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麻醉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麻醉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
A
一、判断题
1、疖是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脓肿。
()
2、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滑膜渗出性炎为主要表现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
3、阿片类物质包括海洛因、可卡因、吗啡、可待因及氧可酮。
()
4、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出现进行性肌萎缩、肌无力,常死于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
5、髓鞘样结构是溶酶体膜脂质变性后形成的螺旋状或同心圆状卷曲。
()
6、紫外线、酒精、支原体、霉菌、尿素均可以引起炎症。
()
7、门脉高压时引起脾肿大,并可见含铁结节,引起脾功能减退。
()
8、淋巴细胞消减型往奇金淋巴瘤是预后最差的霍奇金淋巴瘤类型。
()
9、原发性子宫颈腺癌预后较鳞状细胞癌好。
()
10、肾盂肾炎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间质。
()
11、缓进性高血压病基本病变是全身细小动脉的痉挛及纤维素样坏死。
()
12、病毒性肺炎病理变化都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即肺泡间隔内的结缔组织、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
13、侧卧位时脑脊液压持续超过1.8kPa时,即为颅内压增高。
()
14、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增生结节通常无完整包膜。
()
15、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
二、选择题
16、槟椰肝可发展为()
A.门脉性肝硬化
B.胆汁性肝硬化
C.色素性肝硬化
D.坏死后性肝硬化
E.淤血性肝硬化
17、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出现的血管变化是()
A.血管扩张
B.血流缓慢
C.血流加快
D.血管收缩
E.血流停滞
18、脂肪坏死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
A.动脉阻塞
B.静脉阻塞
C.含铁血黄素蓄积
D.蛋白变性凝固
E.钙皂
19、下述关于神经组织再生的描述错误的是()
A.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被破坏后不能再生
B.神经胶质细胞可形成胶质瘢痕
C.周围神经断裂后,如果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存活,可完全再生
D.周围神经断裂后,两断端紧密对合,经数月后,其功能仍不能完全恢复
E.创伤性神经瘤是再生轴突与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形成的
20、关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正确的是()
A.良性肿瘤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B.恶性肿瘤生长方式为膨胀性或外生性
C.良性肿瘤常形成溃疡、出血
D.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小
E.恶性肿痛不会发生转移
21、慢性酒精中毒每天摄入量的标准是()
A.大于45g/d
B.大于100g/d
C.大于300g/d
D.大于400g/d
E.大于500g/d
22、诱发肾盂肾炎的因素或疾病不包括()
A.输尿管结石
B.膀胱肿瘤
C.前列腺肥大
D.滞留性导尿管
E.肾实质结核灶
23、关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最常见的甲状腺癌
B.青少年女性多见
C.生存率与肿瘤大小无关,与是否有远处转移相关
D.生长较慢,预后较好
E.有时原发灶很小,临床上首先发现转移病灶
24、以下对卵巢浆液性肿瘤描述错误的是()
A.是卵巢最常见的肿瘤
B.分为低级别及高级别浆液性癌两种类型
C.95%以上的高级别浆液性癌存在TP53突变
D.临床上大多数为双侧卵巢累及
E.肿瘤可以种植性转移扩散至对侧卵巢及盆腔
25、预后与妊娠相关的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26、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病理变化是()
A.斑块破裂
B.纤维斑块
C.粥样斑块
D.脂纹
E.钙化
27、下列不属于胎儿子宫内生长受限的危险因素是()
A.羊膜早破
B.宫内感染
C.多胎妊娠
D.放射线照射
E.子宫、宫颈或胎盘结构异常
28、患者,男,60岁,头疼、癫痫伴神经状态的改变,临床诊断为恶性神经系统肿瘤。
病理检查发现肿瘤区域有出血及假栅栏状坏死。
该患者最有可能被诊断的恶性肿痛为()A.室管膜瘤B.胶质母细胞瘤C.脑膜瘤D.神经鞘瘤E.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29、64岁的老年男性,近来在轻微运动时感到胸痛,数分钟休息后可获得缓解。
这一情况持续了数月,疼痛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都没有加重。
此患者的诊断应为()
A.稳定型心绞痛
B.不稳定型心绞痛
C.不典型心绞痛
D.变异型心绞痛
E.老年性支气管哮喘
30、小王昨天晚饭后,感觉右下腹剧痛,急诊入院。
查体:T38.1℃,神志清,右下腹麦氏点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血常规:血红蛋白145gL,白细胞计数13.6×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血小板计数215×10L。
该患者阑尾的最可能病变是()
A.纤维素性炎
B.增生性炎
C.浆液性炎
D.出血性炎
E.化脓性炎
31、患者,女,37岁,上腹部不适伴明显消瘦3个月,大便次数增多二周,食欲缺乏,最近10天内3次大便检查潜血阳性。
三天前突感耻区(下腹部)不适、腹胀。
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左侧有直径约6cm的实性肿块,肿块与卵巢界限不清,肿块周边广泛粘连,最可能的诊断是()
A.卵巢畸胎瘤
B.子宫平滑肌瘤
C.卵巢Krukenberg瘤
D.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E.胃肠道间质瘤
32、患者男,42岁,工人。
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2个月,呕血半天”入院。
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史20余年,其间未进行治疗。
超声检查发现肝脏萎缩,尾状叶增大,肝脏表面不整齐,呈锯齿状,肝脏回声增强,并出现许多低回声结节,大小5-10mm,边界整齐。
肝静脉内径变细,肝外门静脉相对增宽。
另有脾肿大和少量腹水。
中患者呕血的原因是()
A.胃肠淤血水肿
B.急性出血性胃炎
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D.胃溃疡出血
E.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33、女性,30岁,发热不适,左甲状腺扪及结节状肿大,质实如橡皮。
术后标本示,甲状腺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面灰白,镜下可见肉芽肿形成,无干酪样坏死,部分法泡破坏,胶质外溢。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B.甲状腺滤泡癌
C.亚急性甲状腺炎
D.甲状腺结核
E.桥本甲状腺炎
E.桥本甲状腺炎
34、女性,32岁,右乳细靶可见不规则密度增高影,边缘有毛刺征;穿刺活检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Ⅱ级”,请问下列哪项原癌基因的表达产物与乳腺癌靶向治疗关系最密切的是()
A.ras
B.jun
C.her-2/neu
D.myc
E.sis
三、名词解释
35、增生性炎
36、创伤性神经瘤
37、自噬
38、纤维斑块
39、肺气肿
40、宫颈上皮内痛变
41、类白血病反应
42、库欣综合征
43、流行性出血热
四、简答题
44、坏死的结局有哪些?
45、简述血栓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6、请列举至少三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简述各自的病理特点。
47、试述继发性肺结核病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48、简述急性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
49、乳腺癌的病理分型。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错
12、对
13、错
14、对
15、对
二、选择题
16、E
17、D
18、E
19、D
20、D
21、A
22、E
23、C
24、D
25、E
26、D
27、D
28、B
29、A
30、E
31、C
32、C
33、C
34、C
三、名词解释
35、增生性炎(proliferative inflammation):以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而变质、渗出性病变比较轻微的炎症。
36、创伤性神经瘤(traumatic neuroma):指神经纤维断裂损伤后,若断裂的两端相
隔太远和(或)有纤维组织增生,或因截肢失去远端,近端新增生的轴突长不到远端的神
经膜细胞索内,与增生的纤维组织绞缠在一起,形成瘤样肿块。
37、自噬(autophagy):细胞粗面内质网无核糖体区域膜或溶酶体膜突出、自吞,包
裹细胞内物质形成自噬体,再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以降解所包裹的内容物的过程。
38、纤维斑块(fi他rous plaque):是AS的中期病变,由脂纹发展而来。
肉眼观为内
膜表面见散在不规则隆起的斑块,颜色浅黄、灰黄色或瓷白色。
光镜下,病灶表面为一层
纤维帽,在纤维帽之下可见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SMC、细胞外基质和炎症细胞。
39、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是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
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
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40、宫颈上皮内痛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子宫颈鳞状上皮被不同程
度的具有异型性的细胞所取代,称为宫颈上皮内痛变,依据其病变程度不同分为3级:I 级,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Ⅱ级,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1/3至2/3;增生
的异型细胞超过全层的2/@@3.包括Ⅲ级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41、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caction):由于严重的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
毒等,造成周围血中白细胞数日显著增高,并有幼稚细胞出现,称为类白细胞反应。
42、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由于长期分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异化、脂肪沉积,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皮肤紫纹、多毛、糖耐量降低、
月经失调、性欲减退、骨质疏松、肌肉乏力等。
本症成人多于儿童,常见于20~40岁,
女性多于男性,约@2.5:1。
43、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hagic fever,EHF):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由鼠类传播给人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变以出血性血管炎为特征。
四、简答题
44、答:坏死的结局有以下几种情况:
(1)溶解吸收:水解酶使坏死组织溶解液化,或者被巨噬细胞清除。
坏死液化范围较大时,可形成囊腔。
(2)分离排出: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
可形成糜烂、溃疡、窦道、接管、空洞等现象。
(3)机化与包裹:坏死组织等可被肉芽组织取代,发生机化;坏死组织太大时,则由肉
芽组织包围形成包裹。
两者最终都可形成纤维瘢痕。
45、答:血栓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如下:①血栓的结局有溶解和吸收、机化、再通、钙化,可脱落形成栓子致栓塞。
②血栓形成可对破裂的血管起止血作用,避免大出血,对
机体有利;但在多数情况下,给机体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能阻塞血管、造成栓塞、使心瓣膜变形,导致广泛性出血。
46、答: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主要病理改变为相对单一形态的、体积较大的淋巴瘤
细胞弥漫性浸润。
瘤细胞表达成熟B细胞分化抗原。
②Burkitt 淋巴瘤:主要病理特点为
中等大小、形态相对单一的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瘤细胞间见散在吞噬碎屑的巨噬细胞,
低倍镜下形成“满天星(starry skyy”现象,高分裂指数和高调亡是该肿瘤特征性的表现。
瘤细胞表达成熟B细胞分化抗原以及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标志CD10和bcl-6,不表达Bcl-2。
③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基本病变是体积大小不等,核形态不规则的瘤细胞
弥漫浸润,核分裂象多见。
常见显著的瘤组织坏死,并可见瘤细胞浸润血管鉴和大量的反
应性炎症细胞。
肿瘤细胞表达部分T细胞分化抗原、NK细胞相关抗原以及细胞毒性颗粒
相关抗原。
47、答:(1)局灶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病变,病灶常定位于肺尖下
2~4cm处,直径0.5~lcm。
病灶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裹。
镜下病变以增生为主,中央为
干酪样坏死。
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属非活动性结核病。
(2)浸润型肺
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
X
线示锁骨下可见边缘模糊的云累状阴影,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有炎症包绕。
患者常有低热、藏乏、盗汗、咳嗽等症状。
治疗及时可治愈;如病变发展,干
酪样坏死扩大(浸润进展),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局部形成急性空洞,经支气管
播散,可引起干酪性肺炎(溶解播散);急性空洞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
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该型病变有以下特点:①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镜
下洞壁分三层: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其中有大量结核杆菌;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
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②同侧或对侧肺组织,特别是肺小叶可见由支气管播散引起的很多新
旧不一、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愈往下愈新鲜。
③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
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使肺体积缩小、变形,严重影响肺功能,甚至使肺功能
丧失。
病变空润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又称开放性肺结核。
临床并
发症包括:大咯血、气胸或脓气胸、肺源性心脏病等。
(4)干酪性肺炎:镜下主要为大片干酪样坏死灶,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根据病灶范围的大小分小叶性和大叶性干酪性肺炎。
此型结核病病情危重。
(5)结核球:又称结核瘤,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多为单个,也可多个,常位于肺上叶。
X线片上有时很雄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
(6)结核性胸膜炎:根据病变性质可分湿性(渗出性)和干性(增生性)两种。
前者为
浆液纤维素性炎,伴胸腔积液。
后者主要表现为局部胸膜增厚和粘连。
48、答:急性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包括:
(1)内皮细胞收缩:在受到炎症介质的刺激后,内皮细胞迅速发生收缩,细胞间出现缝隙,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该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2)内皮细胞损伤:烧伤和化脓菌感染等严重损伤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使之坏死及脱落,这种损伤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明显并且发生迅速,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
(3)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炎症介质可以使胞浆内相互连接的囊泡体形成的穿胞通道
数量增加并且口径增大。
(4)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在炎症修复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其
内皮细胞连接不健全,具有高通透性。
这些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可同时或先后起作用。
49、答:乳腺癌的病理分型包括:
(1)非浸润性癌
1)导管内原位癌:是局限于乳腺导管内的原位癌。
采用以核分级为基础,兼顾坏死、核分裂象.将DCIS分为3级,即低级别、中级别和高级别。
高级别DCIS往往由较大的多形性细胞构成,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常见,管腔内常出现伴有大量坏死碎屑的粉剩样坏死。
低级别DCIS.病变范围超过2mm,由小的单形性细胞组成,细胞形态、大小一致,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中级别DCIS结构表现多样,细胞异型性介于高级别和低级别DCIS之间。
2)小叶原位癌:扩张的乳腺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内充满呈实体排列的癌细胞,癌细胞体积较导管内癌的癌细胞小,大小形状较为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象罕见。
(2)没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由导管内癌发展而来,癌细胞突破导管基膜向间质没润,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
镜下,组织学形态多种多样,癌细胞排列成巢状、团索状,或伴有少量腺样结构。
可保留部分原有的导管内原位癌结构,或完全缺如。
癌细胞大小形态各异,多形性常较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常见局部肿瘤细胞坏死。
肿瘤间质有致密的纤维组织增生,癌细胞在纤维间质内没润生长。
2)浸润性小叶癌:由小叶原位癌穿透基膜向间质浸润所致。
癌细胞呈单行申珠状或细条索状浸润于纤维间质之间,或环形排列在正常导管周围。
癌细胞小,大小一致,核分裂象少见,细胞形态和小叶原位癌的瘤细胞相似。
3)特殊类型没润性癌:乳腺特殊类型浸润性癌预后有较大差异。
患者预后较好的类型包括:髓样癌、小管癌、黏液癌、分泌性癌、实性乳头状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