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分值:16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6,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有错误的是()
A李秘书非常敬重叶局长,作为下属,又同为女性,小李对叶局长更是举案齐眉。
B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C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爱好。
D自然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也能给人类制造灾难。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这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B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思索和搜集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
得到一些了解。
C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
D很少有什么能逃脱蛇的胜算,一条蝰蛇的出击速度只有1/25秒,西方的枪手常被描述成“向眼镜蛇一样万无一失”。
3. 下列各句中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下定义,使说明准确、科学)
B.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
(列数字,使事实确凿,有说服力)
C.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
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举例子,使文章更充实,更有说服力)D.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
(打比方,使说明更形象、生动)
4.对以下文字进行筛选和整合,给书目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40个字)(4分)
①图书目录是一种工具书。
②图书目录是能够帮助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③图书目录的用途是供给人们查找。
④图书目录分为“簿式书目”和“卡片式书目”等。
⑤图书目录记录书名、著者、出版和收藏情况。
⑥图书目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编写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
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
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
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
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6.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通“又”
B.听臣微志听到
C.保卒余年终
D.愿陛下矜悯愚诚怜悯
7.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3)报养刘之日短也(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相同,(3)(4)相同
D.(1)(2)不同,(3)(4)不同
8.选出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地一项:()
A.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B.朝不虑夕:在早上的时候是不会考虑晚上的事情。
C.气息奄奄:即奄奄一息之意,气息很微弱的样子。
D.日薄西山:用日落来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9.翻译下列句子。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了哪几种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题。
(10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①相唤浴蚕②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①妇姑:姑嫂。
②浴蚕:以盐水选蚕种,古时谓之浴蚕。
(1). 从内容看,这首诗属诗,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5分)
(2).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1)云霞出海曙,,
(2)闲云潭影日悠悠,。
(3)海上明月共潮生。
(4)江月年年只相似,。
(5),天涯共此时。
(6)战士军前半死生,。
(7)日啖荔枝三百颗,。
(8)一骑红尘妃子笑,。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20分)
行脚人·黄昏
师陀
那汉子拄着行杖,走下山,已是申末时分。
山顶反耀着橘红的光,浓紫间夹着浑灰,明暗相映。
天色确实不早了。
那是头戴牛毛红毡笠,身着短褐,也不怎么干净,一条百衲战带束腰,步伐坚定落实的人。
因为鞋下是钉着钢钉的,所以走动藁藁地响。
行杖捣着碎石,也咯咯有声。
那装束,一看便知是涉过千山万水的老行脚。
但所带行李却万般轻简,肩际仅斜佩了尺把长的一个小包,其中不过是些薄衣单袜。
另有一双半旧的鞋,照所有跋涉路途的旅客的样子,打在包裹的外面,以备不虞。
不远笃笃声起处,是对面山坳间一座林子。
抬头一望,看不见什么。
知道是啄木鸟。
于是拔步又往前走。
脚下是半涸的溪涧,他走到水边,身体正乏得很,这就解下包裹,把行杖倚了,拣一块大石坐下。
清洌的溪水在涓涓泻流,碰着石块,激起明亮的水花。
水花分散作泡沫,映着霞光,宛如珠玑。
珠玑夹流而下,一碰着石头就又跳到空中,有的竟跳到这人脚边,有的则落在所坐的石上。
晚空弥漫着落日的余光,烂霞如火似烟,织遍了天空,与静静的溪水相辉耀。
悄寂的壑谷,是已充满了苍茫的暮色。
那汉子脱下鞋,在石上摔了两下,回头望着山岭,也不见有人下。
接着就去了毡笠,顺手扔到包袱上,取出火吸起烟。
这人生得好一副紫檀色瘦生的脸相。
为风雨残蚀的顽强的颜面,好像是生着一层锈。
这样的脸,任谁都看得出是漂过大海,走过崇山,见过大的世面,因为经过风浪,被风霖摧老了的。
那锁在眉宇间的,也许不妨说是淡淡的哀愁,但也许竟是跋涉的疲倦。
瞧那双眼睛,那纯黑的眼睛,定住时能自己发
光,若是一霎,唔,简直是在打闪。
他一面吸烟,一面浏览着景物。
啄木鸟仍在林子里敲击,只因天色向晚,异常急促。
山谷里也更觉荒寂。
树林上面是万丈峭壁。
峭壁的顶,像一座平台,上面树立石柱数株,无凭无藉。
他又回头望着过的岭,日光已被峭壁遮掩,云叆叇起,石色也难以辨识的了。
他咳嗽了一声,把痰啐到溪里,看着它在水面上打了一个盘旋,夹在水花中间流去。
那脸色的平静,赛过岩石,好像对于过夜的下处极有把握,全不放在心上。
林子里叹息似的响了一声。
一阵夜晚的风,正从峭壁下经过。
他望着脚边的溪流。
溪水静静的流着,发出低语,水面像油一样,起着旖旎的小绉。
那淡淡的最后的霞,仍旧在小绉间发光。
好像被水吸住了似的,他的两肘支着膝盖,凝视着奇幻的波溜。
四围暮色,青空玄渺。
那烟袋里冒出的青色的烟,在温暖的空中卷舒,悄然消散。
暮色中忽然响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
这客人惊讶的回过头去,抬起满溢倦意的眼。
一个牧羊女正沿着溪走了下。
在她的前面,肚儿便便的山羊们懒懒的鸣着,或左或右,跑着一只牧羊狗。
“请问大姐,前去可有落脚地方吗?”他拔下嘴里的烟袋,打着问讯。
那姑娘从旁边跑过,向空中甩了一个响鞭。
小狗则冲下溪去,
溅起水花,快活的洗了一个澡。
上得岸去,抖下水滴,接着惬意的打着喷嚏。
她过了溪,用鞭一指道:“那边。
”
这样说着,就伴了羊和狗扬长去了。
一面唱着山家的歌。
歌声越唱越远,好像是引诱着人到过夜的下处。
这人堆起寂寞的笑脸,望着那牧羊女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在和溪流并行的小径上。
他喃喃地自语道:“这丫头!”
天色渐渐昏暗,峡谷更加静寂。
他收起烟袋,掮起包袱,拿了行杖,起身去了。
那丢下的烟灰,被风吹到溪里,同泡沫一齐流去……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
12.请简要概括文中行脚人的形象特点。
(4分)
答:
1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的修辞特色。
(6分)
答:
14.“暮色中忽然响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
答:
15.有人认为本文具有一种富有诗意的“和谐美”,请联系全文,探究这种“和谐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答:
六、(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物种起源》绪论节选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
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
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
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
赖亦尔爵士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
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
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
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16."这个问题"指代什么?(6分)
17.可以看作"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的理由是哪些?(6分)
18.根据原文,作者早日发表"摘要"的原因是什么?(6分)四、作文(3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也笑笑,没有说什
么。
苏东坡以为自己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他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你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寓意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班级:姓名:考试号:…………………………………密……………………………………………封……………………………………………线………………………………
灌云县四队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总分:160分制卷人:李兴海)一、选择题(3×4+4=16分)
4.
(4分)
5.()
二、文言文翻译(18分)
9. (1)(3
分
(2)(3
分)
(3)(3分)
三、诗歌鉴赏(10分)
10. (1)(5分)
(2)(5分)
四、默写
11.(8分)
(1)。
(2)。
(3)。
(4)。
(5)。
(6)。
(7)。
(8)。
五、课外阅读(一)(20分)
12.(6分)
13.(4分)
14.(4分)
15.(6分)
六、课外阅读(二)(6×3=18分)
16.
17.
18.
七、作文(70分)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分值:16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6,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有错误的是()
A李秘书非常敬重叶局长,作为下属,又同为女性,小李对叶局长更是举案齐眉。
B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C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爱好。
D自然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也能给人类制造灾难。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这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B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思索和搜集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C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
D很少有什么能逃脱蛇的胜算,一条蝰蛇的出击速度只有1/25秒,西方的枪手常被描述成“向眼镜蛇一样万无一失”。
3. 下列各句中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下定义,使说明准确、科学)
B.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
(列数字,使事实确凿,有说服力)C.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
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举例子,使文章更充实,更有说服力)D.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
(打比方,使说明更形象、生动)4.对以下文字进行筛选和整合,给书目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40个字)(4分)
①图书目录是一种工具书。
②图书目录是能够帮助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③图书目录的用途是供给人们查找。
④图书目录分为“簿式书目”和“卡片式书目”等。
⑤图书目录记录书名、著者、出版和收藏情况。
⑥图书目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编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
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
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
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6.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通“又”
B.听臣微志听到
C.保卒余年终
D.愿陛下矜悯愚诚怜悯
7.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报养刘之日短也(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相同,(3)(4)相同
D.(1)(2)不同,(3)(4)不同
8.选出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地一项:()
A.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B.朝不虑夕:在早上的时候是不会考虑晚上的事情。
C.气息奄奄:即奄奄一息之意,气息很微弱的样子。
D.日薄西山:用日落来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9.翻译下列句子。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了哪几种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题。
(10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①相唤浴蚕②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①妇姑:姑嫂。
②浴蚕:以盐水选蚕种,古时谓之浴蚕。
(1). 从内容看,这首诗属诗,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5分)
(2).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1)云霞出海曙,,
(2)闲云潭影日悠悠,。
(3)海上明月共潮生。
(4)江月年年只相似,。
(5),天涯共此时。
(6)战士军前半死生,。
(7)日啖荔枝三百颗,。
(8)一骑红尘妃子笑,。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20分)
行脚人·黄昏
师陀
那汉子拄着行杖,走下山,已是申末时分。
山顶反耀着橘红的光,浓紫间夹着浑灰,明暗相映。
天色确实不早了。
那是头戴牛毛红毡笠,身着短褐,也不怎么干净,一条百衲战带束腰,步伐坚定落实的人。
因为鞋下是钉着钢钉的,所以走动藁藁地响。
行杖捣着碎石,也咯咯有声。
那装束,一看便知是涉过千山万水的老行脚。
但所带行李却万般轻简,肩际仅斜佩了尺把长的一个小包,其中不过是些薄衣单袜。
另有一双半旧的鞋,照所有跋涉路途的旅客的样子,打在包裹的外面,以备不虞。
不远笃笃声起处,是对面山坳间一座林子。
抬头一望,看不见什么。
知道是啄木鸟。
于是拔步又往前走。
脚下是半涸的溪涧,他走到水边,身体正乏得很,这就解下包裹,把行杖倚了,拣一块大石坐下。
清洌的溪水在涓涓泻流,碰着石块,激起明亮的水花。
水花分散作泡沫,映着霞光,宛如珠玑。
珠玑夹流而下,一碰着石头就又跳到空中,有的竟跳到这人脚边,有的则落在所坐的石上。
晚空弥漫着落日的余光,烂霞如火似烟,织遍了天空,与静静的溪水相辉耀。
悄寂的壑谷,是已充满了苍茫的暮色。
那汉子脱下鞋,在石上摔了两下,回头望着山岭,也不见有人下。
接着就去了毡笠,顺手扔到包袱上,取出火吸起烟。
这人生得好一副紫檀色瘦生的脸相。
为风雨残蚀的顽强的颜面,好像是生着一层锈。
这样的脸,任谁都看得出是漂过大海,走过崇山,见过大的世面,因为经过风浪,被风霖摧老了的。
那锁在眉宇间的,也许不妨说是淡淡的哀愁,但也许竟是跋涉的疲倦。
瞧那双眼睛,那纯黑的眼睛,定住时能自己发光,若是一霎,唔,简直是在打闪。
他一面吸烟,一面浏览着景物。
啄木鸟仍在林子里敲击,只因天色向晚,异常急促。
山谷里也更觉荒寂。
树林上面是万丈峭壁。
峭壁的顶,像一座平台,上面树立石柱数株,无凭无藉。
他又回头望着过的岭,日光已被峭壁遮掩,云叆叇起,石色也难以辨识的了。
他咳嗽了一声,把痰啐到溪里,看着它在水面上打了一个盘旋,夹在水花中间流去。
那脸色的平静,赛过岩石,好像对于过夜的下处极有把握,全不放在心上。
林子里叹息似的响了一声。
一阵夜晚的风,正从峭壁下经过。
他望着脚边的溪流。
溪水静静的流着,发出低语,水面像油一样,起着旖旎的小绉。
那淡淡的
最后的霞,仍旧在小绉间发光。
好像被水吸住了似的,他的两肘支着膝盖,凝视着奇幻的波溜。
四围暮色,青空玄渺。
那烟袋里冒出的青色的烟,在温暖的空中卷舒,悄然消散。
暮色中忽然响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
这客人惊讶的回过头去,抬起满溢倦意的眼。
一个牧羊女正沿着溪走了下。
在她的前面,肚儿便便的山羊们懒懒的鸣着,或左或右,跑着一只牧羊狗。
“请问大姐,前去可有落脚地方吗?”他拔下嘴里的烟袋,打着问讯。
那姑娘从旁边跑过,向空中甩了一个响鞭。
小狗则冲下溪去,溅起水花,快活的洗了一个澡。
上得岸去,抖下水滴,接着惬意的打着喷嚏。
她过了溪,用鞭一指道:“那边。
”
这样说着,就伴了羊和狗扬长去了。
一面唱着山家的歌。
歌声越唱越远,好像是引诱着人到过夜的下处。
这人堆起寂寞的笑脸,望着那牧羊女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在和溪流并行的小径上。
他喃喃地自语道:“这丫头!”
天色渐渐昏暗,峡谷更加静寂。
他收起烟袋,掮起包袱,拿了行杖,起身去了。
那丢下的烟灰,被风吹到溪里,同泡沫一齐流去……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
12.请简要概括文中行脚人的形象特点。
(4分)
答:
1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的修辞特色。
(6分)
答:
14.“暮色中忽然响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
答:
15.有人认为本文具有一种富有诗意的“和谐美”,请联系全文,探究这种“和谐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答:
六、(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物种起源》绪论节选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
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
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
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
赖亦尔爵士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
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
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16."这个问题"指代什么?(6分)
17.可以看作"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的理由是哪些?(6分)
18.根据原文,作者早日发表"摘要"的原因是什么?(6分)
四、作文(3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也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自己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他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你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寓意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