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请罪的故事_负荆请罪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逵负荆请罪的故事_负荆请罪的启示
李逵是小说《水浒传》的主要人物之一,绰号黑旋风,在梁山排行第22位,对应天杀星。
那么李逵负荆请罪的故事讲了什么?有什么启示?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逵负荆请罪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逵负荆请罪的故事
李逵负荆请罪出现在小说《水浒传》的第73回。
李逵和燕青两人在回梁山的路上,在刘太公庄上借宿,然后听说他的女儿被宋江和柴进两人抓去做压寨夫人了。
鲁莽一根筋的李逵因此大怒,以为哥哥宋江口是心非,不是个好人。
于是,李逵一回梁山,先把“替天行道”的旗给砍了,就想要杀了宋江,还好被人劝阻。
宋江和李逵解释不清,就表示愿意去跟刘太公对质,而李逵也愿意用自己的项上人头打赌。
到了庄上一经对质,李逵才知道是两个歹徒冒名顶替,自己冤枉了宋江。
李逵不知所措,表示愿意把头颅献给哥哥,燕青就教了他负荆请罪的方法。
李逵一试,宋江果然原谅了他,让他去捉了那两个冒名的人、把刘太公的女儿给人换回去来将功赎罪。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所以它对李逵负荆请罪故事的描写,其实就是采用元朝的杂剧《李逵负荆》,剧情几乎一样,只是改了改名字,比如酒店主王林变成了庄主刘太公,宋江和鲁智深变成了宋江和柴进,两个歹徒的名字也不同。
负荆请罪的启示
第一,要知错就改。
廉颇不满蔺相如地位在自己之上而要羞辱于他,只是他自大傲慢的体现,意图羞辱同位的大臣更是一个大错。
所以在自知有错后,廉颇敢于去向他负荆请罪。
所谓负荆请罪,不仅要脱光衣服赤膊上身,还要背上荆条。
这里的荆条在当时就是刑杖。
由此可见,廉颇认错态度的诚恳。
第二,要宽容大度。
廉颇扬言要羞辱自己,蔺相如的反应却是回避,一直不和他相见,不仅称病不上朝,外出遇到他也调转车子。
而在廉颇知错来请罪后,又立马原谅他,与他结交为同生共死的好友。
而廉颇在秦王面前尚且敢于斥责威胁,所以他对廉颇的态度不是害怕
畏惧,而是宽容和大度。
第三,以大事为重。
蔺相如回避廉颇,并非害怕,而是把国家大事放在前面,个人仇怨只在后面。
因此,他宁愿忍受廉颇的屈辱,而不去与他抗争,是在为国家考虑。
第四,合则两利。
蔺相如在向门人解释时说,秦国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他和廉颇两个人在,如果两人相争,就不能共生。
所以他才不去理会廉颇,不希望和他保持敌对的关系,最后又立马原谅他。
身为赵国文臣和大将,只有共同为国效力,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简述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流传深远。
廉颇升任赵国大将军的时候,蔺相如还是个无名小卒。
后来秦国提出要用十五座城市交换赵王的珍宝和氏璧,蔺相如被人举荐出使秦国。
经过巧妙的斗争,蔺相如完璧归赵,并且没有被秦王抓到任何的把柄。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因为维护赵王又立下了功劳,他被封为了相国,地位远在大将军之上。
廉颇知道这个事实后非常不服气,逢人就说,蔺相如只不过有一张巧嘴,何德何等地位在他之上。
要知道他为赵国立下了无数功勋,况且他蔺相如还是平民出身。
这一切都让廉颇感到自己没脸见人。
蔺相如听说廉颇对他的意见后处处避让,连朝都不去上。
有一次,蔺相如上街碰到了廉颇,趁着廉颇还没有发现他,让车夫调头就走。
蔺相如手下认为他们离开家乡和亲人追随蔺相如仰慕的是他的大义和才华,现在相国害怕廉颇的行为让他们感到了羞愧。
那些手下想要告辞,蔺相如挽留他们,并对他避让大将军的行为作出了解释。
蔺相如都能在秦国的地盘上与秦王进行激辩,又怎么会害怕一个将军。
蔺相如避让廉颇不代表害怕了他。
强盛的秦国正在虎视眈眈,蔺相如和廉颇是赵国的守护神,让秦国不敢轻易有任何举动。
如果将相不和,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赵国的利益。
蔺相如之所以采取忍让态度,是因为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了个人恩怨的前面。
没多久,廉颇听到了这一番话,觉得自己以前的行为确实做错了。
为了向蔺相如赔罪,廉颇脱去上衣,背着荆条来到了蔺府。
蔺相如忙把廉颇扶了起来,接受了他的赔罪。
两人自此一起保卫赵国,让秦国
不敢来犯。
这就是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