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38~39 页例1、例 2 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已经对角有一个初步的感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角,而圆没有角,但对于角的特性不理解。
教材从校园环境出发,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角,有实物抽象出角,知道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如何判断角的大小,并会自己动手运用手中的尺子画出角。
为以后平面图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以学生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找一找,比一比贯穿整个课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的概括,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的能力。
但是二年级的孩子能够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主要以学生为主,进行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活动,让学生们自己找出答案,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首先,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其次,借助折一折、活动角演示等操作活动,能正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最后,通过教师示范画角,学会用尺子画角的方法。
2、能力目标
“认识角”这节课,通过观察、指认、折角、画角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在有序、规范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角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特征,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导入是敲门砖,为了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我以问题式进行导入,以学生
自主探究为主,辅助讨论、动手探索等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展台、电子白板、直尺、圆形纸片、提前裁剪好的三组角。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上街买东西,老板找了老师 20 元钱,老师拿着钱一看发现这 20 元钱却不能用,要求老板调换,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出示一张缺角的 20 元钱)
生:因为这张钱缺了一个角!
师:对!同学们真棒!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破损的人民币是不能继续使用的,只能在银行进行兑换。
(出示缺了一个角的五角星)
猜猜看,这是什么呢?
预设:生:(如果猜的出)师:那它完整吗?
生:(如果猜不出)师:出示完整图。
(教师出示美丽校园的情境图)
过渡语:同学们,缺角的人民币不能继续使用,缺角的五角星不完整,角在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寻找身边的角!
师:你在哪里发现了角?(学生上台指认)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明白角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问题探究
(1)认识角
过渡语:瞧,图中的老师向我们走来了,谁能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呢?(手拿三角板,请同学们上台指一指,摸一摸)
师:什么感觉?
生:边直直的,角尖尖的!
师:好,现在老师把同学们刚刚指的角画下来!孩子们,你们看老师画的对吗?(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询问学生对吗?生:不对!师:那老师还应该画什么?生:还应该画两条边!师:对!这个点只是角的一部分。
)
过渡语:太棒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品中有角吗?
(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图)
(请同学上讲台指一指图中的角)
课件出示:
师:现在,老师隐去这些物品来看看这些角。
(思考,讨论):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三个角的相同之处。
生:它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很棒!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这个点叫做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设计意图:同学学生自己找角并摸一摸角的特征,让学生自己明白什么是角?)
(2)角的大小关系
1)折角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角,那圆形纸片上有角吗?
生:没有!
师:对!因为它上面没有顶点,也没有两条直直的边,那么你能通过对折折一个角吗?
(学生折角中,折好后请同学上讲台展示自己折的角,并再次感知角的特征)
师;你能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吗?试一试吧!
注意:比较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另外一条边在内的角小,在外的角大。
此时用的圆形纸片大小一样,所以边的长短是一样的。
首先从方法上使学生知道我们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候,根据另外一条边的内外关系来确定角的大小,与其它的无关。
结论:角的大小和角开口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2)
小组活动
活动 1:取出学生自制的三组活动角①②③。
①组角两个:角的大小一样,边的长短不一样。
②组角两个:角的大小不一样,边的长短一样。
③组角两个:角的大小不一样,边的长短也不一样。
结论:角的大小和角的开口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比一比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
(3)画角
师:我们学习了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画角。
①老师示范画。
师:老师是怎样画出一个角的?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直的边。
②学生和老师一起画。
③学生在本子上独立画,标出顶点和边,并请同学上讲台上画。
注意;画角的方法!要用尺子画图!
(4)巩固练习
1).下面各图中哪些是角?在()中画“√”。
()()()()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3).比一比,填一填。
最大的角是(),最小的角是()。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对角有了什么了解吗?
第一,认识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第二,知道了角的大小和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第三,学会了怎样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第四,学会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如何正确画角:先画一个顶点,再沿着顶点画出两条直直的边。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以学生们熟悉的人民币入手,缺角的人民币是否还能继续使用呢?引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其次,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并从中找出你所知道的角,感知角就在我们的身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并建立了角的思维表象。
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在经历了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之后,让学生来画一画,将学生思维中的角转换成抽象的角,使学生经历由实物到图形的过程,并从中想一想“我画的对吗”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使学生明白角不是两条线拼在一起就可以,而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
此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转变能力,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指出剪刀,时钟面,尺子上的角,并在图中画一画,然后抽象出角,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一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总结出:所有的角都是由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但是开口大小不一样这一个结论,真正做到学生能做的事情老师不能代劳。
既然开口大小不一样,那么它们的开口大小会不会影响到角的大小,带着这一疑问,我们进行了接下来的教学环节。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没有面和射线的概念,因此我先让学生自己
用圆形纸片通过对折折出一个角。
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直观上的错觉,在这里我采用的是半径一样长的圆形纸片,这样对折之后它们的一条边的长短就是一样的,比较起来就比较方便,也不会产生思维误区。
学生自己就可以说出自己和他人的角的大小,并说出其比较过程和结果——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另外一条边在里面角就小,另外一条边在外角就大一些。
自己总结的结论远比他人告知的理解透彻,学生在有了第一印象之后,继续追问学生“你们确定吗?”为了更好的验证学生的结论正确与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几个角来比较——边的长短一样,开口不一样;开口一样,边的长短不一样;开口不一样,边的长短也不一样;深化比较角的大小方法——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另外一条边在内角就小,另外一条边在外角就大,总结出角的大小和开口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
让学生经历由猜想到论证的过程。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面的不足而设计,半径不一样的圆折出来的角,很容易让学生陷入一个直观感觉误区中,学生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一个角这么“大”,一个角这么“小”,怎么“大”角还比“小”角小呢?因为学生的眼睛欺骗了他们,但是半径一样大的圆形纸片对折出的角就不会存在这种情况。
相比较而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最后在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大小关系后,加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做了与之相关练习,并着重请同学们比一比我们的数学书的角和我们课桌的角谁大谁小,为下一节课学习直角做下了铺垫。
但是,本课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学生对于两个角的大小的比较还是不很理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比较模糊,而自己在解释的时候讲解的不是很细心,在下次上课中一定要进行改正。
在课堂上要更多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