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探讨
59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
杨丽新
环境教育是指通过教育的途径向某些人群讲授相关的环保知识,进而使其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洪流当中。
教师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值有着重大意义的。
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展开论述。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落实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要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而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教给学生基础地理知识,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具体而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如下作用。
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国家不仅需要加大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同时也要从教育着手,教会后代子孙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接受环保理念,从而自发爱护环境。
二是有益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我国乃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地域面积广,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很少,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我们已经牺牲了,导致了太多环境问题。
这些都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资源短缺等现象,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价值,才能有利于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二、高中地理渗透生态文明的可行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这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些内容与生态文明有着共通之处。
由于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内容,生态文明也包含自然生态文明和人类社会文明两个方面,两者可以进行融合。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生态文明的内容,一方面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显性”的生态文明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隐性”的生态文明内容,最后通过教师的地理教学活动实现生态文明的渗透。
三、结合生态文明理念,深入贯彻课标要求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的弊端出现之后,人类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提出的。
生态文明与人类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节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可以转变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将原来的“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环境观念转变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环保观念。
本节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某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将这个生态环境问题放到特定的区域中进行思考,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深刻剖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使其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树立人地协调观,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运用学习的环境治理方式,提高地理实践力。
四、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课本涵盖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这也是高中生提升自身环境保护意识、获得大量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教授地理知识前,老师应该充分、积极地备课,与时俱进,跟踪我国当前解决环保问题的过程。
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保护环境的内容,挖掘环境保护的背景、意义,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让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整体概念和理念产生清晰的认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环境问题的教育短片。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当下环境问题的严峻,根据自己所学内容和短片内容深入探究,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落实环境保护的方法,为维护美好的生存环境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比单纯说教更有说服力。
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和思维,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散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强化其爱护环境的意识。
五、组织专题性研究学习
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组织专题性研究学习,开设第二课堂,组织课后研究性学习、设计生态安全相关的专题教育、写小论文等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让其能够认识到生态安全的保障、环境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教师可以与乡土地理相联系来实施生态安全教育,其中包括了家乡的环境、资源、经济、自然、人口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实地观察家乡的草木、山水等,从而提升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责任。
不仅如此,还让学生对家乡的生态问题、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内容进行调查,在提升其生态环境意识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二,教师可以与各类纪念日相结合来组织主题活动,如“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地球日”“国际湿地日”等环保纪念日来开展宣传,采取专题讲座或是调查问卷的方式,在起到环保宣传目的的同时,还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生态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兴趣,实现教育自己也教育他人的目的。
第三,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读书活动来实施生态安全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光看与阅读国际上的具有环保思想的报纸、书刊以及电视节目等有一点素材,让学生能够在读阅的过程中产生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当代生活观念的反思,逐步将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由感性升华至理性。
第四,建设环境保护社团来开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教育,实现对课堂生态安全教育的补充和创新,同时利用社团中具有较强环保意识的骨干分子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关注与重视生态环境,并参与到保护环境当中。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有着巨大帮助的。
在具体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并在高中地理教学资料上渗透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作者单位:牙克石市综合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