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八章淬火与回火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马氏体分解(100--250 ℃ )
(1)高碳马氏体分解 b.马氏体单相分解(150-250 ℃ ) 当温度高于150℃时,碳 原子扩散能力加大,α相中 不同浓度可通过长程扩散 消除,析出的碳化物粒子 可从较远处得到碳原子而 长大。故在分解过程中, 不再存在两种不同碳含量 的α 相,碳含量和正方度不 断下降,当温度达300℃
回火组织(M回、T回、S回)比较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回火组织(M回、T回、S回)比较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T8钢的回火组织(M回、T回、S回)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硬度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强度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碳钢淬火后回火时的力学性能的变化总结
钢在回火时力学性能变化如下: (1)硬度:回火时硬度变化的总趋势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低、中 碳钢在250 ℃以下回火硬度下降不多,高碳钢在100℃回火时硬度略有上升, 出现一个峰值。 250 ℃以上回火硬度持续下降。 (2)强度和塑性:回火时强度变化的趋势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强度(σb、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随温度升高,淬火组织将发生五个阶段变化: • 马氏体中碳原子偏聚(100℃以下) •马氏体的分解(100~250℃)
产物:M回
• 残余奥氏体的转变(200~300℃) 产物:M回(主要)+ B下(微量)
• 碳化物析出和转变(250~400℃) 产物:T回
使其长大。但由于温度低,进行的仅仅是近程扩散,从而形成 具有二个浓度的α相,析出的碳化物粒子也不易长大。
b) 在高碳区继续形成新核,随时间延长,高碳区逐渐变成低 碳区,高碳区减少。
c) 低碳区增多,平均成分将至0.250.3%,与原始碳量、分 解温度无关。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00
600
500
温 度
400
℃
300
Ms 200
100
0
Mf
-100
-200 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Wc 100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2 回火
回火——将淬火零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某一温度 保温,使淬火亚稳组织转变为稳定的回火组织,并以 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过程。
回火目的:提高淬火钢塑性和韧性,降低其脆性; 降低或消除淬火引起的残余应力; 稳定尺寸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 α相状态变化及碳化物聚集长大(>400 ℃) 产物: S回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三、合金元素对回火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回火时组织转变的影响表现在: 1.延缓钢的软化,提高钢的回火抗力; 2.引起二次硬化现象; 3.影响钢的回火脆性。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T12钢780℃淬火+200℃回火组织(400倍M)回+碳化物+Ar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ε碳化物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总之,这一阶段转变完成后,钢的组织是由有一定过饱和度 的α 固溶体和与其有共格关系的ε碳化物所组成的复相混合组 织,称为回火马氏体(如图)。
M → M回(α’+ε-碳化物) 在普通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出回火马氏体中的ε碳化物。 回火马氏体在形态上与淬火马氏体相似,但回火马氏体易腐 蚀,呈黑色组织。
一、回火时钢的组织转变
随温度升高,淬火组织将发生五个阶段变化: • 马氏体中碳原子偏聚(100℃以下) •马氏体的分解(100~250℃)
产物:M回
• 残余奥氏体的转变(200~300℃) 产物:M回(主要)+ B下(微量)
• 碳化物析出和转变(250~400℃) 产物:T回
• α相状态变化及碳化物聚集长大(>400 ℃) 产物: S回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5.α相状态变化和碳化物聚集长大(400--700 ℃ ) 主要发生如下变化: 内应力消除: 宏观区域性内应力(工件内外),550 ℃全部消除; 微观区域性内应力(晶粒之间), 500 ℃基本消除; 晶格弹性畸变应力(碳过饱和), ε转变完即消除。 回复与再结晶:回火使亚结构(位错、孪晶)消失;板条和片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碳化物的转变(250--400 ℃ ) 亚稳碳化物将转变成为更加稳定的碳化物形式存在。 高碳钢:
M M+ε M+ε+χ M+ε+χ+θ
M + χ + θ M + θ(稳定的回火屈氏体)
中碳钢: M M+ε
M + θ(稳定的回火屈氏体)
产物: 回火马氏体。 性能: 保留高硬度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0钢980℃淬火+200℃回火组织(400倍)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T12钢1100℃淬火+200℃回火组织(400倍)M回+Ar
状马氏体特征保留(回复)、消失(再结晶)。
碳化物聚集长大:原棒状、片状、粒状渗碳体消失、溶解,并 逐渐球化长大,越来越粗大。
产物:等轴状铁素体+均匀的球状碳化物 ——回火索氏体。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回火索氏体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低碳钢: M 位错处偏聚 M + θ(稳定的回火屈氏体)
产物: 回火屈氏体 (饱和α相+细小粒状渗碳体) 回火屈氏体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综上所述 1.板条马氏体 马氏体中的碳原子全部析出,在原马氏体内 或晶界上析出渗碳体。α 相仍保持原M的形态。 χ2碳.片化状物马再氏转体变成ε渗碳碳化体物。溶χ解碳,化形物成仍χ碳与化基物体(保χ持—共F格e5C关2系),。 渗碳体与基体无共格关系。α 相中的孪晶亚结构消失。 这一阶段转变完成后, 钢的组织由饱和的针状α相和细小粒 状的渗碳体组成,这种组织称为回火屈氏体。回火屈氏体仍 保持原马氏体的形态,但模糊不清。
2.884
1.009
0.21
200
1h
2.859
2.878
1.006
0.14
225
1h
2.861
2.874
Hale Waihona Puke 1.0040.08
250
1h
2.863
2.872
1.003
0.06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双相分解机制: a) 在碳原子的富集区,形成碳化物核,周围碳原子的扩散促
十分稳定,在回火加热时Ar发生部分分解,导致Ar稳定 性下降,在随后的快速冷却过程中剩余的Ar转变为马氏 体,使钢的硬度有较大提高,这种现象称为二次淬火。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引起二次硬化 定义:某些淬火钢在500~650℃ 回火后硬度又增加的现象。 本质:合金碳化物的弥散强化 意义:红硬性、高温强度
1、提高钢的回火抗力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1.提高钢的回火抗力 Me对低温回火的影响较小 中、高温下, Me阻碍碳的扩散,显著提高了马氏体的
分解温度。 Me可阻止碳化物长大和F等轴化,延缓了硬度的下降。 发生二次淬火现象。某些高合金钢(如高速钢)中的Ar
合金钢回火时碳化物析出序列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四、回火脆性
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时,钢的韧性显著下降的现象。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马氏体分解(100--250 ℃ ) (1)高碳马氏体分解
a.马氏体双相分解(100~150 ℃ )
当温度低于150℃时,回火后可出现两种不同正方度的M。
σs、SK)不断下降,塑性(δ、ψ )不断升高。但低温回火时强度略有上升,
塑性基本不变。弹性极限σe在300~400℃有一峰值。 (3)韧性:回火时韧性变化的趋势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韧性升高,但合 金脆钢性的。韧性升高是不连续的,在T-aK和 T-KIC曲线上出现两个谷值,即回火 (4)高碳钢淬火裂纹:回火时可发生自动“焊合”,消除或减少裂纹。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一、回火时组织转变
按回火温度划分如下阶段,但各阶段也不是单独发生, 而是相互重叠的。 1.碳原子偏聚(时效阶段) ——(100℃以下) 由于淬火马氏体为过饱和固溶体,组织中有大量亚结构。 位错马氏体,低温下C、N原子短程扩散到位错线附近 孪晶马氏体,低温下C 、N原子短程扩散聚集到某一晶面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Mo钢中碳化物在550℃时产生二次硬化。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高速钢三次560℃回火,在560℃回火时 , 产生二次硬化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含碳 1.4%的马氏体回火后点阵常数、正方度与含碳量的变化
回火温度 回火时间 a ℃
c
c/a
碳含量(%)
室温
10d
2.846
3.02
1.062
1.4
100
1h
2.846
3.02
1.062
1.2
125
1h
2.846
2.886
1.013
0.29
150
1h
2.852
2.886
1.012
0.27
175
1h
2.857
问题:1、回火组织M回、T回、S回的性能有何差别? 2、 T回与T、S回与S,在组织和性能上有何差别?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二、回火组织机械性能 回火组织机械性能取决于回火组织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时,正方度c/a接近1。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马氏体分解(100--250 ℃ ) (2)低碳及中碳马氏体的分解
低碳钢及中碳钢MS点高,淬火过程中会发生碳原子偏聚
及碳化物析出,这一特征称为自回火。淬火后,在150℃ 回火时,不再发生碳化物的析出。当回火温度高于200℃ 时,发生单相分解析出碳化物。中碳钢正常淬火得到板条 与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并有低碳、高碳马氏体特征。
3.残余奥氏体分解(200--300 ℃ )
在200~300℃之间, 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将发生分解,转 变为回火马氏体或下贝氏体。其转变可用下式表示:
Ar → M回或 B下(α’+碳化物)
碳化物可能是ε-FexC ,也可能是Fe3C 。 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与过冷奥氏体同属亚稳组织,但 二者仍有不同点,如: (1) 已发生的转变会对残奥氏体带来影响,如马氏体条间 的残余奥氏体含碳量就大大高于平均含碳量,已转变的马 氏体会使残奥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等。 (2) 回火过程中,马氏体将继续转变,这必然影响到残余 奥氏体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