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基础 影像构成的元素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
客观展现被摄体的全貌; 交代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交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有定位作用,定轴线、定光线、定基调
拍摄距离与景别
中景景别
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膝 部以上(站姿)或腰部(坐姿)以上;拍摄 其他事物,则指包括事物的绝大部分,而且 其中有事物的主要部分
拍摄角度
正面角度
展现事物本质特征最主要的角度 拍摄人,重在表现人的神态、人体对称结构
和人的正面动作 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 利于形成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感
拍摄角度
侧面角度
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 利于交代动作的方向感 利于交代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利于展现事物的轮廓 与中景景别结合,利于展现情节交流
影像构成的诸元素
知识框架
影像构成的内容元素 影像的构图元素
影像构成的内容元素
一人物
谢晋说:“我觉得对电影来讲,只是画面好, 音乐好,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看他对 人物刻画得怎么样。人物留在观众心里,这 是对一部影片的最高评价。”
荷兰纪录片导演乔伊斯·伊文斯曾说:“想使 一部纪录片生动而又深刻,那就必须去表现 人,去表现人的生活。”
突出主体的方法
黄金分割构图 九宫式构图 S形构图 对角线构图 对称式构图
主体
主体
主体面积
直接突出主体 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大 采用近距离拍摄或者长焦距镜头拍摄 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实”
间接突出主体 陪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小 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意”
九、光线
顺光
光线特点
不能在物体表面形成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不利于表现空间感、立体感和质感 不利于简化背景 利于客观还原被摄体图案及色彩 利于拍摄高调画面
光线运用
选择那些本身色彩明暗配置较好的景物拍摄 选择多重景物 利用纵深线条结构画面 结合俯拍角度,用被摄体背后的投影丰富画面造型 利用被摄体前面景物的投影
拍摄大场面、全景,交待事物间的方位关系 表现纵深延伸线条 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简化背景 压缩跳跃动作的高度 压缩前景景物 远距离拍摄,简化构图
拍摄角度
顶角度拍摄
表现图案美 成被摄物体上下部分 大小悬殊比 化立体为平面,简化构图
六、拍摄距离与景别
光线
侧光、斜侧光
光线特点
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 影
利于表现空间感、立体感和质感 可利用投影进行画面创作 可以突出或弱化物体某部分
光线
逆光
光线特点
勾勒物体轮廓,被称作“隔离光” 可以利用投影进行画面创作 利于简化背景 利于拍摄透明、透光物体 与变焦距镜头结合,拍出光环和光晕 影视摄影中,可以形成光线闪烁效果
作用
利于展现动作、姿态和手势; 利于展现情节交流; 影视摄影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画面景别
拍摄距离与景别
近景景别
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胸 部以上;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包括事物的 主要部分
作用
“近取其神”:重在表现人的神态,要特别注意 人的表情、眼神、手势的处理;
影像的构图元素
一、主 体 主体的定义
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主题 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 件,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
通俗地讲,主要的被摄对象,想给观众观 看的主要事物,就是画面的主体
主体
主体的作用
表达内容的中心 结构画面的中心
处理主体的原则
突出 主体突出是画面构图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
纯度越高;饱和度越高,色彩越鲜艳
色彩
原色、补色、消色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染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补色:等量混合以后得到白光的两种色光互
为补色光; 消色:黑、白、灰;对光线平均地吸收和反
射,无选择性;常用于色彩和谐、突出其他 色彩
色彩
色彩与人的心理
冷暖:红、橙、黄为暖色;青、蓝为冷色; 面积大小:明度高,显大;明度低,显小; 轻重:明度低,显重;明度高,显轻; 与社会心理结合; 色彩具有象征意义
拍摄距离的两层含义
实际距离 镜头焦距
远景景别
从比较远的距离(或短焦距镜头)拍摄的、 包含的空间范围比较大、包含的事物比较多、 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和空间环境 为主的画面景别
作用
交代空间环境 在影视作品中,往往有抒情作用
拍摄距离与景别
全景景别
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全 身;拍摄其他事物,则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 线的完整,并且周围无过多空白
题 弥补画面中过多的空白
四、背景
背景的定义 背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起陪衬和 渲染作用的环境景物。
背景运用的常见问题: 前后景物的不良 重叠
背景的作用
交代画面的时间和空间特点; 渲染气氛; 与主体和前景中的事物构成特定主题
五、拍摄角度
角度的意义
角度不同,画面的造型结果不同;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现力;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境
影视中的环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空间概念。 凡是出现在影视中的环境,都是与人物的生 活、工作、活动紧紧相连的现实空间,它都 是能够通过画面呈现出来的具体形象
影像构成的内容元素
三 物象
物象指影视中各种动物、各类物件、景物中 的局部、大自然的气象以及人的行为所留下 的痕迹。物象是影视中涉及面最为广阔,也 最具有表现活力的影像元素之一。
二、陪 体
陪体的定义 陪体是画面中陪衬、渲染主体,并且和 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次要对象,是和主 体联系最紧密的次要对象
陪体的作用
解释、限定、说明主体 点明、深化主题 陪体有时可以同时做前景
陪体
陪体的处理
直接处理陪体
陪体在画面内,偏重于“写实”; 位置:往往处在四边、四角等非优越性位置; 色调、影调:明暗和色彩方面不会压过主体; 形象完整性:往往不完整,只是保留足以说明问
线条
线条的运用
选择和提炼线条: 镜头焦距、曝光控制、快门速度等方法;
基于线条与人的心理反应的联系,用线条表 情达意;
形成线条的节奏; 发挥线条引导人的视线的作用。
八、色彩
色彩三属性
色别(色相):不同色彩的名称;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不同色别的色
彩,明度不同;同类色有时明度也不同; 饱和度:色彩的纯度;色彩越接近光谱色,
顶光&底光
光线特点
使玻璃等透明物体变得非常的漂亮 在人物的拍摄时会极大的丑化人物,常用于恐怖
片或是丑化人物的时候
十、影调
高调
亮的和浅的部分占画面绝大多数面积,暗的 和深的部分占的面积小;
暗的和深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主题:安静、轻快、纯洁、梦幻、朦胧等; 拍摄对象:少女、儿童;科教文卫;雾天、
七、线条
线条的分类
有形线条:主要体现为事物的外部轮廓线 无形线条
视线
动体的运动趋向线; 事物之间的关系线
线条
线条与人的心理
水平线条:安静、稳定、宽广、辽阔; 垂直线条:高大、向上、庄严、刚强; 波浪线:轻快、富有节奏、流动感强; S形线条:轻快、深远、有节奏; 倾斜线条:动荡、不稳定、失去平衡; 放射线条:发散、辐射、热情奔放、现代等; 圆形线条:完满、柔美等
总结
构图就是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当中进 行安排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组织成 一个整体,以寻求一个最佳的画面形式, 以求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构图的初级目的:最佳的画面形式 构图的最终目的: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题的局部
间接处理陪体
陪体在画面外,偏重于“写意”; 画面中要保留必要的“桥梁”或“媒介”,引导、
限制观众的想象
三、前 景
前景的定义 前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镜头 最近的景物
前景的作用
加强画面的空间感 影视运动摄影中,加用前景加强动感 与主体、背景景物形成联系或对比,表达主
雪天等
影调
低调
暗的和深的部分占画面绝大多数面积,亮的 和浅的部分占的面积小;
亮的和浅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主题:深沉、沉重、恐怖、压抑、神秘等; 拍摄对象:老人、成年男人;煤炭、钢铁等
重工业题材
影调
正常影调
影调层次丰富、反差正常; 利于表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和色彩; 用得最多、最普遍的画面影调
拍摄角度
斜侧面角度
兼有正面、侧面角度的特点,且灵活多变; 拍摄人像的经典角度; 利于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 利于表现动势和动感。 利于突出或弱化事物的局部
拍摄角度
背面角度
含蓄、想象、联想空间较大 给观众以较强的参与感和伴随感 具有悬念效果 必须注意姿态和轮廓的提炼
拍摄角度
平角度拍摄
客观、真实、自然,最接近人的正常视觉效 果
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拍摄角度 注意背景的简化 注意地平线的处理
拍摄角度
仰角度拍摄
近距离拍摄高大物体 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夸张跳跃动作的高度 简化背景 夸张前景景物(配景缩小法)
拍摄角度
俯角度拍摄
“近取其质”:重在表现事物的色彩、纹理、质 地;
相对于人的正常视觉效果,开始强行放大,要特 别精细
拍摄距离与景别
特写景别
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肩 部以上;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包括事物的 局部
作用
“突出细节; 通过局部透视全部,通过表象揭示本质; 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有强制观看的意味; 影视编辑中,常常被用来插画面或转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