有 的监管 , 余额宝作为 冲击 传统 银行 的改革 , 现在
从改革角度来 看是不是应该整 顿或者关 掉? ”我的回答是 : 余额宝应该在继续运
行 的基 础 上 加 强 整 改 。
松政策正在退 出, 以每个月1 0 0 亿美元 的
量, 大概今 年9 月份就可以完成 。 今年1 0 月
份, 美联储的会 议将至关重要 , 决定 着其
明年会不会做反向运作。
余 额宝 以理财 的形式做 P 2 P 应 当受 到监管, 如果其只是支付宝 , 我拿到要买 的东西感到满 意付款 , 这不需要有资本充 足率等条 件, 不需要监 管。 余 额宝 目前不 单起 到银行吸收存款 的作用 还起到基 金
呼声, 希望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加强 顶层设计、 加强顺序研究 。 互联 网金融带
自2 0 0 3 年 以来 的一 些趋 势 似乎成 为规 律, 新 兴经 济体 和欧 美 ( 特 别是美 国) 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不是 他最好就是我最 坏, 人们 可以看到发 展 中国家 和发达 国 家之 间的极 度分化 。 今年美 国的量化宽
巾困经济不 - j能 一 直 靠 加 入 W To 的 红 奉 j l 、士 地 红 利 、劳 动 力 红 利 . 而 是 耍 依 靠 锄 新 带 来 的 红 季 l j 。 通 过 创 新 和 改 革 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进 两 才 能 挝
不要太在意 唱衰 中国
从 事 金 融 业 的人 可 能 会 注 意 到 , 像
人 和流 出会 比过去 波幅增 大 , 给实体经

我们为什么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我们为什么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OPINION<<观点56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最近,有国外媒体质疑:经济能否“被唱响”?他们的逻辑是,多年来,中国经济没有因西方唱衰而崩溃,因此也无法靠“唱响”而繁荣。

我们当然不会简单地认为,仅靠“唱响”就能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持续发展,向来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但面对美西方一轮接一轮的舆论战,面对外界对中国经济缺乏全面了解和信心,面对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亟需稳定之锚的现状,我们大声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非常必要,对全球发展也十分有利。

我们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绝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有事实支撑。

远的不说,就拿春节8天假期为例,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较2019年同期增长19%。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高达80.16亿元,总观影人次1.63亿,全面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场次、观影人次纪录。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目前已超越北美,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

春节经济“热辣滚烫”,表面上是消费强劲增长,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但那些西方的“崩溃论者”,始终透过灰色滤镜看待中国和中国经济,基于对华认知偏差作出预判。

多年来,西方媒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不断翻新,最新炒作的是“中国经济见顶论”。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设立“中国经济放缓”专栏,不到半年发表了160多篇文章,唱衰中国经济。

美国政府推波助澜,欧洲一些国家的媒体,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媒体加入助阵,形成对华遏制打压的舆论攻势。

针对他们干扰中国国际合作、误导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阻挡中国发展步伐的图谋,我们必须响亮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把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告诉世界,让国际投资者能基于事实作出理性抉择。

2023年中国GDP增长5.2%。

彭博社不得不承认:“这一数据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就业、物价总体平稳。

政策不当导致经济下滑

政策不当导致经济下滑

政策不当导致经济下滑自从2009年中国政府采取前所未有的救市措施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便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对此国内外经济学家有不同看法。

国外经济学家的主要看法是,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力,消费占GDP 的比重偏低,依靠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

国内经济学家的主要看法是,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到,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经济增长减速。

这些解释并不具有说服力。

发达国家的消费在GDP中的占比都很高,但是经济增长率却很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有高有低,但是经济增长率都比较高。

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消费占比的高低并无内在的联系。

回顾这几年中国的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到,当越是想要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时候,经济增长回落的速度反而越快。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未到达依靠消费来拉动的发展阶段,中国还有一半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村居民原本就是倾向于自给自足的。

中国需要的是通过增加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减少农村居民的发展战略。

所以,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给中国经济增长开出的药方基本上是错的,因为他们没有弄清楚中国经济和发达国家经济的这种本质上的区别。

用人口红利消失论或者刘易斯拐点论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同样缺乏说服力。

用人口老龄化来证明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是不准确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流量(远期)劳动供给的减少,但是并不一定意味着存量剩余劳动减少。

对于中国农村究竟还能释放多少剩余劳动,不仅要看农村人口的多少,而且还要看农村技术进步的状况,如果通过农村技术进步,中国的农业生产率可以达到美国的水准,那么中国只需投入数千万劳动力即可完成目前需要几亿农民来完成的农业生产活动(美国今天有三亿多人口,仅有300多万农民耕种着世界22%的耕地)。

于是,在今后长达上百年的时间里,中国还将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会从农村转向城市工业。

英、美两国的经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英国从1700年开始工业革命,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向城市工业的转移,维持了长达200年左右的经济增长,同样美国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向城市工业的转移(当然还有来自于海外移民的贡献),在1870年至1970年间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其中有90多年是贸易顺差。

[doc格式]中国经济下滑:原因与应对

[doc格式]中国经济下滑:原因与应对

中国经济下滑:原因与应对中国经济下滑:原因与应对田秋生王元龙[内容提要]2008年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固定投资真实增长率大幅下降,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出I:7退税率接连下调,宏观经济政策紧缩力度过大,公众信心下降和紧缩政策的累积能量集中释放.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滑不是中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只是对中国经济下滑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应该集中于扩大政府非产能投资,提高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企业发展,增强公众信心,并注重恢复或重建经济系统内部的基本平稳关系,把握好扩张性政策的力度.[关键词]中国经济下滑宏观调控中图分类号:F1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36(2009)03—0016—062008年中国GDP增长率持续快速回落,一季度同比增长10.6%,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涨幅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二季度同比增长10.1%,也是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涨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三季度同比增长9.0%,表12001年以来中国GDP增长率(同比增长%)注:季度增长率为单季,非累计.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6年第11期第6页和2008年全年第1期第6页数字计算;2008年全年数字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en).从为2003年公布季度数字以来同期最低,涨幅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四季度同比增长6.8%,更是2003年公布季度数字以来同期最低,涨幅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见表1).1978至2008年中国GDP的平均增长率或潜在增长率为9.85%.从2008年三季度开始,中国GDP增长率已经回落到潜在增长率以下,第四季度更低,低于潜在增长率3个多百分点.中国经济下滑,除了美国金融危机,主要有国内的原因,需要深入分析并研究相应对策.一,2008年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2008年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结为五个方面.收稿日期:2009—01一O2作者简介:田秋生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广州市,510006;王元龙中国银行总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北京,100818. 宏观经济1.产能过剩导致固定投资真实增长率大幅下降从2003年后半年开始,中国出现投资增长过快的压力.从2005年开始,一些主要行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产能过剩.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布的情况,2005年底,中国已有钢铁,电解铝,汽车,铁合金,焦炭,电石及铜冶炼,水泥,电力,煤炭和纺织等11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或潜在着产能过剩.当时,钢铁行业产能4.7亿吨,过剩1.2亿吨;电解铝行业产能1030万吨,闲置260万吨;铁合金行业产能2213万吨,闲置40%;炼焦行业产能3亿吨,大约24%过剩;电石行业产能1600万吨,大约50%闲置.另据”2006年中国汽车行业年度报告”,2005年底汽车行业产能800万辆,而2005年汽车销售量不到600万辆,产能过剩200万辆.最近几年,虽然政府一直在控制投资和产能过快增长,但实际上投资和产能过快增长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根本控制,甚至进一步恶化.企业的产能投资决策,依赖于预期的未来的市场需求.而且,不看到预期的未来的市场需求大于未来的现实的市场需求,即不看到产能出现过剩,企业的产能投资就不会停止.当发现产能过剩并且预期短时间内市场需求不会明显扩大时,企业就不得不压缩或者放慢产能投资的规模和速度,从而投资增速放慢或者投资规模缩小.数字显示,大约从2007年底开始,特别是2008年一季度以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率普遍大幅下降.2008年一季度,2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3种产量出现同比下降;到二季度,产量出现同比下降的增加到了21种.第三季度延续第二季度的状况.这种情况向企业传递的是产能普遍过剩的一种信号.企业投资的减少就是产能调整的一种反应.2008年以来,固定投资虽然名义增长率(按现价计算的投资增长率)一直很高,但是真实增长率(名义投资增长率减去固定投资价格上涨率)一直偏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真实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7.3%,17.2%和18.5%,与2007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5.7,7.3和4.3个百分点.2.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和出口退税率接连下调导致出口企业面临困境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2008年上半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2008年6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8591元人民币(即1元人民币=0.1458美元),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即1元人民币=0.1369美元),与2005年7月21日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即1元人民币=0.1208美元)的汇率水平相比,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4%.这一升幅不仅大大超过2005年后半年2.6%和2006年全年3.5%的升幅,也超过了2007年全年7.3%的升幅.人民币对美元的这一升值幅度,实际上意味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出El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价格相应提高7.4%.而且,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是在2005年7月21日至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13.4%基础上的进一步大幅升值,其对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要远大于最初升值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升幅,也就是美元对人民币5.4%的贬值,这会使出El产品用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企业的人民币利润减少5.4%.再一方面,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同时,部分出口产品出El退税率的接连下调甚或取消,加之原材料,燃料,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企业用工成本的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出El企业的利润空间,加剧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据调查,2008年上半年,由于人民币加速升值,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以及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使得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许多出口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因此,外向型经济出现大幅下滑.3.宏观经济政策的紧缩力度过大中国经济大约从2003年后半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2004至20Cr7年,GDP增长率连续5年超过10%,高于潜在GDP增长率;同时,CPI涨幅从2007年6月开始超过4%之后节节攀升,通货膨胀危险增大.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过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上半年就开始实施名为稳健而实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为了防止发生通货膨胀,从2007后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又进一步加大了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例如,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在2003年9月21日至2008年6月25日的20次上调中,有10次发生在2007年;在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6%到17.5%的11.5个百经济与管理研究(20o9年第3期)IResearchonEconomicsandManagement分点的上调中,有5.5个百分点发生在2007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在2O04年10月29日至20O7年12月21日的9次上调中,有6次发生在2007年,而在2007年的6次上调中,又有4次发生在后半年;在1年期贷款利率由5.31%到7.47%的2.16个百分点的上调中,有1.35个百分点发生在2007年,而在2007年的1.35个百分点的上调中,又有0.9个百分点发生在后半年.此外,为了严格控制信贷规模,中国人民银行还从2007年第四季度起进行了贷款规模的规划管理.从2007年后半年开始,宏观货币政策从紧的边际力度之所以增大,与对中国新一轮物价上涨原因和货币流动性状况的估计有关.2007年以来中国物价上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一般认为物价上涨是由于货币流通量过多,而且,很多人认为,2006~2007年中国存在流动性过剩.因此,为了控制物价上涨和流动性过剩,中央银行不得不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并非物价的任何上涨都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是通过总需求表现出来的.根据费雪交易方程式,总需求等于货币流通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即总需求同时决定于货币流通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变量.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量的变动会导致总需求的同方向变动.但是,在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量的变动并不一定导致总需求的变动.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流通量的减少未必导致总需求减少;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放慢,货币流通量的增加未必导致总需求的增加.总之,货币流通量与总需求之间并不总是具有一致的必然的联系.2007年以来中国的物价上涨,主要不是需求问题,而主要是供给冲击(开始主要是禽流感和猪蓝耳病造成的临时冲击,后来主要是原材料,燃料,能源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成本推动),与货币供应量没有多大关系.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增加了企业获得贷款的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困难),也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2008年1~2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息支出为721.9亿元,1~5月为2012.7亿元,1~8月为3361.9亿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01.1亿元,575.2亿元和935.3亿元,分别增长34.1%,39.8%和38.1%.涨幅与2007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6.6,13.8和12.1个百分点.利息成本的增加与其他因素一起,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和亏损增加.2008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3482.4亿元,1~5月为10944.0亿元,l~8月为18685.0亿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5%,20.9%和19.4%,涨幅同比分别下降27.3,21.2和17.6个百分点.2008年1~2月亏损企业亏损额为970.7亿元,1~5月为2003.7亿元,1~8月为3485.3亿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97.9%,123.3%和166.4%,涨幅同比分别上升110.3,147.7和190.5个百分点.4.公众信心下降导致紧缩政策的累积能量集中释放?2003年以来的经济偏热,被认为与投资增长率过高有关.为了防止出现经济过热,近年来政府一直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但是,受公众景气预期和世界各国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影响,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一直不能充分显现,并且被偏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过快的物价上涨率所掩盖,因此政府不得不接连采取紧缩性政策,并且不断加大紧缩力度.结果导致紧缩政策的紧缩能量不断累积.然而,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2008年货币政策从紧的信号,2008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大幅上涨所表现出的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以及2008年初美国经济形势恶化所显示出的世界经济下滑趋势,引发了公众预期的调整,使得消费者信心和投资者信心大幅下降.数字显示,2008年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4,与1月份相比下降3.2个点;2008年l0月中国制造业经理指数为44.6,与1月份相比下降8.4个点.公众预期的调整,使得近年来对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一直形成抵抗的力量突然消减,多年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所积累的紧缩能量开始集中释放.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真实增长率的大幅度下降,就是这种紧缩能量集中释放的一种表现.目前公众信心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错误预期所致.首先是对奥运后中国经济走势的错误预期.世界上举办过奥运会的一些国家,确实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奥运周期:奥运会之前,经济出现繁荣;奥运会之后,经济出现衰退.不少人据此预期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会出现衰退.其实,中国偌大的一个经济,与奥运会有关的投资和消费,无论独立来宏观经济看多大,相对于中国投资和消费总量来讲都很小,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可能很大.奥运会前中国经济的繁荣,不是因为筹办奥运会而出现的;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即使出现衰退,也不是因为奥运会结束而衰退.其次是对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滑的影响估计过重.在奥运会刚刚结束不久,人们对中国后奥运经济的讨论尚未结束的时候,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全球.公众由于过分担心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冲击,信心进一步低落.实际上,今天的中国经济是一艘大船,抵挡和抗击风浪的能力很强;中国国内市场很大,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很大.5.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雪上加霜面对中国经济下滑,不少人将其归因于美国金融危机.实际上,此次中国经济下滑与美国金融危机关系不大.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数字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率2007年二季度达到近年来最高值12.7%之后持续下滑,起初的下滑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是经济运行趋好的表现,是我们所希望的.进入2008年之后,经济增长率进一步下降,一季度下降为10.6%,二季度下降为10.2%,三季度下降为8.9%.与之不同,2008年二季度以前,美国经济是上升的,一季度增长率还高达2.5%;二季度为2.1%,同比略有回落,但环比出现了2.8%的较高增长;明显下降是从三季度开始的,三季度的增长率为0.7%,环比为一0.5%.由此可以判断:第一,中国经济的下滑在时间上早于美国经济的下滑;第二,2007年三季度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对2008年上半年的美国经济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这表明,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下滑,与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滑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表2211111年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年潮名义增长率%)CP!上涨率稻真实增长率(荡2oI10.187一*擎.4002&amp;一0.89.62o031129O13.399.4200512.91.11.I13.71.5l20o112.72.210.姗奎l6.孽2714.22007.315.3.312.020o715.5I_;|ll王27.515.953.4■l耋S弼曝l6:B’I|1l20o,淄l.16.5”a焉鼙l.羲”“I盈粥7,1018.1l16.5蠢0118.6~9懿9∞厦誊l22023曩.鼢霪灌.一2囊霉200819.懑.:2誓Z10-器曩-i228-Q08毫熏;§岛Q200S蠹-23■lI’IDo8,7Z暑麓§舔-3¨…雾;U,24.92缓瓣Z妻6’巷.勺2008~102一”碡誊0.势nI曩耄I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各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8年第l2期第24和56页数字计算. 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下滑,主要归因于中国经济自身,即前几年中国经济的过度增长.2003年底开始出现的固定投资的持续过快增长,导致产能过剩并不断累积;2005至2007年的股市和楼市过热,导致资产市场出现泡沫.经济的下滑,正是对前几年增长过度的一种自我调整和校正.此次中国经济下滑与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滑时间上的大致相同,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巧合,二者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们应切忌犯”关联就是因果”的错误.实际上,即使不发生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滑,中国经济下滑也可能发生.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滑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属于雪上加霜,不是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最初原因.而且,总的来看,这种影响不会很大.因为:第一,中国介入美国金融市场的程度还不算很深;第二,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放松管制;第三,中国潜在的内需很大,国内回旋余地很大;第四,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顺便指出,2008年中国经济的下滑似乎不是因为消费需求不足.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目前中国消费需求是旺盛的(见表2).2008年前l1个月份中,除了2月份以外,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均超过20%,每个月份均高出去年同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o9年第3期)lResearchonEconomicsandManageme~许多,而且均为2001年以来最高增幅;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真实增长率(名义增长率减去CPI上涨率),除了2月份以外,均在13%以上,不仅高于2月以外的2007年每一个月份,更高于2001至2006年期间的每一个年份,而且从6月份开始,已连续6个月超过15%,8,9,10,11四个月份竟然连续超过18%.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而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应该意味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但是,2008年以来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统计数字显示,前3个季度,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1.0%,涨幅比2007年同期低3.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涨幅比2007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在收入涨幅下降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增长,必然意味着消费倾向提高.这进一步证明了消费需求的旺盛态势.关于消费需求,不少人会引用最终消费率指标,即最终消费支出占按支出法计算的GDP的比重.中国的最终消费率的确很低,并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1981年最高(67.1%),2001年降为61.4%,2007年降为48.8%.2007年与1981年相比下降了18.3个百分点,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12.6个百分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终消费率一般都在70%~80%.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大大低于其他国家.但是,最终消费率偏低或下降并不能解释目前中国经济的下滑.目前中国经济的下滑属于短期波动.短期波动只能用短期因素来解释,不能用长期一直存在的因素来解释.中国最终消费率不是现在才偏低或下降,而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偏低和下降.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事实表明,中国最终消费率偏低和下降,不仅可以与经济下滑或萧条相伴,也可以与经济上行或过热并存.这表明,中国经济的上升或下降与最终消费率的高低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二,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取向依据2008年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2009年应该实施如下宏观政策应对.1.扩大政府非产能投资如前所述,此次中国经济的下滑,根本原因之一是产能和供给过剩.产能过剩的调整,是通过私人产能投资的减少实现的.私人投资的减少,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为了阻止私人投资下降所导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必须增加政府投资.但是,对付产能过剩性经济衰退的政府投资,必须既能增大投资需求,又不加剧产能和供给过剩.全部投资项目,按其是否增加产能,可以分为产能投资和非产能投资.产能投资是指直接形成生产能力的投资,企业的大部分投资都属于这类投资;非产能投资是指不直接形成生产能力的投资,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投资,生态环境建设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投资等.产能投资与非产能投资具有不同的效应.产能投资,不仅具有需求效应,也具有供给效应,即不仅增加需求,也增加生产能力和供给.从短期来看,产能投资的需求效应大于供给效应;从长期来看,产能投资的供给效应会大于需求效应.在产能过剩背景下,增加产能的投资,会进一步加剧产能的过剩,因此不是解决产能或供给过剩性经济下滑的可取办法.与之不同,非产能投资既能扩大需求,又不增加产能,从而不会加剧产能过剩,是对付产能过剩性经济下滑的可取选择.2008年11月国务院为扩大内需所推出的投资项目就都是这一类.2.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企业发展恢复或提高出口企业的出El退税率,以抵消人民币升值和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的不利影响,促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如上所说,2008年后半年,已经先后两次(8月l13和12月1日)上调了部分出口产品(如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但是仍显得有些不够.原因在于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累计升值20.8%),加之原材料,燃料价格和企业用工成本的上升,已经使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大为宏观经济缩小甚或变负;另一方面,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出现萎缩,给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雪上加霜;而且,美国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世界经济衰退还将持续,中国出口企业所处的境况还将恶化.在这种背景下,恢复原来的出口退税率,虽然可以部分冲抵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但不足以缓解世界经济衰退给出口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缓解因人民币升值和世界经济衰退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生产经营困难,必须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3.恢复或重建经济系统内部的基本平稳关系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取决于宏观经济体系中一些重要平衡关系的状况.宏观经济的失衡意味着宏观经济系统中平衡关系的失衡.恢复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必须恢复或重建宏观经济内部的平衡关系.宏观经济系统中重要的平衡关系,包括实体经济部门的平衡关系,如储蓄与投资的平衡关系;货币金融部门的平衡关系,如货币信贷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实体经济部门与货币金融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对外平衡关系,如国际收支;以及对内与对外的综合平衡关系.宏观经济调控,作为经济系统之外的一种力量,除了要对偏离正常轨迹的增长或运行进行校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恢复或重建经济系统内在的平稳较快增长的机制.换言之,就是要冲抵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外部冲击,如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4.把握好扩张性政策的力度对付经济下滑,无疑应该采取扩张性政策.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一项好的政策,并不只是能够阻止经济下滑(或趋热),而必须是既能阻止经济下滑(或趋热)又不至于导致经济趋热(或下滑).如果只是阻止经济下滑或者只是抑制经济过热,那就比较容易,但是,如果那样,就往往会在对付了经济下滑之后出现经济过热,或者在对付了经济过热之后出现经济萧条.因此,政府必须尽力做到的是既要能够阻止经济下滑,又不造成经济过热;既要能够抑制经济过热,又不造成经济下滑.中央政府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既包括增加政府支付,又包括减税,可谓双管齐下.不可否认,这对于扩大公共投资并拉动企业投资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力度似乎过大.从现在到2010年底,不到9个季度,仅中央政府的投资支出就达4万亿元.如果考虑到地方政府投资和乘数效应,投资总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万亿元.这会不会造成过度需求,引发日后新一轮经济过热,值得思考..5.增强公众信心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尽管有经济系统自身方面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与公众信心普遍下降有关.因此,克服当前面临的经济困难,必须增强公众信心.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现在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要正确判断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充分相信中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鼓足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就一定能够克服经济的下滑,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保持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田秋生.中国固定投资真实增长率大幅下降的原因及走势[J].广东社会科学,2008(1):12—18[2]闻一言.正视中小出口企业的生存困境[N].证券时报,2008—07—23.责任编辑:周斌。

中国经济减速的主因

中国经济减速的主因

中国经济减速的主因第一第二季GDP增长连续下降,甚至低于8%。

很多专家乱找原因说什么房地产调控;什么欧美进口的市场萎缩影响我们的出口;什么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什么人口红利终结等等,说法一大堆。

说的好像都有理,可是都不是关键。

我认为中国经济下滑的主要病因是财政政策的错误引起的。

本轮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随后2008年美国的雷曼公司倒闭引发世界性金融危机。

很滑稽的是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和金融危机现在却在媒体的导引下,转化为欧债危机,美国媒体的影响力不可小看。

美国为了挽救美国国内的经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也就是印刷纸币)可是奇怪的是美国大量的印刷纸币,却不见美国国内发生通胀,不但美国国内没有发生通胀,而且还发生了轻微的通缩。

这是因为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美联储在美国国内实行严格的现钞发行限制,对于入境美国的现钞也实行严格控制(一万美元现钞入境要申请登记,否则犯法)。

美联储大量发行的纸币除了置换到期的债券外就是大量的投资新兴市场,购买股票、房地产、投资实业、购买资源、商品。

大量的商品由此而进入美国,就美国局部来说,就呈现出货币相对于丰富的商品略少的情形。

因此美国就出现轻微通缩。

而在美国两轮宽松之下,新兴市场和世界各国都遭遇了输入性通胀。

各国的物价普遍暴涨。

我们中国在2010年底至2011年初就呈现出强烈的通胀现象(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说,货币发行的影响周期是六到九个月呈现)。

从2008年九月发生雷曼事件,之后美国推出两轮宽松政策,一次一点五万亿(不是下任前),一次六千亿(奥巴马执行),考虑到货币周转到新兴国家的时间和弗里德曼货币影响理论的九个月周期,美元大发行影响进入我国的应该就是2010年底。

可是我们的执政者当时没有意识到我国发生的通胀纯属美元的投资,购买等等引发的输入性通胀(因为美元投资或者购买我国的股票或商品,我国央行必须印刷相应的人民币兑换,这就导致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过量,出现通胀)。

导致中国经济出现严重后果的主要因素

导致中国经济出现严重后果的主要因素

导致中国经济出现严重后果的主要因素[摘要]曾经为我国经济带来巨大辉煌的三大引擎目前都出现了问题:由于我们还没有根本改变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出口模式,对外贸易的未来前景已经大打折扣;投资拉动解决模式带来的房地产泡沫已经不适应目前经济形势;扩大内需没有真正成功。

而刺激国内消费、发展国防航天技术和扩大对外投资也很难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的推动器,在今后我国经济还会出现滞涨、国企垄断和全面泡沫这样的情况。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面前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我国经济;三大引擎;发展因素;经济危机自从2008年爆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之花曾一枝独秀,似乎到了中国经济模式成为全球经济仿效对象的程度。

但2011年以来,持续不断的CPI屡创新高,使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变得力不从心;其实从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低迷,也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房地产为龙头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带来了居高不下的房价使民众怨声四起,甚至影响到我国政治的稳定。

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的三大引擎都不同程度的出了问题,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到底能走多远,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1 我国经济三大引擎曾经的辉煌和目前的问题1.1 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过了一个从起步到辉煌的历史阶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国家就采取了出口创汇的基本经济策略。

但那时候国家出口的要么是原材料,要么是初级产品,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还是以逆差为主。

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形势有了改变,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由于廉价的产品销售量的大幅增加,世界工厂的美誉就非我国莫属了。

这种状况的直接结果是,我们目前已经在外汇储备上跃居世界第一,也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成为外向型经济的彻底转变。

但2008年以后,我国这种低附加值的出口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这种方式不仅仅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实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作为我国经济另一个引擎的内需的发展。

【主题征文】理性看待“唱衰”中国经济

【主题征文】理性看待“唱衰”中国经济

理性看待“唱衰”中国经济全面而客观地看待中国经济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乃至国内再次出现了一些质疑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声音。

有人也再次将这样的声音归结为“唱衰”。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结束时的记者见面会上也坦陈,“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偏悲观的报道我看到了,而且也注意了。

”对于这种新的“唱衰”言论,国内一些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这是某些西方人士看不得中国的发展;有的认为这是国内地方政府、房地产商以此要挟以得到政策上的松绑;也有一些人士据理力争,讲述中国经济如何“风景这边独好”;还有人强调,尽管各经济体的高速增长都仅出现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但中国可以、也必须长期保持7%以上的增速。

笔者以为,对于这些质疑的声音,我们尽可以理性和平常心对之。

发出唱衰之声者,或有“别有用心”者,或有“杞人忧天”者,但至少对相当一部分人而言,提出各种质疑和担心,或许还是基于事出有因的现象与变化。

因在何处?一是中国经济自2012年以来确实出现了增速下降的局面;二是债务负担状况日益加剧。

去年二季度,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36个地方政府(包括15个省、3个直辖市本级及其所属的15个省会城市本级、3个市辖区)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抽查的结果,这些地区债务余额年均增长6.47%;其债务总量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7%,超过西北5省区经济总量的总和。

旧债未了又添新债,也难免使人对发展前景不敢乐观。

凡此种种,尽管事出有因,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这种悲观的预期或唱衰的论调是符合实际的。

对中国国民经济的运行现状及未来发展,需要全面而客观的观察和分析。

首先,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较高速度增长后,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是规律使然。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钱颖一教授,曾经用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的人均GDP指数。

结果4条曲线各有一段高度重合,只是不同曲线代表的时间段不同而已。

由此证明了特定阶段的高速增长实属规律使然。

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

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

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实用版)目录1.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概述2.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来源3.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的依据4.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的反驳5.我国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正文【提纲】1.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概述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一些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开始出现。

这些言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质疑,甚至预言我国经济将陷入困境。

然而,这些言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2.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来源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舆论:一些国外媒体和研究机构基于其国家利益和观念偏见,对我国经济进行负面报道和评价。

(2) 国内部分学者和媒体: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部分国内学者和媒体也对我国经济表达了担忧。

(3) 社会舆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信息传播迅速,一些负面信息和言论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3.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的依据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 经济增长放缓: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一些观点将此现象解读为经济衰退的迹象。

(2) 债务风险:我国政府和企业债务水平较高,一些观点认为这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3) 贸易摩擦:近年来,我国与一些国家发生贸易摩擦,一些观点认为这将对我国出口和国际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4.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的反驳针对唱衰我国经济的言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驳:(1) 经济基本面稳健: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且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2) 债务风险可控:我国政府和企业债务虽然较高,但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债务风险,加强监管和调控,降低金融体系风险。

(3) 贸易摩擦的影响有限:虽然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有一定影响,但我国有强大的内需市场和产业调整能力,可以减轻外部压力。

此外,我国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和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单一市场的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底是何人、出于何种原因,奏起今年的“唱淡”之曲呢?
首先,我们看看大合唱中的一个最响亮的“声部”。对于“唱淡”中国最积极的,莫过于总希望混水摸鱼的外资投资机构了。近期法国兴业银行“唱淡”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只有6.9%,瑞士银行、美银美林则发表报告,预测中国经济今年有可能硬着陆。不少外资投资机构出于追逐利润考虑,每逢经济前景较为模糊的时候总是大声唱空,以便做空市场或是趁机入货,不断上演舞高弄低的游戏。他们是生意人,也是“双面人”,总是通过在别国的股市、楼市推波助澜以获利。
其次,部分地方官员、房地产开发商也加入了这个“大合奏”。不少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着想,大举借债大搞基建项目以提高经济增长率,但中央政府为防范地方债务爆破风险,出台收紧地方融资平台扩张、限制地方政府疯狂向影子银行借债等措施,导致地方政府大兴土木的“水源”骤减,令一些地方官有极大诱因通过“唱淡”的舆论压力,以逼中央政府放松相关政策,以及提高经济增速目标。
这是由于一方面,中央政府已经可以淡然面对7.5%左右的经济增速。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发展,就如一个小童在发育初期,需要大吃特吃去快速长高,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就是小童长到一定身高后,就不能再片面追求长高, 一是要再高很难,二是也要更强调能力、知识和身体素质的提升,才能全面发展。而且,要将孩子吃成姚明那样的身高,相信也不大可能。
另外,中央政府更是为了达标的考虑。环球经济局势变化莫测,美国未来如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将带来何种影响未知,一旦爆发危机,将冲留有“拉上补下”的空间 ,才能顺利达至2020年经济翻一番的目标。
当然,中央政府要今年经济增速达至7.5%的目标也不大容易,因此相信中央政府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后将采取攻守兼备的措施。
况且,根据历史经验显示,中国经济增速低于7%是比较容易出现危机的。例如在 环球金融危机冲击之下,2009年中国首季经济增速跌至6.1%后,中国大批中小企业倒闭,逾2,000万名民工失业,影响社会乃至政治稳定。因此,既然2012年、2013年设下的增速没有出现失业压力,那2014年及未来几年都维持经济7.5%左右的增速,是稳妥的做法。
中国的上空,近日又响起了“唱淡”经济的大合奏。如果大家留意的话,会发现每年的全国“两会”(人大、政协)召开前夕,此类“大合奏”总会不约而同地适时出现,只是每次合奏的歌词内容略有不同。
今年的“唱淡”中国经济的大合奏,内容主要集中在认为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将跌到7%以下,且经济有硬着陆之虞,中国的地方债务有爆破风险,楼市也有可能崩盘。在这些大合奏下,中国的股市、楼市本周以来出现较大波动,也令不少民众感到惊惶。
所谓守,就是中央政府将巩固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确保失业民众、贫困民众生活;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信在中央政府攻守平衡下,不但可以有力击退“唱淡”大合奏,也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这对普通民众而言,由于新型城镇化、自贸区和现代服务业很大可能将是今年的重点发展领域,相关方面的投资值得特别留意。当然,可别忘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作者系香港财经评论员、著有《中国经济新政策与我们》)
阅读(1万)
0 好文 0 太水
分享 :
最后,大合奏中也有声音来自部分专家、学者。近期公布的2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8.3, 低于预期。有些专家、学者因此就疾呼“天要塌下来”,全然不顾年初的PMI受季节效应影响巨大的事实,呼吁中央应该调整政策,出台如放宽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等刺激措施,以此为经济保温。这种人是好人,但同时也是愚人。
所谓攻,就是中央政府将通过简政放松增加民营企业活力,以及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加快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加自贸区名额、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为这三大拉动经济向前发展的引擎加油,从而促进经济稳步发展。与此同时,在房地产方面,预料中央政府会在增加保障房、大力推行“两限房”(限房价、限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等方面下工夫,以促使楼市健康发展。
因此,相信深明此道理的中央政府,会将201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5%左右,以给各界、地方政府释放明确改革讯号,强调未来发展重质多于重量的思路,从而转为更强调要调整结构、推进改革,以令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也是为了稳健考虑。中央政府过去两年已将增长目标调低至7.5%,今年“萧规曹随”,不高于、也不低于前两年的目标既可避免冲击各界对经济增长信心,也避免给外资机构“唱淡”中国留下口实,以及影响外商对中国投资意愿。
在生意人、聪明人和好人们的大合奏下,虽然歌声嘹亮、声势浩大,但预料本届中央政府早已有心理准备,将继续采取“你唱你的,我做我的”态度,不会跟随唱空者的指挥棒起舞,贸然推出短期的刺激政策,以防止所谓的“经济硬着陆”,而是会按照既定的节奏,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把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目标继续定在7.5%。
同时,虽然中央政府此前推出多项调控楼市政策,但中国大部分城市楼价仍然持续上涨,如国家统计局周一(2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1月70个大中城市当中,有62个城市的房价出现环比上涨,由于担心中央政府或一些地方政府再出台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 部分房地产商也加入“唱空”行列,借助一些媒体大呼楼市即将崩盘,以逼中央政府放弃推行楼市调控政策。这些人是聪明人,也是野心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