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摘要:本文作者对大体积砼的裂缝的成因、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主要应用材料和方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施工领域中。
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经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各种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楼板和大型基础设备施工等项目中。
大体积砼结构是指其最小断面的尺寸大于1000mm以上的砼结构,大体积砼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工程造价、结构安全等密切相关。
1 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1.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
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
1.2 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
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特别是气温
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
利的。
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
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
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1.3 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
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
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
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
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2 大体积砼的施工方法
2.1 分层浇筑
为了尽量避免大体积砼内外的温差问题,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宜采取分层浇筑法。
全面分层法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
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分段分层。
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
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
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斜面分层。
要求斜面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
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混凝土的振捣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
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下面一道振动器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
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震动器也相应跟上。
可以将大体积砼的结构采取分层多次浇筑,各施工层之间的结合均按照施工缝来处理,能充分散发砼内的水化热。
2.2 充分振捣
混凝土入模后先用插人式振动棒振密振实,然后用振捣粱振至表面平整,后用φ180的钢管(内装砂子),制成的提浆滚在混凝土表面来回滚压提浆,用人工抹平。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水养护7d以上。
在干燥季节或风口处应加强保水措施,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以控制其出现早期表面裂缝。
2.3 优化大体积砼的搅拌
在传统的大体积砼搅拌过程中,水分会与湿润的石子表面直接接触,在砼逐渐成形或静置的过程中,水就会向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集中,最终在石子表面形成水膜层。
在砼已经硬化后,由于存在水膜层,就会造成界面的过度层趋向疏松多孔化,减弱了硬化水泥砂浆和石子之间的粘结性,进而成为砼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对砼的抗压力及其他物理学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改进大体积砼的搅拌方式,能有效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力,避免砼结构的收缩。
为了进一步
保障砼的质量,可以通过二次投料的砂浆裹石或者净浆裹石等搅拌技术,既能防止水分过于向石子及水泥砂浆界面集中,又能保障硬化后的界面过度层更密集,并提高约10%的砼结构强度,提高其极限抗拉值与抗拉强度。
实践证明在砼结构的强度基本趋同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减少水泥用量,也避免了水化热的产生。
3 提高大体积砼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加强对温度的控制
首先,为了控制由温差导致的裂缝,大体积砼的浇灌工作应选在一天中气温比较低的时间进行,优先选择水化热比较低的水泥,在确保大体积砼的强度等级前提下,使用一定的缓凝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同时使水灰比降低,能够有效减少水化热;加入外掺料如粉煤灰不仅能代替部分水泥的功能、减少用水,还能够改善砼的可泵性。
其次,要注意控制砼入模的温度,如通过向骨料洒水来减少太阳对砂石料的直接照射;通过加冰块来冷却材料。
在浇筑时,应采取分层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控制浇筑的厚度及进度,有利于散热,同时浇筑的温度也要格外关注,同时考虑在浇筑大体积素混凝土时加入不超过总体积的25%的毛石,能够吸收大量的热能,并且节约大体积砼的原材料。
3.2 提高对原材料的控制
由于在大体积砼结构中涉及的配筋较密且多,因此为了确保砼的紧密填充,应加强石子中最大粒径及其粗细集料级配,如果石子的粒径过大,石子就可能卡在钢筋中,而砂浆的收缩度大于砼的收缩
度,拆模后就很可能在钢筋下方造成裂缝。
同时应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若超过规定,会降低大体积砼的抗拉力并增加砼的收缩力,这种情况下就极易产生裂缝,影响工程质量。
另外,在大体积砼的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不同品牌、类型的水泥其组织各不相同,因此配置出的砼的性能也不尽相同,一般大体积砼工程在浇筑初期发生开裂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砼内部温度升高与收缩而造成的。
通过对大体积砼的选材及配合比的控制,在大体积砼结构中加入外加剂,尽量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以减少水化热现象引起的收缩变形。
同时对大体积砼起到补偿收缩的目的,有效防控了裂缝的产生,提高工程质量。
3.3 适当调整钢筋配置
通过调整钢筋的配置方案,可以增设温度的传递分布筋,将大体积砼内部的热量及时传递出来,以防止内部热量增高。
通过在浇筑混凝土的模具内敷设一定数量的细钢管为导管,在施工浇筑时及养护期作为散热管道,在导管中循环冷水,带走大量的水化热,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措施。
3.4 加强养护工作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目的是要使混凝土保持或可能接近于饱和状态,使水化作用达到最大的速度,以得到更高强度的混凝土。
在养护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连续湿养护(即盖草袋子、洒水养护)时混凝土强度在各龄期均为最高。
特别是混凝土在浇筑后内部处于升温阶段时要适时进行湿养护,以加强混凝土的水化反应。
这样一方面可以
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峰值,又可以防止后期的强度损失。
尤其掺加减水剂后更需要保证养护时间。
在养护方面,当浇筑工作完成后,派人进行专门养护工作,做到轮班值守。
为了确保已经浇筑好的砼表面热度不至过快散去,可选择在大体积砼的表面铺盖草袋,并在草袋的上面再盖一层尼龙薄膜,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砼的表面湿润,使其降温速度降慢。
4 结束语
大体积砼施工的技术十分复杂,为了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从设计到施工,包括施工的环境与材料等多方面因素,都应提高注意。
应从多方面加强对大体积砼施工的分析,并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吴志明.浅析大体积砼无缝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8).
[2] 葛新友.大体积砼温度裂缝产生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0,(4).
[3] 关赛飞.论高层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