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补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一模块检测补考试卷
命题人:审题人:
(试卷分Ⅰ卷和Ⅱ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48分)
(甲)必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②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 A 。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③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 B 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④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 C 在南海的夜幕中。

⑤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在文中画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3分)
2.第②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体现主题?(4分)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一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二、文言文及诗歌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
1
戍之,乃还。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夜:在夜间
B.敢.以烦执事敢:敬词,此处也可译为“冒昧地”
C.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
D.与郑人盟.盟:建立同盟
5.下列句子中补出的主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晋国)不阙秦,将焉取之?B.(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晋国)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烛之武)见秦伯
6.烛之武不去劝说晋侯,而去劝说秦伯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远晋国近,故用远交近攻的策略。

B.秦国强大,如被说服,晋国就无能为力了。

C.晋文公侵略野心大,还是秦穆公宽宏大量。

D.主要矛盾在晋、郑之间,而不在秦、郑之间。

7.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见秦君,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义勇精神。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说明不灭郑对秦国有利。

C.“朝济而夕设版焉”,是说晋文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设计好了防御工事。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说明秦、晋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⑴邻之厚,君之薄也。

⑵夫晋,何厌之有?
⑶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二)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又还是、秋将暮。

2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③分付:交付。

9.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
10.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3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⑴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⑵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⑶风萧萧兮易水寒,。

(乙)选答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个大题中任选一个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只按所作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请先在答题纸上所选题目对应的括号内打“√”。

三、阅读《小狗包弟》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3分)
①形势越来越紧。

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

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

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

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

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

这情景实在可怕。

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②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

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

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12.仔细揣摩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谈谈它们对表现当时形势的紧张有什么意义。

(4分)
13.阅读文段的第二段,你认为巴金对送走包弟感到轻松吗?为什么?(4分)
14.作者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
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5分)
3
这句话的含义是:
四、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13分)
大河家
张承志
①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②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

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

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③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

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

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④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

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

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

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⑤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⑥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

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

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

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⑦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

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

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

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⑧此地指行业为客。

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

船撞入漩涡时。

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

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⑨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

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

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扬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⑩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

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

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

他也喜欢看河。

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

4
5
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

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

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

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

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浯。

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

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由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逃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

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

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

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

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

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15.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16.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7分)
第Ⅱ卷 表达(5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7.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淹映
陈迹 横亘 婆娑 分庭抗理 B .仪势
离任 港督 纳粹 估名钓誉 C .古典
引擎 瞩目 健全 浑然一体 D .赡养 旗竿 废墟 嬉戏 绿树成荫
1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
11 12 13 14
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


B.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
....,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
...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21、阅读下面文字,在空白处表述刘和珍的事迹,构成排比。

(2分)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英雄辈出的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这样的真的猛士。

刘和珍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她;她;她。

22、请以“励志”为话题,写一副对联。

(2分)
上联:下联:
六、作文(40分)
23、以“身边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

3、不少于800字。

6
答题卡
1.A B C
2.
3.
4.5.6.7.
8.⑴


9.
10.
11.(1)(2)
(3)
12、
13、
14、
15.
7
16.
17 、18、19、20、
21、她;
她;
她。

22、上联:
下联:
8
参考答案
1.A易帜B冉冉C消失
2.参考答案:第②段写英国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降旗;第③段写中国在1997年7月1日的第一分钟升旗。

这两段形成对比,宣告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3.参考答案: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

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4. C 5. B 6. D 7. C
8.⑴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⑵有什么能让晋国满足呢?
⑶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9.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增强对江东留恋之情。

(3分,“隔,隔断、阻隔之意。

”1分;能够说出“一语双关”,1分;句意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
10.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3分,能够分析虚写1分;能够分析实写1分;句意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
11.(1)层林尽染漫江碧透(2)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2、这组词语让我们更真切地看到了当时世道的可怕,以及这种非人道的时代对当时人们的摧残和折磨。

把这种过去了的可怕情形复现出来,也可以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个社会,更加珍惜当前平静、安宁而有秩序的社会。

13、不轻松。

送走包弟后,巴金无法入睡,可见他并没有因为送走包弟而感到轻松,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14、作者发自内心的自谴自责,当年像甩掉包袱一般将包弟送到医院的解剖桌上,终成为作者心上永远也无法卸却的重负。

这样的自谴自责一方面是解剖自己,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为将来的人们提供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

15.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
9
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每个点1分,语言简明扼要2分)
16. (1)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3分)(2)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4分)
17 、B 18、C 19、D 20、B
21、她身处艰难生活中,毅然预定《莽原》全年,不忘追求进步;
她直面广有羽翼的校长,桀骜锋利,发出了自治民主的呐喊;
她请愿欣然,临难从容,枪林弹雨中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女子的勇毅!
22、略
23、略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