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北师大)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探究四 国兴之梦——鉴古知今
甲午战争中,各地人民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 万 三 “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 寿 军 无 败 疆 绩 爱国官兵、爱国民众已经做了英勇抵抗,但 中国在战争中仍然惨败。 普 割 天 地 同 求 北洋舰队自1888年正式成立后,再未添 庆 和
归纳
割三地 赔两亿 开四口 允设厂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 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 南 ︾京 条 约 割香港岛 给英国 2100 万银元 东南沿海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 割辽东半岛、 沙市、重庆( ︽ 允许日本在 长江上游 ) 、 马 台湾及附属岛 2亿两 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 通商口岸开 苏州和杭州 ︾ 关 屿、澎湖列岛 白银 四口通商 条 设工厂 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给日本 约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定时的场景? (3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 )材料一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该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的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P ①马关条约 ①《南京条约》 ②鸦片战争 5 ②该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影 响
中国国土进一 步沦丧,刺激 了列强瓜分中 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 使列强进 使列强的侵略 一步控制 势力深入中国 中国的财 内地。 政经济。 严重阻碍了 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三、帝国之痛——瓜分狂潮
三、帝国之痛——瓜分狂潮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简表
国别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 侵略,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C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左宗棠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4、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 点是( D ) ①都规定了割地 ②都有赔款 ③都规定了列强可 在华设厂 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 同点是( D )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
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统治
探究四
国兴之梦——鉴古知今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今 天的我们对此有什么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 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而奋斗!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 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一、帝国之殇——甲午战争 各 抒 己 见
清政府的腐败和制度的落后 1、战前不做认真准备; 2、战时极力“避战自保”; 3、有些官兵贪生怕死; 4、慈禧太后大搞万寿庆典、挪用军 费。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 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内容
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 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联是为了哀悼下图这位清朝将领而写的, 他是( B ) A、林则徐 C、关天培 B、邓世昌 D、左宝贵
2、(2009·苏州)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 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 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 的“往事”和“割台湾”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 ( )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加任何船只。 1891年后,又停购枪炮弹药。 慈禧后来甚至挪用海军军费700万两做 “万寿盛典” ,修建了颐和园。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探究四
国兴之梦——鉴古知今
清政府缘何会失败?
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清政府重新修建了颐和 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1874年,天皇诏令:从即日起,天皇开始节省内宫开支…… 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 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 30万元,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 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 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 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 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战前的清政府
同是天涯沦落人
列强
快跑
清王朝
日本

明治维新

日本
一、帝国之殇——甲午战争 比 较 分 析
国情 中国 国土 辽阔 多 日本 狭窄 少
国力
人口
资源
古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 中期之后
丰富
强盛 制度落后 统治腐败
匮乏
弱、仿效中国 明治维新 发展扩张
都面临着内忧外患
一、帝国之殇——甲午战争
大陆政策
世 亚 界 洲 中 中国 东北 国 蒙古
朝 鲜 中国 台湾
蓄 谋
日本


甲午战争的爆发
帝国主义
默 许 纵 容
日 本 (根本)
积极扩张 蓄谋已久
甲午战争
提 供 契 机
避战求和 腐朽落后
清政府
(直接) 朝 鲜(东学党起义)
黄海海战
一、帝国之殇——甲午战争 有 公 足 壮 海 军 威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泪
临危不惧、勇于抗争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
参战舰艇 火 炮 兵 力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 方 10艘 161门 2052名 5艘沉没
1200名
日 方 12艘 277门 3333名 5艘重伤
300名
黄海大战后,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 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 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 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