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对象
如“与、为、对、关于”等,用于引进动作 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表示原因
如“因、由于、为”等,用于引进动作行为 发生的原因或理由。
副词与介词在句子中成分分析
副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程度 、范围、时间等意义。
介词在句子中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必须与名词或代词等 组成介词短语,才能在句子中充当状语、定语或补语等成分 。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灵活,可以位于句首、句中 或句末。
动词与形容词在句子中成分分析
作谓语
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 。例如:“他走了。”、“这朵花很美。”
作定语
形容词可以在句子中作定语,修饰名词。例如:“美丽的花朵”、“ 高大的建筑”。
作状语
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在句子中作状语,修饰谓语或其他成分。例如: “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她慢慢地走出了房间。”
古今词法对比
01
通过比较古代汉语词法与现代汉语词法的异同,揭示语言发展
的内在规律。
古代汉语词法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
02
探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的古代汉语词法现象,如一词多义、
虚词用法等。
古代汉语词法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03
分析古代汉语词法对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影响,彰显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THANK YOU
连接从句的词,如“之”、“ 其”等。
名词与代词在句子中成分分析
主语
名词或代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表示动作的 执行者或状态的主体。
定语
名词或代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修饰或限制 名词或代词的意义或范围。
宾语
名词或代词在句子中充当宾语,表示动作的 对象或结果。
状语
名词或代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表示动作的 方式、时间、地点等。
03
动词与形容词Biblioteka 动词种类及用法心理动词
表示心理活动或情感状态的动 词,如“爱”、“恨”、“想 ”等。
判断动词
表示判断或确认的动词,如“ 是”、“为”、“乃”等。
行为动词
表示具体动作或行为的动词, 如“走”、“跑”、“打”等 。
存现动词
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动词 ,如“有”、“在”、“死” 等。
能愿动词
表示方向、处所、时间等关系 ,如“于”、“在”、“自”
等。
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并 列、转折、因果等关系,如“ 与”、“而”、“故”等。
助词
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或结构, 如“也”、“矣”、“乎”等

古代汉语词法与现代汉语词法比较
01
02
03
04
词类划分基本相同,但古代汉 语词类活用现象更为普遍。
03
虚词在句子中起重要作 用,如介词、连词、助 词等。
04
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 有所不同,如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等。
古代汉语词类划分
01
02
03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 “人”、“山”、“水” 等。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或变化, 如“走”、“笑”、“变 ”等。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 态,如“美”、“高”、 “快”等。
程度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 如“甚、极、至、颇”等。
03
02
范围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范围, 如“皆、悉、尽、独”等。
语气副词
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或态度,如“岂 、宁、乃、诚”等。
04
介词种类及用法
表示时间
如“于、自、从、当”等,用于引进动作行 为发生的时间。
表示处所
如“在、于、由、从”等,用于引进动作行 为发生的处所或方向。
作补语
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在句子中作补语,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情况。 例如:“他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她看起来很高兴。”
04
数词与量词
数词种类及用法
基数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词,如“一、二、三 ”等。
02
序数词
表示次序先后的词,如“第一、第二 ”等。
01
03
分数词
表示分数或小数的词,如“半、三分 之一”等。
助词在句子中主要起辅助作用,帮助表达语法意义或增添某种语气。助词本身也 不充当句子成分,但可以与其它词语组合成句子成分。例如,结构助词“之”可 以与动词组合成动宾结构,时态助词“了”可以与动词组合成动补结构等。
07
古代汉语词法应用举例
经典文献选读:《左传》、《史记》等
《左传》选读
通过解析《左传》中的典型篇章 ,展示古代汉语词法的运用,如 虚词、实词、词序等。
表示可能、意愿或必要的动词 ,如“能”、“愿”、“应” 等。
形容词种类及用法
性质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的形容词,如“好”、 “坏”、“美”、“丑”等。
状态形容词
表示事物状态的形容词,如“快乐” 、“悲伤”、“愤怒”等。
数量形容词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形容词,如“多” 、“少”、“大”、“小”等。
描摹形容词
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来表达意义的形 容词,如“蜿蜒曲折”、“高耸入云 ”等。
普通名词
表示人、事物、地 点或抽象概念的名 称。
集体名词
表示一群人或事物 的名称。
抽象名词
表示抽象概念或性 质的名称。
代词种类及用法
人称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 我”、“你”、“他”等。
指示代词
指示或代替一般名词的词,如 “这”、“那”等。
疑问代词
表示疑问的词,如“谁”、“ 什么”等。
连接代词
数词与量词在句子中成分分析
数词和量词在句子中常作定语 ,修饰名词或动词。
数词和量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 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
在古代汉语中,数词和量词的 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 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05
副词与介词
副词种类及用法
01
时间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已 、曾、将、方”等。
《史记》选读
选取《史记》中的代表性段落, 分析古代汉语词法在记叙、描写 等方面的应用。
诗词歌赋选读:杜甫、李白等诗人作品欣赏
杜甫诗词选读
通过杜甫的诗歌,探讨古代汉语词法 在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等方面的作用 。
李白诗词选读
选取李白的代表作品,分析古代汉语 词法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魅力。
古代汉语词法在现代汉语中应用
助词种类及用法
结构助词
如“之”、“者”、“所 ”等,用于构成各种结构 ,帮助表达语法意义。
时态助词
如“了”、“着”、“过 ”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 间状态。
语气助词
如“矣”、“哉”、“乎 ”等,用于句末表达各种 语气。
连词与助词在句子中成分分析
连词在句子中主要起连接作用,可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 的逻辑关系。连词本身并不充当句子成分,但可以帮助构成句子成分。
06
连词与助词
连词种类及用法
并列连词
如“与”、“及”、“而”等,连接两 个并列的词或短语,表示并列关系。
转折连词
如“然”、“但是”、“却”等,连 接前后两个分句,表示转折关系。
承接连词
如“则”、“乃”、“于是”等,连 接前后两个分句,表示承接关系。
条件连词
如“若”、“如”、“除非”等,连 接前后两个分句,表示条件关系。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古代汉语虚词数量较多,用
法灵活。
句子的语序有所不同,古代汉 语中存在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等特殊语序。
古代汉语中存在一些现代汉语 中已经消失的词类和用法,如 “兮”、“哉”等语气词。
02
名词与代词
名词种类及用法
专有名词
表示特定的人或事 物的名称。
物质名词
表示物质或材料的 名称。
概数词
表示大概数目的词,如“几、许多” 等。
05
04
倍数词
表示倍数的词,如“倍、两倍”等。
量词种类及用法
名量词
动量词
表示人和事物计量单位的词,如“个、只 、张”等。
表示动作变化次数的单位的词,如“次、 回、趟”等。
时量词
复合量词
表示时间长度的单位的词,如“年、月、 日、时”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组合而成,表示 复杂的计量关系,如“人次、架次”等。
古代汉语词类划分
数词
表示数目或数量,如“一”、“ 二”、“三”等。
量词
表示计量单位,如“个”、“只” 、“斤”等。
代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 如“之”、“其”、“彼”等。
古代汉语词类划分
01
02
03
04
副词
修饰动词、形容词等词类,表 示程度、范围、时间等,如“ 极”、“皆”、“已”等。
介词
《古代汉语》(词法)ppt课件
• 古代汉语词法概述 • 名词与代词 • 动词与形容词 • 数词与量词 • 副词与介词 • 连词与助词 • 古代汉语词法应用举例
01
古代汉语词法概述
古代汉语词法特点
01
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 节词和多音节词较少。
02
词类活用现象普遍,如 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 用作动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