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声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声学和光学
第1课时声现象
声现象重点考查的内容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和噪声的控制,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的题型出现,在中考试卷分数值占2%左右.从命题的载体来看,中考命题更加重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也可能以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题出现.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知道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真空中不能传声.
3.知道人耳的构造及听到声音的过程,了解传导性耳聋的一些处理办法,了解双耳效应.
4.知道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5.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6.认识声在科学技术中的运用.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2)在介质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需要时间,不同介质中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声速)不同.声速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液体中较快,固体中最快.
3.(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波被耳廓收集,沿着耳道传到鼓膜上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
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声源在振动发声
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③听觉器官完好
(3)听觉障碍(耳聋)的处理:
①传导性耳聋:可带助听器(利用骨传导)
②神经性耳聋: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无法用佩戴助听器来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①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所以声传到两只耳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不同.依据这些差异,人就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
②立体声:人耳听到从不同方位传来的声音是立体声.立体声收录机上放的音乐是舞台上的情境通过两个扬声器播放的再现,这就是双声道立体声.
考点2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多,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简称赫(Hz).
(2)人耳的听声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2)影响响度的因素一是振幅,即振动物体离开原位置的距离远近,离开得越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二是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3.音色:
不同的发声物体由于材料、结构等不同,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但发出的声音不同,音色就不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
考点3 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声呐探测、回声定位、医学诊断
2.声音传递能量:清洗精密仪器,除去人体结石
考点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及噪声来源:
(1)噪声: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来源:
①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②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③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④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2.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噪声达到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控制: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