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分析——以胶北镇农村居民点为例
—
T a k i n g Ru r a l Re s i d e n t i a l Ar e a o f J i a o b e i To wn f o r E x a mp l e
X u H o n  ̄ u a n , J i a n g S h u q i a n
l a n d us e s t uc r t u r e .I t wa s c o n c l u d e d t h a t t he r e wa s g r e a t l a n d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 i n r u r a l r e s i d e n t i a l a r e a s,
2 7 1 0 0 0 )
(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山东 泰安
摘
要: 本项 目在完成胶北镇 l 0个农村居 民点地籍和变更调查的基础上 , 分析农村居 民点土地开发利用
潜力 , 从提高土地利用 强度 和调整土地利用总结构两方面来研究农 村居 民点 土地利用潜力 , 研究表 明农 村居 民点具有较大 的土地整理潜力 。本 研究 为农村居 民点 土地 整理及城 乡建 设用地增减挂 钩政策提供 了理论依
i n g u r b a n a n d ur r a l c o n s t uc r t i o n l a n d s .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土地整理潜 力分析
李丹妮 王 占岐 毛 显后
( 中国地 质大学 ( 武汉 ) 土地资源管理 系, 湖北武汉 4 0 7 30 4)
摘要 对土地 整理 潜力 的 内涵、 表现 、 来源和 评价 方 法进 行 分析 , 探讨 我 国在 土地 整理 潜 力分析 方 面的不 足之 处。 关键词 土地 整理 ; 耕地 ; 村居 民点 ; 农 潜力 ; 评价
即通 过耕 地整理 完 善和提 高 农 田水 利 、 通等 基础 设施 。 交 从
耕 地整 理 的对 象 来 看 , 一般 涉 及 到耕 地 本 身 、 农村 道 路 、 田
涵 养水 分 、 化空 气 等改 善农 田周 围地 区 的大气 环境 质 量 ; 净
二 是 通 过耕 地 综 合 整理 , 成 “ 形 田成 方 、 成 行 、 林 渠相 通 、 路 相连” 的景 观 . 高该 区域 的景 观价 值 。 提
2 . 生 产成 本 的降 低 。生 产成 本 的降 低 表 现为 耕 地整 理 .4 1
了 灌溉 成本 。 22 农 村居 民 点整理 潜 力 的表现 与来 源 . 农 村居 民 点是 指 建制 镇 以下 农村 居 民 的聚 居 地 ,按其 政 治 、 济地 位和 人 口规 模 , 经 可分 为集 镇 、 村庄 两 类 。 村 居 农
在潜 力才可 获得 释放 。
2 土 地整 理潜 力 的表现 与来 源
民点 整理 的 目标 是挖 掘现 有农 村居 民 点用 地 的潜 力 ,增 加 农 用 土地 面 积 。 善 中心 村的 基 础设 施和 生 活设施 , 完 为农 民
创 造 良好 的生 活居 住环 境 。 221 土地 利 用空 间 的扩 展 。土 地利 用 空 间 的扩 展是 指 通 ..
土地整治潜力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
(1)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 (2)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 (3)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或城镇体系规划法 (5)问卷调查法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分析测算 Qt=Q0×(1+r)t±ΔQ St=Qt×B ΔS=S0-St
α=ΔSg/ S0 式中:Qt——目标年农村人口总数;Q0——基期年农村人口总数; r——人口自然增长率; t——规划期; ΔQ——人口机械变动量;St——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B——人均用地标准(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 并通过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农民收入水平、农居质量和农村建房 周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调查,分析确定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 ΔS——潜力面积; S0——基期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ΔSg——节约用地面积; St——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α—— 节约用地系数。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建设用地潜力内涵
建设用地整治,从对象上来讲,是以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用地
和农村建设用地为整治理对象的土地整治;从其过程上来讲,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该区域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 土地生态环境,使每宗地块都能得到高效的合理利用,并重新 划定其边界,土地产权以原位或交换方式进行再分配,达到改 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资产价值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一项 整体性、综合性的 土地利用调整和整治过程。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2.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1)根据潜力的特征和评价目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运用特尔斐法或其他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确定 各因素对综合潜力的影响程度(大小); (3)对各项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 (4)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确定综合潜力等级; (5)信息反馈处理,对明显偏离对初步潜力等级结果进行验证;
土地整理课题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课题研究报告土地整理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土地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措施,对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改进实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土地整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土地整治理论和实践情况,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土地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通过对已完成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土地整治工作在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政府聚焦实施了土地整治计划,加大了对农村土地整治的经济投入;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整理和农户产权确权等方面,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尽管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进展缓慢,项目周期较长,原因可能是政策落地不到位、资金来源不稳定等。
其次,一些土地整治项目存在后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最后,一些地区土地整治工作中缺乏科学规划和综合考虑,导致产能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3.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土地整治政策的研究和落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强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项目的长远发展。
五、结论土地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措施,对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川西平原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分析——以彭州市三界镇清凉村为例
关 键词 : 民 集 中建 房 整 理 ; 村 居 民 点 ; 地整 理 潜 力 农 农 土
An l ss p t nta iy o ur lr sde ta n W e t r c a a n- ak ng a y i o e i lt fr a e i n i li se n Sihu n pl i t i
此户均法适用 于此类村庄居民点潜力 的测算, 且简便易行 , 计算
公式为:
技 术 与 市 场
专 题 研 究
AS S A = - M
() 2
式 中 :s △ 为农 村居 民点整理潜 力 ;为农 村居 民点现状 面 S
积; A为规划户均居 民点用地标准; 为参与农 民集 中建房 整理
12 研 究 方 法 .
2 世纪以来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 , 1 建设用地供求矛盾 E益凸显 , t 耕地作为重要 的生产资料也正被
不 断的吞食 而迅 速减少 , 与此 同时 , 农村居 民点用地普遍存在
浪 费现象 , 农村人均 占地面积居高不下。实施农 民集 中建房整 理, 挖掘农村居 民点土地整理潜力 , 是实现耕地 占补平衡 、 提高 土地利用率 、 缓解用地矛盾 以及改善农村 生态 环境 、 优化农村
专 题 研 究
T C E HNo oGY AN RK T L D MA E
Vo .9 . , 0 2 11 No 6 2 1
川 西平原农村居 民点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以彭州市三界镇清凉村为例
王 姣
( 成都理 工 大学 管理科 学 学院 , 四川 成都
摘
605 ) 10 9
要 : 四 川省 彭 州市 三界 镇 清 凉村 为例 , 用人 均建 设 用 地 标 准 法 和 户 均宅 基 地 标 准 法 测 算 研 究 区 农 村居 民 点 土 地 以 采
土地整治调研报告(共5篇)
土地整治调研报告(共5篇)土地整治调研报告(共5篇)第1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调研报告地处长三角区域的地理中心,属于杭嘉湖平原,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陆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下辖南湖.秀洲2个区,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5个县。
现有户籍人口339万,新居民180万。
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市域内交通.水利.能源等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多,用地量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全市没有低丘缓坡开发,滩涂围垦潜力也极小,补充耕地主要靠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为此,市早在1997年就开始开展农用地整理。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进程的推进,从年开始,土地整理的重点转向以农村宅基地整理为主的建设用地复垦。
1997年以来,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建成标准农田万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万亩,从而实现了连续13年耕地占补平衡,为全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现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驾护航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市是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
这几年来,市陆续出台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为进一步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政策基础。
年份出台政策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__关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五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确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市打造城乡一体化行动纲领启动实施了城乡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统筹等改革的“改联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6年列全省第一,增幅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源中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占,两者之和占,并且有相当离土人员已在城镇置房定居。
因此,种.养殖业产出已不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降低,这就为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打下了良好基础。
南部县定水镇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还使得城市得到发展,环境得到保护
。
国 内学 者 也做 了很 多 研 究 , 首 先从
0 14 , 闲 散 地 类 整 理 潜 力 值 为 .9 0
士地潜力 的定义 ,到挖掘 土地潜力 的
方 法 ,再 到 土 地 整 理 在 改 善 耕 地 质量
02 6 , 荒 草 地 开 发 潜 力 值 为 .9 8
~
和农用地 方面所做 的潜 力评价 。也有
一
些 学 者 总 和 分 析 了耕 地 在 自然 和 现
实 方 面 的潜 力 , 并且 运 用 GS 术 和 各 I技 类 评 价 方 法 实 现 对 土 地 整 理 潜 力 的 判
力最 大的 I 区,综合潜力排序 为: 类
新 场垭村 > 双河村> 周垭 口村> 鲤鱼坡村
南靠县
■ 张律 ’ 夏 建 国 姜 强
( 四川省地政地籍事务中心 四川. 1 成都 60 7; 10 2 2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 13 ) 1 10
摘 要 :本 丈从 定 量 的 角度 对 沟渠 道路 田 坎 整 理 潜 力 、 闲散 地 类 整 理 潜 力 、
多 问题 , 比 如 ,土 地 利 用 形 态 零 乱 ,
地块破碎 分散 ,道路 、沟渠 、田坎众
多 等 , 导致 出 现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水 平 低 卜 农 业 生 产 成 本 投 入 过 高 ,土 地 权 , 属 纠 纷 增 加 等 情 况 ,所 以, 我 国 的 土 地 资 源利 j 势十 分 严 峻 。 时形
02 1 , 宅 基 地 复 垦 潜 力 值 为 . 95
02 7 , 表 明 闲 散 地 类 整 理 潜 力 最 . 17 大 ;新 场 垭 村 和 双 河 村 为 土 地 整 理 潜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和经济潜力评价比较研究——以莱芜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c n oi a in,wh c v u t n r s l i mp ra tb ss o a d c ns ld t n pe oma e a p as 1 Bu wo e o s l to d ih e a ai e u t s i o t n a i fln o oi ai r r nc p r ia . l o o f tt —
我国有学者进行了土地整理潜力评价o78i效益评价9101和耕地质量评价n12等研究但土地整理耕地经济潜力评价及其变化研究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和经济潜力评价比较研究尚未有文献报导土地整理耕地质量变化与经济潜力变化是否一致耕地质量评价能否代替经济潜力评价不清楚
山东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0 1 2 ( ) 6 2 4 ,2 1 ,4 2 :2 9— 7 J un lo h n o gAgiutrlU iest ( tr ce c ) o ra f a d n r l a nv ri S c u y Nau a S in e l
( . l g fReo re n vrn n ,h n o gAgiutrlUnv ri T ln2 01 Chn 1 Col e o s uc sa d En io me tS a d n rc lua iest a O 71 8, ia; e y,
2. o o n n g me tCol g S a d n rc l r Un v r i T i n 2 01 Ch n ; Ec n my a d Ma a e n l e, h n o g Ag iu t  ̄ e u ie t s y, a h 71 8, i a
析相结合 , 探讨 了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 价及 经济潜力评价 的 内涵 、 指标体 系 、 整理前 后变化 及其差 异 。结果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土地整理是指对于城乡未利用土地、闲置土地或低效用地进行合理利用的过程。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整理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
二、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大量的土地被低效率利用,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进行土地整理成为迫切的任务。
三、目标和方法本研究的目标在于评估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整理方案。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结合现有经验和实践,综合利用经济学、社会学、规划学等相关知识,评估土地整理的潜力和影响。
四、可行性评估4.1 社会、经济因素在社会层面,土地整理可以减少废弃土地的存在,回收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
在经济层面,土地整理可以增加土地价值,提高土地的市场流通性,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2 技术、环境因素土地整理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土地调查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整理效率和质量,并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在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效益评估5.1 经济效益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的市场价值,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率,可以降低土地成本,提高土地的投资回报率。
5.2 社会效益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供给。
同时,整理后的土地可以用于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等。
六、风险与对策土地整理涉及多方利益,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例如,土地权属和产权问题、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等。
为了降低风险并保证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
七、结论土地整理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秦州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
He i l o n g j i a n 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秦 州 区农 村 建设 用 地 整 治 潜 力 评 价 研 究
杨 升。 刘 学 录 ( 甘 肃农 业 大学 资 源与环 境 学 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行分析, 以期 为农 村 建 设 用 地 整 治 提供 理 论 和实 践 依据 , 为 城 乡建 设 用 地 增 减 挂 钩试 点 工作 提 供
潜 力支 撑口 ] பைடு நூலகம்
农 村建 设用 地 整治潜 力测 算 主要使 用人 均建 设 用地 标准 法 。人均 建设 用地 标准 法是 通过 现状 农 村居 民点 用地 规模 与 国家规 定 的人均 建设 用地 标 准所 形成 的理 论用 地面 积 的差值 来计 算整 治潜 力 。按 表 现 形 式 可 分 为 现 状 潜 力 和 规 划 潜 力
数 大、 整 村 搬 迁 行 政 村 以及 群 众基 础 好 的 区域 。在 注 意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及 充 分 保 障农 民 权 益 的前 提 下 , 宜 在 华
歧 乡、 牡丹镇 、 平南镇、 秦 岭 乡、 天水镇 、 汪 川 镇 及 皂 郊 镇 的 大部 分行 政 村 进 行 土 地 整 治 。 关键词 : 土地评价 ; 农村建设用地 ; 潜力 中图 分 类 号 : F 3 0 1 . 2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2 7 6 7 ( 2 0 1 3 ) 1 2 — 0 1 1 7 - 0 6
y= : = S现 状 一 P标准 × N 0 ( 1)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土地整理潜力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责任 编 辑
胡 剑胜
责 任 校对
傅 真 治
基 于 农 用 地 分 等 的 土 地 整 理 潜 力 分 析 —— 以吉林省为例
刘永为 , 吴克宁 , 勤 , 黄 程先军2
An lsso —a d Cslo d to P tnt lB sd 衄 Ag katra n Clsi c t n ay t f1 n as B aia oe i a e . — a r l,rlLa i t l ( ol eo Ln c neadTcnl y C iaU i ri f esi csB i g , j 003 I n - e e a C lg f adSi c n eho g , h e e o n nv syo G oc ne( ei ) ̄i e t e j n mg108 ) A s at 1er i d e ne f r ute o n a i Ji P v c w s I b e t og cl r l d l s c o . a do t r uua bt c r h e o i r c o p dc v pt tl l r i e a l , d h uh g ̄ f e o i ei n i on n aa z r l l l n a i a n Bs n h a i l r l a a c sf t h ii e egc t l
ln ls ict nrsds h utbeaesfrln o s l ai w r ban d te rt al ad casf ai ett.tes i l ra o a dc noi t i o a d o eeo tie h oe c l n i y. Ke r s L n  ̄ uc s ad c noiai tnil ywo d a d n o re ;L n o sl t p e t ;A d o o n a tr王ln lsic t ua a d cas ai f n o
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与模式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3 3 1 F2. 1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4 (0 1o _ 0 2 0 10 — 5 0 2 1 )4一 1— 4 D
招 远 市地 处 山东 半 岛西 北 部.0 9年招 远 市 总 人 口 2o
5. 7 6万 人 。 中城 镇 人 口 1.0万 人 , 村 人 I 3 . O 其 9 2 农 Z 78 l 6万 人 ,
现 耕 地 占补 平衡 的有 效 途 径 。 因此 , 村 居 民 点 土地 整 理 f题 日渐 受到 关 注 , 为 目前 土地 管理 的一 项 重 要 工 作 。 农 * l 成
本 文以招远 市为饲 . 对招远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 , 从土地规 划和管理的角度, 采取现
招 远 市 近 年 来 在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方 面 作 出 了 积极 的 探 索 和 尝
试 , 别 是 在农 村 居 民 点 的 用 地 规 划 方 面 有 一 些 值 得 总 结 的 特 经 验 做 法 。 本 文 将 着 重 对 招 远 市 农 村 居 民点 土 地 整 理 潜 力 与 整 理 模式 进行 分 析, 期 为 我 国 类 似 区域 农 村 居 民点 用 地 以 规 划政 策 的完 善 提 供 参 考 和 借 鉴 。
5 . %; 矿 用 地 面 积 8 0 h  ̄ 85 0 采 7. , 7 m 占城 乡 建 设 用 地 的 71 %; . 6 独 立 建 设 用 地 面 积 为 19 .h ' 占 城 乡 建 设 用 地 的 9 2 m, 6 -
城 镇 化 率 4 .6 。20 48% 0 9年 全 年 实 现 生产 总值 4 23 元 。 1. 2亿 招 远 市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在 全 市 生 产 总 值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广东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专题工作方案
《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广东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专题工作方案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20XX年2月23日广东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专题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将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根据需要做好补充调查工作,结合土地资源承载潜力研究分区、农用地分等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农业资源分区系统及全国生态分区等已有成果,科学划分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区。
全面评价全省和各地区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用地整理等土地整治潜力,重点分析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及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节约土地的规模,明确广东省土地整治潜力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为编制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一、专题研究内容1、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主要包括农用地利用率(如待整理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等),农用地产出率,生态环境改善情况和基础设施的配套状况的调查分析评价。
2、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主要包括适宜开发面积以及开发土地的生产力水平,新增耕地系数,坡度系数和项目区通达度等调查分析评价。
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主要包括农村人均用地面积,居民点搬迁率,退宅还耕率以及废弃建筑物用地或废弃工矿用地等调查分析评价。
4、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主要包括适宜复垦土地面积以及复垦土地的生产力水平,新增耕地系数和投资经济效果调查分析评价。
5、土地综合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主要分析评价以不同行政级别区域划分的不同区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并根据综合整治的规模与程度确定重点整治区域。
二、专题研究技术路线1、基础数据专题研究将应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基础数据图斑单元。
2、构建评价因子体系调查与分析,筛选影响土地整治潜力的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对其量化分级,形成评价因子体系。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
**县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县人民政府二00※年七月目录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2)一、自然条件 (2)(一)地理位置 (2)(二)地质地貌 (3)(三)气候 (3)(四)水文 (4)(五)土壤和植被 (5)二、社会经济条件 (6)(一)行政区划 (6)(二)人口 (6)(三)社会经济发展 (7)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9)一、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9)(一)农用地结构 (13)(二)建设用地结构 (19)(三)未利用地结构 (24)二、土地利用结构定量分析 (25)(一)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 (25)(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33)三、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7)(一)农用地动态变化 (37)(二)建设用地动态变化 (44)(三)未利用地动态变化 (51)(四)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54)(五)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分析 (57)四、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59)(一)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59)(二)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评价 (61)(三)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62)(四)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63)五、土地利用特点 (65)(一)土地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大 (65)(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明显 (65)(三)土地利用以耕地、其他土地和林地为主,建设用地比重小 (66)六、土地利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66)(一)土地利用优势 (66)(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68)七、合理利用土地的对策建议 (70)(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耕地保护 (70)(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充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 (71)(三)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提高土地集约水平和综合效益 (72)(四)加强未利用地管理,防止水土流失 (72)第四节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74)一、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74)(一)耕地整理的潜力分析 (74)(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80)(三)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87)(四)土地开发潜力 (90)(五)新增耕地综合潜力分析 (97)二、园地潜力分析 (99)(一)规划期间园地减少去向分析 (99)(二)规划期间园地增加潜力分析 (99)(三)规划期间园地综合潜力分析 (100)三、林地潜力分析 (103)(一)规划期间林地减少去向分析 (103)(二)规划期间林地增加潜力分析 (103)(三)规划期间林地综合潜力分析 (104)四、牧草地潜力分析 (108)五、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108)(一)城镇及独立工矿用地潜力分析 (109)(二)农村居民点整理为建设用地潜力分析 (114)(三)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潜力分析 (114)第一节概述**县地处**省中部偏北,**市西北郊,拥有位处**市“一核五片区”发展规划中的核心区,地处京九铁路与昌九高速公路交汇处等综合区位优势,具有在**市、甚至**省率先崛起的优势和潜力。
土地评估中的土地改造和开发潜力分析
土地评估中的土地改造和开发潜力分析土地改造和开发潜力分析是土地评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土地的潜在价值进行评估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土地改造和开发潜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探讨其在土地评估中的应用。
1. 概述土地改造和开发潜力分析是通过对土地的地理、经济、社会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土地在未来开发利用中的潜力。
该分析过程旨在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数据收集与整理土地改造和开发潜力分析的第一步是收集土地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整理。
这些数据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环境状况、土地产权、土地权属等信息。
同时,还需收集相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数据,以全面了解土地的潜力和可行性。
3. 土地评价指标的选择在土地改造和开发潜力分析中,需要确定适用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估土地的改造和开发潜力。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产值、土地资源丰富度、土地可利用性、土地规划适宜性、土地市场需求、土地经济效益等。
4. 土地改造潜力分析土地改造潜力分析主要是评估土地的改造和再生利用潜力。
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土地的发展需求,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估土地改造的可行性和潜力。
这包括了对土地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确定土地改造的可行性和预期效益。
5. 土地开发潜力分析土地开发潜力分析主要是评估土地在未来开发利用中的潜力。
通过对土地的规划和利用条件进行评估,预测土地的开发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方案。
这包括了对土地的可持续性分析、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土地规划的可行性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提供土地开发决策的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6. 应用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土地改造和开发潜力分析的应用过程,本文将介绍一个土地开发项目的案例分析。
该项目位于某城市郊区,拟建设为综合性商业中心。
通过对土地的现状、土地规划、市场需求等进行分析,评估了该土地的改造和开发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和开发策略。
土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1 数量潜力测算按照前述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的测算方法,统计并分析全区历年已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计算得到项耕系数、可整理建设规模、待整理建设规模和农用地整理出地率,再进行测算,得到全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农用地整理的出地率一般为3.00%-5.00%,而统计出的已实施项目的出地率偏高,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和提高农用地整理的可行性,确定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出地率为3.00%,丘陵山区出地率为5.00%。
测算公式如下:i i i i P M N δ=-*() (公式1)其中:i M =i S /i β; (公式2)i i i S W *α=; (公式3)i i i L /N β=;(公式4)式中:i P ---i 镇的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i M ---i镇可整理建设规模; i N ---i 镇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i S ---i镇可整理耕地面积; i W ---i 镇基期年耕地面积;i L ---i 镇已实施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i α---i 镇耕地连片系数;i β---i 镇项耕系数;i δ---i镇出地率; 2 质量潜力测算质量潜力以产能提高潜力来表达,主要方法是根据各测算单位的产能提高状况确定。
以镇(街道)区域为基本测算单位,以全区内待整理耕地的综合产能代表农用地整理质量潜力。
假定全区整理前耕地为该县因素指标区二级区的农用地平均等别,整理后耕地达到该乡镇所在的二级区的农用地分等最高等别,原有耕地部分质量提高潜力为全区内待整理耕地质量由平均等别升到最高等别所增加的产量;新增耕地部分的质量潜力为全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乘以农用地平均等所对应的标准量单产。
质量潜力测算公式如下:()()15i i i i Q M N P K γ=-*+** (公式5)式中:i Q 是i 县通过耕地整理产生的质量潜力,单位为公斤;i M ---i县可整理建设规模,单位为公顷; i N ---i 县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单位为公顷;γ---i 县耕地提高的等别指数,为该县所在因素指标区的二级区的农用地等指数最大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P---i县新增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iK---i县农用地最低分等指数;。
大竹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c; 墨兰塑垫
大 竹 县 土 地 整 治 潜 力 分 析
温 作 成 ,胡 玉福
(1.四川省大竹县 土地整理 中心 ,四川 大竹 635199;2.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成都 温江 6l1130)
摘 要 :土地整治是 节约用地 ,增加耕地面积 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净增耕地 潜力 系数 法分析 了大竹 县农用地 整治潜力 ,采用 节约用地系数法分析 了大竹 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 究区域 内土地利用类 型以耕 地 、林地为 主,草地 、园地分 布较少 。耕地在 坡度 上具有 明显的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在坡度 6。~15。区域 ,区域 内田坎 系数高,人均农村居 民点用地大 ,中低 产 田 占耕 地 面 积 的 比例 高 ,耕 地 肥 力 水 平 低 ,土 地 整 治 潜 力 大 ;研 究 区 域 农用 地 整 治潜 力 、农 村 建 设 用 地 整 治 潜 力 分 别 达 64o4.74hm 和 6828.05hm ,且均 以 I级潜力 区、Ⅱ级潜力区为主。其 中农用地整 治潜力 I级、Ⅱ级潜力 区占新增耕地 面积的 80.54% ,农村 建 设用地整治潜力 I级、Ⅱ级潜力 区 占新增耕地面积的 86.59% 。 关 键 词 l农 用地 ;农村 建 设 用 地 ;潜 力 分 析
合 的方 法对 其 土地 整 理 潜 力进 行 了分 析 ,以期 为 该 的分类 体 系 ,2015年 全 区土 地 总 面 积 207893.56h1.n2。
区域 土地整 理 工作 提供 依据 。
其 中耕地面积 95873.09hm2,占土地 总面积 的 46.12% ;
1 研 究 区概 况
园地面 积 1273.75hm ,占土 地 总 面 积 的 0.61% ;林 地 面积 72034.14hm ,占土地 总 面积 的 34.65% ;草地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挖潜研究
张远 索 等 : 我 国 土地 开 发 整 理 挖 潜 研 究
地 面积 。
态方 面关 系 的重 点 工 程 , 可 以避 免 土 地 开 发 整理
的 盲 目性 , 在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中 把 短 期 利 益 与 长 期
地整 理潜力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土地开 发潜 力是指
在一 定 的经济 、 技术 和生态 环境 条件下 , 未 利用地 适宜 开发利 用 为耕地 及其 他农 用地 面积 。土地 复 垦潜 力 内涵是 指对 在 生 产 建设 过 程 中 因挖损 、 塌 陷、 压占、 污染 , 以及 自然灾 害等 造成 破坏 、 废弃 的 土地 , 采取 整 治措 施 , 使 其恢 复利 用 和经 营 , 可 增 加 的耕地 和其 他农用 地 的面积 _ 3 ] 。
对 潜力地 块空 间分 布情况 、 连 片程度 的考 察 ,
可 以通 过变形 相关模 型 来实现 。
地、 废弃 地 进行 田 、 水、 路、 林、 村综 合 整 治所 能 增
加 的有效 耕地 面积 和其 它农用 地 面积 以及能 够提 高 的土地 质量 和 土地 利 用 效 率 、 改 善 生 态环 境 的 程度 【 l ] 。土地 开 发 整 理 潜 力 包 括 土 地 整 理 潜 力、 土地 开发 潜 力 和 土地 复 垦 潜 力 。其 中 土地 整 理潜 力 , 是指 对现 有 集 中 连 片 的耕 地 区 域 和分 散 的农 村居 民点 , 进行 田、 水、 路、 林、 村综合 整治 , 提 高 土地利 用效 率 , 可 增 加 的有 效 耕 地 及 其他 农 用
基金项 目: 中 国人 民大 学 科 学研 究 基金 ( 中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项 资金 资 助 ) 项 目“ 基 于 土 地 发 展 权 的城 市郊 区 居 民 点 整 理 模 式 ”
论文范文:海阳市土地整治潜力与时空布局研究
论文范文:海阳市土地整治潜力与时空布局研究1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尤其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严禁各类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将保护耕地上升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大力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近年来,国家通过遥感监测、卫片检查等手段对保护耕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耕地保护的实际效果却不明显,甚至有些不尽人意,每年都会流失大量的优质耕地,尤其是城市建成区附近的耕地。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势必会占用部分耕地,而且基于生态安全的农业结构调整如退耕还林还草等也不可避免地造成耕地数量下降。
而且关于耕地保护的利益补偿机制和奖惩机制等还不完善,地方政府、基层村民组织以及农民自身对耕地保护的严峻性及重要性程度认识不足,缺乏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明显不足,经测算仅有2亿亩左右,而且60%以上分布在水资源不足或生态较为脆弱地区,这些限制条件严重制约了补充耕地的能力,使耕地占补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平衡难以实现,现实中常常会出现“占优补劣”的情况。
由此看来,今后一段时间内建设用地的需求无限性与供给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压力更大。
1.1.2 土地整治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近年来,党中央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如2008 年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加强中低产田改造;2009、2010 年中央第一号文件均提到要高度重视土地整治,要求集中连片、因地制宜、有序开展土地整治。
2010 年10 月,国土资源部要求全国、省级、试点县市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
2012年3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年)》,根据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土地整治目标,合理规划,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依据上一级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快本区域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全面落实全国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理潜力研究1 背景土地整理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土地,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尽管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
当前,我国以农用地为主要对象的土地整理是基于人多地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总量锐减的特殊背景而展开的。
因此,开展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目前,国家投资土地整理是以项目运作方式来实施的,而这些项目又必须符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因此,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重点)工程、选择项目时,除了符合项目管理的规定外,必须遵循效率原则,即优先选择土地整理潜力比较大的区域、项目。
因此,对土地整理潜力进行研究是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充分发挥土地整理资金效用,提高土地整理的整体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2 土地整理潜力的涵义与特征2.1 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土地整理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统称。
针对我国开展土地整理的特殊背景,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等技术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投入利用与经营的活动。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复垦是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2.2 土地整理潜力的涵义从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土地整理三种类型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开发整理的对象所处的利用状态不同,其共同目的都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可利用土地的空间,降低土地利用成本。
因此,土地整理潜力可以界定为: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内某种特定的土地用途,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所能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降低土地利用成本的程度。
2.3 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特征2.3.1 针对性土地整理潜力总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土地用途而言的,离开了潜力的对象,就无从谈潜力。
2.3.2 地域性土地整理潜力应是针对一定地域范围而言的,如全国土地整理潜力、全县土地整理潜力、具体项目的土地整理潜力等。
没有具体的地域范围,就难以进行潜力的比较。
2.3.3 多样性由于对潜力涵义的理解不同,其表达的指标也是多样的。
如,土地面积、土地质量、粮食产量、成本节约量等。
归纳起来,潜力应是“质”与“量”的统一。
评价潜力时,既可用单一指标评价法,也可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2.3.4 复杂性不论是表达潜力的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其影响因素都是众多而复杂的。
如土地质量,既是土地自然属性的表现,又是土地经济属性的表现,与人们在利用过程中对土地的投入量密切相关。
2.3.5 相对性土地整理潜力是一个具有大小或等级的概念,这是进行潜力比较的基础。
也就是说,潜力是相对一定的地域范围而言的,不同地域范围的潜力是不同的。
潜力评价的目的就是判定某地域范围潜力的大小,进行潜力的比较。
2.3.6 时限性土地整理潜力总是相对于某一时点或可预测时段内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
一般地,生产力水平越高,人们利用土地的技术能力越强,土地整理潜力就越大;反之,则小。
3 耕地整理潜力的评价方法3.1 耕地整理潜力与对象耕地整理是当前土地整理的重点,也是土地整理潜力分析、评价的难点。
目前,人们对耕地整理有两种理解:一种看法是从耕地整理的对象出发,认为耕地整理就是对现有的耕地进行整理;另一种看法是从耕地整理的目的出发,认为耕地整理就是整理成耕地。
从更广、更高的分类层次上分析,从整理的对象来“定义”耕地整理更为确切一些。
因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就是从整理的对象来分类的。
根据土地整理的涵义,耕地整理潜力可以界定为:通过综合整治耕地及其间的道路、沟渠、林网、田坎、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耕地质量的提高程度和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
由此可以看出,耕地整理的对象主要是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的耕地。
利用率低的耕地表现为地块规模小、分布散乱,田埂系数大、中间夹杂分布着较多的其它闲散地;产出率较低的耕地,表现为耕地质量不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低。
3.2 耕地整理潜力的评价方法3.2.1 单一指标评价法单一指标评价法是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评价单元潜力大小并进行不同单元潜力大小比较。
比较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潜力的绝对量,如新增耕地面积;潜力的相对量,如潜力系数(=新增耕地面积/整理区面积),注重潜力的“量”的特性。
由于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一般规定的评价单元是相同行政级别的行政辖区,其耕地面积(准确地表述是待整理区面积),也就是评价单元的面积是不等的,因而,其新增耕地面积往往相差较大。
用潜力系数进行单元评价,突出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效率观。
只要评价单元的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就具备开展耕地整理的前提。
3.2.2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采用多个指标,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综合地进行潜力评价。
综合评价法不仅要考虑土地整理潜力的“量”与“质”双重特性,还要考虑从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所需要的支持条件,如资金条件、技术能力、生态适应性等。
该方法认为,耕地整理潜力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如影响耕地整理潜力总量(绝对量)的因素有待整理区面积,影响单位整理面积新增耕地潜力的因素有非有效耕地比例(=整理区中田埂、沟渠、道路、零星地类面积/整理区面积),影响耕地整理潜力实现程度的外部条件有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水资源供需状况、生态适宜程度、投资能力等。
3.2.3 耕地整理潜力调查耕地整理潜力调查包括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它与潜力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是相互关联的。
不同类型潜力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是不同的,其潜力调查的方法、内容也就不同。
同一类型的潜力,评价方法不同,其调查内容和调查方式也会不同。
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潜力类型,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确定相应的调查方式和调查内容。
在现实的土地整理项目运作过程中,项目立项规模相对来说是容易满足的,因此,非有效耕地比例实际上是耕地整理潜力“量”的决定性因素。
耕地产出的预期提高幅度虽然是整理后耕地质量的外在表现,但它与土地利用中的实际投入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只适用于作为评价耕地整理潜力等级的辅助性分析。
因此,在进行潜力调查时,即要有重点和针对性,又要简便实用。
在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法时,只需直接调查该指标的影响因素。
如整理区规模、非有效耕地比例。
在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时,要体现潜力的综合特性,调查的内容也相对复杂。
概括地,综合评价法的调查内容如表1。
表1 耕地整理潜力调查内容4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实例4.1 单一指标评价法以浙江省慈溪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为例。
浙江省慈溪市位于东海之滨、浙东宁绍平原北部,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
在编制慈溪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时,考虑到本市地貌类型单一,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异不大,因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采用了单一指标评价法。
(1)划分评价单元(按规程要求,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统计各评价单元的耕地面积(S)各乡镇(评价单元)的耕地面积以规划基期年土地统计台帐中的耕地面积为准。
以桥头镇为例,桥头镇2000 年耕地面积:S=1828.2hm2(2)计算典型调查样区总面积(S 调)桥头镇耕地面积较大,故选用2%(根据《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要求)的典型调查样区面积比例。
典型调查样区总面积为:S 调≥ S ×2%=1828.2×2%=36.6hm2。
即:桥头镇耕地整理潜力典型调查样区总面积不得小于36.6hm2。
(3)确定典型调查样区个数(n)按照每一个典型调查样区不少于 6.0hm2、调查的村数不少于该镇村数1/3的要求,确定桥头镇耕地整理潜力典型调查样区总数量为6 个。
为使典型调查样区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根据该镇水田、旱地面积的比例,确定水田样区为5 个,旱地样区为1 个。
(4)划定每一典型调查样区范围在1:3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上随机确定典型调查样区的具体范围,边框用红色彩笔按矩形划定,以便于计算典型样区的面积。
确定典型调查区范围时,以明显地物为典型样区范围控制点,以线形地物为其边界,尽量不包含河流、骨干沟渠、等级公路及村庄等。
每个典型样区的面积不小于6.0 hm2。
(5)实地测量调查人员到达现场后,对照图上初步划定的样区范围,选择实地和图上都有的明显地物点,确定典型样区范围的控制点和典型样区的准确位置。
实地测量时,应对样区范围内的所有线形地物、零星地物逐一量测。
实地测量一般应从明显地物、易于判断的区域开始;测量员对样区内的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类依次进行丈量。
对于现状图上没有而实地有的线状地物或零星地类,则要在图上标出其位置和编号。
对于现状图上有而实地没有的地物,要在现状图中该地物的位置上打×号作标注。
记录员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耕地整理潜力典型样区实地调查统计表上,并在图上按顺序予以标注和编号。
线状地物主要在实地量测其宽度,宽度有变化时,分段量测宽度。
零星地类则在实地量测其面积。
(6)面积量算与汇总①样区面积(S):根据调查图的比例尺,利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②线状地物面积:在图上量测长度,根据实地量测的宽度进行计算;③零星地类面积:以实地测量面积为准;④汇总本镇所有典型样区调查成果,填写耕地整理潜力调查典型样区汇总表。
表2 耕地整理潜力调查典型样区汇总表(7)抽查核实为保证调查的严肃性和调查成果的真实有效性,规划组对各乡镇上报耕地整理潜力调查结果进行复核和实地抽查。
(8)计算新增耕地潜力面积(ΔS)和潜力系数(α)αdi=Adi-Abi(i=1,2,..,n;其中n 为坡度级别的个数);ΔS =Σ(αdi×Si);α=ΔS / S;式中:ΔS-- 乡镇新增耕地面积,hm2;S--乡镇待整理区总面积,hm2;αdi -- 典型区新增耕地系数,%;Adi -- 典型样区中沟渠、道路、田坎、零星地类等面积之和占典型样区面积的比例(各坡度级别样区分别计算),%;Abi-- 同坡度类型区整理后耕地中沟渠、道路、田坎等面积之和占耕地面积的比例(%)。
选取浙江省已完成的平原地区耕地整理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后确定;Si -- 与典型样区同坡度级别的待整理耕地区面积,hm2。
(9)进行潜力分级,划分耕地整理区潜力分级以潜力系数分级依据,将全县各乡镇分为 3 个潜力等级,一级潜力区确定为耕地整理区。
4.2 综合评价法以浙江省平阳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为例。
平阳县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地处飞云江与鳌江之间的山丘和河谷平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