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胎教的起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实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胎教的记录了,汉代《史记》中记录周文王之母太
任时说:“太任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

”这是关于胎
教的最早的文献记载。

文王能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代圣主,其母在妊娠期间的这
些做法对其成长是不无裨益的。

其后,大量有关胎教的记载和研究在各种书籍
中出现,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

胎教”一词最早被提出是在唐以前成书的《洞玄子》中。

书中要求孕妇做到“勿视恶色,勿听恶语,省淫欲,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生吃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坡,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背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逐令男女如是,故大智慧,忠义贞良所谓胎教也”。

也就是说孕妇视、听、言、思、动对胎儿有影响,这就要求孕妇的言行各方面都要加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出大明大智、忠义贤良的儿女。

其实这就已经非常准确地阐明了胎教的'含义。

北齐的徐之才则是正式从医学角度上提出胎教并对其加以阐述。

他著作的《逐月养胎法》中有关于胎教的论述。

随着对胎教研究的逐步深入,之后许多医学家对胎教进行了专门论述。

例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养胎》,宋代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总论》以及《颅囟经》、《圣济总录》,明代李劫的《医学入门—逐月胎脉所主》,方贤的《奇效良方,形质受胎之始论》等书籍,都对胎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说明,孕妇饮食和一举一动,孕妇情操的良好与否,对后代的智力和性格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到了清朝,医学界名家对前人的这些记载又加以整理和发展,使我国古代胎教发展史更加得全面和系统,如陈梦雷等编辑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儿科分卷之首“小儿未生胎养门”,对历代胎教学说进行了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