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31例和开腹组29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长度、淋巴清扫数目及术后等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但术中出血量、止痛剂使用次数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创口长度明显小于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淋巴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组术后共计出现5例(16.13%)并发症,开腹组术后共计出现10例(34.48%)并发症,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692,P=0.101)。
结论:腹腔镜虽然较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时间长,但腹腔镜手术能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淋巴清扫效果,且具有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腹腔镜;开腹;胃癌根治术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首居我国各肿瘤,近年来还有增加的趋势[1]。
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1例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34~69岁,平均(47.23±13.78)岁。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1例和开腹组29例。
腹腔镜组31例患者中,男24例,女7例;肿瘤位于贲门和胃底部6例,胃体部16例,胃窦部9例。
病理分型:胃类癌2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10例,黏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3例。
均行胃癌D2根治术。
开腹组29例患者中,男23例,女6例;肿瘤位于贲门和胃底部5例,胃体部16例,胃窦部8例。
病理分型:胃类癌2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9例,黏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3例,均行胃癌D2根治术。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腹腔镜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如下:麻醉后建立气腹穿刺进入腹腔后先探查腹腔的整体状况,然后游离大网膜、肠系膜和胃结肠韧带,依次清扫淋巴结并结扎胃的供血血管。
再从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离断,然后再切除
小网膜并再次清扫食管周围淋巴结。
继续分离至贲门上3 cm左右,于上腹正中部位穿孔后切断食管,最后行食管空肠吻合术,安置引流管并检查后缝合创口。
本组患者行术后常规护理和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
1.2.2 开腹组开腹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取平卧位,麻醉后于剑突至脐做正中切口,入腹后仔细探查腹内整体情况,特别注意肿瘤有无转移等。
然后分别结扎胃供血血管,游离并切除大网膜,淋巴清扫,显露贲门,离断迷走神经等,再进行常规食管空肠吻合术。
本组患者行术后常规护理和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
1.3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早期出血、血容量不足引起的脉数及血压下降。
患者取平卧位,6 h后如血压平稳取半卧位,保持腹肌松弛,减轻疼痛,有利于呼吸和循环。
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患者排痰,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术后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1次,至病情稳定,并观察患者神志等,防止发生休克,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呼吸。
术后禁饮食,至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夹闭胃管试验饮水,如无腹胀、腹痛,可拔除胃管,饮少量水。
次日进少量流质饮食。
禁食期注意补液,对有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者应间断输血。
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胃肠道压力,减少胃内容物对吻合口的刺激,减轻胃内张力,预防吻合口水肿及吻合口瘘,促进吻合口愈合。
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但术中出血量、止痛剂使用次数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创口长度明显小于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淋巴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腹腔镜组术后共计出现5例(16.13%)并发症,分别为创口感染、附睾炎、肺部感染、脑梗死和吻合口出血各1例;开腹组术后共计出现10例(34.48%)并发症,分别为创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6例,脑梗死和吻合口出血各1例。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692,P=0.101)。
3 讨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诸多优势特点,表现为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2]。
创伤小是最为显著的特点,该优势也与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直接地体现在于创伤小可以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有助于伤口的预后,有
利于避免术后的感染。
此外,有研究显示,手术创伤会造成术后免疫抑制,抑制程度与手术创伤程度有关,并且免疫抑制与术后感染和肿瘤的复发、转移有密切关系[3-4]。
Dulucq等[5]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
王勇等[6]也报道腹腔镜手术对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人类白细胞抗原?型(HLA-DR)、中性粒细胞(PMN)等机体免疫功能影响不大,机体应激程度轻,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轻。
也就是说,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是肿瘤复发和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之一,那么小创伤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腹腔镜手术能达到开腹手术淋巴清扫的效果。
在本组分析中,两组进行的淋巴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淋巴清扫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与术中淋巴清扫数目有密切关系,淋巴清扫数目增多患者的年生存率将提高[7-8]。
总之,腹腔镜手术虽然较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时间长,但腹腔镜手术能够更有效切除癌细胞并且能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淋巴清扫效果,同时具有创口小,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少于传统开腹手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海平,张才全.胃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6):1058-1061.
[2]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2007年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6(6):476-480.
[3]周汉新,高金波.腹腔术与剖腹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D].上海:同济医科大学,1997.
[4] Neuhaus S J,Wastson D I,Ellis T,et al.The effect of immune enhancement and suppre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paroscopic port site metastases[J].Surg Endosc,2000,14(5):439-443.
[5] Dulucq J L,Wintringer P,Stabilini C,et paroscopic and open gastric resections for malignant lesions: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J].Surg Endosc,2005,19(7):933-938.
[6]王勇,张斌蓉,王青,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5):422-423,428.
[7] Etoh T,Yasuda K,Inomata M,et al.Current status of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malignancies[J].Surg Technol Int,2010,20(3):153-157.
[8]孟鑫,姜孝奎,李韶山.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