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之”常见用法例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之”常见用法例说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3年第33期
(一)作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到”“往”,其实“之”的本义应该就是动词。

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陈涉世家》)
吾欲之南海,则何如(《为学》)
(二)作代词,相当于“他(她、它)”“这”。

“之”常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它大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后面,形成动宾(动+之)或介宾(介+之)的格式,但具体指代的内容,略有不同。

如: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另一种大体相当于“这件事”。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相当于“我”或“你”。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三)作助词,具体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1.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如: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览物之情(《岳阳楼记》)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翻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四)作句末语气词,凑足或调整音节,无实在意义,可不译。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之”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一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
二是用在具体事物和它的类属之间,大体可解成“这种”。

如: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