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
试题
一、填空题
1.励志联,彰显的是一个人的精气,寄托的是一个人的希望。
请欣赏右侧两副对联,从选项中为甲、乙两副对联分别找出最恰当的评价。
A.隶书,字体扁平,告诉我们勇往直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事情。
B.楷书,字体方正、告诉我们朝着目标勇往直前,磨练自己。
C.行书,笔画流畅,勉励我们关心国家大事,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
D.草书,笔画牵连,希望人们常读有关国家之书,不做无益身心健康之事。
甲:( )乙:( )
二、名句名篇默写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
读下面的语段,将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三、语言表达
3.同学们分享了山西籍元帅徐向前的事迹。
请参考示例,写下你的感言。
徐向前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创造了解放军历史上的18个“第一”。
1955年,他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生活中的徐向前心灵手巧,爱好广泛,通摄影,喜戏曲,会乐器,能缝补,善手工,爱读书,好书法。
他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平生没有官气,人称“布衣元帅”。
响堂铺之战兼贺抗战胜利40周年
徐向前
巍巍太行起狼烟,黎涉路隘隐弓弦。
龙腾虎跃杀声震,狼奔豕突敌胆寒。
扑灭火龙吞残虏,动地军歌唱凯旋。
弹指一去四十载,喜看春意在人间。
李先念回忆说:“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
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
示例:徐向前元帅是战功卓著的铁血元帅,他戎马一生,敢打硬仗,战功赫赫。
4.下面这两则赞美山西历史文化遗迹的文案在网上刷屏。
请你另选一处山西历史文化遗迹,仿照上面的文案写一句话为它做宣传。
城墙斑驳的平遥城墙,彰显了晋商汇通天下的卓越功绩。
历经千年的晋国宗祠,是记录历史变迁的艺术载体。
四、名著阅读
5.活动中,老师推荐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
这部书的序言中说:“如果读者念
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用(注:捕鱼的竹器)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这里所说的“以筌为鱼”对我们阅读这部书有什么指导意义?请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卑微与精神
①读到一篇英文文章,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繁衍生息。
但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②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③此时,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山脊滚动;我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卑微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④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忽视了微薄的力量,懈怠了潜在的精神。
⑤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顽强。
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自己的精神穿过我孱弱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脸面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⑥世上堪称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指体积,而是指精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6.文中说到“面对灾难的行为”指的是什么?
7.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以“卑微与精神”为话题展开了一次辩论赛。
正方说:“卑微与精神没关系,而取决于个人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
”
反方说:“卑微者出身低微,注定没有魄力成就一番事业,蚂蚁只能作出本能的反应。
”
你同意上面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不少于100字。
)
六、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①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古今异义就是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比如文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中的“妻子”的意思是① ,而不是现在所说的“男子的配偶”;“绝境”的意思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而不是现在所说的① 。
9.陶渊明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意思是① ,写出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安宁的景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意思是① ,写出桃花源中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气氛;“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意思是① ,写出桃花源中人,家家都热情好客。
10.《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图。
请摘抄下列诗中描写这样画面的诗句,并将其所表达的情感批注在相应位置。
11.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并不存在。
那么,他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
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婉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释]①涩:不畅通。
①白蛇:比喻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①陇:同“垄”。
12.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
(标3处)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13.本文写了作者游览雪窦时的事,请说说雪窦和桃花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七、综合性学习
14.班级将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制作宣传海报搜集了以下两张图片。
你认为选用哪一张更合适?请说说你的想法。
写作提示:①说明构图要素及寓意;①80字左右。
八、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关中味
刘成章
①不知哪辈子,也许可以追溯到大批工匠烧制秦俑的年代,关中农民和油泼辣子彪彪面,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即使一年到头天天以此为食,他们也决不腻烦。
②他们几乎认为,所谓幸福生活,那完全是其它方面的事情,至于饮食,有一碗油泼辣子彪彪面在口里稀溜稀溜地受用着,便觉得天也蓝,水也绿,鲜花也似锦。
③油泼辣子彪彪面,关键在于一个泼字。
不是滴,不是淋,而是泼,像泼水一样泼。
这就要求有较多的油。
除油之外,还要有辣子和面粉。
④烹饪也不难:先把面粉做成厚而韧的面片,煮熟,捞在大碗里,然后把一勺烧得冒烟起火的菜油——浪漫极了,看起来是一勺飘动的火焰,一勺激情的霞光——刺啦一声泼上去。
⑤这就好了。
一碗油和辣子撞击出来的香味。
一碗丰厚而凌厉的刺激。
香得很。
⑥关中农村最美丽的景色,最使人感动、最使人难忘的景色,就是围绕这一碗油泼辣子彪彪面而展开的。
⑦春天,你乘着火车,在关中平原上飞驰。
你困得要死,不管车厢怎么晃荡,睡了一觉又一觉。
也许是前来倒水的列车员把你碰了一下,你不经意地睁了睁眼睛,昏沉沉准备继续再睡;可是这一睁之间,已有一股力量扣响你的心头,你为之震惊,清醒过来。
⑧你朝车窗看出去,啊!那么灿烂的颜色!那么艳黄的颜色!一片!一片!又一片!那是盛开的油菜花。
那是国旗上的五颗金星才有的颜色。
擦着车窗,擦着睫毛,一片一片飞过。
你的精神亢奋起来,再也睡不着,任那浩阔的金黄向你劈头盖脸地喷洒。
这时候,你如果吟出一首诗来,那每一行,每一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应是24K的纯金!
⑨深秋,在关中平原的一些地方,在一些地方的公路两侧,几乎是一夜之间,矗立起一道又一道高墙。
你在那高墙间的巷道上行走,怎么也走不到头,就像走进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峡谷。
那高墙是绿的翡翠和红的玛瑙镶嵌成的,一闪一闪地发光。
好奢华的墙啊!那是收挂起来的辣子。
你一定早已嗅到那火烈辛辣的气味了。
天空射来的太阳光线,在辣子上磨过,都成了红热而扎人的细铁丝。
连鸟儿也唱着带刺的歌。
⑩在这儿,辣子,似乎不再是被人们一小撮一小撮食用的调料了,而是以十吨计百吨计的煤炭之类的东西,忙碌而豪爽的大卡车从这高墙间驰过,笛鸣三声,声声喊叫着:辣!辣!辣!而那高墙就像两排关中后生,哗笑起来。
⑪小麦是关中平原最常见的装饰。
它装饰着冬,装饰着春,装饰着初夏,以绿。
广袤的田野因了它显出一派安详、温馨、无思无虑的气氛。
快到端阳节,它开始成熟了,似有一把奇大无比的刷子,蘸着黄中透红的颜色,在那碧绿的平原上,以一分钟一个村、一点钟一个乡、一天一个县的速度,从东到西刷过去,从潼关刷到宝鸡,一刷刷了八百里。
八百里淋漓尽致。
⑫在关中大地上行走,想起这些深储于心头的种种情景,你不由想到,这片土地,是油泼过的,是辣子烩过的,是面片铺成的。
这片土地,就是一碗油泼辣子彪彪面。
(选自刘成章散文集《安塞腰鼓》)
佳作欣赏课上,老师为大家推荐了这篇文章,并布置了以下任务。
(1)请在文章结尾处找出与文中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2)说说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忙碌而豪爽的大卡车从这高墙间驰过,笛鸣三声,声声喊叫着:辣!辣!辣!
(3)读完文章,有人认为《关中味》语言优美流畅,读之酣畅淋漓;有人认为文章内容丰富隽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个角度来赏析。
(不少于100字)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政策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实现“双碳”目标,要抓重点行业。
数据显示,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是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绿色建筑都是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重点。
【名词解释】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已有多种新兴技术和创新应用于建筑中。
在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创新新型绿色建造方式、推动绿色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技术革新和开发。
“近零碳建筑”是指建筑物通过①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②运行过程中全电化,不使用燃气,建筑排放的碳量处于较低水平。
“近零碳建筑”不仅利用各种手段减少自身产生的碳排放,还收集并再利用雨水、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
【科技引领】
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大楼作为首个“近零碳建筑”亮相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让我们一起探寻“近零碳建筑”背后的“黑科技”。
班级开展了“节能减排低碳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并整理了以上资料。
(1)同学们在整理【政策解读】资料时,认为用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
请你结合图中数据,补全空缺处内容。
(40字以内)
(2)为了更好地理解“近零碳建筑”这一高频热词,同学们从【名词解释】中用横线勾画出两个关键词组。
请你选择一个词组,结合【科技引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①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①运行过程中全电
(3)展示交流过程中,同学们感慨于节能减排低碳行的必要做出感慨于“黑科技”的强大力量。
请你联系自身生活,围绕活动主题进行总结发言,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结合材料:①联系生活实际,体现青少年的担当;①不少于100字。
九、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鲁迅在《社戏》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豆里储存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所以才变得那么美味,有一种美味叫回忆的味道。
在你的回忆里,是不是有一种好吃的食物、好看的电影(景物)、好听的声音、好闻的味道……
请以“难忘那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诗歌戏剧除外,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
(3)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