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第二次段考(12月)试题人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二次段考(12月)历史试题
卷 1(48分)
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

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对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一认识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
3、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知行合一 C.发明本心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4、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到明清时期在社会上却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促使这种观念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需要B.工商业空前兴盛 C.民主思想的出现 D.商人地位的提高5、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征不信的科学方法
D.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6、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文艺淡化了社会实用的功利色彩,更加关注文艺的自身规律和创作技巧,出现了为文艺而文艺的文艺思潮,出现了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是继先秦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第二个转折时期。

据这位学者的观点分析,这一时期应该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7、对“情”“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

汤显祖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与这一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A.程朱理学日益僵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C.出现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D.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传入
8、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下表格反映了哪一环节
9、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
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

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10、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材料表明他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思想、革命派思想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都曾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

相比而言,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表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对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抨击与文化革新
C.提出关于“文学革命”的主张 D.丰富了辛亥革命后的文化成果
12、在中国近代,封建文化的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下列对封建文化解体起重要作用的是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②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途径的发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13、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被延误的内在原因不包括
A.萌生与发展的“市民社会” B.“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
C.僵滞的小农经济产业机制 D.传统保守的社会文化心理
14、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

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 B.消灭私有制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5、1962年蒋介石曾对安徽历史上的一位文化巨匠作挽联进行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由此可判断这位文化巨匠应是
A.梁启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
16、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启蒙运动相比,相同之处不包括
A.初兴之时都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B.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
C.都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
D.在运动中其思想潮流都发生了变化
17、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认为“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以下没有体现“明显超越”的是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
18、塞内卡(公元前4年一公元65年)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

他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赋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塞内卡表达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塞内卡反对奴隶制度
C.斯多亚学派思想为罗马法观念的形成创造了一些条件
D.塞内卡的观念与儒家哲学一样具有朴素的人道主义色彩
19、中华世纪坛举办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展,展出了以下图片。

某同学为此罗列出了以下四个主题,其中符合以下作品内涵的是
A.古典文化的复兴
B.理性光芒普照的艺术殿堂
C.复杂的内心、细腻的情感
D.禁欲主义下的人性尊严畅想
20、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

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老子 C.圣西门 D.卢梭
21、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新的精神……世界”是指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22、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民本思想 B.主权在民 C.教权至上 D.君主立宪
23、康德的去世使哥尼斯堡全市居民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人们连续16天自发前往吊唁。

直到现在,加里宁格勒的年轻人结婚时,也不忘带上一束花放到康德的墓前。

下列属于康德的主要贡献的是①崇尚思想自由②肯定人生而自由③抨击愚民政策④主张三权分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为
A.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B.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C.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D.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展
卷 2(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25题20分,26题16分,27题16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这三种品质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材料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

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之处。

(6分)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甑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

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材料四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魂还魄之宝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

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药.投宝方而生乎?若其欲之,则吾请执卢梭诸大哲之宝旌,以招展于我神州上。

——摘自邹容《革命军》(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6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27、(18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
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6分)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6分)
2012——2013学年(上)二段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5、(20分)
(1)重美德、知识;重教育;重人和社会的研究(每点2分,共6分) (2)批判封建君主专制(2分)
明清时期自然经济为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
封建专制强化达顶峰;(2分)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的束缚 (2分)
(3)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掀起辛亥革命。

(2分)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2分)
颁布《临时约法》。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