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内部矛盾发展态势及解决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内部矛盾发展态势及解决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利益矛盾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显得尤为重要。
深入研究人民内部矛盾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机制保障等方面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行探讨,从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标签:改革开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内部矛盾发展态势
(一)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1.利益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这是对个人物质利益关注的充分体现,这使得人们从淡化物质利益的这种传统义利观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物质利益不断得以满足和实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发展成果越来越多,人们不仅需要获取物质利益,他们也同样需要分享政治、文化等权益,需要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虽然我国实行了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富的政策,但我们仍然遇到许多我们没有预见到的新矛盾。
当前我国城乡、地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就业形势也很严峻,部分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掌控发展成果;一些靠非法手段、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的人反而成为财富享有者等等,社会上因而出现一种“仇富”心理,加剧了普通人民群众的不公平感,关系到群众切实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有效解决,发展成果并未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凸显。
2.党群、干群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问题
人民群众对我党的印象,主要来源于党员干部这一“窗口”,应该说,大部分党员干部都能做到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一些地方党群、干群矛盾仍相当突出。
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做到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依然是“拍脑袋”决策,注重政绩,领导地方科学发展能力不强;对于中央制定的惠民措施,部分党员干部主动截留,或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漠视群众需求,为了谋求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使中央政策完全变味走样,就会出现“吃低保的手机”等事件,不能使群众真正受益;对于土地征收、房屋拆迁问题等矛盾易发的领域,不能深入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会发生激
烈的群体对抗现象;部分党员干部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以上种种党群、干群的突出矛盾都说明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脱离群众、宗旨意识比较淡漠,这都严重削弱了我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人民内部矛盾呈现的新特点
1.利益矛盾复杂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随着利益格局出现多元化,利益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种利益主体不仅需要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且他们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等方面的需求会相互交织,利益矛盾因而变得更加复杂。
2.矛盾呈群体性趋势
人民内部矛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虽然每个人的利益需求不同,但这些利益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使群众在一定程度上都成为利益相关人,如果政府官员处理方法不得当,不能保障人们所应有的基本权益,人们完全可以依托当前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使群众的“仇富”、“仇官”等负面情绪,在蝴蝶效应的影响下借助网络迅速蔓延,群众在网络上很难辨别真伪,容易引起共鸣,从“网上”走到“网下”,从而演化为现实中的官民冲突的群体性事件。
3.矛盾仍属于非对抗性质
1957年,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属于对抗性质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的。
毛泽东的观点今天仍然适用。
当前,虽然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比较复杂,但都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利益矛盾,只要掌握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引导人们通过正当的途径来维护个人权益,准确把握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都能得到合理解决。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经济,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奠定物质基础
针对我国生产力落后的现状,邓小平曾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在当代中国,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同样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从而为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奠定物质基础,进而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只有经济平稳发展,把“蛋糕”做大,把更多的财力用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内部矛盾才会逐步得到缓解。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提供政治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这是在总结“文革”教训基础上做出的正确启示。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曾主张要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积极作用,但由于没有制度约束,导致民主无序化,给我国带来了惨痛教训。
因而,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我们应该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要深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既要扩大民众有序政治参与,为人们发表政治见解、表达利益诉求搭建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又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矛盾,杜绝人民群众的非理性政治参与,坚持依法决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法制允许的范围内协调群众利益,解决群众矛盾。
(三)坚持群众路线,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提供政治优势
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我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党之所以能从弱到强,根源就在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能夠始终做到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当前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想真正远离四风,要想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同样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呈现许多新特点,只有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加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才能使我党在感情上更贴近群众,同时又能真诚倾听群众呼声;体会群众疾苦,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症结所在,为日后有效解决矛盾提供基本素材,增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前瞻性。
而只有把从群众中获得的鲜活资料加以汇总加工,才能切实保障我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符合群众客观需求和群众根本利益,做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经受住群众的检验。
同样,要想有效化解群众各种矛盾,必须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和能力,通过坚持群众路线,汲取基层营养,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掌握群众心理特点和利益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做到维护群众权益,从而达到积极主动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效果。
(四)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提供机制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许多群众的内部矛盾起初并不是大事,完全可以使矛盾处于萌芽状态时,在基层得到合理解决,但恰恰是由于没有引起党员干部的足够重视,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宣泄,社会矛盾才会逐渐积聚,甚至上升为影响广泛的全国事件。
要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为扩大民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搭建平台,引导他们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形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合力。
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党的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来制定相应的政策,能够调整利益格局,使社会各阶层都能体会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和制度优势。
要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以增强公平性、保障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确保基金安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相关的利益问题。
通过以上各种行之有效的做法给利益受损者以一定程度的利益补偿,使发展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