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一二单元测验.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一二单元测验
高中语文必修5一二单元试题
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老当益壮一愁莫展斐然成章沧海一粟
B.相形见绌沐浴清化携幼入室意气用事
C.骄首避观夙遭闵凶乐天安命欣欣向荣
D.天高地迥三径就荒垂天之云如愿以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________,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____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
内容报告校长。
③契诃夫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________兴起的时期。
④这人总想把自己________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
A.通知以至逐步装
B.通知以致逐渐装
C.通告以至逐步包
D.通告以致逐渐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感动了无数市民。
B.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
...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
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
....,集中带到山
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
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
..
三分
..,让我们深受教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B.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
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B.沈从文,现代小说家。
其作品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长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
C.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
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巴尔扎克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D.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 )开破壁子,( )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 )时,只( )得一条絮被。
林冲( )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
过来靠了门。
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
7.文中“”处应填的句子是()
A.只得叫苦B.只叫得苦
C.只苦得叫D.只叫了一声苦8.文中括号处应填的动词是()
A.搬探摸拽钻
B.挪侧找取闪
C.移探找拽钻
D.拉侧摸取闪
9.选段中画横线的两处描写表明林冲
()
A.谨小慎微忍辱负重
B.忍辱负重安分守己
C.忠于职守安分守己
D.忠于职守忍辱负重
10.以选段中的有关内容为例,说说风雪的描写如何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回答问题。
11.对“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别里科夫责任心强,极力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B.说明别里科夫多管闲事,惹人讨厌。
C.说明别里科夫心胸狭窄,墨守陈规。
D.说明别里科夫思想保守,观念陈旧。
12.对“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别里科夫这类人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思想,限制人们的言论、行动自由。
B.从反面说明城里人缺乏斗争精神,只能是屈服高压,战战兢兢地生活。
C.影射沙皇专制制度对自由思想的禁锢和高压。
D.用的是反语,讽刺别里科夫这类人的虚伪与虚弱。
13.本文运用讽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下面分析不恰当的是()
A.开头对别里科夫肖像和生活习惯的描写,使人感到滑稽可笑而令人憎恶。
B .用“千万别出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
等口头禅描写别里科夫套子式的论调,讽刺他谨
小慎微的性格,令人可笑。
C .“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
这“差点”二字是对别里科夫的批判。
D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
了一切事情”一句,深刻表现了对别里科夫的轻
蔑、鄙视。
14.文章结尾指出,别里科夫死了,“可是
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
这
个结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5.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豫章故.
郡,洪都新府( ) 故.
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 ) 桓侯故.
使人问之( ) 既克,公问其故.
(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1)(2)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控蛮荆而引.瓯越()
(3)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16.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4)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
(5)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
(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
17.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2)俨骖于上路()
18.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
(1)覆杯于坳堂之上()
(2)去以六月息者也()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4)之二虫又何知()
(5)《齐谐》者,志怪者也()
(6)彼且恶乎待哉()
19.对下列文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指骑马跑三次。
B.宾主尽东南之美。
“宾主”是指来赴这次宴会的客人和主人。
C.四美具,二难并。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二难”,指的是贤主嘉宾。
D.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指20 岁,古代男子20 岁行冠礼以示成年。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王勃、陈子昂、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
“初唐四杰”。
C.初唐时期,杜牧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D.“疏”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写给皇上的书信。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21.下列各项中的“以”字与“既自以心为形役”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舟遥遥以轻飏B.问征夫以前路
C.眄庭柯以怡颜D.景翳翳以将入
2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实迷途其未远”
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其勿悲B.秦王恐
其破璧
C.其有在者乎D.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
2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
..路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C.圣人所不知,未必
..不为愚人所知也
D.悦亲戚之情话
..
24.文中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语出《论语》。
请根据句式,补充句子。
,来者犹可追。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
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25.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
句不同的一项()
A.爽籁发而清风生B.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
26.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2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
亲,,
,形影相吊。
(2)悦亲戚之情
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
木欣欣以向荣,。
2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高中语文必修5一二单元试题答题卡
姓名:得分:
1~9题(每题2分,共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0题(4分)答:
11. 12. 13. (每题2分,共6分)14题(4分)答:
15题(每空1分,共10分)
(1)
( 2 )
( 3 )
1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2)
( 3 )
( 4 )
( 5 )
( 6 )
1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 1 ) ( 2 )
18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3)
(4)(5)(6)
19 ~ 23 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19 20 21 22 23
答案
24题(2分)
25题(2分) 26题(2分)
27题(6分)
(1)
(2)
28题(每句1分,共8分)
(1)
(2)
(3)
高中语文必修5一二单元试题答题卡答案姓名:得分:1~9题(每题2分,共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B D D B C B A C
10题(4分)答: 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振、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直到暗中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促使他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11. D 12. C 13. C (每题2分,共6分)
14题(4分)答: 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
另外还有许多“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
阻碍社会进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
要想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15题(每空1分,共10分)
(1)旧(形容词);所以、因此(连词);特意、特地(副词);原因(名词)。
(2)属于、是(动词);类(名词);隶属、掌管(动词)。
(3)连接(动词);带领(动词);后退、退却(动词)。
1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星一样飞驰。
(3)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4)使动用法,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
(5)使动用法,使……吃惊。
(6)使动用法,使……受屈,使……逃匿。
1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销”,通“消”,消散。
(2)“俨”,通“严”,整治。
18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状语后置句;(2)为状语后置句(3)宾语前置句
(4)宾语前置句(5)判断句(6)宾语前置句
19 ~ 23 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19 20 21 22 23
答案 A A B A C
24题(2分) 往者不可谏
25题(2分) 25.A 26题(2分) 26.D
27题(6分)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2)乐琴书以消忧将有事于西畴亦崎岖而经丘泉涓涓而始流
28题(每句1分,共8分)
(1)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
(2)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3)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B
解析:A项中“愁”—“筹”;C项中“骄”—“矫”;D项中“尝”—“偿”。
3.D
4.D
解析:A项,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项,“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
只有“一场”茶话会,表意错误。
C项,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D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5.B
解析:A项“受惠”的对象不正确。
可修改为“为了让这项住房政策真正使低收入家庭受惠”;C项“来自”“慕名而至”杂糅,可改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D项句式杂糅,去掉“组成”或者将“分”改为“由”。
6.C
解析:“巴尔扎克”错,应为“莫泊桑”。
二、阅读理解
(一)
7.B
8.A
9.C
10.参考答案: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振、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直到
暗中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促使他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二)
11.D
12.C
13.C
14.参考答案: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
另外还有许多“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
阻碍社会进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
要想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15.(1)旧(形容词);所以、因此(连词);特意、特地(副词);原因(名词)。
(2)属于、是(动词);类(名词);隶属、掌管(动词)。
(3)连接(动词);带领(动词);后退、退却(动词)。
16.(1)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星一样飞驰。
(3)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4)使动用法,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
(5)使动用法,使……吃惊。
(6)使动用法,使……受屈,使……逃匿。
17.(1)“销”,通“消”,消散。
(2)“俨”,通“严”,整治。
18. (1)(2)为状语后置句;(3)(4)(6)为宾语前置句;(5)为判断句。
19.A
解析:“三驱”有两种解释:①天子打猎称为“驱”,“三驱”是指一年打猎三次;②打猎时,包围猎场,一面为“驱”,只围三面,放走一些猎物称“三驱”。
不论何种解释,A项均不和。
20.A
解析:B.“初唐四杰”没有陈子昂,应为杨炯;C.“小李杜”是晚唐时期诗人;D.“疏”不是书信,是奏疏,是向皇帝表达意见建议的公文。
二、阅读鉴赏
(一)21.B
22.A
解析:B、C、D均为指示代词,代“它”
与例句用法不同。
23.C
解析:A.古意:前面的。
“以”表时空限制,无实义;今义:现在或说某时之前的时期。
B古意:更不用说;今义:不论。
C.古今同意,不一定。
D.古意:知心话;今义:情人的话,情侣间的甜言蜜语。
24.往者不可谏解析:出自《论语·微子》。
25.A
解析:B、C、D选项中的“而”都表示并列的意思。
26.D
解析:D项中“眼前所见”并非眼前所见实景。
27.参考答案:(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4)乐琴书以消忧将有事于西畴亦崎岖而经丘泉涓涓而始流
28.参考答案:
(1)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
(2)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3)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