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那些写茶写水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那些写茶写水的诗
导读: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叶自古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饮品。
有些老人甚至说:茶酒不分家。
唐代诗人李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诗人。
他在历史上又留下了怎样的作品?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大唐开始茶兴,李白潇洒浪漫,爱酒也好茶,诗以咏茶,茶以咏水,给世人留下“太白佳泉品”的茶话,成为重要的茶史资料,咏茶名篇,传颂千古。
以茶入诗,茶以清兴,以茶抒情,茶以志怀,是历代诗人们的情趣与优雅。
尽管神农尝百草发现茶,诗经也有茶的描写,晋有左思的《娇女煮茶》诗等,但唐代前期写茶事的诗文较少,以咏茶为主题的诗词则更少。
唐代,中国的茶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饮茶风尚也从寺庙逐渐普及到社会上来。
不少诗人、文学家便诗茶融合,到了中唐,饮茶一盏,吟诗一章,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
于是茶兴,诗也兴,但最先咏茶入题写诗的却是“酒仙”李白,其茶诗,如他的酒诗般雄伟壮丽。
在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这首长达二十句的茶诗中描述,公元752年,李白与侄儿中孚禅师在金陵(今南京)栖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禅师以仙人掌茶相赠,并要李白以诗作答,遂有此作。
李白相会中孚在金陵,但相赠的“仙人掌”茶,却是湖北荆州的当阳茶。
诗前,李白特地作有《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说明:“余闻荆州玉泉寺近青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多玉泉交流。
中有白蝙蝠,大如鸦。
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
千岁之后,体如白雪。
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生长也。
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
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茗,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
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数十片,卷然重桑,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
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见。
因持之见贻,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
俾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
不难看出,李白不仅在序里讲述了“仙人掌”茶的产地、茶品质、茶功效,而且特别指出“仙人掌”茶的制作人是中孚禅师,亲自取的茶名的是青莲居士李白自己。
可见,李白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茶诗,而且是中国茶的第一个广告。
好茶出名山,佳茗长古寺。
李白在诗中的前六句写景,得天独厚,以衬序文: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李太白常听说湖北荆州当阳境内,在玉泉寺附近的青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泉色白而莹,又曰珠泉。
玉泉在石上潺潺流淌,交流山涧的泉水清透如玉,洞中白蝙蝠如仙鼠,倒悬树上遥望清溪明月,以说明茶生长在仙山洞窟的谷野之地。
此诗中间有六句写到,好的生态环境,培养了茶的上乘品质: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楚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仙人掌”茶的创始人,玉泉寺的中孚禅师,僧俗姓李,是李白的族侄。
中孚禅师不仅喜爱品茶,而且能制得一手好茶。
每当春茶竞相迸发之际,他就在珍珠泉水汇流成玉泉溪的乳窟洞边,茶树根茎浇洒山花芳津,采来的茶芽叶,制出扁形如掌、清香滑熟、舌有余甘的
名茶。
再说茶叶若“仙人掌”,好像可以用它拍拍仙人的肩膀。
诗中“楚老卷绿叶”,有的版本作“丛老卷绿叶”,笔者觉得当以“楚”字方为作者本意。
从茶树生长地来看,位处“荆楚”,杰出的人才被美誉为“人中翘楚”,是否以人喻茶?
如此神奇之地,如此神韵佳品,李白品饮了,怎么不歌颂?后八句写情﹐以抒其怀: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触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诗天。
这样的茶叶举世未见,谁来给这茶叶命名,让他永远流传呢?宗英你是高僧禅伯,尚有瑰丽的诗篇与茶一起投赠给我。
你的诗篇如西子临镜,使我这个无盐丑女,惭愧无比。
我看此茶就叫“仙人掌”吧!清晨坐聊,佳兴不尽,还是品茶情思,长吟诗篇,声播九天呵。
在茶的历史文化上,古人为何称“太白佳泉品”,不叫“太白仙人掌”呢?笔者探析,茶叶在玉泉山岩石上生长,玉泉水在山岩谷中不尽流淌,饮石泉上的茶,不就是“佳泉品”么?
但让笔者叹惜的是,李白晚年时畅游江南茶区,遍尝了各地名茶,可能还写了不少茶诗,但唐人所编的李白诗集里,留下的除了这首茶诗,只有一首《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诗中就有“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等豪迈描写。
如今,李白诗集里多见的则是他的酒诗,这不能不说是茶道的遗失,众人的遗憾。
注:原文题目《太白佳泉品》
(本图文来源:闽北日报,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