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的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网民人数迅速增加,电子商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注。
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第三方支付这一新型的付款模式,第三方支付弥补了原有网上支付模式的漏洞,解决了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因此得以迅速的发展起来。
然而,尽管第三方支付方便快捷,安全性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三方业务规模的增长,第三方支付在业务模式、资金流动、行业监管和法律等各个方面的漏洞和缺陷逐渐显露。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模式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number of netizens in China has increased rapidly, and e-commerce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has led to a new payment mode of third-party payment. Third-party payment has made up for the loopholes of the original online payment mode and solved the trust problem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ransaction, so it has developed rapidly. However, although third-party payment is convenient, fast and sa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growth of the scale of third-party business, the vulnerabiliti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ird-party payment in business model, capital flow, industry supervision and law are gradually revealed.
Keywords:Electronic Commerce; Third Party Payment;Patten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人们对其了解的很少。
第三方支付模式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支付方式,因为先进的技术和全新的流程也很少被人了解。
本文主要从近二十年内我国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的过程着手,总
结发展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一、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的概述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是经营手段,商业是经营目的。
总体来说,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商业经营行为,是指商务经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模式。
对于广义来说,电子商务不仅单指企业的商业活动,也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商务业务的信息化。
电子商务在雏形最初在1960年左右产生,二十一世纪初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一般的商业经营活动中,凭借互联网开放、便捷的条件,交易双方相距较远不能见面的情况下,完成交易的过程。
和古老的商业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根据买卖双方身份的区别,目前电子商务活动可分类如下: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Business即B2B),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Consumer即B2C),企业与政府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Government即B2G),消费者与政府问的电子商务(Consumer to Government即C2G),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Consumer to Consumer即C2C)[1]。
(二)电子商务的特点
1.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实现的一种交易模式,对于商家来说省去了店面的费用,减少了人员的支出;对于消费者来讲节约了购买的时间和路程。
并且因为网上信息传递的快速性和便捷性,商家可以节约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率。
据统计,在互联网上做广告的成本仅为传统广告成本的十分之一,广告的效果确是其十倍左右,和传统广告模式相比真正做到了物美价廉。
2.可以减少商品积压
就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而已,商品滞销主要是因为对市场信息的不了解,导致对市场情况判断错误。
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大数据技术日渐成熟,电子商务商家可以准确判断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可以精确的定位商品的范围,减少商品的积压。
3.可以降低中间成本
传统的商务经营模式是由厂家、中间商家和购买者组成。
首先厂家生产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中间商家,商家再以零售价卖给购买者。
电子商务凭借其信息化的高度发达,做到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直接接触,打破了生产者到销售者再到消费者的传统经营模式,省去了中间商家的加价,真正实现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4.可以扩大经营范围
传统的商业模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费人群只面向本地,并且大多只能在白天营业。
而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可以全天候营业,潜在的消费群体可以是网络覆盖的任何地点的任何人群。
(三)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第三方支付是指在网上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通过一家实力和信誉有保证的中间平台付款、收款完成交易的支付模式。
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购买者把钱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收到货物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再把钱转给商家。
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现状
除了为交易双方提供信用保障以外,第三方平台也负责研发更加先进的技术来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
第三方平台直接连接银行的交易端口,支持多银行多卡种支付,使用国际先进的加密模式,使数据在银行、消费者和商家之间传送和存储[2]。
另外,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比如界面和功
能等等,从而使服务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
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客户的银行卡信息是保密的,外界无法窥探。
不会导致由于客户账户的信息在网上公开,保证了用户账户的安全。
第三方支付一般的运行模式:买方购买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支付货款,第三方平台收到货款后,通知卖方发货,买方收到货物并确定质量后,通知第三方平台支付,把货款转到卖家的户头上。
早在1999年首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易支付就成立了。
2002年银联的出现解决了多家银行接口对接问题,第三方支付进入支付网关模式。
2004年12月,支付宝的推出使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借着淘宝购物平台的火爆,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迅猛增长[3]。
2005年,支付宝首次出现了担保交易这一新概念,标志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由网关运行模式向着潜力更大、业务种类更广的账户模式发展。
2008-2010年,这三年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大年,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100%;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第一批支付执照,奠定了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法地位;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其超高的利率吸引了大批用户,标志着第三方支付由单一业务平台向着综合服务平台进发;2014年移动支付开始兴起,微信支付和百度钱包的用户飞速增加,与支付宝一同支撑起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大半边天。
但是,就是从2014年开始,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加大了监管力度具体的政策措施在2014年3月13日,中央银行颁布《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叫停了二维码和虚拟信用卡的使用[4]。
同年4月10日,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共同发表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
在这个文件中的20条规定表面上是向银行提出的,事实上全部面向第三方支付机构。
2015年,中央银行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方法》出台,
2016年3月中央银行颁布《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5]。
这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制定提高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入门标准,给持续高温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但是这些措施完善了行业的制度,弥补了制度漏洞,为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第三方支付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了电子商务经济的进步,其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独到的运营模式,提供多样的零售支付服务,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电子商务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风险,带来了社会信用。
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社会化支付清算组织,是我国以人民银行为中心,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支付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6]。
(一)满足支付服务的多样化要求
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通过连接银行支付端口,解决了不同银行用户转账不便的问题,从2015年开始,国家才逐渐取消跨行跨地区转账的手续费,在这一点上,第三方支付为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第三方支付在网关模式的基础上,拓展了自身业务的广度,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提供虚拟账户和信用担保等多样化的网络支付服务,解决了交易双方因信任问题产生的不便,为双方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
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多家银行的支付端口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单独完整的界面[7]。
第三方支付在这个平台中充当银行和消费者的中间机构,承担着交易中与银行的连接作用,使电子商务交易变得更快捷更方便。
(二)预防交易风险,构建了网上支付信用系统
电子商务发展的难题就是信用问题。
和传统的交易模式不同,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并不直接接触,单靠交易双方的道德约束并不可行。
买家购买商品
并付款后收不到货物,卖家卖出商品并发货后收不到到货款,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都会屡屡出现。
而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消费者把货款转到第三方交由其暂管,第三方平台收到货款后告知商家发货,买家收到货物并且确丁质量没有问题后通知第三方,然后第三方把货款转给卖家。
通过这种交易方式可以约束双方的行为,最大程度上降低交易的风险,满足了电子商务对安全性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能净化电子商务的环境,建立良好的网上支付信用体系。
四、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
虽然第三方支付行业潜力很大,发展势头很猛,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很多问题也都显露了出来。
比如相关法律规范不够完善、资金来源不易查明、盈利模式过于单一、行业恶性竞争现象频出、行业监管存在漏洞。
(一)法律规范不完善
到目前为止,怎样认定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的法律主体地位,是监管部门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第三方支付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资金结算之前客户的资金由第三方临时保管,称之为资金代管期,并且第三方在交易过程中扮演担保的角色。
资金代管和担保都属于金融业务,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很难确定[8]。
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办理结算业务必须经过银监会的批准,这是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除了银行以外的非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公共存款。
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网上交易过程中的中间人,虽然表面上扮演的是桥梁的角色,但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已经类似于银行。
1.民法方面
从民法的角度来看,必须依法保障客户的资金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产生的孳息所有权,并且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的。
根据央行的相关规定,消
费者暂存于第三方平台的资金不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固有财产,不能在存放期间私自调用客户的资金。
但是消费者的资金在存放期间必然会产生利息,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义务向用户提供利息,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向用户支付利息,有关这一漏洞的法律规定目前还是空白的。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于客户私人信息的保护做得也不够到位。
虽然央行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严格保障客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但是用户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的情况依然非常严重,是用户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任大大降低。
2.刑法方面
从刑法的各种规定来说,由于网络交易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很难确定资金的真实来源和目的地,从而使非法转移资金、洗钱和挪用国家资产等犯罪行为成为了可能。
此外,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壮大,国际交易不可避免地成为第三方支付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向。
国际交易往来资金的来源地和合法性较之国内交易更加难以审查,这就造成了大量国外黑钱进入我国洗钱或牟取利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新兴行业发展的初期,法律规范不健全的现象都是不可避免存在的,所以国家要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弥补行业制度的漏洞。
(二)盈利模式过于单一
由于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再加上入行门槛较低,导致一些自身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加入进来。
所以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渠道就是向客户收取的费用减去与银行合作交给银行的费用的利润差。
没有自己的特色服务加上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能利用价格优势吸引客户,把服务费用一降再降,最后使利润越来越低甚至亏损。
另一方
面,随着电子商务的热度提高,银行也把注意力投在了这块大蛋糕上面。
各大商业银行开始拓展自身的网上业务,网上银行技术更加成熟,网银付款更加便捷,摒弃了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
所以说,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坎坷。
(三)技术能力不足
随着互联网上流动的资金越来越多,很多不法人员的目光投入到了这里。
第三方支付系统直接与银行对接,一旦黑客攻破了防火墙就会造成客户的账户资料泄露,资金被盗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技术能力不足的企业来说,一个木马程序就可能盗走用户的账户密码。
所以说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系统防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技术非常重要。
但是除了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巨头企业之外,中小企业的技术能力天然不足,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五、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策略
(一)健全第三方支付相关法律法规
从法律方面来看,法律应当为第三方支付运营商赋予明确的法律身份和地位,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入行条件,规定第三方运营商的服务范围和只能权限。
从立法角度看,应该对交易过程中每个环节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作出具体规定,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进行防范。
由于信息化水平不够,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起步较晚,这方面的法律条文也不够完善,建立健全的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将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国家从2010年左右开始重视第三方支付行业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陆续出台了很多规范行业行为的法律条文。
首先,要提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最低入行标准。
注册基金方面,提高第
三方支付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只有拥有雄厚的资本支持,才能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避免因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
其次,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提出要求。
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拥有丰富的金融行业管理经验,还要拥有足够的IT方面的技术人员,为公司打造安全的支付系统。
最后,要拥有可以支持支付系统的软硬件设施,比如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和运算能力强的大型计算机。
(二)加强市场监管机制保证资金运营安全
1.建立自有资金与客户暂存资金分离制度。
学习证券部门的运营方式,采用专款专户模式。
为客户暂存资金设立专门的账户,以便对客户资金进行更好的管理,也有利于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2.建立保证金制度。
建立合理、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根据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规模大小和业务资金的规模来收取保证金,以保证客户暂存在第三方的资金安全。
3.建立客户结算资金的准备金上缴制度。
就像银行准备金制度一样,第三方支付机构也要向银行一样确定客户资金准备金上缴的比例,向央行上缴足够的准备金,以防范风险的发生[9]。
4.建立客户结算资金孳息给付制度。
客户暂存资金会产生孳息,孳息的所有权应该属于消费者,但是目前这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
所以要尽快落实孳息给付制度,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一些银行业务没有涉及到的领域,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可以进行多业务、多银行、多渠道的服务创新,研发开展各种金融业务,提供更好的金融
服务。
例如与许多银行连接,提供移动电话支付、在线支付、SMS支付、电话支付、WAP支付和自助服务终端,它已经成为银行在线支付的补充形式[10]。
另一方面,主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可以相互合作,制定一个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形成一个大型的统一支付接口,从而更好的与银行竞争。
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无论是B2C、B2B、C2C还是B2C,拓展与其他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取长补短,都是很有益处的。
例如,淘宝平台的支付方式支付宝现在已经是独立的,并且还支持其他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支付业务。
腾讯的电子商务也采用了同样的运营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依靠自身先进的金融、IT、电子商务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用户提供传统银行不能或不愿意提供的服务。
来拓展业务范围,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客户信息的保密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须采取措施,如加密技术和认证技术,以确保支付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且可以有效地实现交易的不可否认性和确认身份的真实性,从而维持交易顺利安全的进行。
例如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客户端和第三方服务器、第三方服务器和银行网关之间使用SSL协议,SSL协议是美国的网景通信公司研发的。
SSL协议利用数据加密技术防止数据传输过程中被黑客截取或者窃听,从而保障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
SSL协议有三种特性:机密性。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使用秘钥加密。
完整性。
SSL协议会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完整性进行检查,确保数据不因各种原因遭到破坏。
可靠性。
服务器和客户的身份都是经过严格认证的,确保了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
除了从自身找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发达国家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经验。
例
如美国的亚马逊公司,亚马逊公司作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成立于1995年,从一家小小的网上书店发展成为先进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其在第三方支付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成熟的技术支撑和完整的支付体系,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找出各种问题,比如技术水平不够成熟、制度建立不够完善等等。
我们需要更加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制度、预防风险。
第三方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发展是时代和历史的必然结果。
对于一个处于发展初期、发展迅速的行业,研究其发展趋势和方向非常重要。
既要鼓励其和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监督。
既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又要在宏观上控制和引导,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三方支付方式是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体系已经基本成熟,其打破了交易双方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也规范了交易流程,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是目前电子商务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
本文从介绍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着手,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从大体上指明了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方向。
本文大体取得了以下成果:
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发展的过程,指出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大体趋势;找出了第三方支付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法律规定的不完善、监管力度的不足、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落后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但是因为自身能力的限制,本文研究深度不足,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否正确还有待考证。
参考文献
[1]李耀东,李钧.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3-33.
[2]王维安,张建国,马敏等.网络金融[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12:1-31.
[3]唐彬.融合与突破——浅谈第三方支付推动金融创新[J].中国信用卡,2013,(03): 27-30.
[4]王琪.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合作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5]王岳.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6]刘桂君.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险控制[J].商情,2011,(40):149.
[7]李晓妹.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浅析[J].知识经济,2011,(06):110.
[8]汤清,付阳.电子商务中旳博弈论分析[J].特区经济,2006
[9]陶洋.B2C电子商务商城信用博弈分析[J].电子商务,2007
[10]王旭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合关系分析[J].华南金融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