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高中语文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单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礼与俗的关系,是俗先于礼,礼本于俗。

俗一旦形成礼,礼上升为典章制度和道德准则,就具有规范化的功能和强制性的力量,要求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

,成为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主流。

A.所以俗是礼的起源,却高踞于其上
B.所以礼虽然起源于俗,却高踞于俗之上
C.所以高踞于俗之上的礼,虽然起源于俗
D.所以虽然礼起源于俗,俗却高踞于礼之上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

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
A./ 这如果而且那么也
B.最好当然一旦 / 而且就
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 /
D.尽量 / 因为进而所以仍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解玺璋推出的新作《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与他的“自改革”》,聚焦梁启超主张“自改革”的这段历史,让我们重
回那个波谲云诡的年代。

②提到贪官,老百姓脑海里往往出现这样一个形象:大腹便便的肚子,油光锃亮的脑门儿,穿着扣不上扣子的西装,还架着一副显得很诚善的黑框眼镜。

③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④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
一词的地步。

⑤2016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日渐式微,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行业整合的背景下,2017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与风险并存。

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人口越来越少,有些山区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

A.①②④B.②③⑥
C.①④⑤D.③⑤⑥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入夏以来,南方各省市普降大雨,多地洪水泛滥,两湖地区受灾尤为严重,数十万人民群众生灵涂炭。

B.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C.艺术团的演出,受到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D.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孟子身处一个弱肉强食、生存还是毁灭尚需思考何者第一的时代。

________,它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虚妄色彩。

①他大谈温文尔雅,大论需长时间验证的空之又空的美好蓝图
②从这个层面,不能不说,孟子执着的是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③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不合时宜性,带有荒谬性
④这种行为的倡导者注定只能是具有悲情色彩的失败的理想主义者
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
C.①④③②D.④③①②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

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

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

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
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

此易伐也。

”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

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今君忧在内。

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

今君破
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②焉,则交日疏于主。

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

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

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

故曰不如伐吴。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善。

虽然,吾
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
迎之。

”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 ①高、国、鲍、晏: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②不与:不在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B.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C.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D.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指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封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B.“齐”指齐国,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

C.“甲兵”指披坚执锐的士卒,在我国及他国历史上均有出现。

也用作军事的代称。

文中指的是前者。

D.“大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

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表现出他为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C.子贡的说辞,指出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有韬略和擅长游说的才能。

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作乱的阴谋才容易实现,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
(2)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3)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丁·路德·金之梦(节选)
狄马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新约:马太福音》第10章
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一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
裁缝因为拒绝给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市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

这时,一个杰出的黑人刚刚从北方的一所大学毕业不到半年。

当他从一个黑人民权组织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

他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不与邪恶的规
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给汽车公司以经济上的支持。


他就是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他先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神学院学习,
最后在波士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帕克斯事件”发生四天后,他在该市组织黑人55 000名,掀起一场著名的黑人
为争取基本人权的“罢乘运动”。

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团结起来为自身权益而抗
议的运动。

当时,马丁·路德·金26岁,在一座小教堂当牧师。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黑人集会。

会上,他面对
25万听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当时,与会的黑人唱了一天灵歌,听了一天演说,身心疲
惫到难以站着听讲。

但当马丁·路德·金上台时,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
作一张“支票”,当黑人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

语音铿锵,雄浑苍凉,让人想起黑人兄弟自贩卖为奴以来几百年的苦难和眼泪——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觉醒起来,真正信守她的诺言:我们坚信这条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佐治亚州红色的山丘上,从前奴隶的儿子和从前奴隶主的儿子将会像兄弟一样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狂热情绪使人透不过气来的地方也会变成一块自由和公正的绿洲!
……
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仍然能够感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


即使在这一场波涛汹涌、黑人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的集会上,他仍然以他惯有的理性和基督之爱向人群宣讲:
“我必须对站在通往正义之宫的温暖入口处的人们进一言,我们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进程中,决不能轻举妄动。

我们
决不能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就啜饮敌意和仇恨的糖浆。

我们必须永远站在自尊和教规的最高水平上继续我们的抗争。

我们必须不断地升华到用精神的力量来迎接暴力的狂风怒浪”。

这就是一个“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

在他看来,“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

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酷爱平等的人们,甚至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做客,并说:“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到,有一天新的民权法案能够在参众两院通过。

”三个月后,总统带着这个梦遇刺身亡。

而像大多数理想主义者一样,马丁·路德·金,这个一生苦心经营“梦想”的黑人也最终倒在了“梦”的路上。

1968年3月,马丁·路德·金组织“贫民进军”。

4月,来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下榻洛林汽车旅馆。

4日晚饭前,他立在二楼三百号房间的阳台上,和其他同志谈话。

而没有想到,这时在街对面的一幢普通公寓里,一个狙击手已端好了一架带有观测镜的汽步枪。

子弹从前面穿过马丁·路德·金的脖子,在腭后爆炸,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
骨就这样断裂了;一个怀揣美好梦想的黑人就这样倒下了,不再起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当马丁·路德·金知道“帕克斯事件”的时候,他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

他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进行武力反抗。

B.“帕克斯事件”发生后,马丁·路德·金马上组织了“罢乘运动”。

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团结起来为自身权益而抗议的运动。

C.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的人们,使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做客。

D.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语音铿锵,雄浑苍凉,他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支票”,当黑人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

E. 本文选取了马丁·路德·金一生中的“罢乘运动”、做《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和领导罢工被害这三个典型事例,表
达了作者对马丁·路德·金钦佩、赞美、敬仰、痛惜的情感。

【2】本文在引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后,这样评价道:“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

”你认为作者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
【3】如何理解“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显著的特征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

四、语言表达
1.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话。

要求观点鲜明,句式基本一致。

(6分)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2分)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


五、语言表达
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六、其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梦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飞翔;梦想是最温暖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它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单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礼与俗的关系,是俗先于礼,礼本于俗。

俗一旦形成礼,礼上升为典章制度和道德准则,就具有规范化的功能和强制性的力量,要求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

,成为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主流。

A.所以俗是礼的起源,却高踞于其上
B.所以礼虽然起源于俗,却高踞于俗之上
C.所以高踞于俗之上的礼,虽然起源于俗
D.所以虽然礼起源于俗,俗却高踞于礼之上
【答案】B
【解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横线前后表述的信息,为同前句保持句式一致,由后文“成为”推测主语应为“礼”,排除A.D;由前文“礼本于俗。

俗一旦形成礼,礼上升为典章制度和道德准则” “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强调的是“礼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可以排除C。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

回答这类题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段的意思,二是空格前后的语句的意思。

先找语段的中心句,再联系前后文的意思,注意主语的一致性。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

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
A./ 这如果而且那么也
B.最好当然一旦 / 而且就
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 /
D.尽量 / 因为进而所以仍
【答案】A
【解析】此类关联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可以根据语句间的逻辑关系选用恰当的关联词。

第二处针对第一处而言,故用“这”。

第三处表假设,第四处和第三处构成递进关系。

第五处与第三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解玺璋推出的新作《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与他的“自改革”》,聚焦梁启超主张“自改革”的这段历史,让我们重回那个波谲云诡的年代。

②提到贪官,老百姓脑海里往往出现这样一个形象:大腹便便的肚子,油光锃亮的脑门儿,穿着扣不上扣子的西装,还架着一副显得很诚善的黑框眼镜。

③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④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⑤2016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日渐式微,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行业整合的背景下,2017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与风险并存。

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人口越来越少,有些山区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

A.①②④B.②③⑥
C.①④⑤D.③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运用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本题,①波谲云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

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

也说“云谲波诡”。

符合语境。

②大腹便便:本义就指肚子大,与“肚子”语义重复。

③管见所及:指自己的见识不广,看法未必正确。

用作谦辞,用在此处不当。

④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增添一句话。

此处合适。

⑤日渐式微:逐渐没落,销声匿迹。

泛指事物或人逐步地衰落。

此处合适。

⑥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不合语境。

故选C。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
1.不要望文生义。

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

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

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

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

3.注意适用对象。

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

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

4.注意谦敬成语。

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

5.注意两用成语。

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

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

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

7.再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

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

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
视含有近义、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入夏以来,南方各省市普降大雨,多地洪水泛滥,两湖地区受灾尤为严重,数十万人民群众生灵涂炭。

B.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C.艺术团的演出,受到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D.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

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本题A项,成分赘余,“人民群众”与“生灵”重复;B项,搭配不当,“羞辱”与“自己的不满”不能
搭配,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D项,语序不当,主语“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后面的谓语搭配不当,原
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

故选C。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孟子身处一个弱肉强食、生存还是毁灭尚需思考何者第一的时代。

________,它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虚妄色彩。

①他大谈温文尔雅,大论需长时间验证的空之又空的美好蓝图
②从这个层面,不能不说,孟子执着的是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③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不合时宜性,带有荒谬性
④这种行为的倡导者注定只能是具有悲情色彩的失败的理想主义者
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
C.①④③②D.④③①②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

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本题根据横线前后句子的提示进行判断比较简单。

第一个句子交代了孟子生存的环境,从结尾处结论可知,这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结合孟子自身理解,可知是对其理想不能付诸实践的原因的剖析。

从4个句子本身也可推断其位置,比如②句中的“从这个层面,不能不说”很明显是结论性
的内容,应放在最后;③④句中的“这种行为……”肯定是有意而指的,所以理应放在①的后面。

至于其余的顺序,
就容易推断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

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

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

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
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

此易伐也。

”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

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今君忧在内。

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

今君破
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②焉,则交日疏于主。

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

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

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

故曰不如伐吴。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善。

虽然,吾
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
迎之。

”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 ①高、国、鲍、晏: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②不与:不在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B.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C.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D.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最重要的是要从语意相对独立完整的角度来断句,这样就要关注句子中的名词或代词,因为名词或代词在句中能做主琼中或宾语。

本句根据句式的整齐性排除BD;“恶”的宾语是“甲兵之事”,排除C。

故选A。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

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
成并列、排比。

(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
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

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指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封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B.“齐”指齐国,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

C.“甲兵”指披坚执锐的士卒,在我国及他国历史上均有出现。

也用作军事的代称。

文中指的是前者。

D.“大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答案】C
【解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文化常识识记能力。

回答此类题目,必须多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C项,在文中指的是后者。

故选C。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