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专练:1.1 探索勾股定理 练习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探索勾股定理 优化设计 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形的特征——三角形中一个角是直角,转化成数量关系——三边之间满足2
22b a c +=。

利用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许多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

它在理论上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中有很大的用途,因而这一节课的教学就显得相当重要。

对“勾股定理”的教学,笔者做如下的设计:
一、复习性导语,自然引入(时间:7—8分钟)
我们知道,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还分别存在着两边相等和三边相等的特殊关系。

那么对于直角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研究的问题:勾股定理。

这一段导语的目的是,既复习旧知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又很自然地引出新问题:勾股定理。

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二、拼图证明,直观易懂(时间:13—15分钟)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采用哪种方法直观易懂地使定理得到证明,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为解决这个难点,我们设计这样一则填空题:
用两直角边是a 、b ,斜边是c 的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图1。

观察图形并思考、填空:
1.拼成的图中有_______个正方形,______个直角三角形。

2.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小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

3.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小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到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小正方形的面积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于是可列等式为_______,将等式化简、整理,得_______。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及时点拨,并适时引导,使学生正确地完成填空题。

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我们没有采用教师讲解的方法去完成,而是设计了一组思考填空题,让学生在思考、填空的过程中完成该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是本节的难点,教科书采用将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两个图形的方法进行证明,既繁琐,又费时。

笔者所采用的证明方法,在初二学生目前所学的有限知识中,是一种较简便的证明方法,比教科书上介绍的证明方法省时易懂。

三、精选练习,掌握应用(时间:20—22分钟)
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一定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方法,为此,可设计下列三组具有梯度性的练习:
练习1(填空题) 已知在Rt △ABC 中,∠C=90°。

①若a=3,b=4,则c=________;
②若a=40,b=9,则c=________;
③若a=6,c=10,则b=_______;
④若c=25,b=15,则a=________。

练习2(填空题)
已知在Rt △ABC 中,∠C=90°,AB=10。

①若∠A=30°,则BC=______,AC=_______; ②若∠A=45°,则BC=______,AC=_______。

练习3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是6cm 。

求:
(1)高AD 的长;
(2)△ABC 的面积ABC S 。

练习1是在学生刚刚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内容后,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练习。

这时应提醒
学生注意:∠C=90°,则c是斜边,边a、b是直角边。

以便学生正确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

练习2是学生在初步掌握了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方法以后,有所提高的一组练习,既要用到30°直角三角形和4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又要用到勾股定理。

练习3综合性较强,它既要结合图形的性质,又要用到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这三组练习紧紧围绕本节的重点而设置,学生完成这三组练习后,对勾股定理的应用就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学了四边形和一元二次方程后,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