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同步训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同步训练题
一、选择题
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
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
据此完成1~2题。
1.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
A.海运方便B.市场潜力大
C.研发力量强D.生产成本低
2.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B.接近市场
C.接近研发中心D.接近国际航空港
解析:第1题,M公司属于跨国公司,公司经营的产业转移最根本目的在于以降低生产成本为手段,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天津与北京比,地价、劳动力价格较低,而天津拥有M公司经营所需要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优势成为天津的比较优势,吸引了M公司在天津安家落户。
第2题,M公司的产业运营需要大量的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协作,M公司的转移,实际上是该公司原料、元配件销售市场的转移,为了减少交通运输费用,增加销售收益,与M公司进行生产协作的企业选择了随M公司这一销售市场的转移而转移。
答案:1.D 2.B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和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箭头若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箭头的含义是( )
A.资金、技术B.劳动力
C.工业制成品D.资源
解析:A为经济发达地区,B为欠发达地区,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
为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的主要是资金、信息(技术)流动。
答案:A
4.图中表示的现象将对B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激活市场,带动B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B.增加就业机会,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
C.使B地区同类工业部门受到严重冲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D.促进B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解析:A、B、D都属于有利影响,只有C为不利影响。
答案:C
下图为“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6.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该地( )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
解析:第5题,第一次汽车转移是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因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第6题,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科技投入大。
答案:5.B 6.D
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
据此回答7~8题。
7.电话机、电风扇、一般电子玩具等63种产品被珠三角地区列入了鼓励向外转移的目录,这些产业的共同特点是( )
A.技术含量较高
B.污染较为严重
C.劳动力需求量较大
D.能源消耗较多
8.上题所述新一轮产业转移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是( )
A.减轻工业污染
B.加剧环境问题
C.增加生产成本
D.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解析:第7题,电话机、电风扇、一般电子玩具等产品的生产,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消耗的资源、能源也不多,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大,但它们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
第8题,珠江三角洲承接了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后,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多年后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缩短了产业升级的时间。
答案:7.C 8.D
读下表,回答9~10题。
( )
①生产规模大②劳动力需求量大③技术含量高④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等地转移出的产业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污染严重的产业。
答案:C
10.与苏南地区相比,某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优势是( )
①产业结构②地租水平③工资水平④公民素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某市相对于苏南地区具有地价低、劳动力廉价的优势。
答案:B
读东亚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1)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式示意图
(图2),回答11~12题。
11.IT产业在东亚内部各国和地区之间转移的路线中,顺序正确的是( )
A.乙→①→②③ B.乙→③→④→②
C.乙→③→④⑤ D.乙→①→③→⑤
12.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式示意图中,c是指( )
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
解析:第11题,根据图1中经纬度位置可判定甲、乙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工业基地;
②③分别为台湾省和韩国的工业基地;①④⑤分别是我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工业基地。
再结合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式示意图,IT产业应从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第12题,由图可知,C位于金字塔的最高层,技术含量最高。
答案:11.C 12.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1)简述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
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解析:第(1)题,从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及美国东北部的区域特点综合分析。
第(2)题,对比表格中英、德两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大小分析。
第(3)、(4)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的分析回答。
答案:(1)具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五大湖便利的水运和陆上运输;水源充足;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等。
(2)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3)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4)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美国的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
对中国的启示: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
14.产业转移给迁出国和迁入国的产业升级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有“世界工厂”的美誉。
读“GE公司(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产品流程”和“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材料2:
(1)GE公司将设计的电器产品选择在中国组织生产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E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阶段Ⅱ和阶段Ⅰ相比,对GE公司的有利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中国企业产业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各投入要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来看,现阶段中国电器工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以后必须向______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升级。
(4)就中国电器企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该题以GE公司产品流程和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阶段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第(1)题,由材料1可知,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质优价廉,有竞争优势。
第(2)题,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第Ⅱ阶段与第Ⅰ阶段相比,明显不同的是在第Ⅱ阶段将技术研发中心迁移到中国,使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品的生产密切结合,可加快产品开发、制造的步伐,但也会与中国企业争夺科研人才。
第(3)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移入地区,但是随着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资金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必将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第(4)题,结合材料1、材料2可知,必须加大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开发,加大市场宣传,创造国产名牌。
答案:(1)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竞争优势
(2)缩短了商品开发与生产之间的周期,提高竞争能力与中国企业争夺优秀科研人才
(3)劳动资金(或技术)
(4)加大产品开发研究投入;注重市场开发;树立品牌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