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临床护理的风险研究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儿童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儿科护理就成为了医治儿童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科病区的情况特殊,患者具有其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经常发生病情变化、突发事件,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
并且由于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不专业、低素养、粗心大意,儿童护理工作存在很大问题,甚至发生很多医患纠纷情况。
本文通过对儿童护理工作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护理现状、解决护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儿童护理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问题;解决措施
2儿科护理目前的现状
2.1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及风险防范意识
护理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是减少工作疏漏,避免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前提,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直接影响着病区的护理安全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量较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出现诸如查对不仔细、交接班马虎、违规操作、病区巡视不及时、发错药、穿刺后忘记松止血带等现象,引发患儿家属的不满。
此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存在侥幸心理,在发现安全隐患之后也并没有及时上报或处理,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2.2护理人员能力的缺乏
2.2.1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这里不仅仅指的是其职业技能也指的是及其工作心态,行为规范。
现如今,越是基层的医疗机构,对于护理人员本身能力的要求越低,这也直接导致了当前医院护理人员情况的两极分化,而经常出现的如对药物禁忌不明确,对患儿缺少耐心,输液手法生疏等等,都进一步激化了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的矛盾,最终导致纠纷发生。
2.2.2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工作量较重以及其本身不善于沟通等原因都会使患儿家属与其之间的关系僵化,从而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很容易导致问题发生。
如,对待家属语气较为生硬,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准确回答,以及更为严重的将私人情绪带入工作中等,都是现如今较为常见的现象。
3存在的问题
3.1制度化管理不严格
儿科作为医院所有科室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工作量较其他科室相比较大,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接诊的患儿病情变化较大。
在一些地区,每当出现流感等传播较广的
疾病时,医院儿科就会人满为患。
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一些医院就无法保证管理制度能够实实在在的严格落实。
在没有制度进行保障的情况下,一些医护人员为了加快处理速度对护理程序进行及简化,造成护理工作不够彻底,或者忙中出错,造成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
3.2护理人员缺乏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由于与患儿家属沟通不足产生的护理危险也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儿家属对医疗知识匮乏使得护理人员采取的一些护理手段无法理解,甚至有些家长会对护理人员的一些抽血等常规操作都产生误解,阻挠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阻挠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患儿进行及时护理而出现一定危险。
例如,至今还有一部分人在就医过程中不遵守就医流程,插队、推搡、喧哗、态度恶劣等情况屡见不鲜,这直接导致了护理人员在面对这类患者家属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护理之前用同患者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将可能进行的一些护理操作和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讲解,争取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使得护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同时将患者家属阻挠护理工作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详细告知,防止由于沟通不足而产生护理风险。
3.3护理工作细节管理不足
多数医疗事故、风险事件的发生均是因细节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
如临床纪录存在漏洞。
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进行临床记录不仅可以便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同时也便于患者病情复发时医生能够及时进行救治。
但是,在对护理过程中的临床记录进行查看时发现,当前儿科护理进行的临床记录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当医院接受患者以后,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患儿表现出来的主要生理特征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医院医生进行病情诊断。
但是当前很多临床记录并没有对患者病情的特点进行详细记录,主要原因是同患儿家长的沟通工作不够细致,因此在进行记录时很大程度上是凭经验进行。
其次,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每一次进行的护理操作都必须详细记录。
但是很多临床记录都不够详细,甚至中间出现一段时间的空白,这使得患者一旦病情突变,医生在进行用药时没有依据。
最后,一些护理人员字迹潦草,对护理记录书写不够规范,甚至存在记录雷同的情况,使得临床护理记录丧失了原有的意义。
4儿科护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4.1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培训体系及考评体系
针对提高护理质量这一目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应用考评体系对其护理质量进行评分。
对患者要明确告知其病情,并告知相关的护理事项,确保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减少护
患纠纷发生;定期开展细节管理培训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建立人性化的上班轮休与请假制度,保障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还应当制定合理的考评制度,以帮助其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考核的内容应当包含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熟练情况、沟通能力、工作态度、努力程度等等方面。
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定期不定时地对于相关护理人员的能力进行考评。
并将其作为护理人员工资下发、奖金发放、专业培训、职业晋升等等的重要内容的参考标准,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促进其效率不断提升。
4.2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各种风险在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
儿科接诊的患者一般都身体较弱,与成人不同,因此一旦出现纰漏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为了降低风险几率,实现患儿的较快康复,必须加强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意识。
在医院儿科的科室内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专门的讲解,同时对后果的严重性进行普及,在科室内部形成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依据流程对患儿进行护理,使每个医护工作者心中都具有存在风险的意识。
同时在进行实际操作之前必须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通过同患者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然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产生,实现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3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要实现风险的降低,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理论知识丰富。
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利用有关知识对一些情况进行处理,保证护理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实现护理工作为患者服务的宗旨。
同时医院方面必须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对科室的相关业务知识定期进行考核。
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实现医疗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此外,必须鼓励医护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学习,要紧盯医学前沿,通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实现医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加强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有效的在科室内部建立起良好的氛围,实现儿科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4加强沟通能力,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在很多情况下,患者家属也对护理工作产生的效果起到一定作用。
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够而出现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尤其是儿科护理,幼儿由于较为娇嫩,当进行一些疼痛感较强的护理时就会出现哭闹的情况,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沟通,就会出现患者家属阻挠护理工作的进行,甚至造成事故的出现。
在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社会形势下,进行一些护理操作之前,如果没有同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将护理过程中采用
的手段和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告知,就会出现患者家属不理解,甚至认为医护人员在伤害患者。
因此,医护人员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个小细节均能够给予患儿关心与爱护。
5结束语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护理手段和技术已经得到大面积的应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儿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只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对策对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儿科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个人素养、法律意识、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等,护理过程重视细节护理,强化护理管理的作用。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其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医院的综合护理水平的提升。
才能实现儿科护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6参考文献
[1]须玉红,高新,陈春花.儿科护理纠纷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新疆医学,2015,39(1):144-146.
[2]王雪文.新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14,4(19):67.
[3]张璇.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