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课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6 学年杭州市高三年第一学期教课量
一、言文字运用(共 21 分,其中每小 3 分)
1、下边文字中加点的字形和字音都正确的一是
新安江是一条意的河流,它的水澄( chéng)澈透明,它的,它的两
..
岸迭嶂,一派山清水秀的旖( yǐ)旎光。
新安江的美幻莫,而波光粼粼,..............
如歌曼舞的姑娘;而水平如,如桑的智者。
千百年来,多吟咏新安江山........
水的绚丽( cà n)篇,广,来令人怦 (p ī ng) 然心。
真可看不的波光
............,听不的水声吟,不完的情画意⋯⋯
..
A. 澄澈迭嶂
B. 山清水秀旖(yǐ)旎幻莫
C. 歌曼舞桑绚丽(càn)
D. 广怦(pīng)然心波光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运用正确的一是
A. 在一档介人工智能的目中,智能机器人与主持人笑自如,妙珠,
....
机器人的机智风趣都博得喝采。
B.要去除野里的草,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拔掉或除,而是种上庄稼;同,要
想灵魂不受,只要种上美德。
..
C. 西出使西域的途中,匈奴所囚,十三年才回到安,一路受尽磨,
九死一世,他却始安之若素。
....
D. 我何曾不敬羡那些来自村的人,在他的里有一个朴实暖和、意非常
..
的故,只管故可能是落伍的。
3、以下各句中,没有病的一句是()
A.了加市民交通安全意,国假期,杭州交警在各个高速收站口乘客能否存在
不系安全的法行。
B.对于虚打折扣、法促、售劣品等网点,省工商部将展开期两个月的网交易
行。
C.小招聘了一批当地居民担当安保,展开信息收集,排等工作,充足当地人熟
习民情的,能更好地与民众交流。
D. 我国肿瘤发病率正以10%的速度每年在递加,主假如不良的生活方式令人们的体
内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引诱肿瘤病的发生。
4、将以下句子构成语意连接的语段,排序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我们在平时而平庸生活中的记忆大概这样。
②无论记着仍是没有记着,无论日久便忘或恒久难忘,全部是一任自然,拥有感性的
色彩。
③后者――也就是自觉的记忆,则是理性的,故意的,是为了不被忘掉。
④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
⑤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类自觉的记忆。
⑥前者是自然的,松懈的,不经意的;
A. ④①⑥③⑤②
B. ①⑥③④②⑤
C. ①④⑥②⑤③
D.④⑥②①③
⑤
5.在某图书室,不是出现高声说话、手机铃响、躺在沙发上睡觉等现象。
请你代图
书室拟写一副春联,提示读者举止文明。
( 20 字之内)
6.运用“梅花、矮墙边、祖孙”等词语,写一段描述冬日暖和场景的文字。
要求有
细节描绘,富裕文采,不超出 150 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 6-8 题。
( 9 分)
中国人的思想方式特别着重整体关系。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系在一同的。
这就像一个太极图,里面有阴也有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而阴阳又是互根的。
中国的思想方式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重申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重申其中有
彼,彼中有此,重申相互转变。
在先人心目中,无论有多少事物,无论现象有多么复杂,都能够用一个东西贯穿,这就是“道” ,孔子讲“士志于道” ,庄子讲“道通为一” ,
佛教华严宗讲“一即全部,全部即一” ,能够说,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
汉代河上
公注的《老子》很存心思,他认为老子的好多道理,既能够用在治身上,也能够用到治
国上。
“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就是说我们能够把对人体的认识运用到政治这个
集体上。
范仲淹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人生理想,也早已成为千古美谈。
中国文化重申中庸之道,为何要讲“中”?由于“中”就是事物的均衡。
假如失掉了
均衡,就会产生误差。
事物的均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改动的、相对而
言的。
在这个时间地址获得了均衡,到了下一个时间地址又不均衡了,又得再调整,达到
新的均衡,这就是动向均衡。
近代哲学家章太炎讲到,西方哲学关注的是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相对来讲是静止的,所以能够对它进行仔细的精准的静态的剖析;中国哲学关注人,人人间的事情是改动不居、瞬间万变的,不行能用静止的方法,而只能用动向的方法整体掌握。
中国文化主张自然合理。
只有切合事物的原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这就是自然合理。
这里的“自然”,是指自但是然,是万事万物的本然状态。
从大禹治水到李冰治理都江
堰,指导思想就是自然而然、自然合理。
大禹治水,看到水老是要往下贱,就疏导河流,让水能够顺畅地流下去,所以水就治好了。
李冰看到水是颠簸的,就不用死的、硬的坝栏,而是用竹篓子装上石头,放在那边,跟着水的颠簸,它也会起伏。
汶川地震中,新
修的钢筋水泥的水坝都震坏了,而李冰留下的装着石头的竹篓子却没有坏。
自然而然的思想,能够合用于全部方面,合用于人身,合用于社会,也合用于整个大自然。
大自然
自己也在不断调整,我们要适应它自己的发展趋向,帮助它获得均衡,而不是去损坏均衡。
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其他。
荀子曾引用《尚书》中的“维齐非齐”来谈他对同等
看法的理解,认为要达到社会的同等,就一定“非齐”;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
是“不齐”。
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假如都依据同一个标准去对待的话,那自然就“不齐”了。
终究是“齐”仍是“不齐” ,不可以只看表面现象。
“维齐非齐” 4 个字背后蕴涵着自然合理的思想方式。
先秦儒家讲“维齐非齐” ,宋明理学家讲“理一分殊”,其根本精神指向是一致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花团锦簇老是春” ,这是对“理一分殊”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达。
7. 以下说法不切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整体关系、动向均衡、自然合理是中国人思想的三大特点,也是根植于中国传统
文化思想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看法。
B.“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所以能够成为范仲淹的人生理想并获取宽泛认可,是
由于中国人有将对人体认识运用到政治集体的传统。
C.中国文化重申换态均衡,是由于哲学更关注改动不居、瞬间万变的人生,也主张
切合事物的原来状态。
D.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固然“道”的详细语境和涵义不一样,但在复杂现象中追求贯穿的思想方式是一致的。
8.依据文意,最合适做选文标题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方式
B. 中西哲学思想方式比较
C. 中国哲学思想的辩证思虑
D.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底蕴
9.联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的理解。
(二)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0-13 题。
( 20 分)
插曲
[ 美国 ] 威廉·福克纳
每日正午他们都从这里经过。
他衣着一套刷净的西装,戴一顶灰色的帽子,从不扣上
衣领,也不扎领带。
她穿一件精致的棉织花布上衣,戴一顶阔边太阳帽。
我坐在密西
西比州我自己的在小山中那所粗拙简陋的小别墅前,或在木头门廊上摇摇摆晃时,见过他们好多次。
他们都起码有60 岁了。
他是位盲人,步履踉跄无力。
她每日带他到那座大教堂去
乞讨,像安稳的水流同样说着话,用她那多节的手做着手势。
日落时她又带他回来,把
他带回家。
直到斯普拉特林从露台上对她打招呼,我才看到了她的脸。
她东张西望,而
后又向后边看看,没有发现我们。
听到斯普拉特林第二次叫她时,她才仰开端向上看。
她的脸是褐色的,永久漂亮得像个妖魔。
她没有牙齿:鼻子和下巴之间能够互相一
目了然。
“你很忙吗?”他问道。
“你有事?”她高兴地答道。
“我想给你写生。
”
她没听懂,热切地看着他的脸。
“我想给你画一幅像。
”他解说道。
“跟我来。
”她马上笑着对和她在一同的那个男人说道。
他顺进而困难地想在院子
围栏那狭小的混凝土地基上坐下,却重重地跌倒在地上。
一位过路人帮她扶他站了起来。
我找了一支铅笔,就喜悦地走开了斯普拉特林,去为他找一把椅子。
我看到她实质上正在发抖——不是由于年迈,而是由于快乐的虚荣。
“艾绥斯·乔。
”她命令道,他坐下了,他那忽视力的脸上充满了只有盲人材认识
的那种冷漠的上帝般的沉静。
斯普拉特林带着他写生的簿原来了。
她坐在已就座的那个男人旁边,把手放在他肩上。
人们马上理解他们要拍在成婚纪念日上拍的那种照片。
她又是一位新娘子了,倚仗着只有死神才能剥夺我们的优异神话的魔力,她又一次穿上了丝织衣服(或许近似的东西),戴上了金饰、花冠和面罩,也许还有一束鲜花。
她又是一位新娘子了,年青并且漂亮,她那发抖的手放在年青的乔的肩上。
她身边的乔
又一次成为震惊她那充满恐惧、崇敬和虚荣的心灵的某种东西——有点令人惧怕的东西了。
一位有时经过的人察觉到了这一点,停下来看着他们。
就是看不见的乔,经过在他
肩上的她的手也感觉了这一点。
她的梦想使他变得年青并且骄傲了。
他也假想着在 1880 年那时候的男子和他的新娘摄影时的固定可行的姿势。
“不,不,”斯普拉特林告诉她,“不要那样。
”她的神色阴森了下来。
“转向他,看着他。
”他连忙增补道。
她听从了,但仍旧面对着我们。
“把头也转过去,看着他。
”
“但那样你就不可以看到我的脸了。
”她抗议了。
“不,我能。
还有,我将马上画你的脸。
”
她浅笑着妥协了,脸上皱起数万条皱纹,像一幅蚀刻画,她占了他想要的地点。
她马
上变得像个母亲似的。
她不再是新娘了。
她成婚的时间足够长了,完整理解
乔既不是很可爱也不是很可敬畏的什么东西。
并且正相反,他是可小看的东西。
他毕竟不过一个简单出错误的大孩子。
(你知道她到此刻为止已经生过孩子——可能丢掉了。
)但他是她的,此外的世界也许是那么坏,所以她要使它变得最好,记着那些日子。
乔又一次经过放在他肩上的她的手领悟到了她的心境,他不再是那超众的男子
了。
他也记得他到达她跟前追求宽慰,带给她新的梦想的那些日子。
他的傲慢从他身上
消逝了。
在她的抚摸下静静地坐在那边,孤掌难鸣,也不需要帮助,处在黑暗中,并且
沉静得像个已看到了生与死,发现了他们二者之间没有什么重要区其他上帝。
斯普拉特林画完了。
“此刻该画脸了。
”她很快地提示他。
目前在她的脸上出现了某种东西,那东西不
是她的脸。
那上边恰巧带有一种含糊其词的,不行思议的姿态。
她正在摆好姿势吗?我
迷惑地看着她。
她正面对着斯普拉特林,但我相信她的眼睛既没看他,也没看他后边的墙。
她的眼睛在深思,并且是她自己的深思——就仿佛有人在一个偶像的耳朵边低声
说着一个隆重异样的笑话。
斯普拉特林画完了。
她的脸变为了一位60 岁妇女的脸,就像一个妖魔同样没有牙齿,欣喜若狂的。
她过来看那幅画,把它拿在手里。
“带钱了吗?”斯普拉特林问我。
我有 15 美分。
她没加议论地把画还了回来,拿走了那些硬币。
“感谢你。
”她说。
她拍了拍她丈夫,他站了起来。
“感谢你搬来了椅子。
”她朝我
点点头,并且笑了笑。
我看着他们慢慢地沿着巷子走了,真想知道我在她的脸上看到了
什么——或许说我看到的全部。
我转向斯普拉特林。
“我们看看这幅画吧。
”
他正紧盯着那幅画。
“喂。
”他说道。
我看着画,接着我清楚了在她脸上我所看到
的东西。
整个脸蛋画得的确同蒙娜丽莎的表情同样。
啊!女人不过拥有一个永久的年纪!并且那不是年纪。
(徐磊译有修改)
10.小说第一段为何要描绘两人的衣着?( 4 分)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 6 分)
12.简要剖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4 分)
13.联系全文,说说你怎么看“她”这一人物形象。
(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
平居,言若不可以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
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
嗟夫!天下之.
俗,其敝久矣。
士医生以媕婀① 同样,无所能否,为识时达变。
此间稍自激励,欲举其
..
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
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
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② 镇守历世相承不行除之害,竟从罢去。
古人所谓文帝之于
贾生,所陈略见实行矣。
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
...
劾以归。
家居十余年,闭门念书,恂恂如儒生。
考求六经、孔孟之旨,专注大业,凡所著述,
..
多儒先之所未究。
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可以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模拟
锻炼认为工。
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常常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
暇日
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
予得而论序之。
.
认为文者,道之所形也。
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
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③ 于五脏之情者也。
故文非贤人之所能废也。
固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
叶。
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
之所以日进者,吾不可以测矣。
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
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认为疣赘云。
..
(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
[ 说明 ]①媕婀(ānē):指依违阿曲,毫无主见。
②中官:宦官。
③喻剩余而无用的
东西。
16.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此间稍自激励激励:激发、奋进。
..
B. 为外台之极品极品:最高极别。
..
C. 恂恂如儒生恂恂:当心慎重的样子。
..
D. 然存者不可以什一什一:十分之一。
..
17.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组是()
A. 或以不识好歹疑之长叹气以掩涕兮
..
B. 多儒先之所未究君之所知也
..
C. 予得而论序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D. 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8. 以下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经过与当时政界随声附和碌碌无为民风的对照,文章突出了?里先生不盲目允从,不侃侃而谈,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质量。
B. 被弹劾返家, ?里先生闭门念书,着力于文字,创作了许多抒发性情的诗文,他将文
集命名为《疣赘录》,明确表达其追悔之意。
C.作者认为“文”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表达应当归于道统,文道相当而不赞
成一味追求形式、技巧的文风。
D.本文引用、化用古代经典的句子来论述“文”“道”关系,充足一定了文章传达的价
值,奇妙地议论了 ?里先生创作的意义。
19.用“/”给文中画波涛线的部分断句。
( 3 分)
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
以日进者,吾不可以测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7 分)
(1)平居,言若不可以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
( 3 分)
(2)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
(4 分)
●水调歌头①
辛弃疾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
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②梦登天。
摩挲素月,人间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③,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蝨此间④。
⑤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
鸿鹄再三高举,天地睹方圆。
“ 欲重歌兮
【注】①作于被弹劾免官,居于铅山时期。
②畴昔:昨晚。
③青山赤壁:代指李白和苏轼。
④虱:喻自己微小无才之身。
⑤少歌:短歌。
⑥佳人:知音朋友,指赵昌父、吴子似。
19、本词充满浪漫主义特点,请联合上阙赏析这一艺术特点。
( 4 分)
20、下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析。
(4 分)
(三)阅读下边的资料,达成 21-22 题。
(6 分)
《论语·? 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墨子·耕柱》:“所谓贵良宝者,为其能够利也。
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
所为贵良宝者,能够利民也,而义能够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
21、依据资料,归纳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2 分)
22、在此刻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议论孔子、墨子的义利观?(4 分)
23.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 3 小题)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论语》)
(2)草创未就, __________________,惜其不行, 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
(3)臣无祖母,;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
表》)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___________ 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月何年被照人? ___ ____
______,江月年年望相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歌台暖响,春色融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四、作文( 60 分)
24.阅读下边文字,依据要求作文。
(60 分)
生活中有许多的仪式,如成人仪式、成婚庆典、校庆典礼等。
有人说仪式是需要的,仪式感令人挣脱了平时的平庸琐碎,获取了威严神圣的体验。
也有人认为现有的许多仪式裹挟着各样利益,沦为了形式主义,缺少应有的内涵。
对此,你有什么见解?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 注意]①看法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③不得少于 800 字。
④不得剽窃、套作。
2016 学年杭州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课质量检测
语文参照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1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B
2. D
3.A
4.D
5.示例:“慢读快览增涵养轻声细语显文明” “书林闲步享自在举止文明添光彩”“让文明留下,把喧哗带走”( 3 分。
委宛得体2分,对偶1分;有短缺酌扣)
6.示例:阳光暖暖的,矮墙边奶奶正拉着孙子学步。
孩子裹着厚厚的棉衣,像一只小熊,扶着墙走得摇摇摆晃,不断发出“咿咿呀呀”的笑声,眸子中尽是天真与执着;老奶奶一直哈腰护着孩子,脸上漾着慈爱的浅笑。
墙头的一枝梅花仿佛被这场景吸引,偷偷探出身来,娇贵的花朵缀在枝头,星星点点,发散出阵阵幽香。
(6 分。
切合情境要求 3 分,有
细节描绘,有文采3分,有短缺酌扣)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一)(9 分)
7.B 8.D
9.中国文化认为只有切合事物的原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而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其他,所以要保护社会
的公正就既要适应事物的共性,也一定要尊敬事物
的个性。
假如用一致量化的标准去规定,就有
悖自然合理,反而达不到公正的目的。
(3 分。
意思基本切合即可,有短缺酌扣)
(二)(20 分)
10.衣着整齐、精致,妆扮得像精力充足、来旅行休闲
的富人。
和下文“他们”起码有 60 岁,是乞丐且“他”
眼盲、身体衰弱的实质状况形成激烈反差,引起读
者的兴趣。
(4 分。
意思切合即可,有短缺酌扣)11.一方面沉醉于年青时的漂亮和幸福,拥有一个有
金钱有地位的帅气男人;另一方面为追求金钱、地位的虚荣而所以贫寒落魄,心灵为之震惊,感觉惧怕。
精练的语句写出了人物瞬时的心理活动,描绘细腻真实,极具表现力,令人回味和考虑。
( 6 分。
内容
理解和表达特点、成效各3 分,意思基本切合即可,有短缺酌扣)
12.贯串情节线索:开头“我”的视野引出故事主
人公,中间“我”为乔搬来椅子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结尾“我”发布感触惹起读者深思,使故事余音袅袅。
深入主题:“我”对“她”的见解有了转变,
从认为她倾慕虚荣到认识她的坚毅、乐观、和善,
有着蒙娜丽莎同样的迷人的美。
(4 分。
每个重点
两份,言之成理即可)
13.“她”是一个靠乞讨为生的老妇,出身低微,不懂什么叫“写生”,老来生活极端贫困;她是一个在窘境
中保持着尊严和涵养的妇人,衣着精致,没有强乞食,“像安稳的水流同样说着话”,感谢“我”搬来了椅子;“她”坚毅乐观,老是浅笑,甚至“欣喜若
狂”“她”爱美,有着丰富的心里世界;“她” 和善朴实,对残疾丈夫有着老婆和母亲般的深厚情怀。
高三语答案·第 1页(共2页)
(6 分。
解读正确,能联合文本剖析,每个重点3 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 分)(一)(20 分)
14.C15.B 16.B
17.夫道胜/ 则文不期少而自少/ 道不胜/ 则文不期多
而自多 / 溢于文 / 非道之赘哉 / 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
进者,吾不可以测矣。
18.①等查考他当官时所担当的各样职务时,认识到他
任职时必然把治理之事放在心上,唯恐不是人们认为
的平庸无能之辈。
②他说自己当初刚才弱冠之年就进
入宦途当官,不可以解说阐发的确实用的学识,不过
限制于取用魏晋诗人古体诗的形式,模拟并加以雕饰
而认为工巧。
13
(8分,第①句 3 分,第②句 5 分。
意思切合即可,有短缺酌扣)
(二)(8 分)
19.上阕描述了梦中主人公抚摸月亮、与李白和苏轼
对酌、客人驾鸾凤为车等情况。
想象丰富,夸张勇敢,以梦幻的形式表现其理想,洋溢着豪放的激情,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特点。
(4 分。
联合诗句剖析,意思切合即可)
20.下阙写主人公神放形眠,仍盼望像鸿鹄搏击长空、再三高举;梦醒后回到现实,失意难过。
表达了作者空有报国热忱却怀才不遇的愁闷;无人诉说心事的愁闷以及对朋友的想念之情。
(4 分。
联合诗句剖析,意思切合即可)
(三)(6 分)
21.孔子不反对荣华,但重申义的重要,先义后利,
重义轻利;墨子以利人、利民为义,主张义与利一
致,义利并举。
(2 分。
每点 1 分)
22.孔子的义利观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守纪致富,在
义与利矛盾时要先义后利,重义轻利;防备见义忘利,违纪牟取暴利。
在今日墨子的义利观有借鉴作用,既一定“利人”为至善的标准 , 保护了道德原则的尊严;又把“义”当作是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
不可
14
简单地重义轻利,也不要极端追求功
利。
(4 分。
议论一人 2 分,言之有理即可,有短缺
酌扣)
(四)(6 分)
23.⑴士不行不弘毅仁认为己任⑵ 会遭此祸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⑶无以致今日无以终余年⑷ 博得仓促北顾战火扬州路
⑸江畔何人初见月人生代代无量已(6分,每空格 1分。
有差错不得分)
四、作文( 60 分)
24.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五等评分。
一
等:51 ——60分二等:45 ——50分三等:39 ——44 分
四等 :33 —— 38 分五等:32分以下
高三语答案·第 2页(共2页)
【鉴赏】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 1194 ),辛弃疾从福州知
府兼福建抚慰使任上被弹劾免官,回到江西铅山
他的瓢泉新居,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再度闲居生活。
这首词就作于闲居瓢泉时期。
由词前小序可知,他写这首词是为了酬谢赵昌父(蕃)并兼寄吴子似(绍古)的。
吴子似在此时期曾任铅山县尉。
闲居乡野的辛弃疾,固然因遭朝中奸臣排斥,
报国无门,鸿图难展,心中愤恨,经常寄情山川,托兴诗酒,但是,在他的心里深处,踊跃用世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他身处江湖之远,仍不忘伤时感事,希望能从头获取重用,得以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光复失地一致国家的理想。
从他的这首《水调歌头》词,我们便能够看出他的这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处境。
此词上片以描述梦幻为主。
起句“我志在寥阔”,直截了当,直抒胸襟,表现了词人高远的理想和宽
宏的心胸,归纳全词主旨。
为有寥阔之志,自然有“梦登天”之举。
“畴昔梦登天”句,借用了屈原《九章·惜诵》中“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航”之意。
他感觉现实中难以发挥他的才华,他要到广
阔宇宙去找寻他的理想境地。
“我志在寥阔,畴昔
梦登天”两句,乃是全词思想的骨干。
“摩挲素月,人间俯仰已千年”。
词人在梦幻中飞上青天,第一
到达月宫,尽兴地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