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1972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公安部原三局技术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刑事技术专门机构,命名为公安部一二六研究所。

1984年,公安部将一二六研究所更名为公安部第二研究所。

1996年1月11日,经公安部党委研究决定,并报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以公安部第二研究所为基础正式成立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物证鉴定中心现有科技人员300多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1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0多名在学术上有卓越建树的专家享受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

他们针对刑事案件现场勘察和物证鉴定中的难点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并推广普及,为公安业务提供了一大批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材。

中心拥有的现代化仪器设备
中心拥有一批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显微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多波段光源检测系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法医图像分析仪、DNA扩增仪、DNA测序仪、语言识别工作站、文件检验仪等,以及其他实验室设备。

鉴定中心的主要任务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承办中央国家机关、公安部交办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物证鉴定及其现场勘查工作;承办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提交的刑事案件的物证鉴定及复核,以及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授权,受理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系统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物证鉴定及复核工作;负责制定与物证鉴定相关的条例和规章制度;承担物证鉴定人员培训工作;公安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在北京昌平建有一个集教学、实验、住宿、文体活动为一体的培训基地,具有可容纳150余人的会议室、教室、宿舍和餐厅,《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从1985年起中心开始举办新技术
培训班,此后历年办班不断,已培训民-警15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培训、休闲的好去处。

《二》业务范围
物证鉴定工作
物证鉴定工作是中心工作的重点。

1976年至今,中心已累计完成4
万多起案件的物证检验鉴定工作,为一大批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和审判提供了准确线索和科学证据。

现在,中心每年承担5千余起案件的物证检验鉴定工作。

中心专业设置全面,检验范围宽广,目前已开展的物证鉴定业务有:
法医病理损伤、法医物证、DNA、毒化、微量物证、痕迹、刑事照相、指纹、枪弹、文件、爆炸等检验鉴定工作。

在物证鉴定领域,中心已成为我国人才最集中、业务最全面、装备最先进、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物证检验鉴定单位。

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
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是中心开展物证鉴定工作的基矗长期以来,中心紧紧围绕公安业务工作的需要,从实践出发,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先后取得了200多项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显著提高了技术检验水平。

"八五"、"九五"期间,取得了31项具有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如,在国内率先研究成功的DNA指纹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已在全国50多个法医物证检验实验室推广应用。

多年来,中心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5项,获公安部科技进步奖137项。

科技人员先后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

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
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任务是公安部党委赋予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

1985年中心建立培训基地,截至2000年,已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372期,培训各地技术人员15000余人次。

此外,还受各级公、检、法机关委托代培进修生300余人,培养法医专业和物证技术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24名。

先后召开各种学术交流会、研讨会等40余次,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各地技术人员间的技术交流,促进了刑事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目前,中心已拥有一支理论深厚、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学队伍,有较先进的培训教学设备和较完善的培训管理机构,随着"科技强警"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培训工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