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强化综合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强化综合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是2×105Pa
B.一个苹果的重力大约是1.5N
C.优秀运动员短时间运动的功率约100W
D.一名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做功大约是300J
2.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箱子仍保持静止,则()
A.小孩对箱子的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B.小孩对箱子的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C.小孩对箱子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D.小孩对箱子的推力与箱子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3.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C.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若它的体重与马的体重之比为3:2,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的3倍,它们站立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们所受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B.骆驼和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1:2
C.骆驼的脚掌面积大,有利于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D.马在奔跑时对地面的压强比它站立时小
5.下列交通工具,主要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
A.飞机B.轮船C.火车D.摩托车
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在力F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位置a转到位置b过程中,杠杄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A.一直变小B.一直不变C.一直变大D.先变小后变大
7.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都装有水的相同容器,现把两个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缓慢放入两容器中,两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B.乙容器中小球的密度较大
C.两小球的质量相等
D.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相等
8.如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
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O点到B点运动员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从O点到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先不变后减小
C.从O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小
D.运动员在A点时速度最大
二、填空题
9.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掌握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很重要,请正确读出图中测量工具的示数或所测量物理量的值:铅笔的长度______,秒表的读数是______,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物体的的重力是______.
10.在进行冰壶比赛时,冰壶离开手后仍能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______。
运动员有时会在冰壶前用力“刷冰”,目的是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与前方的冰壶撞击后,会将前方的冰壶击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11.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重量为6N的实心正方体上端受到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其下底面有一半面积与水平桌面接触,此时物块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则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N,此时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 Pa。
12.我国计划于今年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也将进行首飞。
飞船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它的动能________,重力势能
________(均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13.当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雪撬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N,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__N,若雪橇上的货物卸下了
500kg,马拉雪橇仍是匀速行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将会__________,雪橇与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__。
14.把长10cm 左右的饮料吸管A 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 的管口贴靠A 管的上端,如图所示,往B 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 管中的水面______(上升/下降/不变),理由是______。
15.如图所示的是搬运泥土的独轮车,车和泥土的总质量为100kg ,运泥土时从A 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 F ,的大小至少为___________ 牛。
(10N /kg g )
16.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 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象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 2,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 1、P 2,则F 1______F 2;P 1______P 2(填“>”、“<”或“=”)。
作图题
17.如图所示是一款垃圾清洁车示意图,P 为整车的重心。
(1)请在图中作出垃圾车所受重力及相对于O 点的力臂l ;
(2)在手柄上A 处施加一个最小力F ,使垃圾车轮离开地面,请作出这个力。
18.如图所示是一把椅子的侧视图,请画出以椅子前腿着地点O 为支点,使椅子向前翻转
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
19.要提升的重物重为500N ,用来串绕滑轮组的绳子能随的拉力是200N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综合题
20.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如图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
(2)分析比较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
次数1234质量m/kg0.10.20.30.4
重力G/N134 (3)若干年后,小考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
21.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______由静止自由滑下;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远,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就越 ______(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 ______力来维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 ______;
A.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概括得出的
(5)另一组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发现运动的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都冲出了水平板面,在原装置不变的情况下你建议他们怎样改进?答:______。
22.下图是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实验器材是:一块海绵、一只小桌、一只大砝码、木板。
实验时,按图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器材。
(1)实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___程度来确定。
(2)图甲与图乙相比,小桌对海绵的压力______,海绵的受力面积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以上均选填“相同”或“不同”),通过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选择图_________两实验进行研究。
(4)如图丙和丁所示,木板和海绵受到的压强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由两图可知,实验时选择海绵而不选木板的原因___________。
23.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在溢水杯中装入水,直到水面与溢水口______,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为了使操作更加简便且能减小误差,更加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______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4)以下情况对得出实验结论没有影响的是(______)
A.整个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没有校零 B.溢水杯中的水没有装满
C.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洒了一些在桌上 D.C步骤中石块触碰到了容器底部
(5)该科学兴趣小组决定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但是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量筒。
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先把鹅卵石浸没在水杯内的水中,向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当加入200mL的水时,瓶子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平衡。
拿掉水杯后,再向瓶中加入200mL的水,此时瓶子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平衡。
若不考虑鹅卵石的吸水性,忽略瓶子的质量,则鹅卵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
24.小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圆柱体、两个底面积均为200cm2的薄壁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酒精和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探究,其中C、D分别是圆柱
体刚好浸没在酒精和水中的情况.如图甲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酒精密度为
0.8×103kg/m3,g=10N/kg)
(1)实验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前,应将测力计处于________方向将指针调至“0”刻度线上.
(2)比较图甲中A、B、C的数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3)如图甲中D所示,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
(4)如图乙所示,完成实验后,小华将烧杯中水倒出,将该圆柱体放在烧杯底部,然后向烧杯倒入另一种液体,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与容器内液体的深度关系如图丙所示,圆柱体始终处于沉底状态,则该圆柱体的底面积为______m2;未倒液体前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Pa,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5)由图甲中A到C的过程中,圆柱体的重力做功是________J.
25.物理实验兴趣小组间开展竞赛活动,甲组出题乙组用实验的方法解答;甲组用布帘将一个滑轮组遮蔽(如图),乙组同学通过测量:滑轮组下方所挂重物重力为G,重物被匀速提升的高度为H,乙组同学施加在滑轮组绕绳的自由端的拉力为F,该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h;通过3组实验(数据见下表)乙组同学探究出“布帘背后的秘密”;
实验次数123
G/N 5.08.011.0
F/N 2.0 3.0 4.1
H/cm10.015.020.0
h/cm30.145.160.2
(1)动滑轮实际被使用的个数是 ______(选填“一个”或“两个”);
(2)请在图中画出布帘后的滑轮组及绕线的方法;______
(3)滑轮组中所有动滑轮(及动滑轮间的连接物)总重力约为 ______(选填“1N”、“2N”或“3N”);
(4)当提升重物重力为G=4.0N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接近 ______(选填“80%”、“33%”或“25%”);从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______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5)乙组同学发现实验数据不像“理想模型”那样完美,请你提出一条产生误差的原因:______。
26.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为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其质量为40kg;送餐机器人的外壳是由玻璃钢材料制作的,外壳质量为18kg。
(g取10N/kg,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
(1)若该机器人以3m/s的速度行驶了2min,则它运动的路程为多少?
(2)现取一小块该玻璃钢材料测得它的质量为90g、体积50cm3,则制作这个机器人用了多少m3的玻璃钢材料?
(3)若送餐机器人托着一瓶2L的水(瓶子质量忽略不计),此时机器人的总重力是多少?
27.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800cm2,重为7.2N的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20cm深的某液体;将一底面积为80cm2,高为5cm的物体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8N;让物体从液面上方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在液体中后(如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
3.2N。
(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物体未接触容器底;g=
10N/kg),求:
(1)物体的质量;
(2)筒内液体密度;
(3)物体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8.小杰家装修房子时需要往楼上运送材料,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
一次运送材料时用500N 的拉力,在20s 内将重为800N 的物体匀速提高了10m ,那么在此过程中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利用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A .中学生的体重在G =500N 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4m 2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
42500N 1.2510Pa 0.04m
F G p S S ====⨯ 故A 不符合题意;
B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0g =0.15kg ,受到的重力为
G =mg =0.15×10N/kg =1.5N
故B 符合题意;
C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约为10m/s ,跑步时施加的力约为F =200N ,功率约为
P =F v =200N×10m/s =2000W
故C 不符合题意;
D .中学生的体重约G =500N ,一楼到三楼的高度约h =6m ,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做功大约是
W =Gh =500N×6m =3000J
故D不符合题意际。
故选B。
2.B
解析:B
【详解】
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箱子仍保持静止,箱子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平衡力,所以小孩对箱子的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故选B。
3.D
解析:D
【详解】
A.实验中,我们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目地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故A错误;
B.实验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故B错误;
C.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故C错误;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D
【详解】
A.骆驼与马所受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
F=G=mg
因为
m1:m2=3:2,S1:S2=3:1
根据
F
p
S
可得,骆驼和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12p p =111112222122
311:223
F m g
S S m S F m g m S S S ==⨯=⨯=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骆驼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大小不变,但其脚掌面积大,增大了受力面积,所以有利于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马在奔跑时与站立时时相比,对地面的压力相同,但是奔跑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5.A
解析:A
【详解】
A .飞机获得升力的原因是飞机的机翼上表面凸起,下表面水平,飞机飞行过程中,飞机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飞机从而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故A 符合题意;
B .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利用的是漂浮时轮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轮船的浮力等于重力,故B 不符合题意;
C .火车利用的是内燃机工作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 不符合题意;
D .摩托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6.C
解析:C
【详解】
将弹簣测力计绕B 点从位置a 转到位置b 过程中,杠杄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力F 的力臂越来越小,而挂A 点的重物重力不变,对应的力臂大小也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得,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一直变大。
故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7.D
解析:D
【详解】
A .已知两个小球的体积相同,由图可知,甲容器中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容器中小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公式F 浮=ρ水gV 排可知,甲容器中小球所受的浮力大于乙容器中小球所
受的浮力,故A错误;
B.两个小球放入水中后,乙容器中小球漂浮,即乙容器中小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甲容器中小球悬浮,说明甲容器中小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所以甲容器中小球的密度较大,故B错误;
C.两个小球体积相同,甲容器中小球的密度较大,根据m=ρV得到甲容器中的小球的质量大,故C错误;
D.由于甲、乙两容器中水的深度相同,根据公式p=pgh可知,两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相同,故D正确.
8.B
解析:B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从O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因此速度越来越大;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大于重力,运动员的速度开始减小,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
AD.从O点到B点运动员速度会一直增大,在B点时速度最大,故AD错误;
B.忽略空气阻力,从O点到C点,运动员经过A点后受到绳的拉力,机械能会转化为一部分绳的弹性势能,则运动员的机械能先不变后减小,故B正确;
C.忽略空气阻力,从O点到A点绳子未发生弹性变形,运动员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其机械能保持不变,故C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9.25cm 5min7.5s -14℃ 2.4N
【详解】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并且要估读一位。
铅笔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25cm ,所以铅笔的长度为7.25cm-2.00cm=5.25cm
[2]秒表内部小圈是分,分度值为0.5min;外部大圈是秒,分度值为0.1s。
分针一分钟秒针转两圈。
图中分针过了5min,但未过5.5min刻度线,所以秒针读数为7.5s,最后读数为5min7.5s.
[3]图中是温度计的一部分,且数字越往上越小,所以是零下。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指示的温度为-14℃。
[4]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指在2N刻度线下方第二个刻度线处,所以读数为2.4N。
10.惯性减小运动状态
【详解】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冰壶被推出后,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就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
[2]队员在冰壶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扫刷”,其目的是:使冰熔化,使冰面更光滑,减小摩擦力。
[3]后方的冰壶与前方的冰壶撞击后,会将前方的冰壶击走,前方冰壶的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1.F
解析:6 280
【详解】
[1]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 ,示数为4.6N 。
[2]边长为10cm ,重量为6N 的实心正方体上端受到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此时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 =G-T =6N-4.6N=1.4N
其下底面有一半面积与水平桌面接触,故此时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1.4N 280Pa 0.1m 0.05m
F p S ===⨯ 【点睛】
本题考查测力计读数及力的平衡和压强公式的运用,难度中等。
12.增大 增大
【详解】
[1][2]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由于质量不变,速度增大,故动能增大;由于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
13.减小 变小
【详解】
[1]由题意可知,雪撬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对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分析,它受到拉力和公路对它阻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N ,那么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500N 。
[2][3]若雪橇上的货物卸下了500kg ,雪橇的总质量变小,总重力变小,雪橇对公路的压力变小,雪橇与公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那么雪橇与地面的摩擦力会变小,马拉雪橇仍是匀速行驶,雪橇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对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分析,
它受到拉力和公路对它阻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因阻力变小,那么它受到拉力变小。
14.B
解析:上升 见详解
【详解】
[1][2]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往B 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 管中的水面上升。
理由是:往B 管中吹气,吸管A 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大气压将A 管内水压上来了。
15.【详解】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知,的大小至少为
故的大小至少为。
解析:250
【详解】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知,F 的大小至少为
21100kg 10N /kg 0.4m ==250N 1.6m
Gl F l ⨯=
⨯ 故F 的大小至少为250N 。
16.= <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那么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从图甲可看到,物体在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推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
解析:= <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那么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从图甲可看到,物体在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推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从图乙可看到,速度大小不变,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推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这两种情况下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那么12F F =。
[2]甲图中速度大小
14m 2m/s 2s
s v t === 乙图中速度大小24m/s v =,根据P Fv =可知,12P P <。
作图题
17.【详解】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垃圾车的重心P 点开始,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 表示,即为垃圾车所受重力示意图;从杠杆的支点O 向重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即为相对于O 点 解析:
【详解】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垃圾车的重心P 点开始,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 表示,即为垃圾车所受重力示意图;从杠杆的支点O 向重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即为相对于O 点的力臂l ,如下图
(2)由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知道,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支点在O 点,因此OA 作为动力臂最长,由图知动力的方向应该向上,过A 点垂直于OA 向上作出最小力F 的示意图,如下图
18.【详解】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臂越长时越省力,最长的力臂即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即O 到椅子最上端的点之间的连线作为力臂时,动力臂是最大的,然后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垂直于力臂的作用力即可。
如图所
解析:
【详解】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臂越长时越省力,最长的力臂即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即O到椅子最上端的点之间的连线作为力臂时,动力臂是最大的,然后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垂直于力臂的作用力即可。
如图所示:
19.【详解】
假设不计动滑轮重力和摩擦,根据可得
所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至少等于3;拉力方向应该向上,依次绕过动滑轮、定滑轮,如图
解析:
【详解】
假设不计动滑轮重力和摩擦,根据
1
F G
n
=可得
500N
2.5
200N
G
n
F
===
所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至少等于3;拉力方向应该向上,依次绕过动滑轮、定滑轮,
如图
综合题
20.2 2 正比不能
【详解】
(1)[1][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测力计示数为2N。
(2)[3]由表中数据可见,质量增大
解析:2 2 正比不能
【详解】
(1)[1][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测力计示数为2N。
(2)[3]由表中数据可见,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相应的增大几倍,但是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比值的大小是一定值,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3)[4]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完成。
21.同一高度慢不需要 C 降低小车下滑的高度
【详解】
(1)[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里采取
解析:同一高度慢不需要 C 降低小车下滑的高度
【详解】
(1)[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里采取得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行驶的越远。
(3)[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
(4)[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但是个正确的定律,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