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综合评价在甘南县干旱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干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壤中储存的水分无法满足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需求的气候现象。
为了确定干旱的程度以及对干旱进行等级划分,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干旱指标。
干旱指标是通过测量和分析气候、水文和土壤数据来评估干旱条件的一种方法。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关干旱的信息,包括干旱的发生频率、程度、强度和时态。
最常用的干旱指标是降水量。
通过对降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确定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常用的降水指标包括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和年度降水量等。
根据降水指标,可以将干旱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等。
另一个常用的干旱指标是蒸发散量和蒸散量。
蒸发散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中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量。
通过测量和监测蒸发散量,可以评估土壤中的水分供应情况,从而确定干旱的程度。
土壤湿度也是评估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和监测土壤湿度,可以了解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从而评估作物的生长环境。
通常,土壤湿度可以通过地下水位、土壤湿度传感器等方式来测量。
除了以上指标外,气象指标也被广泛用于干旱评估和等级划分。
气象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干旱对气候条件的影响程度。
在确定干旱指标和等级划分时,还需要考虑地区特征和统计方法。
不同地区的降雨和气候条件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地区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方法。
同时,统计方法也会影响干旱的等级划分结果。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百分位数、标准差和指数等。
综上所述,干旱指标的确定和等级划分是通过对降水量、蒸发散量、土壤湿度和气象指标等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来完成的。
这些指标能够提供有关干旱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干旱的程度和时态,从而制定适当的防治措施。
城市干旱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A sr t h o p hni prslm dlo m l —l e f z o ra  ̄ uh i Z eag i s p bsdo zy b t c:T ecm r es eap i oe f ui e l u yfru n a e v aa t v z b gt n hj n s e u ae nf z i t u
QI h- a g H N M i-in ,L u -ig U Z i h n ,Z A G n qa g OU Y epn z
(hjn steo yr lsadEt r, R ghu 10 0 h a Z eagI tu f da i n s ay H nzo 0 2 ,Ci ) i nit H uc u 3 n
K y wo d e rs:u b n d o g t l t—lv l r a r u h ;mu i e e ;f
c mp e e v p r i l p ria re o rh mie a p as ;a p aslt g t a a
城 市干 旱是指城 市 因遇 特枯 水年 或连续枯 水年 ,造成
中 图分 类 号 :P3 . 3 8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0 X(08 0-050 0 8 1 20 )205.4 7
Co p e e sv pp a s lmeho fm u t ・ e e u z o r l r u ht m r h n i e a r ia t d o li —lv lf z y f r u bald o g
农业干旱风险等级评估报告
农业干旱风险等级评估报告1. 引言干旱是世界各地农业生产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干旱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
为了评估农业干旱风险等级,我们采用了一系列指标和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期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帮助农民和决策者更好地应对干旱风险。
2. 数据和指标选取为了评估农业干旱风险等级,我们选取了以下数据和指标:1. 降水量:长期平均降水量和近几年的年降水变化情况;2. 蒸发量:长期平均蒸发量和近几年的年蒸发变化情况;3. 土壤水分:土壤含水量和近几年的水分变化情况;4. 气候指数:包括干旱指数和植被生长指数等;5. 农业生产数据: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日照等。
3. 方法和分析基于选取的数据和指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对农业干旱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和分析:1. 各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将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便于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2. 构建评估模型:综合考虑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数学模型对农业干旱风险进行评估;3. 建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根据评估结果,将农业干旱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如低、中、高等。
通过以上方法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4. 结果与解释根据评估模型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地区的农业干旱风险等级结果。
以某地区作为示例,结果如下:地区名称风险等级-地区A 中地区B 高地区C 低解释:- 地区A的干旱风险等级被评估为中等,说明该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农业干旱风险,需要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如合理调控灌溉和改进农作物种植结构等。
- 地区B的干旱风险等级被评估为高,说明该地区具有较高的农业干旱风险,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应对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引入抗旱作物等。
- 地区C的干旱风险等级被评估为低,说明该地区较少受到农业干旱的影响,但仍需要密切关注干旱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5. 结论和建议基于结果和解释,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1. 将中等和高等风险地区列为重点关注区域,加大干旱防控力度;2. 提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灌溉技术的改进,以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加强农民培训和科普,提高农民对干旱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4.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前发现干旱风险,做好应对准备。
关中地区干旱气象灾害易损性区划评价
建立权 重矩 阵 , 计算 公式
1
: % i
z
一
Wi =
。
() 3
( 经 济社会 发 展水平 不一 , 候条件 差异 较大 , 区) 气 将评 价 区细化 ,以关 中地 区 4 4个市 、县 ( )为 区 评价单 元 , 对干旱 气象灾 害 的易 损性进 行分 析 , 得 到关 中地 区干旱 气象灾 害 的易损 性分 布特 征 以及
近二 十年来 ,随 着技术 的进 步 ,人 类 防灾 减 灾 的技术手 段得 到 了不 断 的提高 和改进 。然 而研 究数 据表 明 , 自然 灾 害的发 生频率 及其 造成 的损
失并 没有 因此而 减少 L 。中 国是 世界 上 自然灾 害 1 ] 最 为 严 重 的 国家 之 一 ,气 象 灾 害 占 自然 灾 害 的
经济 、文化 中心 ,也是重 要 的农 业基 地 和果 业基
来 源于 《 西省水 利年鉴 (0 7年 ) ,其余 数据 陕 20 》
来 源于 《 陕西 省统 计年鉴 (0 0年) 。 21 》
2 分 析 方 法
2 1 评 价 指 标 .
灾害 易损性 评价 指标 主要 由社 会 易损性 、经 济 易损性 、承灾 体 易损性和 致灾 因素 四个方 面构 成 ,基于 科学性 、合 理性 、可操作 性 和易于定 量
地 。研 究表 明该地 区多发 高温 、暴雨 和干 旱等气 象 灾害 ,其 中干旱 是发生 频率最 高 、危害 范 围最 广 、 响范 围最广 的气象 灾害 [ ] 干 旱 已对 该地 影 3。 区 的经 济 、农 业 、果 业 、水 资 源 、生 态环境 和人 民生活产 生 了深刻 而深远 的影 响 ,并 成为制 约关 Fra bibliotek2 O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城市旱情评价中的应用
轻 度干旱 严 重 干旱 特大干旱
一l ~一S O O 一 5 ~ 一8 O O <一8 % O
地下水 分级 采用 配线 法 ,将 地 下水埋 深 资料 整
干旱 缺水是 近几 年全 球面 临 的一个非 常重 要 的 环境 问题 ,据世 界银 行最 新提 供 的报告警 告 :世界 上近 4 的人 口难 保有 足 够 的洁 净 用水 。 自 2 O O世
市供水 的水库 、塘 坝 、拦河 闸等 蓄水工 程所拦 蓄 的 水 , 目前反 映地 表水 丰枯程度 的指 标常 用 的是 水库 蓄水量 。可用 于城 市供 水 的地 下水 一般 是指浅 层地 下 水 ,它 的丰枯程 度常 用地下 水水 位来 衡量 。 土壤 水是 能直 接被农 作物 吸收 利用 的水 ,土壤 水 丰 富则 农业 需水 量就 少 ,反 之则需 水量 大 ,最 常 用 的反 映土壤 水 丰枯 程 度 的指 标是 土壤 含水量 。 降水 是一 个城 市水 资源 的主要来 源 ,降水 的多 寡最 终 导致 了城市 可用 水 的多少 ,因此 在城市 的干 旱评 价 中 ,降 水量指 标是 必不 可少 的 。
作者简介:秦 冰 (9 6年一 ) 17 ,男 ,工程师,副主任 。
・
干旱指标 是 反映 干旱成 因和 程度 的度 量 ,要 准 确 的对 城 市干旱 程度作 出评 价 ,必须 选择恰 当的干 旱 评价 指标 。这 些 指标 要 能 反 映 出城 市 居 民生 活 、 工 业 、农 业 和生 态环境 几 方面用 水量 和可供 水量 之 间 的余 缺关 系 。一般来 说 ,评价 城市 干旱 主要可 从 地表水 、地 下水 、土壤 水 、降水 等几 个方 面考虑 。 城 市地表水 主要 包括 城市 地域 范 围内 ,能 向城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干旱是指长期缺水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的自然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科学评估干旱的程度和影响,制定了一系列干旱评估标准。
一、气象气象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或者降水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土壤水分亏缺的干旱类型。
气象干旱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分布等。
常用的评估指标有降水量百分位数、降水量异常指数、降水等级指数等。
降水量百分位数是一种常用的气象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将某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历史同期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计算出降水量在历史记录中所处的百分位位置。
当降水量百分位数低于某一阈值时,就可以判定为干旱。
降水量异常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气象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计算某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长期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干旱的程度。
当降水量异常指数为负数时,表示干旱程度较重。
降水等级指数是一种综合评估干旱的方法。
它将降水量、降水频率等指标综合考虑,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加权计算,得出一个综合的干旱指数。
该指数可以匡助决策者更全面地了解干旱的程度和影响。
二、农业农业干旱是指由于土壤水分不足而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的干旱类型。
农业干旱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壤湿度、植物蒸腾、作物生长等。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土壤湿度指数、蒸散发指数、作物生长监测等。
土壤湿度指数是一种常用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土壤的湿度变化,来评估土壤水分的供应情况。
当土壤湿度指数低于某一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农业干旱。
蒸散发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植物的蒸腾速率,来评估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供应情况。
当蒸散发指数高于某一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农业干旱。
作物生长监测是一种直接评估农业干旱影响的方法。
通过对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判断作物是否受到干旱的影响。
例如,叶片枯黄、生长缓慢等现象都可以作为农业干旱的指标。
三、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干旱是指由于干旱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而导致的干旱类型。
干旱的模拟和预测
本文通过结合云南的具体自然条件,分析降水、土壤水、人工灌溉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及其与农田蒸发量的作用过程来反映水稻的缺水情况,采用帕尔默旱度模式来确立旱度指标,并且在干旱综合评价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量化处理,以此得出旱情等级,提供干旱信息,为干旱的规划、监测和预报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当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帕尔默旱度模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一、问题重述2010年西南地区遭遇的百年旱灾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加强对干旱现状的分析和监控,适时预报旱情的发展趋势以积极地指导农业生产、水利工程抗旱和人工增雨作业等以保证当地效益,请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与预测,并提出一个抑制干旱的方案。
二、问题分析2.1、农田水分转化过程分析自然界水分处于不断循环转化之中,农田水分也如此。
农田水分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入渗补给、潜水蒸发等环节。
大气水、地表水、植物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形态处于不断的循环和转化之中。
对于农田而言,水分转化主要表现为降雨和灌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潜水蒸发、棵间蒸发和植物蒸腾等等。
降雨和灌水渗入土壤非饱和带,又从非饱和带进入地下水。
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是大气水—土壤水—植物水—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入渗包括降雨入渗和灌水入渗,其中降雨入渗补给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区域水量均衡计算的主要因素之一。
潜水蒸发是地下水消耗的主要方式,在灌水和降雨不足以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时,浅层地下水对缺水量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如果地下水能对作物的生长有所贡献,那么就要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但潜水蒸发同时会引起土壤的盐碱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土壤水是各种水体转换的纽带,其他水体通过转化为土壤水再转化为其他水体,降水经过入渗进土壤,再由土壤渗漏补给地下水或地表水,地表水也可以通过入渗补给土壤水和地下水,地下水通过毛管作用流入土壤,在地表面通过蒸发作用,使土壤水返回大气中。
农田水分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图(1)2.2、水稻生长特点分析水稻属于沼泽植物,对水分要求高,抗旱能力很低。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一、背景干旱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严重程度对于农业产业和农民的生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此,为农业干旱的评估提供科学的指导,进行农业干旱评估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
二、评估指标农业干旱的评估指标包括下面三个方面:1. 水分状况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分是重要的因素。
因此,农业干旱评估中第一点是评估当前的水分状况。
评估水分状况需要关注农业生产的土壤水分含量,降雨量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当前的生产中干旱的问题。
2. 作物状态作物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而干旱后作物受损的情况对于干旱影响的评估尤为重要。
因此,农业干旱评估中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作物状态的评估,包括作物的生长现状、受灾情况和生产潜力等。
3. 农业生产现状农业生产现状是反映当地农业生产能力和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干旱的情况下,正常农业生产需要的水量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因此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往往农业生产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三、评估方法由于干旱评估涉及到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因此评估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最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 大趋势评估法大趋势评估法是通过分析一个地区的雨量、气温、气候类型等自然因素以及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产能和农业发展情况,综合判断出该地区是否存在干旱问题,以及该干旱问题会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什么影响。
2. 统计学评估法统计学评估法是通过分析干旱时期内的水资源利用明细表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学模型预测,深入研究干旱问题对于农业生产影响的严重程度,可精细分析干旱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变化。
四、预防和应对措施农业干旱评估的第四个方面就是对于干旱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农业干旱带来的严重后果,需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调整种植结构:选择抗旱性较强的农作物,如早熟玉米、甘蔗、甜菜等。
•合理管理土壤:保持土壤水分,避免过度开垦、过度耕作等高耗水作业。
•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一系列措施,如水利设施建设、水源开发、推广节水技术等,保证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
科技成果——牧区草原旱情监测预测评估系统
科技成果——牧区草原旱情监测预测评估系统技术简介
该成果基于C/S+B/S的混合框架和可视化技术,采用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牧区草原旱情的监测、预测、评估、旱灾与抗旱能力的评估、数据产品、用户与系统的管理等。
可提高牧区草原旱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强化牧区草原旱情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和信息保证能力。
适用于干旱半干旱牧区地市级、区县级的旱灾防御、水资源规划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技术特点
1、旱情信息提取:考虑复杂地形、气候等因素,精准耦合遥感信息与地面数据;
2、海量实时数据的高并发处理:采用高性能Web服务器与服务数据缓存技术,参照互联网建设模式,采用支持并行计算、异步响应的高并发处理架构,及时有效地将现场信息报送到各分系统中;
3、影像存储与智能管理:通过高效的存储体系架构科学的交换模型,实现对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高效存储与管理;
4、遥感数据自动化处理:通过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研制面向旱情监测、预警业务得卫星遥感数据自动化处理任务分配与调度平台,实现对影像数据进行切片划分、任务分配、资源调度;
5、面向服务架构的信息同步:采用面向服务的总体架构,保障系统的松耦合与可扩展性以应对不同业务层面、业务场景进行分析研究,实现信息报送、任务分发应急响应、地理信息同步等功能。
应用情况
从2017年至今,该成果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呼伦贝尔根河市气象局、鄂尔多斯市水利局、满洲里市农牧水利局、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中应用,支撑了牧区抗旱减灾工作。
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估
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估作者:展秀丽严平单位: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本研究中选取了防沙治沙效益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生态、经济和社会3大方面的指标,图1是青海湖沙漠化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态指标包括了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
经济效益指标包括了人均牧业产值、人均农业/种植业产值、人均林业产值和人均旅游业产值。
社会效益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人均纯收入和高中升学率。
植被盖度:植被盖度是非常关键的生态因子,因为它可以表现植被特征,而且属于比较容易获得数据的指标,可以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主要因子[12]。
对于土壤风蚀来说,活的植被是土壤的永久保护层,植被不仅能降低风速,而且能固结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蚀性。
因此,植被盖度是防沙治沙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是植被在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植物种或群落地上部分的总重量,属于植被生长过程中的数量化指标,可以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再生能力等特征[12]。
一般来说,同一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多少能够表明植被盖度的大小、叶面积的大小,也可以用来说明光合作用的能力[12]。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最关键的土壤特性指示指标之一,它指示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代表着土壤供肥的潜在能力及稳定性,是土壤的健康性与否的关键因素。
有机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起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可以作为土壤退化的一项重要标志。
因此,可以将有机质含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评价指标[12]。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机械组成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指标。
不同粒级颗粒的起动风速不同,所以可蚀性也不同。
量纲分析认为,松散土壤颗粒的可蚀性因子与颗粒起动风速的平方成反比,对于松散的土壤表面,颗粒的起动风速主要取决于颗粒粒度组成[13]。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一、概述模糊综合评判作为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工程、环境、经济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作为模糊综合评判的两种典型方法,各自有着特定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从原理、方法、优缺点等方面对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进行详细比较和分析,旨在为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1. 原理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是将若干个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通过模糊操作符进行组合,得到一个综合的模糊评价结果。
常用的模糊操作符包括模糊交、模糊并、模糊加、模糊减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模糊操作符进行组合。
2. 方法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主要包括模糊综合评判的建模、指标的模糊化处理、指标的隶属函数设定、模糊操作符的选择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一个综合的模糊评价结果,用于指导决策和分析。
3. 优缺点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的优点在于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实现。
它可以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信息,避免了单一指标评价的片面性。
然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缺点在于无法考虑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重要性差异,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
三、二级模糊综合评判1. 原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是在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重要性差异。
它将一级评判得到的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新的指标,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指标的重要性权重和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方法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在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增加了考虑指标的权重分配和依赖关系分析的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系统的综合性能,并且增强了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3. 优缺点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相对于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来说,能够更好地考虑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重要性差异,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然而,它的缺点在于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建模,同时需要准确确定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这对数据的要求相对较高。
可变模糊评价法在大连市干旱等级评定中的应用
中图分 类 号 : 3 81 P 3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5 9 9 4 ( 01 0 — 0 4 0 0 5 — 3 2 2 0)4 0 1 — 3
Ca n q a g 。 i i L o L n , n a s n, u Hal o Yo g in 3 Yi me u i Xig Xio e Yo i n J , i
( . c o lo b nPa nn n vrn na ce c , io igNoma ies y Dain Lann 0 9 1 S h o f a ln iga dEn i me tlS in e La nn r l v ri , l io ig1 6 2 ; Ur o Un t a 1
2 S a e K y L b o d a l sa d Mo n an Rie gn e ig S c u n U i e s y C e g u S c u n 6 0 6 ; . t t e a . fHy r u i n u ti v r c En i e r , ih a n v ri , h n d ih a 1 0 5 n t 3 S a eKe a . f o l o in a d Dr a d F r i g o h o s lta , n t u eo a e n o l o s r ain o . tt y L b o i Erso n y l n a n n t e L e sP a e u I si t f S m t W tra d S i C n ev t f o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一、引言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低于长期平均水平,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供应的自然现象。
准确评估干旱的程度和影响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干旱评估标准,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帮助相关部门和决策者进行干旱监测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二、干旱评估指标1. 降水指标- 年降水量:根据历史降水数据,将当前年份的降水量与长期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干旱现象。
- 降水异常指数:计算每个月的降水量与长期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差异,得出降水异常指数,用于评估干旱的程度。
- SPI指数:标准降水指数,通过统计分析降水数据,计算出干旱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2. 水文指标- 土壤湿度:通过监测土壤湿度的变化,评估土壤水分的累积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干旱。
- 河流流量:监测河流的水位和流量变化,分析河流的水文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干旱。
3. 植被指标- NDVI指数: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植被的光谱信息,评估植被的生长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干旱。
- LAI指数:叶面积指数,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植被的叶面积信息,评估植被的覆盖程度,判断是否存在干旱。
三、干旱评估等级根据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将干旱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无干旱:降水量正常,土壤湿度充足,植被状况良好。
2. 轻度干旱:降水量稍低于正常水平,土壤湿度较低,植被有轻微受损。
3. 中度干旱:降水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土壤湿度明显不足,植被有明显受损。
4. 重度干旱:降水量极低,土壤湿度严重不足,植被大面积枯萎。
5. 特重度干旱:降水量极其稀缺,土壤湿度极度不足,植被大面积死亡。
四、干旱评估流程1. 数据收集:收集降水数据、土壤湿度数据、河流流量数据、遥感数据等相关数据。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降水异常指数、SPI指数、NDVI指数、LAI指数等。
3. 干旱评估:根据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干旱,并确定干旱的等级。
基于贝叶斯公式的区域干旱综合评价
出 了基 于 贝 叶 斯 公 式 的 区 域 干旱 随机 评 价 方 法 。该 方 法 通 过 贝 叶斯 框 架 计 算 各 评 价 指 标属 于某 个 干 旱 等 级 的 概率 , 并 确 定 单 个 干 旱 指 标 的 评 价 结 果 ,最 终得 到 区域 干 旱 等 级 。 以徐 州 地 区 干旱 评 价 为 示 例 ,将该 方 法 评 价 结 果 与模 糊 综 合 评 价 结 果 进 行 对 比 ,结 果 表 明 ,该 法 计 算 简 便 ,评 价 结 果 合 理 ,且 精 度 较 好 。
Ab t a t n o d r t c u a ey e a u t e in l d o g t a d t u o e tb ih s in i c b ss fr d o g t mi g t n sr c :I r e o a c r t l v l a e rg o a r u h n h s t sa l c e t a i o r u h t ai ,a s i f i o
so h si eho o e i n lc m p e n ie d o h v l a in b s d n Ba e i r u a i r p s d t c a t m t d frr g o a o r he sv r ug te au to a e o y san Fom l s p o o e .Und rt y sa c e he Ba e in
第 3 7卷 第 1 2期
2 1 年1 0 1 2月
水 力 发 电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
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由于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需要研究的变量关系较多且错综复杂,其中既有确定的可循的变化规律,又有不确定的随机变化规律,人们对地质环境的认识也是既有精确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
用绝对的“非此即彼”有时不能准确地描述地质环境中的客观现实,经常存在着“亦此亦彼”的模糊现象,其刻划与描述也多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如某一斜坡地段的工程岩组为软“弱岩体” ,该地段岩体稳定性“较差”等等。
自然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模糊性。
从逻辑上讲,模糊现象不能用 1 真(是)或 0 假(否)二值逻辑来刻划,而是需要一种用区间 [0, 1]的多值(或连续值)逻辑来描述。
可见,运用模糊理论解决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问题,是模拟人脑某些思维方式,提高认识地质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因此,地质环境质量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引入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客观事物的需要 ,也是主观认识能力的发展。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特性,从多个指标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判的一种方法,它把被评价事物的变化区间作出划分,又对事物属于各个等级的程度作出分析,这样就使得对事物的描述更加深入和客观,故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既有别于常规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又有别于打分法。
(1)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设 U={ u1,u2, …,u m}为评价因素集,V={v1,v2, …v n}为危险性等级集。
评价因素论域和危险性等级论域之间的模糊关系用矩阵 R 来表示:式中, r ij = η(u i,v j)(0≤r ij ≤1) ,表示就因素 u i 而言被评为 v j 的隶属度;矩阵中第 i 行R i =(r i1,r i2, …,r in)为第 i 个评价因素 u i 的单因素评判,它是 V 上的模糊子集。
第二章 干旱评估理论体系
第2章干旱评估理论体系研究2.1 概述干旱形成原因异常复杂,发生非常缓慢,且在其发生之前没有明显征兆,使得干旱识别与评估十分困难。
进行干旱状况评估,目前大多采用指数评估的方法,包括单指数评估、多指数综合评估,国内外常用的干旱指数有距平指数、Palmer 指数、SPI指数等[34,55,68]。
由于区域干旱影响因素繁多,采用单一指数进行干旱评估仅考虑了影响干旱的个别因素,很难实现对干旱全面地、客观地评估,不能满足要求,为了克服其不足目前多采用多指数综合评估方法,因而确定研究区域的干旱状况时会涉及到多指数综合评估的问题;其次,考虑到干旱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干旱评估还涉及到空间尺度问题,存在着由小尺度向大尺度综合的问题;同时,干旱往往易受人工干预的影响,比如增加农业灌溉等,又存在着人工干预后的干旱评估[69]。
结合前人研究,笔者将干旱评估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自然干旱评估,即仅由气象要素影响而引起的干旱评估;另一类称为综合旱情评估,即考虑了人工干预后的干旱状况评估。
进行干旱评估研究,必须明确点干旱和区域干旱的概念。
点干旱主要是从某一测点所代表的空间范围对干旱进行的研究,不考虑测点空间内干旱的空间不均匀性;而区域干旱考虑了干旱空间不均匀性,在区域水平上对干旱问题加以分析和评估。
在自然干旱评估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基本评估单元,如以县或市为基本单元,对基本单元进行点干旱评估,再将点评估结果综合更大的区域,如将县综合到市、再到省等,最后到整个研究区域。
干旱发生后,为了减轻旱灾损失,各部门会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抗旱减灾,如在干旱期打井、调水等措施,以增加水资源供应量。
因此,在进行综合旱情评估时,需要考虑人工干预对最终旱情的影响,本文主要考虑采取灌溉措施或者增加灌溉水量对最终旱情的影响,实现对综合旱情的评估。
2.2干旱评估指数干旱指数是确定干旱是否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标准,是干旱监测、评估等研究分析的基础与核心。
目前,世界上应用的干旱评估指数有数百种,不同指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选取科学合理的干旱指数或指数体系就成为了开展干旱评估工作的关键之举。
基于GIS栅格数据的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实践_王霖琳
第25卷 第4期2009年7月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Geog ra phy and G eo -Info rmatio n Science V ol .25 N o .4July 2009 收稿日期:2009-03-13; 修订日期:2009-06-17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605046040191-10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09XJ005) 作者简介:王霖琳(1978-),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GIS 的应用、土地资源管理。
E -mail :w anglinlin78@yahoo .com .cn基于GIS 栅格数据的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实践王霖琳1,胡振琪2(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北京100070;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摘要:针对模糊综合评判多集中于对区域整体的综合评判的局限,提出了基于G IS 的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介绍了该方法的关键内容———隶属层的形成过程以及基于栅格数据的综合运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门头沟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关键词:空间模糊综合评判;GIS ;栅格数据中图分类号:X171.4;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9)04-0038-04 模糊数学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但过去常局限在对研究区的整体环境状况做全面评估[1-3],其结果仅为全局或既定人为分区的模糊综合评价值。
另一方面,模糊集合的理论仅应用于评价单元的属性数据方面,对研究区任一具体空间位置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却无法直接给出可视化评价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糊数学在环境评价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为克服这一问题,本文在GIS 的支持下,运用栅格数据的基本运算,提出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模糊数学在空间上的扩展应用进行分析和实践。
1 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针对GIS 管理的空间栅格数据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以GIS 中栅格数据中的单个栅格为基本研究对象,确定空间中各点单因素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进而将隶属函数概念扩展到二维平面上,逐点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从微观的角度对宏观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衡量,最终获得整个研究区空间上的模糊评价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被评事物从整体上看对 等级模糊子集 的隶属程度。
⑥ 对 模 糊 综合 评 价 的结 果 向量 B进 行 比较 分
析 ,实 际 中最 常用 的方法 是最 大隶属 度原 则 。
于是( 、 构 成了一个模 糊综合评价模 、 尺) 型 ,尺就像一个转换 器 ,它将 中的元素 W 通过
…
,
Wl p;在模 糊综 合评 价 中 ,权 向量 中的元 素 W
本 质上 是 因素 U对 模糊 子 集 ( 被评 事 物重 要 的 因 对 素) 的隶属 度 ,因而一 般用 模糊 方 法 来确 定 ,并 且 在合 成之 前要 归一化 ,即 :∑ F1Wi0 , ; >
工 程 的供 水等 人 为 因素 三大 类 [ 2 1 。结合 甘 南 县 的实
{ : }{ , , =降雨 干旱 指标 ,土 壤干 旱指 标 , ,
维普资讯
第6 期
李伟娟等 : 模糊 综合评 价在 甘南县干旱等级评价中的应 用
・3 5
以上 干旱程 度 分级标 准 都具有 不 确定性 ,所 以
用隶属度来确定分级界限更为合理 。记干旱等级模
东 北 半 干 旱 典 型 区 甘 南 县 地 处 黑 龙 江 省 西 部 ,有 耕 地 l.3万 公 顷 ,是 黑 龙 江 省 的重 点 干 87 旱 地 区 。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4 52il,属 于 半 干 5 . n n 旱 气 候 区 。年 均气 温 26℃ ,黑 土 、草 甸 土 为 主 . 要 土类 ,十年 九旱 是 甘南 县 一 大 突 出的 特 点 。本 文 利 用模 糊 综 合 评 判 对 其建 立 科 学 的干 旱 指 标 体
糊集 的隶 属 函数 分别 为 ( 采用 降半 梯形 分布 法 ) :
=
x<x3
3 < <
X>X4
:
{
’
x<xl
l < < 2
甘南县 2 0 年的数据资料见表 2 05 。
表 2 甘南县 20 0 5年 气 象 资 料
Ta l Th t o o o i a a a o n a n 2 0 b e2 e me e r l g c l t fGa n n i 0 5 d
维普资讯
第 3卷 第 6 9 期
20 0 8年 6月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3 () 5 - 4 9 6: 2 5
Jn 0 8 u e2 o
Ju n lo rh a tA c lu a iest o r a fNote s utrlUnv ri y
将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具 体 应 用 到 干 旱 指 标评 价研 究 中 。 首 先通 过 建 立 评 价 的 因子 集 、 评 价 集 、 隶属 函数 和权 重 集 ,实
现对各种程度干旱等级评2 0 0 5年资料对其进行干旱分析。
关 键 词 : 干旱 指 标 ; 多因子 评 价 ;模糊 综合 评 价 中 图分 类 号 :¥ 7 2 文 献 标 识码 :A
影 响农 业 干 旱 的 囚素 很 多 ,主 要 有 降 水 、气
温 、蒸 发 、旱 风等 气 象 条件 ,土壤 、地形 、地貌 、 水 文地质 等下垫 面条 件 ,农 作物 品种 和分布 、水 利
③ 进行单因素评价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R; ④ 确定评 价因素 的模糊权 向量 。 = 1, f 1 )
际情 况选 取 以下 指标 :
① 降雨指标 :水文气象 因素是造成干旱发生 时间 、区域 、强度等不确定因素的主要原囚。降水
⑤ 利用合适的合成算子将与各被评事物的 尺
合 成 ,得 到 各 被评 事 物 的模 糊 综 合 评 价 的 结 果 向
量 B,即 :
收 稿 日期 :2 0 - 4 1 060 —3 基 金项 目:黑 龙 江 省 “卜 ・ ” 一 五 重点 攻 关 项 目( B 6 16 2 G 0B0— ) 作 者简 介 :李 伟 娟 (9 0 ) 18 - ,女 , 黑 龙 江 人 ,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
合 适 的合成算 子转 化 为 中 的元 素 B,即 B w R。 =x
①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 域 ,即 P个评价指
标, f U, U , 2…, 小
② 确定评价等级论域 = % …, l ,即等
级 集合 ,每 个等级 可对应 一个模 糊集 ;
2 甘 南 县 干 旱指 标 的建 立
文章编号
10 — 3 9 2 0 ) 6 0 5— 3 0 5 9 6 (0 8 0 —0 2 0
模糊综合评价在甘南县干旱等级评价 中的应 用
李伟 娟,马永胜
(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哈尔滨 l0 3 ) 50 0
摘
要:干旱评价是干旱预报及抗旱 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文章在 总结分析影响干旱发生的 多种因素的基础上 ,
系。
=
l
,1 一 。 , 2
l
×( 尺 :
… , )
0 1
… I
( l …, m= b,b, b )8
其 中,b是由 W与 尺的第 0 j 运算得到 的,它表
1 模 糊 综 合评 价 方 法及 步骤
建 立 一 般 而 言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基 本 包 括 以下
2 < < 3
X<Xl
l Uv=
3 —
l < < 2
2 < < 3
X3 X2 -
量 大 的 映 干 的 生 势 f -0 ; 能 致 反 出 旱 发 趋 。= x0  ̄ l%
、
② 土壤湿度指标 :以土壤水分 占干土重的百 ③ 干燥指数 :r = 。
综合 以上用 公式 表示评 价 因素 为 :
=
分数 表示 ;
方向为水资源管理 。 通讯作者 E ma s 6 @13C I - i yma6 6 .Ol k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