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理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生理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9期
宋宗泉
水稻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田间管理不善或者气候等原因造成。

可以通过田间管理来改善,农
药作辅助。

侵染性病害是通过菌丝或者菌核孢子感染,可以通过使用杀菌农药来改善,管理做
辅助。

一、水稻烂秧病
1、发生特点
水稻烂秧病是秧苗多种生理性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表现为苗期的烂种、烂牙、黑根和死
苗等。

生理性烂秧多因环境不适应发生烂秧种、漂秧和“黑根”等。

侵染性的烂秧,多由土壤
习居菌真菌所致。

主要包括,立枯丝菌核、镰孢菌引起的“立枯病”和绵霉菌、腐霉菌引致的
棉腐病。

丝核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株残体上、土壤中越冬,靠流水和菌丝蔓延传播;镰孢菌
以菌丝体和后垣孢子在寄生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其游动孢子靠流水传播。

立枯病是早育秧田
最严重的病害,常在秧苗的2-3叶期,呈现“青枯症”和“黄枯症”症状枯死。

绵腐病常见于
水秧田,病菌普遍存在于污水中。

2、防治措施
2.1改进育秧方式,保证秧板平整。

我省主推的育秧方式有覆地盖膜保湿育秧、旱地盖膜
育秧、塑盘温室育秧、水直播等。

无论哪种方式均要因地制宜。

秧田宜选土质疏松肥沃、背风
向阳,灌排方便的地块。

整地要精细,厢面要平整、上糊下松,深沟高厢、灌排灵,水不高过
厢面。

利用冬闲田作秧田,要冬翻烤晒,施足底肥,要求施腐熟的有机肥,配施速效氮磷钾肥,播前一道翻入。

2.2科学管水,合理施肥。

要求播种至春头前以同期供氧为重点,保持厢面湿润;2-3叶期以保湿防冻为主,浅水灌溉防死苗;3叶期保持3厘米水深,护苗防寒保暖。

秧苗2-3叶期防
抗寒力最弱,如遇寒潮降温,露地秧需灌深水护苗,寒潮一过,即刻排水;阴雨连绵时注意随
时排水,保持薄水;久雨后晴苗长势弱,要逐渐排水,以防“日烧”。

经验指出一发现立枯病,即刻建立水层,有明显减轻病害的作用,若水层建得太迟或当时气温太低,效果就差。

施肥原
则应把握“基肥稳,追肥轻,早施少施分次施”,注意氮、磷、钾配方施用,避免过酸或过碱
以免烧根,加重立枯病。

有机肥应控制人粪尿、草木灰、老墙土等碱性肥料量,增加酸性肥如
硫酸铵等。

2.3化学防治。

在摸清当地主要菌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化学农药技术,进行土壤消毒、种子处理和秧苗防治等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1)床土消毒:一般每平方米75%敌克松可湿
性粉剂1克或53%金雷多米尔锰锌1克或2.5%适乐时悬浮剂2克,各对水3公斤,喷洒于浇
透水尚未播种的床土上;或在苗床蓄种后,每亩秧田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00倍液50公
斤喷射,或播种前3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500倍喷洒床土(为调酸的秧田在发病前施用),方
立枯病效果显著。

为预防前期立枯病,可选用50%代森桉水剂800倍夜,每平方米1.5-2公斤
药液消毒床土,效果也很显著,但要把握好药剂的浓度和用量,避免药害;(2)秧苗期药剂防治:以种苗“1叶1心”期为重点施药。

用3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500倍于“1叶1心”、“2
叶1心”和“3叶1心”连续喷洒3次;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每平方米喷洒药液2.5公斤;或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3喷淋;或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5-
0.75公斤兑细土25公斤,寒潮来前撒于苗床厢面上,7天内不灌水,持效15天防效佳;或用育苗灵300倍液,每平方米3.5公斤药液喷洒厢面,在秧苗“1叶1心”、“2叶1心”期各再用上述药液量喷淋1次,喷后用清水洗苗一遍,以防药害,也基本上可控制立枯病。

二、水稻稻纹枯病
1、发病特点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

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活力强,菌源地广泛。

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丝向四周蔓延。

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

2、防治措施
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

三、水稻恶苗病
1、发病特点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

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

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

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

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

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2、防治措施
用1%石灰水澄清液浸种,15~20℃时浸3天,25℃浸2天,水层要高出种子10~15cm,避免直射光。

或用2%福尔马林浸闷种3小时,气温高于20℃用闷种法,低于20℃用浸种法。

或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10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00g,加少量水溶解后拌稻种
50kg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种子2~3次。

(作者单位:155622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第二管理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