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施工用钢桁架三角形挂篮设计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臂施工用钢桁架三角形挂篮设计与应用
摘要:结合悬臂施工特点,选择三角形挂篮,设计为轻型钢桁架结构形式。

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挂篮各个构件的受力分析,并依据规范进行强度、稳定性和刚度验算,以及空载行走时和侧向抗风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新设计的挂篮结构轻巧,节省材料,易于施工现场加工制作和拼装,节约了工期。

计算和荷载试验表明该钢桁架三角形挂篮满足承重200余吨时的施工要求。

关键词:悬臂施工;钢桁架;型钢;三角形挂篮;设计和应用
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悬臂浇筑施工工艺时,必须选用合适的挂篮作为混凝土浇筑的承重结构。

挂篮一般采用钢结构,且方便工地现场加工,多采用型钢设计和制作加工挂篮。

常见的挂篮结构形式多为桁架式(菱形或三角形),也有采用贝雷梁或六四式军用梁改造制作的简易挂篮。

三角挂篮以其特殊的优点被广泛采用。

某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悬臂浇筑施工工艺,梁高从9m按照二次抛物线渐变为3m,各混凝土梁段重量较大,尤其1号块和2号块自重均达200t以上,采用一般挂篮不能满足施工变形和安全要求。

本文结合该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特点,采用标准化生产的型钢,设计了三角形钢桁架挂篮,现场加工制作,并通过荷载试验和实际应用,满足施工要求,并节约了一定施工成本。

1 钢桁架三角形挂篮设计
挂篮由主桁架、前悬吊系统、后悬吊系统、底模平台、模板系统及后锚、行走系统组成。

主要构件选用型钢及组成方式分别是:
(1)主桁架包括上纵梁、立柱、斜杆及横向联接桁架。

其中前斜杆、上纵梁、立柱采用2[]40b槽钢;后斜杆采用2[]36b槽钢。

上纵梁、立柱及斜杆采用M27高强度螺栓联接,联接钢板3cm厚。

横向联接桁架采用14槽钢焊接。

(2)前悬吊系统包括前上横梁、前下横梁、操作平台及前吊杆。

前上横梁采用2I56b工字钢;前下横梁采用2I36b工字钢;设置6根吊杆,其中腹板两侧采用Q345钢带,钢带宽度15cm,厚度3.2cm和2cm,其余采用JL32精轧螺纹钢吊杆。

(3)后悬吊系统包括后下横梁、中上横梁及悬吊系统。

后下横梁采用2I36b 工字钢,设置7个吊带。

中上横梁采用2I36b工字钢。

吊杆系统全部采用JL32精轧螺纹钢。

(4)底模平台由底模及底纵梁组成。

底纵梁采用2][32b槽钢,腹板位置4道,底板位置3道。

挂篮构造图如下图1所示:
2.2.2 施工荷载
模板单侧自重为17.1t,共计34.2t。

其他施工荷载包括混凝土振捣、冲击荷载及人群、机械等活载,按恒载(混凝土、模板自重)0.2倍计。

2.2.3 风荷载
风荷载计算按50年一遇静风压力计算。

结合当地基本风压值所得风荷载标准值为:
Fwh=61.3253kN
风荷载仅在验算挂篮空载行走时的横向稳定性时组合,组合系数取1.1。

2.3 钢构件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根据规范中压弯构件的强度规定值:
2.6.1 空载行走时抗倾覆稳定性
挂篮空载前进时,容易发生向前倾覆。

空载行走到最大悬臂时,由底模、侧模形成的倾覆荷载为287.8 kN,并假定作用在主桁架悬臂端,故倾覆力矩为:
287.8×5.48=1577(kN﹒m)
抗倾覆力矩由后锚固焊接勾板提供,且由焊缝抗剪承载力确定。

由焊缝强度计算,一个勾板承受的最大剪力为116.5kN。

一侧主桁架行走后锚设置8个勾板,可承受最大剪力为1864kN。

勾板中心到前支点距离3.87m,则抗倾覆力矩为:
1864×3.87=7214(kN﹒m)
抗倾覆安全系数:7214/1577=4.6>2,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2.6.2 侧向抗风稳定性
假定挂篮承受的侧向作用在挂篮侧向的四个角点上,计算可得每个集中力大小为15.33kN。

风荷载对前支点力矩为:
15.33×2×(5.04+5.04)=171.1(kN﹒m)
侧向承受风荷载时,抗倾覆力矩仍由后锚固勾板提供,且每侧只有一个勾板受力,则两个勾板提供的最大剪力为233.0kN。

则侧向抗倾覆力矩为:
233.0×3.87=902(kN﹒m)
抗风倾覆安全系数为:902/171.1 5.32=>。

满足侧向抗风倾覆安全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1)采用型钢设计为钢桁架三角形挂篮,各杆件受力较为均匀,结构轻巧,有利于节约材料。

挂篮总重77t,小于设计文件不超过100t的限值,优于菱形挂篮结构,较为经济。

(2)采用型钢现场加工和制作挂篮,较为方便快捷。

共24只挂篮,加工周期3个月,保证了预应力混凝土主梁悬臂施工工期要求。

(3)挂篮与底模板、侧模板形成整体系统,每一个梁段施工完毕后,主桁架与模板整体向前推进,缩短了挂篮作业周期。

(4)力学分析得知挂篮各个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安全要求,整体稳定性也满足安全要求。

但挂篮的变形在1#梁段浇筑时略超过规范限值。

依据要求,对挂篮进行拼装和静载试验。

试验结果标明,加载与1#梁段自重等重时,变形并未超过20mm,这是由于计算模型简化所致。

因此,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1#梁段浇筑时,并未对前端上下横梁加强。

(5)实际应用中,联接主桁架的中横梁离混凝土梁顶高度1m左右,现场影响了工人作业和通行。

可借鉴菱形挂篮的设计,将中横梁抬高到1.8~2.0m,方便作业人员从下方通过。

参考文献
[1] 王祖蕾,王孝军.悬臂施工大吨位挂篮设计及力学性能分析[J].甘肃科技,2012(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