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本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气体、固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湖水表面结冰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铁块化成铁水
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
3.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冰的质量逐渐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是()A.冰原来的温度低于0℃
B.冰原来的温度等于0℃
C.冰原来的温度高于0℃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5.符合非晶体熔化特点的是()
A.持续放热,温度不变
B.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C.持续放热,温度升高
D.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6.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A.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
C.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7.在寒冷的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白气”,这一现象属于()
A.熔化
B.凝华
C.液化
D.升华
8.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A.
B.
C.
9.下列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10.今年冬季我市气温最低达-8℃,正确的读法是()
A.负8摄氏度
B.负摄氏8度
C.摄氏负8度
D.零下8度
11.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
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 37.0℃
B. 37.5℃
C. 38.0℃
D. 38.5℃
12.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揭开锅盖后,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A.眼镜上有灰尘
B.空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C.热的水蒸气使玻璃透明度下降了
D.锅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______.
14.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涵义深刻.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骤冷,空气中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_而形成的,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__热量;雪后,由于雪____________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5.日常生活中,炸油条用油,煮饺子用水,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 不同.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6.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1)该物质________晶体(选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10min该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3)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其中在8min-14min是________热过程(选填“吸”
或“放”).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7.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1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五、作图题(共1小题)
19.室内温度20℃,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2min时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了,此后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固体间分子的距离最小,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
2.【答案】A
【解析】凝固是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湖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盘子里的水变干了,是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铁块化成铁水,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白气”是水蒸汽的液化现象.
3.【答案】A
【解析】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在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的条件下,冰的质量逐渐增加,说明有一部分水凝固成冰,由水的凝固条件知道水要达到凝固点,还要继续放热,既然水放热则冰就要吸收热量,冰吸收热量不仅没有熔化,而且还有部分水凝固成冰,说明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否则冰吸热就一定会熔化而减少,答案选A
4.【答案】D
【解析】壶嘴冒“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到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这是浴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露珠是因为清晨温度最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这是水凝固形成的.故D 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非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6.【答案】A
【解析】深秋季节的早晨,室外温度较低,窗户玻璃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房间玻璃上液化为小液滴,附着在玻璃表面.所以小水珠应当在玻璃的内表面.
7.【答案】C
【解析】冬天,室外温度很低,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
8.【答案】D
【解析】舌头会被冻在冰棒上,是因为舌头上的水遇到冷的冰棒发生了凝固现象,水是晶体,凝固点是0℃,凝固前后温度下降,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D选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汽化是指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A选项是冰熔化为水;B选项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冰棒在上面液化形成的;C选项,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太阳出来后变成了水蒸气散去,
属于汽化现象;D选项,严冬,玻璃窗内壁的冰花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10.【答案】A
【解析】温度的单位℃,读作摄氏度,-8℃读作负8摄氏度或零下8摄氏度.
1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计的读数及正确使用方法,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
A.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液柱不可能回流,只能测量38.5℃及其以上的温度,故A错误;
B.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结果不可能是37.5℃,故B错误;
C.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液柱不可能回流,结果不会是38.0℃,故C错误;
D.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结果只能大于或等于38.5℃,故D正确.
12.【答案】D
【解析】锅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使镜片变得模糊.
13.【答案】98;吸热;保持不变
【解析】(1)水沸腾时保持沸点温度不变,由图可见,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2)图像上从第4min到第6m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4.【答案】凝华;放出;熔化吸热.
【解析】(1)霜前冷: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
(2)雪后寒:雪熔化为水时,吸热,导致气温降低;
15.【答案】沸点
【解析】日常生活中,炸油条用油,煮饺子用水,因为炸油条需要的温度高,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要高,所以炸油条要用沸点高的油才能炸,而煮水饺只需要用水.
16.【答案】(1)是;有凝固点;(2)固液共存态;(3)凝固;放
【解析】(1)从数据可以看出物体的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其中8 min~14min温度保持不变,根据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是不变的特点,该物质是晶体;
(2)第10min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故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3)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8min-14min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因此要放出热量,所以8min-14min是放热过程.
17.【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
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
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 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
【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
18.【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
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
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19.【答案】下降;酒精蒸发吸热;上升.
【解析】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因蒸发吸热,在
0-2min内,温度会降低;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后,由于室温较高,温度计的玻璃泡从周围吸热,
2min后温度上升且末温恢复20℃.图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