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足中学高2018级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足中学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48分)
1:如图1-1所示,小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体上,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

在小物体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体的作用力 ( )
A ﹒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B ﹒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C ﹒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D ﹒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2:物体以12m/s 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加度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由于条件不足,所以无法判定。

3:一个质量为1kg 的钢球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 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则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为 ( ) A ﹒方向水平向右,大小12m/s B ﹒方向水平向右,大小6m/s C ﹒方向水平向左,大小6m/s D ﹒方向水平向左,大小12m/s
4:一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象如图1-2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B .t 2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C .t 3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D .t 4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5::从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算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 )
A .氧气的密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B .氧气分子的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C .氧气分子的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D .氧气分子的体积和氧气分子的质量大小
6:如图1-3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 、Q 间装有阀门K 、P 中充满气体,Q 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 热交换.打开阀门K 后,P 中的气体进入Q 中,最终达到平衡,则( ) A.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增加 B .气体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增加 C .气体分子势能增加,压强可能不变 D .Q 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 中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物体的内能就是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B .只要对内燃机不断改进,就可以把内燃机得到的全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方式上是不同的
D .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过程都能自发进行
8:关于永动机和热力学定律的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3
A.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第二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C.第一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是有区别的9:对一定质量的气体,若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则()
A.当体积减小时,N必定增加
B.当温度升高时,N必定增加
C.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必定变化
D.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可能不变
10: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
A.温度升高,压强一定增大B.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 压强增大,体积一定减小
D.吸收热量,可能使分子热运动加剧、气体体积增大
11: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的细杆
MN,如图1-4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b、c
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 a、E b、E c,三者相比。

()
A.E a最大
B.E b最大
C.E c最大
D.E a=E b=E c
12:使用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开。

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二实验题(18分)
13;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
图2-1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

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
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


把B求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
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

记录纸上的O点是垂直所指
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
ON=11.50cm,并知A、B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球时A球落地
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 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
'
p p
p
=%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4:在《用单摆做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利用周期公式得到g=
(2) 实验器材有:长约1m的细线、通过球心的开有小孔的金属小球、带有铁夹的铁架台、毫米刻度尺、游标卡尺,其中还缺少。

15: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10滴
三计算题(54分)
16﹒两个电荷量分别为Q和4Q的负电荷a和b。

在真空中相距l,如果引入另一点电荷c,正好能使这三个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

试确定c的位置和电荷量.
17﹒:如图3-1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是0.2s后的波形图线.
(1)若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最小距离;
(2)若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3)若波速为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18﹒在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一不可伸长的不导电细线的一端连着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

把小球拉起直至细线与场强平行,然后无初速释放。

已知小球摆到最低点的另一侧,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为θ(如图3-2)。

求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

19﹒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轨道上有两个半径都是r的小球A和B,质量分别为m和2m,当两球
心间的距离大于L(L比2r大得多)时,两球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
于L时两球间有恒定斥力F设A球从较远处以初速υ0正对静止的B球开始运动(如图3-3),
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υ0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0﹒如图3-4所示,粗糙斜面与光滑水平面通过半径可忽略的光滑小圆弧平滑连
α,A、B是两个质量均为m=1kg的小滑块(可看作质点),C
接,斜面倾角︒
=37
为左端附有胶泥的质量不计的薄板,D为两端分别连接B和C的轻质弹簧。

当滑
块A置于斜面上且受到大小F=4N,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的恒力作用时,恰能向下
匀速运动。

现撤去F,让滑块A从斜面上距斜面底端L=1m处由静止下滑。

(g=10m/s2,sin37°=0.6,cos37°=0.8)
(1)求滑块A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

(2)滑块A与C接触后粘连在一起,求此后两滑块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
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大足中学高2018级月考(三)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但不全的给2分,选错的给0分。

1、A 2、A 3、D 4、D 5、C 6、D 7、AC 8、CD 9、C 10、BD 11、C 12、B 二、实验题;
13 P ,2%。

14 22
4l
g T
π= ,秒表 15 AC 三、计算论述题。

16:
对a 由力的平衡可知:
2
224x kQQ l kQ c
= (1) (3分) 对c 同理可知:
2
2)(4x
kQQ x l kQQ c
c =- (2) (3分) 由(1)、(2)解得:
9
43
Q Q l
x c =
=
(2分)
17:
(1) 波向左传播,设传播的最小距离为Δx,
)(34
3m x ==
∆λ
(3分) (2) 若波向右传播,则: 2.04
=+
T
nT (N=0,1﹒2﹒3…) 解得: 1
48
.0+=
n T (N=0,1﹒2﹒3…) 因此当n=0时,周期具有最大值,设周期的最大值为T m T m =0.8s (3分) (3) 由于t v x ∆=∆
所以λ4
310(72.035==⨯=∆m x
因此拨向左传播。

(3分)
18: 单摆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0)sin 1(cos =+-θθqEl mgl (1) (3分)
单摆从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2
2
1c mv qE mgl =
- (2) (3分) 由圆周运动的知识得:
l
v m mg T c 2
=- (3) (3分)
由(1)、(2)、(3)解得:
T =mg [3-(2cosθ)/(1+sinθ)] (2分)
19: 设两小球刚刚不碰撞时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 mv 0=(m+2m)v (1) (3分) 对两小球的系统,由动能定理知: 22032
121mv mv Fs -=
(2) (3分) 由题意可知:
r l s 2- (3) (3分) 由(1)、(2)、(3)得:
m
r L F v )
2(30-
(3分)
20:(1)当有恒力F 作用时,由力的平衡可知:
)cos (sin F mg mg +=θμθ (1) (2分) 当撤去F 后,由动能定理可知: 2
2
1cos sin mv mg mgL =
-θμθ (2) (2分) 由(1)、(2):)/(2s m v = (3) (2分)
(2)设一起运动的速度为v 共,由动量守恒定律:
共v m m mv )(+= (4) (3分)
对系统使用动能定理可得到:
2
22
121共mv mv E P -=
(5) (3分) 由(3)、(4)、(5)解得:
E P =1J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