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子衿》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通文意
衣领 深思的样子 纵然
岂,难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佩玉的带子
继续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独自走来走去 城门两边的高台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
胸
臆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句式多变,长短交错 节奏感强
韵律和谐优美
诗歌赏析
主题
《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 秦时代的诗歌。表现了受奴役者的 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 愤懑,反映人民的疾苦。
诗歌赏析
艺术特色
1、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
直抒胸臆。
诗歌赏析
艺术特色
1、结构上有重章叠句的特点,这种回环复沓的手法可 以加强抒情的效果。
2、借代的修辞手法。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衿:即襟,衣领。
《子衿》一诗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读书人普通的衣 服借指远方的思念之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 ”,皆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诗经·邶风》
2021/3/30
文学常识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 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原本只称《诗》, 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 《诗经》。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因此又称 《诗三百》。
音乐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 手法主要是赋、比、兴。并称为“六 义” 。《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 的影响。
大英帝国,已经日渐式微。
在上海某中学内,一名学生由于在课堂上讲上海 话,被责令写800字检讨书,引起轩然大波,公众 呼吁保护日渐式微的方言文化。
小结
劳役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 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 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 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 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 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 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 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 愈 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诗经·郑风》
诗 经 . 郑 风 ﹒
子 衿
2021/3/30
读准字音
jīn
nìng sì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tāo tà
què
xī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文学常识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复沓句)的形式 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 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 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 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
贵族统治者
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
身体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
诗歌赏析
押韵和谐
重章叠句
设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
直 抒
—
—
胡为乎中露—?反问
诗歌赏析
倒叙
重章叠句
借代 望穿秋水,不见影儿 惆怅与幽怨 反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心理描写
矜持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心理描写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夸张
动作描写 点明地点
心理描写
心烦意乱
诗歌赏析
主题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 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 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写作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 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 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 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 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 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 社会现实的诗歌。
疏通文意
昏暗
何,为什么 (如果)不是
式 微式微, 胡不归? 微 君
语气助词 露中,露水中
2、重章叠句,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
特色。
3、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
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
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Fra bibliotek拓展延伸
式微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 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式微”原指天将黄昏,现指事物由兴盛而衰 落,有“日渐式微”一词。如: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 子衿
2021/3/30
导入新课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是一种 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 有人说,这个时 代诗词无用,诗意荡然无存,可是在古人 笔下绝美的诗词,初见惊艳,再见倾心, 那是一种美,一种从千年前穿越过来的浪 漫。今天我们体味来自千年的浪漫,一起 欣赏两首古诗:《式微》《子衿》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文学常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民间歌谣(十五国风)
“雅”: 宫廷乐歌 (大雅、小雅)
“颂”: 祭祀乐歌(周颂、鲁颂、商颂)
2、三大表现手法:
“赋”:
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
的简称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 比喻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一、反映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压迫 二、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 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 四、反映劳动生活 五、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揭露他们的残 暴
《诗经》名篇名句: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国风·卫风·淇奥》:有匪(同斐[fěi])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斯干(通“涧”),幽幽南山。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