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近科学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的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1、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2、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
板书设计:
1、小小科学家
观察
实验
记录
发现
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钱币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最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发现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学准备: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程师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
2、ppt出示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
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二、工程师的杰作
1、说说图片中展示了工程师的哪些杰作。
2、交流还知道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工程师的杰作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上,建筑、桥梁、园林设计也是工程师的杰作,连洗衣机、电饭锅也是工程师发明的。
3、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4、交流你们有没有做过工程师的经历,讨论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三、小小工程师
1、出示一个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质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一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设计制作方案。
3、制作完成之后,先自己尝试写一写,然后再和同伴交换写一写,比较小组内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4、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商店买来的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漂亮、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节约、经济,比较时也不是一味地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了设计制作的意义了。
四、小结
板书设计:
2、小小工程师
设计
发明
制造产品
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2、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教学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遵守规则。
教学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教学准备: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颜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活动一:参观科学教室,比较与普通教室的不同
师:小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科学实验室,老师先带大家参观一下。
教师引导并介绍实验室
师:实验室和我们平时的那个教室有一些不同之处呢?哪个小朋友是火眼金睛,先来说一说你发现的不同之处吧!
(比较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况。
)
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期望学生能将实验室的环境布置与他们的科学学习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三、活动二:做比较水的多少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室我们需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比如这两瓶水,到底是哪个多一点呢?
(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高一矮两个瓶子,且两个瓶子里饮料瓶、水装有不同高度的水。
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
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预想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器材
实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如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有没有互相合作,有没有人争抢实验器材,小组里的声音是实验室的量不是太大,有没有将桌上搞得到处都是水,实验过后有没有收筒、量杯可拾好器材等。
注意事项:比较出水的多少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看在活动中比较水的多有没有规则意识。
师:同学们,其实不仅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是不一样的,科学课与其他课程也有许多不同,科学课上我们会面对各种材料进行观察或是实验操作。
当面对实物材料时,有的小朋友会不自觉地处于兴奋之中,他们好奇心非常强烈,总是想触摸这些材料,或者提前去操作,比较前可先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了的,想想如果我们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分辨图片上的这些同学的做法哪些对,哪些不对,应该怎样做。
小结实验:可是这容易造成科学课堂的无序与干扰,所以同学们我们应该一起来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活动手册上的这张图。
四、活动三:制定科学课的规则
请同学们想一想图上哪些同学做的对,哪些同学做得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小朋友们,在以后的科学学习活动中,老师希望大家都能自觉主动地去遵守今天我们一起制定下来的规则。
学生充分讨论,最后制定出一份有班级特色的上好科学课的规则。
板书设计:
3、上好科学课
遵守规则
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
4、认识感官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
2、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是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教学过程:
一、了解感官
谜语:两间房子一样宽,大门常开也常关,房里可容千万人,难容沙粒在里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谜语指的是我们身上哪个器官么?(眼睛)我们用什么来观察?提示:
用哪里来看?——眼睛。
(眨眨眼睛)
用哪里来听?——耳朵。
(摸摸耳朵)
用哪里来闻?——鼻子。
(用力深吸一口气)
什么器官让我们吃出味道呢?——嘴巴(伸出舌头)
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是什么呢?——皮肤(摸摸自己的皮肤)
整理学生对感觉的已有认识,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
二、眼睛
师:接下来老师来试试小朋友们的火眼晶晶,看看谁的眼睛观察起来最厉害,13页的图片中有许多小动物,看看你能找出来几种?
1、观察教材中森林的图片,你找到了什么小动物?
2、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3、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大小?
当学生对自己找到的小动物进行描述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达给予帮助,例如:你讲给大家听的时候,可以说说小动物个头的大小,身体的形状、颜色;如
果讲不出它的名字就说不知名的虫子或动物。
注意事项刚入学的小朋友描述水平较低,教师可以帮助他们用一些科学词汇表达,但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表述,也不必对学生的描述准确度作太高的要求。
三、耳朵
师:刚刚小朋友们带着老师走进森林里去用眼睛发现了许多小动物,接下来老师要邀请你们用耳朵来听听森林中的声音呢!用耳朵听,你听到了什么?
1、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
雨滴、照相机、小鸟、救护车、沸水、风声、狗叫、课间的吵闹声……
2、竖起耳朵,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3、声音好听吗?大声吗?你觉得大概是发生了什么事?
四、鼻子
师:接下来的游戏就更难了,老师这纸箱里面有一些好吃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么?不能看哦,只能闻一闻,
1、你闻到的东西是什么味道的?
2、你喜欢什么东西的味道?
3、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我们的鼻子?
4.不认识的东西可以用随便用鼻子去闻吗?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五、了解有些动物的感觉器官很灵敏
1、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图片资料或观看视频资料,狗的嗅觉、鹰的视觉、猫的触觉?
2.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请大家课后思考思考,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板书设计:
4、认识感官
眼、耳、鼻、舌、皮肤
5、感官总动员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教学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大杯。
(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教师材料:西瓜或挑西瓜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大家来品茶
1、每个小组同学面前摆放装着三种茶的三个大杯子,每个同学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喝水的杯子分别尝尝三种不同的茶的味道。
注意:每喝一口茶,要记住自己喝的茶的味道。
2、第一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
3、第二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捏住鼻子,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
4、从品茶的小实验中发现:吃东西的时候,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的。
注意:这里利用时机引导学生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吃。
二、观察蜡烛
1、每个小组内的桌面上黏上一根蜡烛。
2.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
蜡烛是什么颜色的?
形状像什么?
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
3、老师点燃每个小组的蜡烛。
4、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点燃的蜡烛的特点。
蜡烛点燃以后是什么颜色的火焰?
闻起来有味道吗?
温度是怎样的?
蜡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注意提醒学生不能用手触碰火焰和滴下的蜡油。
5、刚才在观察蜡烛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感官呢?
引导学生:“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我们用手发现什么”。
三、挑西瓜
1、你知道有经验的人是怎么样挑选西瓜的吗?
2、翻开书第17面,从书上找找挑选西瓜的好方法。
3.总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器官。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5、感官总动员
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事物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
2、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3、通过操作,学会使用观察工具。
4、体会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大拇指
1、引导学生用三种方式观察大拇指。
(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直至看清楚。
(2)提醒学生使用放大镜看太阳的严重后果,进行安全教育。
(3)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用镜头紧贴手指,眼睛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知道看清晰为止。
(尽量让学生看完书自己说)
2、提问:用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呢?(见学生活动手册P6)
3、引出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二、听诊器
1、老师演示使用听诊器的方法。
2、学生轮流上台体验。
(1)用耳朵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2)用听诊器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3)分享感受:用耳朵听和用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
3、引出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课件出示: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
)
2、课件出示:盲杖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
)
3、课件出示:助听器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
)
4、(学生活动手册)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四、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6、借助工具观察
观察得更多
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
7、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脑会对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猜测。
2、通过观察与猜测活动,感受大脑的思考功能。
3、对世界产生好奇,乐于动脑思考。
教学重点:学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提出问题,大胆猜测答案。
教学准备:课件、碰碰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点击画面一:鸡大婶开商店。
师:鸡大婶开了一个百货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
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鸡大婶经过仔细的计算,算出店里应该还剩下这些商品。
2、点击画面二:商品清单。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
引导学生说出有人拿走了。
2、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白天店里还拍摄到了一段录像,一起去看看吧!
3、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怎么办呢?想想警察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找线索。
4、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
三、学习新课
1、学会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为会么会这样?
蒲公英的种子为会么要飞?菜叶上为什么有这么多孔洞?两只小狗为什么强弱不同?
2、小结:我们要会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学会大胆推测:谁破坏了蜘蛛网?
4、雪地上有动物的脚印,发生了什么事?
5、完成活动手册第7页。
6、学会猜测与验证:玩碰碰球。
三、拓展师: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和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
四、总结
师: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小侦探,学会了推断,找证据,得到答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你的小发现。
板书设计:
7、做个小侦探
发现问题
推测原因
用脑思考
8、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认识什么是暗箱。
2、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暗箱。
3、猜想暗盒里的情况,知道一些解暗箱的方法。
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需要交流、磋商、重新取证。
教学重点:猜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
教学难点:使用多种方法,体察小球滚动旧时暗盒里的状况。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暗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我们学过观察,学过猜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让我们把观察和猜测结合起来。
二、学习新课
1看图猜测:看图,说说发生了什么事,猜想兔子的逃跑路线。
2、完成活动手册第8页。
3.小结: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靠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这就是暗箱。
让学生试着举例说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暗箱。
4.解暗箱活动。
(1)滚小球,判断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
(2)和同伴说说你的发现。
教师指导看图27页,并进行相关的讲解。
(3)如果意见不一致,多试试,多交流。
(4)完成活动手册第8页。
(5)玩游戏“我是小医生”
小组成员之间用听诊器来分别听听同伴的心跳,感受当医生的乐趣。
5、小结:依靠信息进行猜测和判断。
三、总结与拓展
1、你学会了什么?
2、他们都在解“暗箱”。
板书设计
8、暗箱里的秘密
信息
猜测
9、树叶变黄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能说出家乡的一些落叶树。
2、通过猜想与验证,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
3、猜想树叶变黄的过程,并选择一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学重点:对树叶变黄的渐进过程进行合理猜想。
教学难点:收集落叶进行排序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绿叶、没有全黄的树叶。
教师材料:课件、树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秋天到了,你们家乡的哪些树叶在变黄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树叶变黄了》。
二、新课
(一)猜想与寻找证据
1、出示银杏叶
2、这是什么树的叶子?变黄了吗?
3、那么你们能不能猜一猜,银杏树的叶是怎么慢慢变黄的?
从一片全绿的树叶开始,什么位置开始变黄的?一直到最后全面变黄?(其他同学的想法呢?是不是还有这种可能性……
4、老师这里有4种可能性,你会选择哪种想法呢?(学生表决)
5、这是你们的猜想(板书),同学们你们怎样验证你的猜想呢?
你的这些方法就是为你们的猜想寻找证据(板书)
6、引导观察树叶:你们想从银杏树上去寻找证据,对不对?银杏树上好多树叶,我们全都观察吗?我们观察怎么样的树叶呢?就观察一片吗?还可以观察什么样的树叶?范围再大一点的。
可不可以摘下来观察?我们都是爱护小动物植物的孩子,不要摘不要摇晃(PPT)那叶子在上面,你怎么才能把观察到的树叶记录下来呢?画图。
画图是一种非常好的记录方法,而且科学家们为了更好记录,还准备这样的叶子。
7、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这样的叶子,你们想不想要?认真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有份。
8、我们画了好几片叶子,那么多,会乱,怎么办呢?怎么办我们才能更清楚知道怎么黄的。
或者说,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先画全绿的,然后再画有点变黄的,然后……这个方法我们就叫(排序)
还可以观察落叶,你收集什么样的落叶来观察?全绿的?全黄的?
9、那么落叶,风一吹就乱了,那我们可以怎么观察呢?
粘贴,排序
10、科学家还会把落叶制作成精美的标本,这样就可以长期保留了。
(二)实践操作
1、今天老师为了便于同学们去寻找证据,所以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秋天的银杏树叶的照片(出示若干叶子照片)你能从中找到证据吗?
引导学生参加活动,要求参照实验要求找(出示实验要求PPT)
学生实验
师生交流
2、刚才我们小组寻找合适的树叶进行排序,是不是把老师发的树叶全都排进去?
3、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选的是否合适,排的顺序是否合理?(是不是认同)现在你们能发现银杏树叶是怎样慢慢变黄的吗?
出示“中间向边缘”是不是这种?刚才的猜想哪种更合理?
(三)总结拓展
1、今天我们发现了银杏叶秋天慢慢变黄的秘密,你还记得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猜想—寻找证据
2、其它树叶是怎样变黄的呢?和银杏树叶一样吗?
3、活动:观察、收集校园里其他树叶子,看看它们是怎么变黄的。
4、完成活动手册第9页。
(三)总结
师:科学不能只靠猜想,要经过验证,得出正确知识。
板书设计
9、树叶变黄了
观察发现猜想
收集证据验证
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2、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物;
3、知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制造物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搭棚子活动体会用双手可以创造;
2、通过举例子体会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丰富的物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用双手可以创造,乐于创造创新。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物。
教学准备:课件、树枝、树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我们春游的时候,在游乐场看到的景物和在野外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在野外,在游乐场里,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2、学生看图讨论手回答。
学生观察和区分各种各样的人造物品和自然物品,并进行归类,由此让学生意识到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了人工世界,各种各样自然物的集合就是自然世界,由此体会到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区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二、探索新知
1、看资料:你能区分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吗?
2、交流后汇报。
让学生根据各种典型物品的图片,区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
再让学生在教室里和校园里寻找,区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给出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归类,在人造物上寻找人工痕迹。
给出一些人造物和自然物相互融合的图片和物品,如深林中的小路,屋顶上的植物,或者自然世界中一些类似于人造物的自然物,如风化过程中形成的“人像”等,观察、比较、区分。
3、小组活动:取出自己带来的东西,小组合作搭个小棚子。
4、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
5、展示成果,评价。
6、小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
三、总结与拓展
1、看课本第34页,了解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
2、你再举几个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的例子吗?
3、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相互评价。
4、环保教育:讨论人们的这些行为对自然界有什么影响,又会对人类的生活带什么影响?
小结:人们为了生活需要,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但是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