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选考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选考班)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8高二下·宁波期末) 清代陶旭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儔,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 .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有利于巩固统治
D .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 (2分)班固《汉书》:“(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 . 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 .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 . 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 . 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3. (2分) (2017高一上·仙桃月考) 在秦朝时期刑罚野蛮,肉刑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汉朝初年缇萦救父是二十四孝经故事之一。

缇萦,有姊而无兄弟,排行第五,自幼聪慧、孝亲。

缇萦的父亲淳于意被人诬陷,要受肉刑的处罚。

孝顺的缇萦将父亲的冤情上书汉文帝,以舍身救父得免肉刑的义行,感动汉文帝诏令废除肉刑。

据此可知()
A . 秦汉推行严刑峻法
B . 汉朝以孝治国
C . 汉朝妇女的地位较高
D . 法制不断进步
4. (2分)(2019·淄博模拟) 西汉时期,薛泽、庄青翟、赵周三位丞相在位之时,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

他们本应有所作为,但《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认为不过是凑数的丞相。

这表明()
A . 中朝决断国事
B . 外朝负责执行
C . 君主集权加强
D . 宰相能力平庸
5. (2分) (2020高二上·双鸭山开学考) 《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 . 独立发展
B . 农牧结合
C . 精耕细作
D . 自给自足
6. (2分) (2019高一上·淮安期末) 据明代嘉靖年间的《广东通志》载:“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材料主要反映了明代的朝贡贸易()
A . 替代了原先的海禁政策
B . 带来一定程度的繁荣
C . 大大宣扬了国家的威望
D . 加强了与各国的联系
7. (2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期中) 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

这表明当时()
A . 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
B . 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 . 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
D . 商税成为主要收入
8. (2分)(2017·红桥模拟)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 产业结构不同
B . 生产方式不同
C . 主要动力不同
D . 交通工具不同
9. (2分) (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 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风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A . 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 . 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 . 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
D .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10. (2分)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联合股份公司。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东印度公司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 . 是资本主义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C . 是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
D .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开端
11. (2分)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 生产方式不同
B . 通讯工具不同
C . 交通工具不同
D . 主要动力不同
12. (2分) (2019高一下·相城期中) 下表中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A . 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 . 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 . 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 . 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13. (2分) (2019高二下·绵阳期中) 读甲午战争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表。

据此表可知,1895-1913年间,民营企业()
A . 面临的发展阻力在逐渐减小
B . 仍没有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
C . 成为当时近代化的主导力量
D . 办厂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
14. (2分) (2020高一下·安阳月考) 图一与图二相比,相同点有()
①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其产品都直接投入市场
③都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④资金都很充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5. (2分) (2018高一下·杭州期末)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下列对相关史料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史料历史解释
A “大皇帝凡有新恩施加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
沾”
片面最惠国待遇。

易使列强形成侵华联盟。

B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
事官照办”
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C “……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
制造”
五口通商。

破坏中国贸易自主权。

D“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严禁人民反帝。

清政府成为列强工具。

A . A
B . B
C . C
D . D
16. (2分)(2016·遵义模拟) 对下图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 . 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B .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 .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D . 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17. (2分) (2020高二上·天水开学考) 1929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条件、时间、待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从法律上对工人阶级地位和待遇作出了改善。

1930年3月,又公布了《劳资争议处理法》,严禁罢工,禁止工人捣毁工厂,商店,旨在依法调整劳资关系,解决劳资纠纷。

据此判断,这些政策()
A . 随国共两党斗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B . 使工人运动从高潮转向低潮
C . 旨在稳定工业发展秩序
D . 使中共工作的重心转向农村
18. (2分)《中外日报》1897年9月21日载:“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日本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原因包括()
A . 民国采取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
B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C .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
D .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9. (2分)(2017·银川模拟) 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 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 . 消除农村中存在的剥削现象
C . 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
D . 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20. (2分) (2018高一下·广东期中)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

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 .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 . 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 . 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21. (2分) (2019高一下·桂林期中) 1980年,中共中央的一份会议文件指出:“在生产队的领导下实行的
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

”这一论断()
A .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所有制结构
B . 有利于农业体制改革的进行
C . 彻底地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
D . 活跃了城乡间农业商品市场
22. (2分) (2020高一下·吉林期末) 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来解释人口迁移现象,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

根据这一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A . 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实行对外开放
B . 东南沿海受“文革”影响小,政治经济稳定
C . 东南沿海率先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快
D . 东南沿海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吸引大量人才
23. (2分)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4. (2分) (2019高二上·济宁月考)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在此,邓小平()
A . 强调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B . 指明了中国改革的方向
C . 揭示了世界发展的规律性
D .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原则
25. (2分) (2019高三上·泗县月考) 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救国-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 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
B .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C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 .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26. (2分)(2020·河北模拟) 清末,北京经营自行车买卖及租赁者有三四家,主要供外国人、买办商贾、
纨绔子弟骑用。

民国以后,因骑自行车可日行三四百里,自行车成为学生入城上学、商贾游走乡间及公务人员串走城乡的首选交通工具。

这说明()
A . 自行车的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B .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C . 近代交通工具演进显现出大众化的趋势
D . 自行车成为沟通城乡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27. (2分) (2016高三下·泰安模拟) 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

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

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

”这反映出()
A . 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 .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 . 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28. (2分) 1912-1921年,张謇斥资扩建了几个大生分厂。

其间,大生资本集团还热衷于投资其他领域,但很快出现无法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最终陷于亏损负债局面。

由此可知,该变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 一战结束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B . 民族工业结构没有发生质变
C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
D . 张謇的企业投资理念有偏差
29. (2分) (2019高二下·蕉岭月考) 学者李禹阶在文章中曾谈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是一次将王朝国家和以‘夷夏之别’为标志的古代民族向近代世界主权国家和近代民族转化的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

”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A . 推动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B . 完成了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的转变
C .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D . 有力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30. (2分) (2019高一下·驻马店月考)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 . 节约生产成本
B . 交通便利快捷
C . 便于官府监管
D . 临近销售市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共3题;共30分)
31. (10分) (2020高一下·易县月考) 据如图三幅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机构反映了中国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这对中国社会转型有何影响?
(2)结合图二上海是怎样开埠的?给中国带来的客观进步性是什么?
(3)据图二、图三分析,上海的两次开放有何不同?
32. (18分)(2020·安徽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

20世纪70年代末,华西村根据自己地少人多、工业相对发达的实际情况将包产到户改为“集体承包”,剩余劳动力则转移到工业中去。

20世纪90年代,华西村实行“一村两制”,村民不仅可以进行集体建设,还可以搞个体经济。

十五大以后,我国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华西村对企业实行“抓大放小”,增强了竞争力。

1999年,华西村股份公司发行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在村级管理方面,华西村还创造性地实行了“一分五统”的新思路,“一分”即村企分开,“五统”即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等举措,既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又开创了超大型村庄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先例。

﹣﹣摘编自《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吴仁宝》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史实,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
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史实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33. (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

“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

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

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

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

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共3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共3题;共30分)
31-1、
31-2、
31-3、
32-1、
33-1、
3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