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
10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正确答案:C
解析:在阶级社会中。
统治阶级历来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
因此.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礼会共始终。
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
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在德育历史发腱过程中。
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还具有继承性。
故本题选C。
2.()时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建立和培养班集体的基础和条件。
A.班级
B.年级
C.学生
D.班委会
正确答案:C
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正确答案:D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帅通过创没和利用一定的情境,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题干所述即为陶冶教育法。
故本题选D。
4.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正确答案:C
解析:以活动人数和规模为标准进行分类,学校课外活动组织肜式分为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
故本题选C。
5.“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A.社会性
B.历史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
正确答案:D
6.下列关于心理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健康首先要求没有心理疾患,能够面对现实
B.心理健康概念具有客观、绝对性
C.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D.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心理健康慨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不是绝埘性的。
故B项表述不正确,其他三项均正确。
故本题选B。
7.下列不属于课外辅导内容的是()。
A.指导学生做好作业
B.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C.给请假的学生补课
D.给学生讲授新的知识
正确答案:D
解析:课外辅导的内容一般包括: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作业;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给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做个别辅导;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教师进行课外辅导时,要遵循下列要求:第一,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
第二,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故本题选D。
8.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
B.负迁移
C.逆向迁移
D.正迁移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迁移的方向不同,可将辽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根据题意,本题选D。
9.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正确答案:A
解析: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故本题选A。
10.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性
正确答案:D
解析: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中学生处于12—18岁阶段,所以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故本题选D。
11.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教育活动。
A.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B.师生共同参与的
C.在学校里进行的
D.学生自愿参加的
正确答案:A
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它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故本题选A。
12.班集体首先是一个社会,它是()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合法组织
D.营利组织
正确答案:A
13.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答案:A
14.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德育方法,下列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正确答案:D
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这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故本题选D。
15.人在晚上听钟表的滴答声,会感觉滴答声一时强一时弱。
这体现了注意的()。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正确答案:B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持续时间越长,注意就越稳定。
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是很困难的。
当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问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
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
题干描述就是注意的起伏,故本题选B。
16.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正确答案:B
解析: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是生而具有的,但性格却是后天形成的。
勤奋与懒惰都是一种对人的道德行为特征的描述,是对性格的描述,故本题选B。
17.()是班级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A.班主任工作总结
B.教案撰写
C.指导班委会工作
D.评定学生操行
正确答案:A
18.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是古代哪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正确答案:D
解析: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故本题选D。
1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著名学者的学说
正确答案:C
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依据。
故本题选C。
20.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正确答案:D
解析:尽管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教育也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即相对独立性。
在教育工作中照搬、照套政治经济的做法,或以政治、经济取代教育,对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视而不见、横加干涉,都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故本题选D。
21.()是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新教师习得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表现出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开展微格教学
C.教学决策训练
D.反思教学经验
正确答案:A
22.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
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
”王林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
根据上面的材料,你认为要使王林遵守纪律应采用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正确答案:A
解析: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说服教育的主要功能足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方法。
一般来说,青少年学生的问题大都是思想认识方面的。
因此,要使王林遵守纪律应采用说服教育法,要晓之以理、启发自觉,运用说服教育来以理服人。
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切忌像题中班主任那样当头训斥,以找家长和其他威胁性语言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难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故本题选A。
23.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不可以摘花,花会疼的”,这是个体认知发展到()的表现。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有: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
其中泛灵论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是有感知、有情感和有人性的。
题干所述正是泛灵论的表现。
故本题选B。
24.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道德意志。
故本题选C。
25.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的是()。
A.课程评价
B.课程模式
C.课程实施
D.课堂反馈
正确答案:A
解析: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才能不断地向着更好、更全面的科学化高度发展。
故本题选A。
26.“拔苗助长”违背了()。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量力性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拔苗助长”违背了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违背了循序渐进原则。
故本题选C。
27.在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D
解析:皮亚杰把个体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其中,抽象逻辑思维是形式运算阶段的表现。
故本题选D。
28.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不包括()。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课程目标
正确答案:D
解析: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步步具体化的关系.即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进一一步具体化。
而教材又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
故本题选D。
29.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正确答案:C
解析: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
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