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瑞君;王晓华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简称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以84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入院时间为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2例)及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前房角深度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眼压等诸多指标,同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8(031)011
【总页数】2页(P1645-1646)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小梁切除术
【作者】杨瑞君;王晓华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6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9.66
研究显示[1],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由此引发的老年患者医疗问题
也越来越多。
青光眼、白内障等作为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病发率也处在逐年增长的进程中。
同时由于青光眼、白内障两种疾病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其病情较为复杂,患者需要接连接受不同手术治疗才能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2]。
本文将以此为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简称联合手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42例)中男女比例为24∶18,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6.1±4.7)岁,本组患者晶状体核硬度(依据Emery标准进行分级[3])包括Ⅱ级18例、Ⅲ级18例、Ⅳ级6例;对照组(42例)中男女比例为23∶19,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6.5±4.6)岁,本组患者晶状体核硬度(依据Emery标准进行分级)包括Ⅱ级20例、Ⅲ级18例、Ⅳ级4例。
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独小梁切除术治疗。
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眼球周围及表面麻醉,充分压迫后降低患者眼内压力,以10点~2点方向完成穹隆基底结膜瓣的操作,同时于12点方向完成角巩膜缘基底4mm×4mm巩膜瓣的操作,于患者深层巩膜中探查到2mm×1mm的小梁组织并将其切除,于相应位置处完成巩膜根切除操作。
而后对患者巩膜瓣进行复位,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及结膜,于患者球结膜下注入地塞米松于及庆大霉素,具体剂量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症状确定。
观察组患者则予以联合手术治疗。
医护人员使用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对患者眼部完成神经阻滞麻醉,使用高渗剂浓缩患者玻璃体,通过间断压迫降低患者眼压达到手术要求后,以10点~1点方向完成穹窿基底的结膜瓣操作,充分暴露患者术眼并对患者术区内巩膜面进行灼烧止血。
而后以12点方向为中心对患者角膜缘基底进行切割,得到3mm×4mm×6mm的1/2巩膜厚度的梯形巩膜瓣,使
用隧道刀由此向前分离并直至患者角膜缘内2mm深度,再于患者左侧透明角膜内穿刺切口,缓慢抽出部分房水后将透明角膜由上方的穿刺刀隧道内刺入前房,于前房内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并直径范围5~7mm。
医护人员将患者前囊下及皮质内注满平衡盐液,水分离及水分层后使用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吸尽皮质。
最后将事前准备后的人工晶状体安置于囊袋内,注意做好粘弹剂保护工作,于患者巩膜瓣下降1.5~2.5mm的小梁组织切除,巩膜周边切除,恢复正常虹膜结构,清除眼内仍然残留的皮质与粘弹剂。
医护人员使用10-0尼龙线对患者巩膜瓣远端进行梯形缝合,检查患者眼部切口闭合情况,有必要者再次给予缝合并促使患者结膜瓣略微遮盖其角膜缘。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角深度的变化情况;(2)统计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分别以(%)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检验、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前房角深度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组别治疗前视力眼压(mmHg)前房角深度(mm)治疗后视力眼压(mmHg)前房角深度(mm)观察组
0.1±0.0229.2±2.61.2±0.60.7±0.110.2±5.43.6±1.4对照组
0.1±0.0529.2±2.81.2±0.50.3±0.0220.2±2.51.8±0.9
注:1mmHg=0.133kPa。
2.2 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中角膜水肿1例、炎性无菌性反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中角膜水肿3例、前房出血3例、炎性无菌性反应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青光眼、白内障均是当前临床极为常见的致盲性眼部疾病类型[5]。
其中白内障是一种以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核蛋白质变性为特征的疾病类型,患者视网膜内光线受到浑浊的晶状体阻扰而无法形成有效投射,致使患者视物模糊。
青光眼则是一种以患者眼压不断升高为特征的眼部疾病类型,患者在眼压不断升高的情况下导致自身眼球各项组织结构及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致盲。
研究证实[6],单独的青光眼手术抑或药物治疗均有可能引发患者白内障病情不断加重,而患者白内障不断膨胀的情况下将会导致其眼压不断升高,反馈于患者青光眼病情上,最终导致患者青光眼病情不断加重并导致患者视力神经损伤,变成盲人。
因此针对青光眼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必须双管齐下,在治疗患者白内障症状的同时改善其青光眼症状,避免两者由于病情互相影响而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中给予观察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治疗。
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主要针对患者白内障病情,对增加患者眼角内前房深度、改善患者瞳孔阻滞现象有重要作用。
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则用于改善患者晶状体的浑浊症状,对改善患者眼球内部整体环境、改善患者眼压持续升高现象、避免患者房角粘连症状等具有良好效果。
小梁切除术的应用则能进一步提升上述两种手术的效果,对患者眼内环境进行进一步改善,对预防患者术后眼部严重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角膜散光性较为严重的现象有重要作用,是提升患者康复效果、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7,8],联合手术在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时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患者持续升高的眼压、降低患者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率。
而本文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深度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眼压等诸多指标,同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安利娜.两种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近期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2):3450-3452.
[2] 廖莹琳,刘春兰,夏侯梨.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3):111-113.
[3] 王涛.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联合手术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6,16(3):174-178.
[4] 徐锋.双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1):122-124.
[5] 王淑兰.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9):1432-1434.
[6] 叶东升.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83-84.
[7] 祖青献,高宁洲, 孙伟锋.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7(26):143-144.
[8] 邵晓蕾,邹畅,李劲.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6(2):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