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政治维度

合集下载

从未来考古学看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doc

从未来考古学看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doc

从未来考古学看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2020年4月从未来考古学看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本文关键词:乌托邦,考古学,思想,未来,看詹姆逊从未来考古学看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本文简介:内容提要:作为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未来考古学》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文学生产,对作为政治构想和文学文本的乌托邦世界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涉及乌托邦的矛盾张力、乌托邦的欲望、乌托邦的复调性等问题),试图挖掘出其中深刻的意识形态内涵。

詹姆逊认为,在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类亚需复活乌托邦精神&md从未来考古学看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本文内容:内容提要:作为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未来考古学》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文学生产,对作为政治构想和文学文本的乌托邦世界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涉及乌托邦的矛盾张力、乌托邦的欲望、乌托邦的复调性等问题),试图挖掘出其中深刻的意识形态内涵。

詹姆逊认为,在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类亚需复活乌托邦精神—尽管其具有不可避免的自我矛盾性和不可实现性,但乌托邦文本的意义本就不在于指导政治实践,而是凭借其内在的张力,引发社会批判,不断产生新的乌托邦视野,从而实现对当代社会的改造和修1正。

关键词:詹姆逊《未来考古学》乌托邦科幻小说一、乌托邦的矛盾张力詹姆逊在全书开篇就明确提出:乌托邦永远是一个政治问题,在文学形态上有着不同寻常的命运。

正如该形态的文学价值长期遭受质疑一样,其政治地位在构造上亦是含混不清的。

的确,乌托邦这一概念本身在语义上就是矛盾的:正如莫尔在分析该词的两个希腊语来源时指出,它既表示追求福地乐土(outopia)的崇高,又表示寻找乌有之乡(eutopia)的徒劳。

此外,尽管乌托邦被视为一种超历史的道德理想的产物(迈斯纳1),但它的表现形态依然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以致其政治地位和文学价值总是显得颇为晦涩。

在马克思的经典分析中,乌托邦更是带上了一定的贬义色彩,代表着革命能量转入闲散的事事如愿和想象的满足,所以具有麻痹革命的负面效应,是对政治任务的干扰;乌托邦主义则几乎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立面,不少人认为,与其描画空幻的乌托邦蓝图,不如致力于解决当前的实际矛盾,为迎接美好的未来扫清障碍。

美国电影《分歧者》的反乌托邦思想

美国电影《分歧者》的反乌托邦思想

第34卷第3期2021年5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4No.3May.2021美国电影《分歧者》的反乌托邦思想陈琦瑶(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00)摘要:美国电影《分歧者》是一部表现反乌托邦思MN影片%作为近年来流行的青少年反乌托邦题材电影,《分歧者'自上映以来就受到全8界观众的喜爱%电影主要jk了女主角翠丝在反乌托邦8界中不断抗争,最终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还颠覆了整个社会命运的故事%《分歧者》表达了反乌托邦作品对人性的讴歌,且反映了“类作品的无政府主义政治理念,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反乌托邦电影展现的暴力行为与反战思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美国过度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结果,体现了美国文化中对暴力手段的推崇。

关键词:《分歧者》;反乌托邦;个人英雄主义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61(2021)03-0110-03《分歧者》是2014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反乌托邦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是美国青年女作家维罗尼卡•罗斯。

该片塑造了一个异化的未来社会体系,以博学派为首的五大派系牢牢掌控着人类最后的城市一芝加,人性的&五大派系的人为“分歧者”,社会斥+女主角翠丝坚持与这个异化的社会抗争,最终成为分歧者的领军人,不仅收获了个人的,是了芝加哥人的,最美的芝加哥&《分歧者》上映以来,以的反乌托社会的&片的反乌托邦以分为来,-是指“反的乌托邦”,一个与美.的问题社会;一是“抗乌托”,这里反抗的是曲异化的反面乌托邦。

主角在抗异化的乌托邦的,年来美国过度宣扬个人主的题&一、反乌托邦概念在电影中的体现4,学家在的学巨著《国》中,了一个的f 理想的美国,以说是近代“乌托”文学的源头&“乌托”一词最早现在托马斯•莫尔的作《乌托邦》中,寄托了莫尔对未来社会的美憧憬&在电影《分歧者》,芝加哥市是末人类幸存者最后的乐土,整个城市墙围绕,城内科技发达,居民劳有所得&整个城市友派、诚派、博学派、无私派和无畏派这五个派系组成。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理论浅析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理论浅析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理论浅析作者:陈婧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基本理论与思想,围绕《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为中心,总结出其学说中的几個关键词。

以此为出发点,试图揭示出詹姆逊的文艺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关键词】詹姆逊;西方马克思主义;关键词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是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他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曾留学法国与德国,因而深受法德批评传统的影响。

现为杜克大学讲座教授,文学系主任兼批评理论中心主任。

詹姆逊的理论涉及文学、政治、历史、经济学和语言学等多個领域,他的名作包括《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政治无意识》等。

在詹姆逊的理论体系中,有几個重要的关键词值得引起注意:一、总体性/整体性(Totalization)在《批评的踪迹》一书中,詹姆逊的学生张旭东曾评论老师的“整体性”整合观点,“往往被视为当代英语世界中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同时也被视为一個‘黑格尔主义者’的分类……他的‘整体性’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综合……是以一种历史性的思维‘进入’各种差异内部,用他们各自擅长的方式去参与和把握那些被这种特殊语言所把握的特殊经验,从而形成总体性的更宽阔、更深入、更丰富的叙事。

”首先,“总体性”指詹姆逊习惯从别人的理论入手,将许多异质的理论融会贯通,逐步系统地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在运用他人的理论时,詹姆逊往往会因为自己特殊的语境需要对这些理论做一些变化与调整。

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这一总体性倾向,而且在著作中也总是坚持为“总体性”思维正名。

他显然受到黑格尔、萨特、卢卡契等人的影响,詹姆逊的博士论文正是以萨特作为研究对象。

而这几位学者都以其总体性思维著称。

同时,马克思主义以乌托邦幻想作为背景的总体论思维,也是包括詹姆逊在内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都无法抗拒的诱惑。

论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政治维度

论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政治维度
现 了 乌 托 邦 的 话 语 转 型 。 “ 论 是 人 对 现 实 的 不 无 耐 烦 还 是 梦 想 , 两 种 表 现 形 式 的 渴 望 都 是 驶 向 这
彼 岸世 界 的航 船 上 的 主 帆 。向往 光 明和 快 乐 , 期
们 , 有 我 们 的 现 在 , 来 将 永 远 不 会 形 成 存 没 未
会 存 在 的某 种 未 来 。 借 用 马 吉 ・ 埃 西 描 述 的 抽 皮 象 的 乌 托 邦 来 表 示 — — 它 们 是 来 自未 来 的 时 间 旅
已被 急 剧 地 压 缩 为 理 性 化 、 术 和 市 场 这 类 事 物 , 技 因 而 重 新 伸 张 改 变 这 个 世 界 的 乌 托 邦 要 求 就 变 得
论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政 ;度 治维 J 『 口
黄小 惠
内容提 要
在现代西方哲学界, 詹姆逊最为 明确地高举起 乌托邦旗 帜。他 继承 了布 洛赫 的乌托 邦思 想,
将 总体 性思想 内嵌其中, 并且始终把乌托邦作为一种政治策 略来建构 , 因此他 的乌托 邦思想具 有鲜明 的政 治
维度 。乌托 邦的本质是政 治无意识 , 借助总体性方法 , 乌托 邦实现对社会历史 总体性 的揭示 ; 而乌托 邦的政 治
在 詹 姆 逊 看 来 “ 有 的 阶 级 意 识 , 论 是 什 么 类 型 所 不
不属 于 任 何 具 体 的个 人 , 是 集 体 的政 治 计 划 。 而
功能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 中得到充分 凸显。
关 键 词 詹姆 逊 乌托邦 总体 性 政治无意识 意识 形态
的 真 理 , 些 向往 和 期 盼 仍 然 是 找 到 那 种 真 理 的 这 唯 一 途 径 。 ④布 洛 赫 从 个 体 追 求 更 美 好 生 活 的 梦 ”

弗雷得里克_詹姆逊批评视野中的乌托邦思想

弗雷得里克_詹姆逊批评视野中的乌托邦思想

2009年第2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 12 2009总第238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238 [收稿日期]2008-11-16 [作者简介]林慧(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弗雷得里克・詹姆逊批评视野中的乌托邦思想林 慧(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弗雷得里克・詹姆逊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

在詹姆逊的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理论里,有一种思想一直贯穿始终,但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这就是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中的乌托邦思想。

尽管詹姆逊的乌托邦理论有种种不足,但其犀利的批判精神和关注现实的情怀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关键词]詹姆逊;乌托邦;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9)02-0129-04 弗雷得里克・詹姆逊不仅在西方批评理论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且在中国学界曾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评家,詹姆逊因为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而被誉为“引导了美国人文学科的方向”。

詹姆逊的学术身份是多重的(文学批评家、后现代文化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等),然而,在这众多的标识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作为乌托邦主义者的詹姆逊。

在詹姆逊的批评理论中,乌托邦是一个始终在场的主题。

它的存在与去蔽,它的否定与批判,让我们深味詹姆逊那独特而犀利的批判精神和关注现实的情怀。

那么,詹姆逊是不是乌托邦主义者?国内学者王逢振曾做过这样的评价:“古德文在她与凯恩・泰勒合写的《乌托邦的政治》里,对乌托邦和乌托邦主义的概念作了区分。

她认为,乌托邦思想最重要的特点是提供一个可替代社会的蓝图,而乌托邦主义的思想则强调包含乌托邦因素的思想形式。

简析詹姆逊的历史观

简析詹姆逊的历史观

简析詹姆逊的历史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詹姆逊及其对“历史”的探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 1934—)是当代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者。

“他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后现代主义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但他仍实事求是地承认后现代主义的不少合理因素,并予以充分的肯定。

”同时,詹姆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结合后现代理论发展来阐述自己的文学观和批评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20 世纪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詹姆逊著论丰富,在理论上不断追求发展,其中,《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1981)、《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1985)被认为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他也被认为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

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是一个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学者,他旗帜鲜明地主张历史主义”。

詹姆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通过对现当代西方社会现象的分析阐释来修正和改造传统的日趋僵化的马克思主义”。

1976 年,詹姆逊在《历史中的批评》一文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这个概念,并希望能吸收综合各种历史理论,发展成一种完善的新历史主义。

在随后的多部作品中,詹姆逊都探讨了关于“历史”的问题。

在《政治无意识》的开首,詹姆逊提出了“永远历史化”(always historicize)的口号,并将历史视为其文化阐释诗学的终极视域;同时,詹姆逊吸取了阿尔都塞的“缺场的原因”理论,认为历史是“缺席”的历史,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必须通过“文本化”和“叙事化”来认识历史。

二、詹姆逊对“历史”概念的阐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念中,“历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历史的观念是马克思主义阐释其理论问题的逻辑背景,而且马克思还强调,“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的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择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在既有的、直接摆在他们面前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情况下进行的”。

浅谈乌托邦

浅谈乌托邦

乌托邦的政治思想浅析张松13110108摘要: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理想蓝图,这是对未来完美世俗社会的设计,意味着对现存政治秩序的否定、超越和挑战。

乌托邦的理论基础是人性善、人有理性、诸善共荣、普遍主义的整体价值观。

乌托邦对人类政治生活的意义,在于其对未来美好可能性的探索以及对现存社会政治状况的批判。

但乌托邦因其科学理论基础的缺失而成为一种想象力而非现实的存在。

因此,它是不能被现实化的,它必须恪守自己的边界,与政治现实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关键词: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有限性无论是在西方文明还是在东方文明中,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理想都源远流长,如中国古代便有“世外桃源”之说。

但用“乌托邦”这个词来表达这种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却是近代以来的事。

莫尔首次使用“乌托邦”这个术语后,乌托邦便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词。

乌托邦(Utopia)这个词本身就是据古希腊语虚造出来的,《牛津英语词典》中列出了乌托邦四个方面的含义:“(1)托马斯·莫尔所描绘的一个想象中的岛,岛上有一个具备完美法律和政治制度的理想社会;(2)任何想象中的或不明确的,遥远的国家、地域或场所;(3)在政治、法律、风俗、生活状态等一切方面都完美无缺的地方。

国家或场所;(4)一种不可能的理想计划,尤指社会改革计划。

其中第二方面侧重于从“乌托邦”的“无”来理解,强调其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产物,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是遥远的、难以捉摸的;第三方面指出乌托邦“完美无缺”的性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一种全新完美的状态,是一个于现有社会完全不同的地方。

这两个方面是“乌托邦”概念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即“完美但却无法实现”。

根据价值立场,国内外学者对乌托邦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类:其一,乌托邦的支持者认为乌托邦是不可或缺的,是人类的存在和价值实现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理想,意味着历史的创造和人的解放。

其目的是企图在贫乏的年代高扬乌托邦精神。

其二,乌托邦的反对者认为乌托邦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社会理想和实现手段,并要求人们据此对现实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和重建,抛弃现存的制度、观念和生活方式,而这必将会导致专政和独裁,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形式与詹姆逊的乌托邦观念

形式与詹姆逊的乌托邦观念

形式与詹姆逊的乌托邦观念“形式”是詹姆逊文学与文化批评的入手处。

从形式入手分析内容,揭示艺术与文化产品的形式所蕴含的历史现实、意识形态、乌托邦等内涵,这是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基本方法。

“乌托邦”作为詹姆逊政治与学术思想的关键词之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价值取向,它与意识形态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双重维度,且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然而,詹姆逊的乌托邦观念异于传统乌托邦内容的探讨。

乌托邦的考察在他这里发展成一种形式的研究,即在“形式、文本、乌托邦”的统一中,以文本性与政治性的结合辩证地阐发乌托邦思想;或者说,詹姆逊把乌托邦的政治研究转变为文本的乌托邦阐释,乌托邦本身的内涵、价值也消融在乌托邦文本的思考之中。

科幻小说是詹姆逊最看重的乌托邦文本形式,它既是认识现实的手段,也是从未来不可实现的乌托邦勾画出“世界缩影”,以便让人们发现所处的意识形态局限,为探寻一个更加合理、美好的社会提供参考。

一、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乌托邦”(utopia)一词最早见于英国哲学家托马斯?莫尔的名著《乌托邦》,本意指“并不存在的地方”或“好地方”。

自该词诞生之日起,人们主要用来表达两种意思:其一,表示否定和批判,指不切实际、毫无根据的空想;其二,表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指美好的地方和完美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从科学实践出发,吸收借鉴人类社会的乌托邦思想,尤其通过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将一种基于普遍人性的假想学说发展成“科学社会主义”,指明无产阶级的前进道路可以凭借逐步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

列宁依据俄国现实,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得以实现的预言,并在理论、革命、文化领域引导俄国革命走向成功。

总之,经典马克思主义摒弃乌托邦的欺骗性与虚假性,用一种科学的实践理论取代乌托邦空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因脱离政治、经济与革命现实,把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发展成审美的乌托邦理论。

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后现代哲学家对现代文化展开批判,并试图给世界一个重新的解释,构建一种新的文化。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能够站在很高的角度和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马克思主义思辨的特色,也有很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色彩。

他认为后现代文化理论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的晚期,又提出“认知图绘”,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的眼光,审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现象,认清这种文化现象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从而对这种文化保持清醒的认识。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持续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涌入和冲击都提醒着我们应当批判的接受和吸纳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清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意识形态背景,有效地帮助我们抵制腐蚀人类思想灵魂的文化对我们的侵略。

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关注的焦点就是现代主义所出现的“问题”,要透过现代主义的表面现象,去寻求真理而并不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真理。

现代主义的目的是要改变历史和社会,是资本主义人的异化下的一种乌托邦理想。

而后现代主义文化则具有消费性、大众性、商业性、文化创作的目的是商业利润,文化创作以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为动力,市场需要大量的文化消费品,后现代主义文化创作者就把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贴上商品的标签,大批量的复制,比如现在的中国电影产业。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战争不再需要真枪实战,而是转变成文化软实力,它不需要浪费一枪一弹就能入侵一个国家的各个领域。

首先来看电影领域,仅2012上半年中国票房近55个亿,超过去年的48.41亿。

可是仔细分析一下,从《上半年国产电影全军覆没表》来看,上半年有155部片上映,过八成是国产片,但国产票房目前却只占总票房38%。

《泰坦尼克号》、《复仇者联盟》等12部好莱坞电影,赢得票房27亿。

而选择与对方同期上映的17部国产片,总票房才4亿,除了《绣花鞋》和《黄金大劫案》基本保本,上半年上映的国产片在进口大片的夹缝下几乎全军覆没。

解析《最后一个人》中的反乌托邦思想

解析《最后一个人》中的反乌托邦思想

《 最后一个人》 是玛丽 ・ 雪 莱最优 秀 的作 品之一 , 是一 部半 自传 体的小说 。《 最后一个人》 写于 1 8 2 6年 , 这时其 夫 玻西 ・ 雪 莱与好友拜伦 已相 继去世。这部小说既寄托 了作
者对于二人的思念 , 也对二人 乌托邦思 想 的怀疑 和否定 , 指
人 民实现幸 福生活。两个 年轻 人的表 现出类拔萃。一个 是 雷蒙德勋爵 , 一个是艾德里安 , 卸任 国王的独子。两人才 华 横溢 , 但个性迥异 , 雷蒙德勋爵潇洒 俊逸 , 豪迈奔放 , 而艾德 里安热情浪漫 , 平易随和 。小说开篇时 , 雷蒙德从希腊 的战 场上凯旋 , 成 为风靡一 时的英雄 。在竞选护 国主时 , 凭借 个 人魅力 , 他成 功当选 。 玛丽 ・ 雪莱将雷蒙德塑造成 了一位典型的拜伦式英 雄
语。
从乌托邦思想 降世 起 , 反 乌托 邦思想 就如 其影子 般形
影不离 。反乌托邦思想 包罗万 象 , 包含所 有反 对乌托 邦 的 思想 与观念 。克里 山 ・ 库玛( K r i s h a n K u ma r ) 在《 近 代 的乌 托邦 与反 乌托 邦 》 一 书 中曾经 总结 出几 种反 乌托 邦思 想。 反乌托邦 主义者可 能信仰宗教 , 认 为人性本恶 , 怀疑人类社 会无法实 现永久 的和谐 ; 他们也 可能对政 治变 革持 保守态 度, 认 为理性社会应 当拒 绝采用暴 力革命 的方 式推 翻现有 社会 的统 治 。玛丽 - 雪莱就是后 者 , 她虽 然 出身于典型 的 激进 主义 家庭 , 她的父 亲是英 国著 名激进 政论 家威 廉 ・ 葛 德文 ( Wi l l i a m G o d w i n ) , 母亲是女权主义作家玛丽 ・ 沃斯通 克拉夫特 ( Ma r y Wo l l s t o n e c r a f t ) , 但 她 的亲身 经历及 她独立 的思考使她倾 向于保守主义 。 本文试从《 最后一个人》 入手, 试 从帝 国主义 带来战争 和瘟疫 、 慈善家无法拯救全人类两个层面 , 分析玛丽 ・ 雪莱 对于丈夫玻西 ・ 雪 莱慈善家式的空想社会 主义和好友乔治

詹姆逊“文化政治策略”刍议

詹姆逊“文化政治策略”刍议

詹姆逊“文化政治策略”刍议詹姆逊是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所提出的“文化政治策略”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批判后现代的文化策略”;二是“抵抗全球化的政治策略”。

由此,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形式,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辩证批判,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积极投身于改造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实践中。

这种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标签: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策略”詹姆逊是当代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表现形式,并对之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在政治实践中积极投身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践当中。

这种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

一、“文化政治策略”的概念詹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指出:“我们必须正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规范,并尝试去分析及了解其价值系统的生产及再生产过程。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才能在设计积极进步的文化政治策略时,掌握最有效的实践形式。

”〔1〕詹姆逊“文化政治策略”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规范,包括它的价值体系以及生产和再生产过程,这实际上是指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内部生产机制。

詹姆逊是通过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来揭示这些价值系统和生产机制的,他得到的结论是:后现代主义就是晚期资本主义这个整体历史所表现出的文化形式。

该部分是其“文化政治策略”中的理论策略,或称之为“批判后现代的文化策略”;其二是“文化政治策略”的实践形式,这实际上是指通过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而揭示出晚期资本主义全球化历史,从而寻找可能的政治形式来对晚期资本主义或全球化历史进行替代和抵抗。

詹姆逊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批判来完成他的政治“实践”的,或称之为“抵抗全球化的政治策略”。

由此,詹姆逊的“文化政治策略”就是通过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来揭示晚期资本主义的历史真相,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寻求某种政治形式对资本主义全球化进行政治的替代或抵抗。

论乌托邦空间的四个维度

论乌托邦空间的四个维度

200年第5期(总第277期)No.5,2019Totai No.277 THE NORTHERN FORUM论乌托邦空间的四个维度蔡熙[摘要]追求乌托邦乃人之天性,乌托邦叙事传统源远流长。

在人类漫长的乌托邦追寻史中,空间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

乌托邦并非只是欢愉人心的梦幻,而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愿景,空间的建构与乌托邦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

乌托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经历恶托邦、异托邦和伊托邦这样一个动态的嫗变过程。

乌托邦是理想的空间;恶托邦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社会想象,是异化的空间;作为异质空间的异托邦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空间;“伊托邦”是信息时代的虚拟空间。

在空间理论的观照下,探讨乌托邦的演进轨迹,旨在为我们审视乌托邦传统提供一条新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伊托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0BZW00)[作者简介]蔡熙,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湘潭41105)[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3541(220)05-0039-0乌托邦叙事传统源远流长,相关的研究成果不绝如缕。

传统的研究往往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展开,保罗•利科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讲演录》、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便是显例;或者将乌托邦看作一种文类,认为这种文类包含对理想社会的描绘,如库马尔和莱曼•萨金特;或者把乌托邦理解为一种政治蓝图,如莫里茨•考夫曼等”鲁思•列维塔斯的专著《乌托邦之概念》探讨学者们对“乌托邦”一词的运用,从形式和功能来定义乌托邦的意义。

近年来,对乌托邦的研究呈现跨学科的态势,涉及历史、文学、哲学、建筑学、宗教学、神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

其实“乌托邦”这一概念,从一开始就是空间的,它经历恶托邦(Dystopia)、异托邦(dystopia)和伊托邦(£)^0)这样一个动态的[变过程,但是从的度对乌托邦传统的演的成果至今仍然十分罕见,更遑论详尽的理论阐释”有鉴于此,本文在空间理论的观照下,对乌托邦的演进做一初步探讨,以期为审视乌托邦传统提供一条新的研究路径。

詹姆逊乌托邦的现实性思想探究

詹姆逊乌托邦的现实性思想探究

摘要中文摘要乌托邦这一词汇在漫长的西方哲学史中,历经数个世纪仍旧稳稳地矗立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在近代,因其自身存在脱离现实的空想性缺陷,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半个多世纪以来,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和反乌托思潮邦席卷全球,人们对未来的期待日渐式微,乌托邦思想成为众矢之的。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乌托邦理想的实现愈发遥不可及。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针对乌托邦的颓势,运用辩证、总体、历史的视角,揭示并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本质,挖掘乌托邦作用于现实存在的方式。

他致力于为乌托邦实践指出方向,并通过批判与反思的手段,力图唤醒民众尘封的乌托邦欲望,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提供精神动力。

詹姆逊吸收了十九世纪乌托邦理论转向中关于乌托邦精神的思路,还加入了乌托邦现实性的观点,将“反—反乌托邦”作为自己思想的核心内核,深入挖掘乌托邦的现实批判与指引实践的双重功用。

他通过重拾、整理西方社会中的乌托邦理论碎片,提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乌托邦思想。

詹姆逊所建构的更具有现实性的乌托邦体系,是对前人乌托邦的颠覆和创新,其思想的现实建构具体如下:其一,詹姆逊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总体化方法和辩证思维方式改造乌托邦,赋予了乌托邦辩证的整体性特质,并追寻一种集体性质的全人类未来的可行性。

其二,弥补了乌托邦脱离现实的缺陷,分析了乌托邦实现的先决条件,并对乌托邦实现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一定的探讨。

其三,詹姆逊面对后现代空间中的时间虚弱和空间混乱特征,研判了前人乌托邦理论中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困境,找到了超空间中乌托邦得以缩小乃至消除时间和空间距离的现实发展之路。

尽管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有一定的漏洞,但是,他革除了一部分前人乌托邦的弊病,为乌托邦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

詹姆逊通过一己之力,让沉寂多年的乌托邦理论再度散发光辉,促使被后现代思潮遮蔽了双眼的人们回忆起被压抑的乌托邦欲望,并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当下通往未来的实现之路。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垄断,他尝试用一种全球性视角的认知测绘方式,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找寻一条不同的出路。

乌托邦-现代性与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理想维度

乌托邦-现代性与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理想维度

乌托邦\现代性与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理想维度如果乌托邦意味着最美好的政治希望,那么,它并不是用来直接诉诸实践的,它的用处限于思想的层面:它可以启迪我们的政治想象,激发我们的政治活力,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批判现实的清晰参照。

很早的时候我就明确意识到,要理解现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乌托邦一定是个不能绕过的重要主题。

在彭松这部著作里,有三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其一是他对乌托邦概念的辨正与澄清。

在我自己有限的阅读经验中,乌托邦这个概念常常被泛化,乃至滥用,其内涵有时甚至扩大到了这样的地步:乌托邦被用来指称任何意义上的理想社会。

很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乌托邦一词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其二是他将乌托邦与现代性问题关联起来思考,自觉地在古今之变的视野里探讨乌托邦的意义。

这实际上是他这部著作的主要关切点,无论是从书名还是各章的标题都可以清楚地看出。

其三是他也将乌托邦的问题关联于马克思主义,这大概和他以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景有关,也说明他能够自觉地将对乌托邦的思考关联于中国政治,甚或对中国政治的关切还是他选择乌托邦作为研究主题的主要动机。

乌托邦所要探究的是“最好的国家制度〞,这一点可以从托马斯•莫尔那部大书的全名清楚地看到。

而关于什么是“最好的国家制度〞的追问,虽然在思想层面可能需要诉诸哲学的根本理论或神学的根本教义加以论证,但在心理层面那么往往源于对现实国家制度的不满:说莫尔的《乌托邦》意味着对英格兰都铎王朝的政治现实的批判当然是持平之论。

不过,主导着乌托邦思想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希望:人总是能够希望,而且是无端地希望,哪怕身处绝境。

如果“最好的国家制度〞首先是在人类的希望中呈现出来,而哲学或神学所能做的,只不过是为之提供一种可能的论证或说明,那么,我们就应当将理解乌托邦的重心放置在希望这一人类先天具有的心理能力上。

然而,哲学理论或神学教义往往在逻辑上给予乌托邦思想以根底性的支持,这一点亦不应无视,特别是在崇尚“拒斥形而上学〞的时代气氛里。

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研究

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研究

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研究
武星丽
【期刊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在想象一种他者性未来变得日益困难的同质化图景中,詹姆逊唤起的乌托邦思想的超越性和批判性开辟了重建集体性统一的可能性空间。

他以政治阐释为绝对视阈,在文化批判中揭示隐匿的政治渗透,图绘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被封堵的总体,探索新的政治实践可能的理论尝试,对抵抗资本的普遍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9页(P231-238)
【作者】武星丽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论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政治维度
2.理论的乌托邦——评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思想
3.詹姆逊文化批评中的乌托邦思想研究
4.詹姆逊文化思想的乌托邦色彩及意义
5.弗雷得里克·詹姆逊批评视野中的乌托邦思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治无意识”:詹姆逊文本阐释学的“元理论”

“政治无意识”:詹姆逊文本阐释学的“元理论”

Political Unconscious:The Meta-theory of Jameson
's Text Hermeneutics
作者: 张谡
作者机构: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300134
出版物刊名: 外语学刊
页码: 117-121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 阐释学;政治无意识;詹姆逊;元理论;文本
摘要: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符码是詹姆逊阐释学的主导符码。

詹姆逊认为,文本是阶级斗争的场所,文本的阐释就是要发掘被边缘化和被压制的政治无意识,即阶级的集体意识和人类解放
的乌托邦,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是文本阐释的两个维度。

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借鉴中世纪阐
释学的方法论和萨特、阿尔都塞和本雅明的理论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混合。

政治无意识是詹姆逊的元理论,詹姆逊从政治无意识出发,完成把后现代主义文化纳入马
克思主义阐释学的理论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政治维度黄小惠内容提要在现代西方哲学界,詹姆逊最为明确地高举起乌托邦旗帜。

他继承了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将总体性思想内嵌其中,并且始终把乌托邦作为一种政治策略来建构,因此他的乌托邦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维度。

乌托邦的本质是政治无意识,借助总体性方法,乌托邦实现对社会历史总体性的揭示;而乌托邦的政治功能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中得到充分凸显。

关键词詹姆逊乌托邦总体性政治无意识意识形态一乌托邦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托马斯#莫尔的5乌托邦6,/使得乌托邦这个名称成为种种想象中理想社会的通用名词。

0¹我们也清楚意识到/乌托邦0词意模糊且意义暧昧,它既表示努力向上追求/福乐之地0的崇高,又表示寻找/乌有之乡0的徒劳º,这二者之间的模糊构成了乌托邦与历史现实之间的张力。

思想家们一直关注乌托邦的历史意义和精神效用,但争议不止,反对者和倡议者各自为营。

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詹姆逊高扬起乌托邦旗帜,他认为/在目前环境下,人类生活业已被急剧地压缩为理性化、技术和市场这类事物,因而重新伸张改变这个世界的乌托邦要求就变得越发刻不容缓了。

0»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布洛赫,布洛赫作为乌托邦思想的标杆性人物,拓展了乌托邦的概念,使乌托邦有了具体与抽象之分,实现了乌托邦的话语转型。

/无论是人对现实的不耐烦还是梦想,这两种表现形式的渴望都是驶向彼岸世界的航船上的主帆。

向往光明和快乐,期盼一种能克服-经验.并超越其邪恶而隐匿的黑夜的真理,这些向往和期盼仍然是找到那种真理的唯一途径。

0¼布洛赫从个体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梦想和渴望所激励的体验意识层面出发,发现个体的/尚未0意识,并借此建立希望哲学大厦的基础。

对布洛赫而言,马克思主义就是具体的乌托邦,因为马克思主义设计了符合人性的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人,而这是所有乌托邦思想的共同点。

受布洛赫影响,詹姆逊认为乌托邦不是静止的理想,而是与现实结合并不断更新,不同的人、阶级、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会出现不同形态的乌托邦。

詹姆逊认为乌托邦虽不是现存的事物,却并非虚构,对现实有所启示,/事实上,乌托邦是我们几乎听不到的信息,它来自可能永远不会存在的某种未来。

借用马吉#皮埃西描述的抽象的乌托邦来表示)))它们是来自未来的时间旅行者,向我们发出关于未来的警示:如果没有我们,没有我们的现在,未来将永远不会形成存在。

0½詹姆逊看到乌托邦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和有力启示,/在我们自己的时代,乌托邦概念的性质则经历了一种辩证的颠倒。

,,乌托邦观念使一个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于这个世界的世界可能富于生气,它采取一种执着地否定现存一切的形式。

0¾166乌托邦的现实功能:批判现实、激励未来,正是詹姆逊从布洛赫那里直接吸收到自己的思想里。

/意识形态即乌托邦,乌托邦即意识形态,就等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它的惟一可以想象的答案就是集体辩证法。

0¿詹姆逊坚持/集体辩证法0,并把他的乌托邦思想建构在集体意识之上,任何个体的想象都是非乌托邦的,他把布洛赫的个体/尚未0意识扩展为社会集体意识,这是受布洛赫影响的表现,却也是他们的根本区别所在。

在詹姆逊看来/所有的阶级意识,不论是什么类型的,都是乌托邦的,因为它表达了集体性的统一。

,,而这些集体性本身象征着已经达到的乌托邦或无阶级社会的终极具体的集体生活。

0À他的乌托邦是对未来理想的集体生活的诉求,更是对社会群体命运的审慎思考,因为/人类生活最终的伦理目的是乌托邦,亦即意义与生活再次不可分割、人与世界相一致的世界0Á。

这是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与前人乌托邦思想的共同之处,即尝试建构以人为目标的理想世界。

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颇有特色,他主要吸收了卢卡奇的历史总体性和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并借助阿尔都塞的批判性前提,即结构的异质性和不连续性、多元决定论等对卢卡奇的总体性观念进行强力重读和改写,并将改装之后的总体性内嵌于乌托邦之中,据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总体性乌托邦思想。

对他而言,总体性不仅是内在于乌托邦思想中的概念,也是不可超越的理论视角,他更是把总体性视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策略,认为它具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是对集体政治无意识的表达,是向未来开放的总体,是具有总体性特征的乌托邦,能够揭示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而且它内在地蕴含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

政治维度在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中彰显无疑。

二詹姆逊认为,任何文化活动的实践及其产品都有现实的社会历史背景,都是政治性的,都试图对社会现实问题有实质或想象性的解决,潜藏着人们的政治无意识,并受限于社会历史的现状。

文化活动及产品反映了人们要求克服现实异化状态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对集体统一体的/乌托邦0追求。

在乌托邦的政治计划出现时,它的观点是不属于任何具体的个人,而是集体的政治计划。

詹姆逊力图通过对文化的阐释,找到蕴含的集体性因素,让人们意识到潜藏的政治无意识,以此突破意识形态的封闭。

在詹姆逊看来,乌托邦的本质就是政治无意识,就是集体的无意识。

他借助精神分析的方法,融合语言学的成果,吸收乌托邦的批判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采用融合的方法和符码转换,将心理、无意识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创造出/政治无意识0的概念。

在这个概念中政治因素居于优先地位,但同时它又是处于文本最深层的无意识状态。

政治无意识把意识形态作为它的叙述方式,并将文本中受压抑的政治无意识看作是潜藏在文本中的乌托邦冲动或欲望。

至此,政治无意识、乌托邦和意识形态三者被紧密勾连起来。

事实上,政治无意识,是指文本或叙事作为一种社会象征行为所投射的社会集团或阶级集体的意识形态愿望或政治乌托邦。

它自身的任务就是发现文本中被压抑、被掩藏的历史现实。

詹姆逊将这一任务称为对文本意识形态的/除幻0,即对意识形态进行/祛魅0。

因为意识形态是/政治无意识0的力比多投射,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遏制策略0,唯此统治阶级才能为自身提供一套能压制历史中潜在矛盾的解释。

受意识形态压抑的政治无意识和乌托邦欲望有宣泄需要,通过两个互联途径:一方面,作家在创作中将文本中的乌托邦欲望转化为政治无意识,将政治无意识/叙事化0;另一方面,阐释者通过文本将政治无意识恢复为文本的乌托邦功能,实现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和革命。

正是通过乌托邦欲望与政治无意识的发现与功能的转化,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本质内容得到了清晰的展现。

詹姆逊运用总体化和历史化的方法来对文本的意识形态进行除幻,在打开文本的意识形态封闭的同时,揭示文本内部的乌托邦幻想,使文本成为对社会现实进行症状分析的场所。

总体性的性质主要是指事物呈现出的关系和系统,使之成为理解事物的框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具有整体的包容性。

在詹姆逊那里,总体性与乌托邦密不可分。

一方面,乌托邦以总体性为前提,具有总体性的叙事特征,帮助明确各种社会2011.3关系,是多样化的统一。

乌托邦对未来历史的展望是一个总体和开放的过程,它的集体社会理想就表达了对历史总体的终极信仰。

另一方面,总体性以乌托邦为内在尺度,具有乌托邦的维度。

对社会历史的总体性把握需要集体的想象和希望,只有诉诸于乌托邦,社会历史的终极性才会向人类开显。

总体性是詹姆逊一贯坚持的基本方法,也是他与其他后现代理论家的根本区别所在,更是他乌托邦思想的最重要特征所在。

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的总体性方法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呢?我们就必须再次回到詹姆逊所坚持与强调的马克思主义那里。

詹姆逊坚持把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始终坚持总体性的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的总体性背景。

他自觉坚持总体性观点,明确表明马克思主义迄今仍是分析解释资本主义的最佳模式。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是综合,暗示着一种将社会当作整体考虑的模式或一幅图画。

0Â事物本身的性质是总体性的,所以在认识论上也要采取总体性的方法,将分析对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看待,将与之相关的各个部分放置于这个有机的系统整体中加以考察,作为被分析的对象资本主义更应如此。

詹姆逊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出发,以社会历史为阐释文本的最终语境。

他认为总体性是与生产方式直接相关的概念,在5政治无意识6中,他认为如果总体性概念具有某种意义的话,那就是必须承认只存在一种总体性,即生产方式,特定的历史时期与特定的社会结构都是由不同形式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在这个总体性的生产方式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甚至是包含了它的反作用力或是某些新的倾向。

詹姆逊在坚持总体性历史的基础上,拓宽总体性的概念,提出了开放的总体性思想,这种总体性是包含差异和对抗的理论,直指开放的整体。

所以在詹姆逊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方法能够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并从总体上形成对事物的全面理解,从而帮助我们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的真相。

这正是詹姆逊乌托邦思想所渴望实现的对政治无意识、乌托邦欲望的揭示,以期突破现实中意识形态的封闭与遮蔽。

詹姆逊始终把乌托邦作为一种政治策略来建构,正是通过对文本的乌托邦欲望的阐释,发现了潜藏和被压抑的政治无意识,政治无意识作为乌托邦的本质便显现出来,并借助总体性的方法,实现对社会历史总体性揭示。

而乌托邦政治功能则要通过意识形态与它的辩证关系方能得到凸显。

三乌托邦与意识形态天然的纠结关系,让思想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关注。

曼海姆对二者做过区分,认为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相对立,意识形态服务于现有的秩序,竭力掩盖现实的真实关系,而乌托邦则力图改变、打破现实,二者只存在对立的关系。

但正如本雅明所说:/没有一份文化文献不是同时又是野蛮主义的文献的。

0 l v詹姆逊认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二者辩证互存,正是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中,乌托邦的政治功能得到充分凸显。

他在5政治无意识6中对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关系做了辩证的阐释,竭力表明意识形态的文本必然同时是乌托邦的,二者相辅相成。

/所有阶级意识)))换言之,所有的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包括统治阶级的和对立的或被压迫阶级的最具排他的形式)))它们的性质都是乌托邦的。

0 l w 在他看来,乌托邦是意识形态逻辑上的必要条件,没有乌托邦的想象,意识形态就无法实现操纵的目的,也就无法实施崭新的政治实践。

意识形态又具有乌托邦的某些元素,乌托邦同时含有意识形态的政治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正是它的乌托邦功能,投射了一种与当下性质完全不同的未来形象。

詹姆逊的理论目标就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立起乌托邦的话语,进而发展出一种包括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

乌托邦常常是人们寄托美丽新世界的思想载体,但美好的愿景、自由和希望有其产生的社会现实根据,处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这使得乌托邦具有意识形态的政治特征,这便是乌托邦与意识形态辩证法的共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