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人传柳宗元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梓人传柳宗元阅读答案梓人传柳宗元阅读答案「篇一」
【原文】
《柳宗元传》节选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问题】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曹刿论战》)
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
8、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

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
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参考答案】
6.D
7.C
8.A
9、①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梓人传柳宗元阅读答案「篇二」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
(1)禹锡终易连州: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译文: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参考答案
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

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

(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1 分)【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

“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附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梓人传柳宗元阅读答案「篇三」
原文: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
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6.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用事指掌权.)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等同、相等
B.即罹窜逐,涉履蛮瘴罹:遭到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用事:使用的事情
D.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图:图谋,商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都是“用”的意思.(B代词.他的/代词.他们C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虚词.所和以连用,表示原因D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A.以男女质钱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B.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宗元谓所亲曰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蕴骚人之郁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既为朋友着想又能体恤百姓的一项 A
①禹锡有母年高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③当时流辈咸推之④蕴骚人之郁悼⑤仍出私钱赎之⑥请以柳州授禹锡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B“会居位不久”的不是皇上,而是王叔文。

A.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才能来,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D.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他得知朋友要被贬远行时,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想替朋友减轻点痛苦。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

⑵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11.(1)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明写景物,暗写外敌入侵,战云密布。

(2)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刚毅果断的气魄;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梓人传柳宗元阅读答案「篇四」
一、原文: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二、翻译: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三、点评: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

梓人传柳宗元阅读答案「篇五」
(甲)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①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②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④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柳宗元《蝜蝂传》)
注释:①困剧:非常困倦疲累。

②因:因而。

③踬仆:倒下。

④货:货物。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薄暮冥冥薄:
(2)至若春和景明景:
(3)先天下之忧而忧先:
(4)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病:
1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及其怠而踬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B.不以物喜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D.人或怜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12.甲文中不是用来表现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一项是(2分)
A.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是进亦忧,退亦忧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3.理解填空(2分)
甲文中弘扬的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乙文中讽刺的是一种行为。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2)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

译文:
参考答案:
10.(4分)(1)薄:迫近(2)景:日光(3)先:在之前(4)病:困苦不堪
11.(2分)C(A顺承/修饰 B.因为/用 C就/就 D代词,代蝜蝂/动词,到、去、往)
12.(2分)A
13.(2分)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聚敛资财,意思对即可)
14.(4分)(1)(2分)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谁与”,同谁)
(2)(2分)(它)爬行遇到物体,就抓取过来,抬起头来背着它。

(“辄”,就;负,背着)
梓人传柳宗元阅读答案「篇六」
梓人传(柳宗元)阅读答案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众工。

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

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

”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梓人款其门叩,敲
B.视栋宇之制制度
C.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效法
D.举而加焉选拔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梓人具有“智慧”的一组是()(3分)
①家不居砻斫之器②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③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

④其床阙足而不能理⑤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⑥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他精心考虑怎样用料会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

B.梓人说他到官府干活谋生,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C.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

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愤怒地与那个木匠对峙着。

D.作者认为,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2)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4.B(“制”,应解释为“规模”。


5.B(①概述他家里不放工具,不能直接说明他有智慧;④叙述他的床缺了腿却不能自己修理,不能直接说明他有智慧;⑥房子修好写上自己的名字,不能直接说明他有智慧。


6.C(“都围成圈子愤怒地与那个木匠对峙着”错,应该为“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


7.(1)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
(2)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