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 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 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 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
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 可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 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 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
稍微高级一点的写法是这样的:作文 开篇或直接或间接引述材料,然后不 顾材料整体意思,强行给材料套上一 个话题,比如“创新”。然后通篇以 类似这样的几个句子串联起来:“创 新是成功的捷径”,“创新是国家进 步的动力”,“创新是文明前进的源 泉”。
再高级一点的,是能对所论述的话题 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做”的递进论述,比如“创新,就 是告别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创 新,可以给个人带来成功,推动国家 民族发展”,“创新,需要巨大的勇 气”。这种写法一般还会被称赞很有 深度。
“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提供开放性的 材料,解构单向性的命意)有何不同呢?通俗地说,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针对材料中的事件,“就事论理, 说深论透”,多层次地说出事理的鲜度、深度与温度来, 拒绝塞进大段的古今中外的名事、名言论证(如果要引 用名事名言,也只是以句子的形式而不是段落的形式, 自然生成)。而以前的“新材料作文”,是按“引(引 述材料,提出观点)——议(议论材料,论证观点)— —联(联想名事,强化观点)——结(归结全文,重申 观点)”结构来写的,甚至可以提炼观点后,抛弃材料, 展开联想来论证观点,这样不可避免地“绕开材料”, 无意中为宿构套作打开了方便之门,与宽泛无边的“话 题作文”类似。
3.要力求出新.在文章观点无误的前提下,展开多角度的思考,突破思维定势, 克服从众心理,独辟蹊径,力求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摄人心魄的好文章.
4.要锤炼语言,巧用修辞,力求使文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5.避免材料作文跑题的方法是要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做到首尾呼应,反复 点题
还是“感恩”的材料,一位同学的作文是这样开 头的:
材料作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是:
1.要读懂材料.认真阅读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确材料指向,归纳材料要点,把 握材料寓意,最终提炼写作中心.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也是考场作文能 否及格的第一步
2.要联系实际.确定写作中心后,内容构思是要选择切入点,从身边小事、眼前 情境、街头见闻等入笔,徐徐展开生活画卷,联系作者的学习、生活实际,写 实事、抒真情、谈看法、说体会.
所以,简单地说“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去除“新材料作文”中的联想部分,要求考 生集中针对材料中的“这件事”,说出独到的多层次的“道理”来, 让读者感动与信服。大可不必再去整段整段背诵“作文素材”了。 可见,“任务驱动型作文”更强调考生理性思维的训练与理性表达
的能力。这也是向外国高考作文的借鉴与尝试。
指令性和矛盾性是制题的要求。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这5个特性,让你快速 掌握高考语文作文新题型
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 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 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 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小时候妈妈经常教育我们说:“滴水之恩,当涌 泉相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别人对你的恩 情,这才是做人的根本.”现在我也用妈妈这句话 教育我的孩子,希望他做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 激的人.2002年6月的某一天,儿子放学回来,一进 门就说:“妈妈,我们学校要给受灾地区捐款,这 一次我捐100元.”“为什么?”“因为这次受灾 地区有陕西省,我很担心周至县枣春小学的孩子 们,还有我住过的老乡家是否被水淹了.妈妈,他 们会被水淹死吗?还有那些可爱的小狗.”说着 说着儿子的眼圈红了起来,我也被他感动了,于是 从包里拿出100元递给他.他所说的地方是他 2001年随星星河记者团采访过的地方.
比较性
谁更有风采”,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而且实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 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 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 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 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的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道作文题所给材料是一句名言,思考的角 度有三:一是“人生的一切变化”“由光明 和阴影构成”,二是“人生一切魅力”“由 光明和阴影构成”,三是“人生一切 美”“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综合分析,该 名言的关键词应是“光明和阴影”。
材料作文命题的内在要求,在这些年并没 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材料作文命题的发展 是日渐成熟,而且材料作文已然成为全国 一统天下之势,但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 现状并没有与之匹配,甚至很多省份的阅 卷标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在这种现状和 格局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只好选择倒退三 步,从材料作文命题本质要求的源头上, 通过在作文题材料中添加任务指令,介入 到考生写作过程和考试阅卷标准制定之中, 以起到真正引导的作用。
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而无论是学术型的论文,还是我 们通常俗称的教学体议论文,本质上都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的写作思路,也就是,在掌握一定事实、前人成果等材料的前提下,对材 料发问,也就是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等,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经暗合了这样的要求,给出材料, 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说理, 最终给出解决方法。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中,就已经带有问题 的,也就是材料作文自带任务驱动的,只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没 有把写作任务明示了而已。
“权衡”是审题的关键。
辨析性
辨析性或者叫思辨性。 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辨析性”,
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 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符合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
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2015年的很多作文题 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功夫。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 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移到学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考查学 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还有广东作文题” 感知自然的远和近“等。 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 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 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 力。 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否有益。 为了更好的体现思辨性、辩证性,最好出现上海这几年的“两概念“作文 题。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这5个特性,让你快速掌握高考语文作文新题型
稍微高级一点的写法是这样的:作文 开篇或直接或间接引述材料,然后不 顾材料整体意思,强行给材料套上一 个话题,比如“创新”。然后通篇以 类似这样的几个句子串联起来:“创 新是成功的捷径”,“创新是国家进 步的动力”,“创新是文明前进的源 泉”。
以上的这些作文写法本 身没什么问题,问题是, 它们充其量是阐释型的 话题作文的写法,完全 不符合材料作文以材料 内涵为核心,靠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来推动文章行文的内 在要求
厘清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与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更 清楚作文的训练目标和方向。
指令性 矛盾性 权衡性 辨析性 比较性
指令性
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 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行更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如2015年课 标II“谁更有风采”。
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
题形式,高考作文没有变天。
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
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
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这两
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
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
的写作要求而已。

本有任那 质什务么 说么指什 起联令么 。系的叫
和材“ 区料增 别作加 ?文任 这和务 要以指 从往令 高的” 考材, 作料增 文作加 的文了
材料作文
所谓材料作文,是要求写作者根据所给的一段文字或图画等具体材料,按照作 文命题要求,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它的特点是读写结合.写作者要经过 阅读材料、理解分析、提炼主旨、联想想象、筛选甄别、文字表达等步骤, 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材料作文的类型有:根据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 文、扩写、缩写、改写。
这种任务型作文,都应该指令什么? 体式指令,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 内容指令,指令写作内容是什么; 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 对象指令,指令具体的问题。
矛盾性
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了然后要求考 生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 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深讨、认真研究。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 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这 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光明”可 指(胸襟)坦白,没有私心;可比喻正义的 或有希望的。“阴影”的比喻义可以是心理 上不够开朗乐观,感到压力缠身;还指心灵 与修养方面的弱点或不顺利的生活境遇等, 如人生的逆境,挫折等。二者的关系是相辅 相成,相伴相随。
为此,这道作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阴影价值类: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
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先来看看非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 么。
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 种基本题型;
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标题 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我们先来看看很多高中生的一般写作 套路。他们面对一则作文题材料,一 般的做法是,从材料中抠出一个所谓 的关键词,比如“创新”,然后文章 开篇用“创新”造一组看上去很有气 势的排比句,文章主体举三五个事例, 说张三很创新,李四很创新,王五很 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
(2)辩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 耀眼的白光,
CHAPTER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依然是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 《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 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 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
这则材料只要找到点题句——希望儿 子做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激的人,即 “感恩”,中心内容就迎刃而解了.
抓关键词句法
抓住了关键词语,也就圈定了立意的范围,并以此将言论材料作文转化为 话题作文,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心论点就有了。关键词语往往是命 题者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命题 意图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