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doc
一、选择题
1.“水螅涡虫在水中,自我介绍来交友。
水螅说有,水蚤来了跑不了。
对称是涡虫,感知刺激更有效。
”你能补全这个顺口溜吗?()
A.刺细胞;辐射B.外套膜;两侧C.刺细胞;两侧D.外套膜;辐射2.下列不属于蛔虫适应生存环境的特征的是
A.肠仅有一层细胞组成B.体表有角质层C.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D.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下列各项,属于沙蚕和缢蛏共同特征的是()
A.用鳃呼吸B.有外套膜C.无脊椎骨D.有口无肛门
4.下列各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图1中玉米切面上加碘液,图中2会变蓝
B.图2中的②分布大量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是鱼的呼吸器官
C.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由图3中的③分泌的
D.在由图4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5.如图是家鸽的形态与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家鸽前肢演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
B.家鸽进行一次呼吸,在2中进行了一次气体交换
C.骨骼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有的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D.有龙骨突,附着发达的胸肌
6.下列属于鸟类特有的特征是()
①体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③体温恒定
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⑤前肢覆羽成翼⑥善于飞行.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⑤⑥
7.小李同学在北京动物园参观两栖爬行馆时,发现青蛙、蝾螈等两栖动物皮肤都很湿润,而蜥蜴、龟等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青蛙的皮肤裸露,能够分泌黏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B.蝾螈的皮肤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C.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D.龟甲厚实坚硬,可以保温,有助于维持恒定的体温
8.下列有关“白虎”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A.白虎体表被毛,体温恒定B.白虎的生殖发育特点为胎生、哺乳C.白虎的盲肠发达D.白虎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9.如图表示人体的伸肘动作。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图中的①、②分别表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B.只要①和②完好,就能完成正常的伸肘动作
C.完成伸肘动作时,②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
D.在伸肘过程中,①和②是相互配合活动的
10.图是人体上臂肌肉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端起水杯喝水时,1 收缩,2 舒张
B.1、2 在人体结构层次中都属于器官
C.手臂自然下垂时,1、2 都舒张
D.1 两端的肌腹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11.篮球运动是很多同学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图甲表示肘关节的结构,图乙表示投篮动作。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肘关节由1、2、3、4四部分组成
B.3内有滑液,能够使肘关节更加灵活
C.图乙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
D.篮球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
12.如图是伸肘动作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肱二头肌B.②处于舒张状态
C.①和②起动力作用D.只由肌肉和骨配合完成
13.图示用哑铃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
..的是()
A.[①]肱二头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B.屈肘时[①]处于舒张状态,[②]处于收缩状态
C.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有关的骨骼肌收缩,牵引骨围绕关节运动
D.[③]关节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结构,既牢固、又灵活
1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B.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
C.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15.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鸟类,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差异很大。
生活在南极的企鹅以鱼虾为食,趾间有蹼,善于游泳;生活在非洲荒漠的鸵鸟下肢粗壮,奔跑速度非常快;生活在
南美洲的蜂鸟拍打翅膀的频率极高,能够在空中悬停,吸食花蜜。
以上实例不能
..说明A.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B.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C.游泳比奔跑消耗更多能量D.运动对维持其生存有重要意义
16.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下列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
B.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C.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
D.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控制来完成
17.家兔的前肢短、后肢长与它的哪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A.行走B.爬行C.跳跃D.奔跑
18.下列不属于
...动物运动的意义的是
A.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B.使体形不断增大
C.可以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D.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
19.八年级一班同学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探究,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你认为不合理的结论是()
A.不同个体找到食物的时间有差异
B.同一个体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逐步减少
C.小鼠的这种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小鼠尝试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
20.下列有关动物社会行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群体内各成员之间一般都有明确的分工B.群体内常进行一定的信息交流
C.群体内个体聚集在一起生活D.群体内雄性个体之间不会相互攻击21.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B.一群小丑鱼躲进海葵群里
C.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D.一群水蛭吸附在水牛身上
22.动物具有“学习行为”,主要与动物的什么有关()
A.大脑皮层B.小脑皮层C.激素水平D.运动器官23.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B.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24.“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
蜜蜂的这些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
B.先天性行为和迁徙行为
C.学习行为和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和迁徙行为
25.两只狗为争抢一根肉骨头打起来了,这种行为属于()
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社群行为D.领域行为
26.下列描述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大雁成群南飞B.孔雀竞相开屏C.一山不容二虎D.金鱼品种各异27.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大肆捕杀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D.松鼠将松子储存地下,帮助植物传播种子28.在生态系统中,兔吃草,兔又被狐和鹰捕食,这种现象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帮助植物传粉C.维持生态平衡
D.能制造有机物
29.下列各组生物,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A.香菇、根霉菌、乳酸菌B.酵母菌、银耳、黄曲霉
C.青霉菌、口蘑、紫菜D.大肠杆菌、银耳、猴头菇
30.细菌的中,具有营养、保护功能的结构是()
A.细胞核B.细胞质C.鞭毛D.荚膜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观察鸟的图形,总结鸟适合飞行的特点:
(1)观察图一所示,鸟的身体呈_____型,可减少空气的阻力。
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外形结构特点还有两个,分别是_____、_____。
(2)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身体的比重,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作_____,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全身最发达的_____,能产生飞行的动力。
(3)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为_____呼吸,为飞行时提供更多的氧气。
(4)请写出两条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消化系统特点_____,_____。
32.呼吸是生物的重要特征。
不同动物呼吸的结构和器官差异很大,但其功能都是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的单细胞动物A用表膜呼吸,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时,要用吸管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A,原因是_____。
(2)观察B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蚯蚓靠_____进行呼吸。
观察C 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____ ;观察D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
_____ ,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3)BTB是一种蓝色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
短时间使用对鱼无毒害。
在图E鱼口的前方滴一滴BTB溶液,根据鱼在水中的呼吸特点,预测从鱼的鰓盖后缘流出的溶液呈
_______色。
(4)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F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_______与肺相通。
33.哺乳历来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独有的行为。
2018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跳蛛(大蚁蛛)也具有长期的“哺乳行为”。
研究发现,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之后,才会第一次出巢觅食。
而这20天之内,幼蛛的身体却在不断地长大,它们到底靠吃什么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蚁蛛宝宝会聚集到母亲的“肚子”周围,样子就像小狗围在妈妈身边吃奶一样。
“大蚁蛛妈妈是在喂奶吗?”研究人员拿起一只蚁蛛妈妈,按压了一下腹部,竟然真的挤出了少许液体,形态很像哺乳动物的乳汁,经检测,该种液滴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奶的4倍左右!
(1)大蚁蛛对后代的哺乳行为是一种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2)为了探究大蚁蛛是否以“乳汁”哺乳后代,研究人员设计了第一个实验:
组别
天数幼蛛生存率A组:
幼蛛+泌乳雌蛛
B组:
_________
C组:
幼蛛
5天100%30%30%
10天100%00
15天100%00
20天100%00
请你推测B组的实验组合应为_________;A、B、C三组实验形成_________实验。
根据三组数据结果,可知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
(3)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后开始出巢觅食,此时雌蛛仍有哺乳行为。
研究人员在第20天时移除雌蛛,发现并不会引起幼蛛生存率的大幅度改变,但却对幼蛛的觅食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请你猜测幼蛛出巢觅食几率会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第40天,雌蛛停止分泌乳汁。
但幼蛛独立觅食后仍会返回巢穴,直到其完全成熟。
大蚁蛛的这种哺育现象对幼蛛的行为是否有影响呢?研究人员继续下一步的实验:
组别
天数幼蛛离巢率A组:
幼蛛+雌蛛
B组:
第20天移除雌蛛
40天26%45%
45天26%50%
50天40%60%
55天47%63%
60天50%70%
在第40到60天,幼蛛在外出捕猎后逐渐不再返回巢穴。
结果显示,A、B两组的幼蛛离巢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_________,且B组幼蛛的离巢率显著_________A组的离巢率。
本项研究成果,提供了无脊柱动物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超长抚育证据。
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进行长期乳汁喂养进化的研究。
34.根据图示的几种微生物形态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没有_____结构,它一般由____和____ 组成。
(2)B与D 两种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的细胞内没有__。
图中属于真菌的有_____(填图中标号)。
(3)与植物细胞相比,E生物没有__,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图B中的[6]是_____;图D表示该生物正在进行_____生殖;图E中的 [a]是______,C、E
两种生物都可以通过此结构繁殖后代。
(5)利用图中的_____,可以生产青霉素,用于杀灭细菌。
(6)在生态系统中,A属于_____,C、D、E属于_____。
35.如图是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
_______________参加物质循环。
(2)干草堆放很久了,会逐渐被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会很快被分解,可见,动物能_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
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起到重要作用。
(4)我市某精准扶贫对象割草养羊,自力更生。
羊本身并不能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但其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可以帮助羊消化纤维素,羊则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食物,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看,说明细菌能和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
【详解】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主要分布在触手上,利用来捕捉食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C正确。
故选C。
2.D
【分析】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
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
解析:D
【分析】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
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分析】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有贝壳,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
【详解】
A.沙蚕不用鳃呼吸,缢蛏用鳃呼吸,错误。
B.缢蛏是软体动物,有外套膜;而沙蚕是环节动物,没有外套膜,错误。
C.沙蚕和缢蛏的体内都没有脊椎骨,都属于无脊椎动物,正确。
D.沙蚕是环节动物,缢蛏是软体动物,二者都有口有肛门,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图1中:1种皮,2胚乳,3子叶,4胚芽,5胚轴,6胚根;图2中:①背鳍,②鳃,
③尾鳍,④臀鳍,⑤胸鳍,⑥腹鳍,⑦侧线;图3中: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
胚乳是小麦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将玉米种子纵剖开,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2胚乳,A正确;
②鳃分布大量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是鱼的呼吸器官,B正确;
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由图3中的①肝脏分泌的,C错误;
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
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数量越少。
根据数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
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D正确。
5.B
【分析】
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等特点。
图中1气管,2肺,3气囊,据此解答。
【详解】
A、家鸽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被覆羽毛,体温恒定,故A正确;
B、家鸽体内的3气囊与2肺相通,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在肺中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故B错误;
C、家鸽的骨骼很薄,有的骨愈合,有的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故C正确;
D、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龙骨突上有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故D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B
【分析】
鸟类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心脏四腔,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有发达的神经系统,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的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等。
据此作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鸟类的主要特征,其中有的是其它动物也具有的特点,如心脏四腔、体温恒定、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等。
有发达的神经系统等也是哺乳动物具有的特点。
两栖动物、爬行类等也是卵生。
其中鸟类所特有的特征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能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可见①体表覆羽、⑤前肢覆羽成翼、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是鸟类特有的特征。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7.D
【分析】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
【详解】
A.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够分泌黏液,使皮肤保持湿润,有利于辅助呼吸,故A正确。
B.蝾螈属于两栖类动物,成体用肺呼吸,皮肤祼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所以其皮肤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故B正确。
C.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故C正确。
D.龟甲厚实坚硬,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对内部身体有保护作用,变温动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两栖类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8.C
【分析】
哺乳动物,具有体表有毛,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
【详解】
A.白虎属于哺乳动物,具有体表有毛,体温恒定特征,A选项不符合题意。
B.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胎生,哺乳等特征,B选项是白虎的特征,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白虎属于肉食哺乳动物,犬齿特别发达锋利,盲肠退化,而盲肠发达是食草哺乳动物的特征。
C不是白虎的特征,C符合题意。
D.白虎属于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图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
【详解】
A.由图可看出,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
解析:B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图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
【详解】
A.由图可看出,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A正确。
B.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
并不是①肱二头肌和②肱三头肌完好,就能完成正常的伸肘动作,B错误。
C.完成伸肘动作时,②肱三头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肘关节活动,完成伸肘动作。
此时①肱二头肌舒张,C正确。
D.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伸肘时,②肱三头肌收缩,①肱二头肌舒张,D正确。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运动的产生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骨、关节、肌肉的共同配合完成,注意掌握。
10.D
【分析】
图中1为肱二头肌,2为肱三头肌。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
解析:D
【分析】
图中1为肱二头肌,2为肱三头肌。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据此解答。
【详解】
A.端起杯子喝水时在神经系统支配下,1肱二头肌收缩,2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屈肘动作,故A正确。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由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构成,属于器官,故B正确。
C.手臂自然下垂时大脑发出的是放松指令,1肱二头肌与2肱三头肌没接受神经冲动所以都处于舒张状态,故C正确。
D.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块不同的骨上,故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骨骼肌、骨、关节相互配合才能产生运动。
11.C
【分析】
由图可知:1是关节头、2是关节囊、3是关节腔、4是关节窝、5是关节软骨。
【详解】
A. 由图可知:1是关节头、2是关节囊、3是关节腔、4是关节窝,所以肘关节由1、2、3、4四部分组成
解析:C
【分析】
由图可知:1是关节头、2是关节囊、3是关节腔、4是关节窝、5是关节软骨。
【详解】
A. 由图可知:1是关节头、2是关节囊、3是关节腔、4是关节窝,所以肘关节由1、2、
3、4四部分组成,A正确。
B. 3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
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B正确。
C. 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先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后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错误。
D.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运动系统结构和功能,及运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2.A
【分析】
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任何一个动作
解析:A
【分析】
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任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解答即可。
【详解】
A、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故A正确;
B、伸肘时,①肱二头肌舒张,②肱三头肌收缩,故B错误;
C、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关节为支点,骨为杠杆,骨骼肌为动力,故C错误;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故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
理解掌握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B
【分析】
图中的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③是关节。
【详解】
A.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即为图中①,肱二头肌属于骨骼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当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时,肘部弯曲,B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